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乐居
春游乐居
作者 强颂今
今年北加州的春天姗姗来迟,COVID-19被赶走了,似乎它的余威仍在,倒春寒仍在砭着人间的三月天。几个月来,我被雨季连绵的凄风苦雨堵在家中,憋得慌,再不出去走走,眼看心中的芳甸就要长草了。
我要去旷野,去沐浴春阳,去倾听春风,去领略春色。总算云开日出,这个周末天晴。在几十个一日游的目的地中,我选择了加州州府Sacramento附近的乐居(Locke)。我对乐居情有独钟,因为它是美国乡村地区保留最为完好的中国小镇,它有一个美称‐Legacy Town。就是这个Legacy把我抓住了。Legacy可以指金银也可以指财宝,但在乐居,它珍藏的是中华的文化和精神。
我驾车驶进春天的阳光中。驶过几条高速公路后,我的车被加州快速道160牵引了过去。道路瞬间变窄,成了双向行驶的单车道。车速慢了下来,车窗外的景致不再是一闪而过,而是一幅幅美景欢喜地迎着我来,留恋地送着我去。春风已给这片土地披上养眼的新绿, 春阳已给这片土地镀满富丽的光泽。只见牛在草地上徜徉,碧绿的草地一直铺向天际。河,Sacramento 河,在我的左手边细浪翻滚地流向远方。160公路的前身是防洪排涝的河堤, 是我们先辈华工的杰作。一百多年前华工在Sacramento三角洲筑起几千哩长的河堤,将50万英亩的沼泽地建成加州最有价值的农田。把加州建设成全美国的粮仓,我们的先辈居功至伟。我以崇敬的心情行驶在160号公路上。心情激动,难以自抑,在160上,我接连停了三次车。我久久地站在路边,任春阳哄干我被泪打湿的脸庞,任春风意味深长地吹进我胸怀。我贪婪地把大野上绿意氤氲的田畦,把公路边婆娑多姿的绿树,把河中间活泼奔放的浪花都摄进我的手机,我把这万千景色储存在我手机里,我把难忘的审美愉悦珍藏在心中。我的车向光阴的深处开去, 遥想当年, 饮水思源,我的感恩如公路边Sacramento 河的河水滔滔不绝。
160号公路带着春天泥土的芬芳把我和一批又一批拜访者引进乐居小镇。今天在乐居接待我的是乐居基金会的秘书长谢先生和土生土长的孙小姐。我30年的好朋友Charles也特地赶来当我的导游。谢先生中等身材,方正的脸庞红润饱满,脸上很少皱纹,讲话中气十足。他藏着的年龄,不慎被棒球帽两侧爬出来的几绺灰白头发拱了出来。毕竟是秘书长,他对乐居知之甚多,简直就是乐居的百科全书。
谢先生把我们领进Locke Boarding House。这里是乐居基金会开会的地方,也是乐居综合博物馆。楼下大堂,四壁挂着乐居早期的人物照片。我从中文学校的学生毕业照里看到早年风华正茂的华裔青年。我从一家四口的家庭照里看到乐居的一位缔造者-Lee Bing-的尊容。我看到老先生在安静地读报,看到年轻女孩穿着漂亮的衣服在街上戏闹,看到乐居民众在这块土地上安居乐业。可能是同为炎黄子孙,我与他们很有眼缘。我把自己想成他们中的一员,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博物馆还展出早年的生活用品。用餐的碗碟、渔夫的蓑衣、农耕的器具、敲更的木鱼,我屏神瞧,悉心听,我仿佛闻到乐居百多年前的生活气息。我的思绪裹挟着对前辈的缅怀,缓缓融入早年的乐居,谢先生涓涓如流的讲解成了话外音。
“乐居”这个浸润在温馨中的名字是中英语结合的产物。“乐”音译于Locke,它是当地一个大家族的姓。“居”乃汉语居住地的缩写。
1869年美国东西大铁路全线贯通后,从铁路工地上撤下来的一万多名华工兵分三路,一路打道回国,一路奔走美国各地,一路来到被称作为Sacramento River Delta (萨加滿都河三角洲) 的这里。当时这个三角洲是一片荒凉的沼泽地。千百年来横卧在这片沼泽地上的Sacramento 河和San Joaquin河给这片平坦的土地带来的只是洪灾和涝灾。铁路华工来美之前大都是农民,他们有着丰富的治水经验,他们从铁路工人秒变回农民以后,操起老本行,筑坝修堤,驯服了狂躁的两河。当时有一大部分华工住在Walnut Grove 镇。1915年Walnut Grove被大火烧毁。那个时候排华法案禁止华裔拥有土地,华裔先辈为生存计不得不从地主Locke家租了7英亩的土地,建成了这个以Locke家的姓为名的小镇。
乐居小镇在排华的腥风血雨中顽强崛起, 逐年扩展到14英亩, 乐居成了华裔心目中的圣地。这里不仅有磨坊、屠场、饭馆、客栈、戏院、中药铺、杂货店,还有中文学校和邮政局。到了20世纪上半叶,乐居镇已是人气旺盛,热闹非凡,不仅增设了赌场、鸦片馆,还开了几家妓院,被当地人称为加州的“蒙迪卡罗”。当时以华裔为主的居民达到600多人,商贾往来,集市闹猛,人口最多时膨胀到1500人。乐居俨然成了一个主要出产梨子外加芦笋和蕃茄,产品相对单一的农业大镇。可是二次世界大战后,乐居骤然萧条,人口降至70人,华裔仅剩个位数。
乐居的主要建设者是广东中山藉人士。国父孙中山先生每次赴美,在旧金山稍作停留后,便乘船沿Sacramento ,来到三角洲一带的Isleton、Walnut Grove、Courtland, 宣传反清主张,筹集民间捐款,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成立中华民国,三角州堪称中山先生的海外根据地。那时候尽管还没有乐居,但有很多香山籍(1925年改名为中山县)人士,他们是中山先生忠实的拥趸。就是这些志士建起了乐居,並在乐居成立了国民党支部。
由于排华法案的打压,全美华裔人口几十年来一直停滞在十二万至十五万人之间。二次世界大战开打以后, 美国集需兵员补充前线,当时有两万多名华裔青年参军,华裔成了为美国而战的一支生力军。乐居的青壮年大都离家奔赴前方,乐居只剩下老弱病残者。谢先生用不褒不贬的中性口吻说: 青年人打完仗,国家给了很好的福利,他们在外见了世面,就不愿再回来定居。后继乏人,成了乐居走向衰弱的主要原因。
由于乐居的土地是租来的,再加上排华法案像一座大山压在华裔头上,因此当时华裔兴建乐居仅是一时之举,他们心心热热保持着中华文化,仍想着落叶归根,因此,乐居最初的五十多幢房子,地基都很浅,地上的建筑都是用木板拼搭而成的。
乐居的主街,目之所及的房屋,尽显年代的沧桑。加州绝大部分民居都是木结构, 但通常的木结构民居有水泥石灰和铁丝网包裹,外墙还会刷上油漆, 木结构被藏了起来。而乐居的木结构房子, 板壁原封不动地裸露在表层,沒有这个和那个的保护, 不卑不亢, 落落大方, 十分本色。乐居大部分房子两层楼,沿街还有骑楼,广东四邑地区的民居与美西粗犷的屋宇融为一体。这街屋简朴,无市容可言的乐居小镇,纯朴, 厚道, 是中华民族风格和精神的写照。
一条不足百米长的Main Street我漫步了足足三个小时。我在光阴的深处逗留, 乐而忘返。我走进乐居纪念公园,在高耸的华工纪念塔前留影。我参观大来赌场博物馆(Dai Loy Museum)和俊英工商总会博物馆, 就像走进先辈的生活圈, 与他们同喜共悲。我在中文学校博物馆里逗留的时间最长。尽管这所学校只有一间教室,但教室里的课桌椅子都排列整齐, 课堂保存得如此之好,令人感佩。只见黑板上还有粉笔的印迹,好像一堂课刚上完似的。这堂课上的时间真是够长, 坐在教室里, 我似乎还听到朗朗读书声。走出教室, 我眼睛一亮。我的目光被学校门口左右两尊塑像吸引。万师之尊孔子和国父孙中山,中国历史上的两大伟人,在这里庄严地守护着中华文明。
乐居曾经倔强过, 要强过, 因而也辉煌过, 璀璨过, 时至今日终究敌不过岁月的无情, 它老态毕露, 我心里不禁升起几缕悲悯之情。可是, 乐居不接受怜悯, 你听, 街屋后边大榕树上传来的鸟鸣依然清脆, 你看, 迎面吹来的春风依然飒爽。鸟语不老, 春风不老, 乐居精神不老。走在先辈开拓的乐居街上, 我倍受鼓舞。先辈的音容笑貌像春阳晒在我身上, 我感到亲切和温暖。先辈建树的业绩彪炳美国史册, 我感到自豪和振奋。
美国的老百姓是厚道的,他们与我们一样感恩华工对美国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诚心保存乐居原貌,诚意维护中华文化。1990年,历史纪念意义重于生活居住意义的乐居小镇被命名为美国国家级的历史地标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便是明证。
告别乐居, 已是傍晚时分, 我从光阴的深处缓缓驶出, 此刻, 西边的天空已被晚霞渲染得五彩缤纷, 乐居也被染了。它遗世独立, 多姿多彩, 屹立在美国乡村的原野, 像一颗明星闪着绮丽的光芒, 照耀后来者前行的路。
(2023年5月21日《世界日报·周末刊》首发)
作者简介
强颂今,又名强颂锦,笔名厚道人家,美国中文作家协会终身会员,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会员,前美国联邦政府资深移民官,自2015年起,发表数百篇小说、散文和随笔,2021年出版长篇小说《留美色戒》,2022年出版长篇小说《纽带》, 2023年出版报告文学集《美利坚见闻》, 长篇小说《道钉传奇》已在2024年年初付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