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地位堪忧?
自去年以来,有关中国大陆的负面消息不断 -- 房地产危机、通货紧缩、消费者信心疲软、股市暴跌和出口产品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下降。尤其是墨西哥,2023年取代中国大陆成为美国最大贸易国。非但如此,大陆现在还排在加拿大后面降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国,其出口产品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已从最高时的22%降至2023年的14%。经济面的跌跌不休,美中贸易关系因关税和地缘政治紧张而持续恶化,以及中国失去了自2019年一直保持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Fortune Global 500)排行榜上的榜首位置等不利因素,似乎在印证一些专家学者和政治学家的预言 -- 中国大陆已经过了巅峰,正步入盛极而衰阶段(下图 Linkedin)。相应地,中国大陆的制造业也荣景不再,部分被墨西哥、越南和印度等国赶超替代。
对此,欧盟研究基础设施领域的科学和技术合作项目Eurizon的策略师斯蒂芬·珍(Stephen Jen)和乔安娜·弗莱雷(Joana Freire)今年2月特别撰写了一份报告,分析讨论中国大陆的经济形势及其制造业走向。这两位Eurizon的策略师在研究分析了相关资料和经济活动数据和认为,目前尚无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取代中国大陆成为世界顶级制造业强国。经济活动全球化继续发生且中国大陆在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性犹存,只是全球贸易流量进行了重新组合。中国大陆在美国进口总额中的市场份额已经大幅下降,但是大陆与墨西哥和越南等国的贸易则大幅增加。而墨西哥和越南均增加了他们与美国的贸易量,向美国出口了更多的商品。于是,Eurizon的珍和弗莱雷说:“在这场贸易争端中,美国可能‘赢了’,但中国没有‘输了’。” 根据Eurizon的数据,中国大陆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下图 G/E),2021年,它们在全球制造业出口中的份额达到21%,绝大多数产品组最近都取得了显著的增长。
中国贸易重心的转变
根据中国大陆商务部提供的数据,2012年大陆出口商品金额为20487.8亿(美元),发改委发布的2022年的大陆出口商品金额为35900亿(美元)。但是,标普全球评级(S&P Global Ratings)汇编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的出口产品在这十年中所需进口零部件停滞不前,但涉及大陆国内供应链的零部件数量却急剧增加。也就是说,“中国出口导向型制造业”生产供应了其新增加的15000多亿美元出口产品所需的零部件。Eurizon的策略师珍和弗莱雷还注意到,北京持续对越南和墨西哥等国进行大量投资(下图 REUTERS/Blooomberg),并创造了“令人惊讶的成功”结果 -- 向这些国家出口中国大陆企业在中国本土生产的零部件在墨西哥/越南当地组装,不但避开了美国对中国大陆组装产品的关税,还让生产零部件的中国本土企业继续发展壮大。与此同时,中国大陆还在增加对欧洲的出口,部分弥补了因美国减少进口大陆商品带来的损失。
中国大陆不断发展变化的贸易结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能够同时在低技术和高技术行业获得出口份额,包括皮革制品、卡车拖车和光学仪器等需要不同技术的行业. 换言之,决定中国大陆生产制造商相对竞争力的因素是如此跨产业多样化,以至于人们通常提到的所有不利因素都不足以减缓其制造业升极换代的轨迹。正是这种超竞争力导致该地区的制造业集中在中国大陆,将对其邻国产生深远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 – 即中国主导,其他国家配合。
值得重视的还有专注于绿色技术产品的中国本土供应链正蓬勃发展。据大陆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显示,2013-2022年世界环境绿色产品贸易年均增长0.85%。同期,中国大陆的年均增长为3.18%。中国大陆在全球绿色环保出口中的占比,也由2013年时的12.1%,上升至2022年的16%。所以,尽管有些产品的海外总出货量在下降,大陆的绿色环保商品出口仍在蓬勃发展。其结果就是中国大陆出口的重大再平衡,同时保持其世界最大商品出口国的地位。事实上,根据标普全球市场情报公司的一项分析,自2017年以来,中国大陆在亚洲对世界其他地区出口中的价值份额大致保持不变,约为36%。这些绿色商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大陆出口“新三样”: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和电动汽车(下图 X)。中国大陆在这些领域都占据决定性的优势,或者说,均对美国构成威胁。
谁是“下一个中国”
中国大陆可能尚无失去其第一大贸易地位之虞,但其经济的发展方向却堪忧。瑞银策略师在近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由于市场情绪疲软,疫情后的复苏乏力,中国大陆正在消化长期的房地产过度投资。” 其低迷不振的房地产市场拉低了家庭财富,损害了消费者信心,并抑制了需求和支出。最新的CPI报告显示,中国大陆的通货紧缩问题仍在恶化。与此同时,大陆股市表现严重逊于全球股市,反映出世界对中国的悲观看法,并体现在外国对华投资上 -- 2013年第三季度出现了首次外国直接投资赤字。美国的科技封锁和友岸及近岸外包,则使中国大陆面临的制造业外移问题雪上加霜。这时的墨西哥,尤其是印度(下图 YouTube),则释出种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企图取而代之中国大陆执世界制造业牛耳的地位,成为下一个中国。
但是,Eurizon的策略师们对出现另一个国家取代中国大陆成为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制造商表示怀疑。因为大陆的产能不仅远远超过了竞争对手,而且对手国的竞争力在下降。在过去三年中,墨西哥和越南的出口价格分别上涨了30%和31%。Eurizon策略师认为,由于潜在替代国出口价格的上涨速度快于一般通胀,墨西哥和印度等国家的制造能力也面临应力和压力,包括技术工人、基础设施和运输的短缺。让我们用一组数字来说明:中国大陆的制造业劳动力约为2.12亿,超过了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韩国、印度、墨西哥和越南等经济体相加的劳动力总量。
世界可能会慢慢远离中国,但小国,甚至墨西哥或印度,将难以拥有从基础设施、资金、技术、以及应对快速变化的能力等必要和充要条件,使本国发展成为与中国大陆同等体量的制造业中心。 ‘下一个中国’很有可能是一个伪命题 -- 没有其他国家有能力取代中国。Eurizon的珍和弗莱雷表示,北京仍然可以利用支持性、务实的政策吸引外国投资者回到中国大陆,最终帮助其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他们说:“到目前为止,中国成功地保持了其作为世界卓越制造业基地的主导地位。” (下图 VoxEU)
中国大陆仍有利可图
目前许多关于中国大陆经济发展轨迹的悲观论调忽视了大陆对创新的热情,以及创新与可持续、生产力主导的长期经济增长之间的重要联系。北京正在迅速成为印太地区的创新中心,拥有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研究中心,和众多全球领先的科技集群。中国大陆实体现在是多个行业和先进技术的创新领导者,将成为大陆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结构性驱动力。中国大陆将越来越主导该地区的高价值经济活动。如今,中国大陆在世界太阳能电池板市场的份额从44%上升到62%,比亚迪电动汽车的销售已超过特斯拉,2023年出口的汽车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中国大陆对产品和技术创新的日益关注应该会增强人们对其长期经济前景的信心,尤其是相对于亚洲其他地区。
正是基于对巨大的中国大陆市场经济前景的信心,莫里森(Allen J. Morrison 下图1 ASU)和布莱克(J. Stewart Black 下图2 THE CONVERSATION)在2月13日发表于《哈弗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文章中指出,外企“完全撤出中国可能是短视的。”抛开北京是否能取代华盛顿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的争论,莫里森和布莱克认定中国大陆是一个仍在增长的巨大市场,外国企业只要确保在中国政府希望本土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领域能比大陆竞争对手具有更强大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便可赚钱。而在对大陆政府不那么关键的领域,大型外国公司则可以继续赚大钱。
艾伦·莫里森现为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雷鸟全球管理学院(Thunderbird School of Global Management)的全球管理教授,也是2022年出版的《与中国竞争:对西方企业高管的影响和战略》(Competing in and with China: Implications and Strategies for Western Business Executives Thinkers50)一书的合著者。斯图尔特·布莱克现担任总校位于法国、国际知名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全球领导力和战略教授,他与莫里森合作撰写出版了《与中国竞争:对西方企业高管的影响和战略》一书。
参考资料
Bratton, W. (2022). China's dominance of manufacturing is growing, not shrinking. NIKKEI Asia. 链接 https://asia.nikkei.com/Opinion/China-s-dominance-of-manufacturing-is-growing-not-shrinking
Morrison, A. J. & Black, J. S. (2024). Is China’s Economic Dominance at an Inflection Poin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链接 https://hbr.org/2024/02/is-chinas-economic-dominance-at-an-inflection-point
Rosen, P. (2024). China's economic turmoil won't stop its manufacturing dominance. BUSINESS INSIDER. 链接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china-economy-markets-manufacturing-powerhouse-investors-finance-real-estate-property-2024-2
Tirschwell, P. (2023). China's dominance of manufacturing is growing, not shrinking. NIKKEI Asia. 链接 https://asia.nikkei.com/Opinion/China-s-export-dominance-is-getting-stronger-not-we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