安琦回来了!
由【废話多多】
刚开始上文学城时,看到“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说法,颇有共鸣。当时年少气盛,自以为后浪,虽然不至于有把前浪拍死的想法,但还是牟足了劲要与前浪一争高下。后来看到有同学感叹“铁打的论坛,流水的ID”,很不以为然:ID不过是一个笔名,流失就流失了呗。过几天,换个ID,又是一条好汉,连阿Q都望尘莫及。
当时社交媒体还没普及。脸书刚从哈佛学生自用过渡到上市的阶段,手机的功能也不过是便携式公用电话而已。记得类似文学城的网站还有好几个,但或是管的太宽,或是政见偏向性太强。或者,干脆,文学城是朋友给我介绍的第一个中文网站,先入为主,怎么看怎么顺眼。而在文学城出没的同学们个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天说地,论古讽今,五十多个论坛各路英豪大显身手,热闹非凡。
当时在城里转了两圈,潜了几日水,冒了几个泡,最后在《海外原创》安营扎寨。原创的宗旨是在熙熙攘攘的尘世中为写手们提供一张安静的书桌。作者用心,读者也用心,原创不仅出了不少小有名气的作家,也出了几位有相当水平的文学评论者。有时观点不同,吵起来破坏了平和的气氛,认真的写手们便悄声匿迹。几日后,论坛又回复了往日的繁荣,仿佛一切争执都是为了重聚。真正应了老子 “以无事取天下”的无为而治。
论坛小世界,世界大论坛。日子久了,发现坛子里有大牛,有粉丝。有的大牛在一定的主题下,对着与自己意见不合,甚至意见相合但说法不同的同学猛击键盘,吸引了一批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崇拜者。有的大牛则是哭诉母亲霸凌,丈夫无能,儿女不孝。从而建立了愿撒一掬同情之泪的粉丝团,大牛们一发帖,马上会有众多粉丝大义凛然地跟帖。一开始经验不足,我还想用逻辑分析来证明自己的不同观点,但劈头盖脸的砖头,把顶在头上的锅盖砸的坑坑洼洼。后来不得不承认,天底下最愚蠢的行为,就是讲道理。与其花时间费精力地做无用功,不如找几个心有灵犀的同学,风花雪月,对酒当歌。
记得当时附庸风雅读王维,虽说平时喜欢王维的诗,但成文不易。总不能老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此时真是书到用处方恨少,好在可以上网搜。好容易费力八劲地写成了一贴,跟帖却与我本意差之千里。只有三两同学,意气相投。言词往来之间,取长补短,颇有收益。顿时引为知己,相约共同读诗。结果诗未读成,知己却如黄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
安琦吴也是知己之一。我初上原创时,安琦已发了数篇小说,俨然已成大牛。说来惭愧,开始读安琦的小说,是因为安琦的小说多是中篇。我读书,先读开头,如果喜欢作者的写作风格,再读结尾。然后才能静下心来按部就班地读。有人不以为然,建议改。当时没定力,说了就改。虽然强迫自已从头到尾地读,实际上不过是飞快地翻篇儿到结尾,中间读了什么一点都没记住。连载小说,就是专门发明出来治我这种人的。跟读长篇小说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只有中篇还勉强跟得上。
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情节仅仅是一部分,不同的读者,对一部小说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和写作风格接受程度不同。每位作者的写作风格都是由个人经历、价值观念和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读者亦如此。安琦的文风,可以用娓娓道来四个字来形容。她的小说平铺直叙,没有谁是谁非的评论,却通过故事将人之本性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对细节的描写更增添了故事的可信度。读安琦的小说,有如泛舟顺流缓缓而下,由撑船人将岸上人生的喜怒哀乐一一呈现在眼前。每个故事都带着一种淡淡的无奈和忧伤,引发读者无限的遐想和感概。
正读的开心时,知音安琦成了高山上的流水,悄声匿迹了。十年来,每每在原创遇到文风相似的小说,总会心里一动,希望是蓦然回首,安琦在那灯火阑珊处,但总是失望地看到安琦仍在云深不知处。然而,今年大年初一,一上文学城,竟然收到了一封来自安琦的悄悄话,大意是她把从前没写完的小说《再回首》写完了,会分节发到原创。原来,风水轮流转,只要文学城这个营盘还是铁打的,流水的ID也会重返论坛。
安琦的《再回首》已连载到十,有兴趣者,可到她的博客跟读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overview/49785/
《我编编,你看看,法律责任我不担。你转帖,我谢绝,废话多多拥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