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戒网和辟谷
小的时候特希望自己生病。一生病就可以不上学,躺在被窝里看小说是当年最大的享受。记得有一年因为淘气把尾骨摔坏了,在家躺了两个星期。这两个个星期我躺在床上不能动,唯一的乐趣就是读小说,书都是从同学那借的,也有母亲帮我借的。读书比治跌打损伤的七粒散好使,它让我忘了屁股那钻心的痛。
没想到,小时候的乐趣如今在我年过半百的时候又回来了。
前几天我的颈椎病犯了,不敢再趴计算机,就把以往趴计算机的时间换成躺在床上读书。休息了两个多礼拜,也读了几本书。一是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小说在我看来就像一本哲学书,米兰.昆德拉不像个小说家,他思考的深度可与尼采、叔本华那些哲学家相提并论。;二是《没有大树的中国》,一个 70后记者写的有关环保和森林的故事,这本书的语言尽管不精彩,也没什么文学性,但揭露的事实却是沉重和惊心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保护森林的急切心情;还有一本是作家张平的散文集----《我只能说真话》,写的是他在创作了《法撼汾西》后被恶人告上法庭的事。在这个因写反腐题材小说而当上副省长的现实主义作家身上,我还能看到我们那代人的影子。后来没什么书读了,就把《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又读了一遍。其实南怀瑾的书并不都是他写的,大部分是他演讲的记录,这反倒让我更喜欢,就像在学校时不喜欢读书,而喜欢听讲座一样。
说实话,这几天读书读的我都不想上网了。这让我想起自己此生唯一的一次辟谷经历。
大概十几年前,因时常心悸气短,就听了一个同学的劝告,开始了为期三天的辟谷实验。在那三天里,我每天只在中午吃一个很小的大概不到一两的烧饼,晚上顶多吃一个水果。这其实并不属于全辟谷,而是所谓的半辟。头一天最难熬,把我饿的两眼冒金星,晚上则在饥饿的煎熬中昏昏入睡。第二天虽然感觉有点头晕,但饥饿的感觉轻多了,晚上入睡也很正常。到第三天的时候我反到精神了,头也不晕,眼不花了,而且竟然连那个小烧饼都不想吃了。第四天的时候我害怕了,担心自己得了厌食症,因此中午的时候要了一碗面条,只吃了半碗就吃不下了,过去这样一碗面条,我两分钟就会扫光的。
结束辟谷之后我的心悸毛病还真就消失了,精神也感觉好很多,就是那种神清气爽的感觉。所以我认为适当的辟谷是有利健康的,这绝不是忽悠。据说当年曾宪梓就是得高人传授辟谷之法,连辟七天才大大缓解了其严重的心脏病。咱中国的一些奇门外道之术肯定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弄明白而已。所以在人体科学方面,我赞成钱学森的观点,要唯像,不能随便否定。
戒网和辟谷很类似,戒网时间长了也会出现厌网症状。
没做版主的时候,每次我回国就很少上网了,结果每次从国内回来都要适应好多天才会重新拾回上网的心情。这几天我也是看书看上了瘾,还真不想上网了。网瘾也是心瘾,是一种心理习惯。可是,如果我真的戒网了,似乎和辟谷差不多,就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另类。我不想成为另类,且还想着老朋友,因此,就还是回来了。:)
记得互联网没普及的时候,电视成为一些人的心理依赖。德国一家媒体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如果将那些每天看电视的人与电视隔离一周,会让其中大部分人歇斯底里。这种状况同现在上网成瘾的人非常相像。我的亲属里面已经有两个孩子因为迷恋网游而变得行为怪癖,内心封闭,与人疏远。据我的观察,这样的孩子,在90后一族不是少数。
难怪儿子痛斥那些网游公司是生产精神鸦片的强盗,网游确实如鸦片一样在毒害着新一代。南怀瑾有一个预言,说今后人类最大的疾病不再是癌症,也不是心脏病和艾滋病,而是精神病。我深以为然。网络这个技术来到世间后,一方面在传播领域掀起一场革命,而同时也在大量传播着这一疾病。
我们成年人其实没资格责备孩子,我就遇到很多玩网游成瘾的成年人,你找他办事会发现他魂不守舍,眼色迷离,似听似不听的。网络游戏已成公害,正在解构人类的亲情、友情、婚姻、家庭和很多传统的感情,甚至连爱情也因网络而变得更加技术化和机器化了。有一天,人类大概和机器人也能谈恋爱了。
在瑞士的时候,曾经接触很多新教教徒,我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家里连电视都没有,不免好奇地问这是为何。他们的回答几乎一样,因为不想让电视夺去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和灵修的时间,更不想让它改变他们以往的生活方式。于是我明白了,传统,在他们的眼中是美好的代名词。
如今很多都市年轻人的婚姻形同虚设,这不是蜗居造成的,而是网络造成的。两口子每人一台电脑,各玩各的,除了吃饭睡觉在一起外,余下的时间大概只能在网络上邂逅了。这样的婚姻和家庭怎能不出现危机,怎会有温暖的亲情。
儿子是最反对我上网的,说每人一台电脑弄的家不像家样,因此每次他回来都要召集家庭讨论会,他提问题,大家讨论。这样的交流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和孩子之间可以消除代沟的隔膜,而且让人人感觉到家庭的温馨。对于我们上网一族来说,如何处理家庭与上网是需要一些智慧的。在今天,不上网,似乎就断了与我外界的联系,而常泡在网上则会减少与家人的沟通。两难的窘境无时不在困扰着我们。
技术的进步就像一个变成美女的白骨精,诱惑着猪八戒一类的我们,亦步亦趋跟着它走向魔窟,让我们离小时候单纯的快乐越来越远。生活尽管因技术的进步而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让生活的效率提高不少,但内心的幸福和快乐并没因技术的进步有任何增长。
人类其实是很愚蠢的,自以为自己与时俱进,天天向上,每天都在创造新文明。可这些进步除了给部分人带来暂短的成就感外和加大了对环境的破坏力度之外,其实并没增加人类一点点幸福感。每天常新的生活,其实就没有生活,对日日更新生活的渴望是造成人类焦虑不安的根本原因。正像米兰.昆德拉所说:“人类之时间不是循环转动的,而是直线前进。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不可能幸福的缘故,因为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
在这点上,我深深地理解米兰.昆德拉。
没想到,小时候的乐趣如今在我年过半百的时候又回来了。
前几天我的颈椎病犯了,不敢再趴计算机,就把以往趴计算机的时间换成躺在床上读书。休息了两个多礼拜,也读了几本书。一是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小说在我看来就像一本哲学书,米兰.昆德拉不像个小说家,他思考的深度可与尼采、叔本华那些哲学家相提并论。;二是《没有大树的中国》,一个 70后记者写的有关环保和森林的故事,这本书的语言尽管不精彩,也没什么文学性,但揭露的事实却是沉重和惊心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保护森林的急切心情;还有一本是作家张平的散文集----《我只能说真话》,写的是他在创作了《法撼汾西》后被恶人告上法庭的事。在这个因写反腐题材小说而当上副省长的现实主义作家身上,我还能看到我们那代人的影子。后来没什么书读了,就把《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又读了一遍。其实南怀瑾的书并不都是他写的,大部分是他演讲的记录,这反倒让我更喜欢,就像在学校时不喜欢读书,而喜欢听讲座一样。
说实话,这几天读书读的我都不想上网了。这让我想起自己此生唯一的一次辟谷经历。
大概十几年前,因时常心悸气短,就听了一个同学的劝告,开始了为期三天的辟谷实验。在那三天里,我每天只在中午吃一个很小的大概不到一两的烧饼,晚上顶多吃一个水果。这其实并不属于全辟谷,而是所谓的半辟。头一天最难熬,把我饿的两眼冒金星,晚上则在饥饿的煎熬中昏昏入睡。第二天虽然感觉有点头晕,但饥饿的感觉轻多了,晚上入睡也很正常。到第三天的时候我反到精神了,头也不晕,眼不花了,而且竟然连那个小烧饼都不想吃了。第四天的时候我害怕了,担心自己得了厌食症,因此中午的时候要了一碗面条,只吃了半碗就吃不下了,过去这样一碗面条,我两分钟就会扫光的。
结束辟谷之后我的心悸毛病还真就消失了,精神也感觉好很多,就是那种神清气爽的感觉。所以我认为适当的辟谷是有利健康的,这绝不是忽悠。据说当年曾宪梓就是得高人传授辟谷之法,连辟七天才大大缓解了其严重的心脏病。咱中国的一些奇门外道之术肯定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弄明白而已。所以在人体科学方面,我赞成钱学森的观点,要唯像,不能随便否定。
戒网和辟谷很类似,戒网时间长了也会出现厌网症状。
没做版主的时候,每次我回国就很少上网了,结果每次从国内回来都要适应好多天才会重新拾回上网的心情。这几天我也是看书看上了瘾,还真不想上网了。网瘾也是心瘾,是一种心理习惯。可是,如果我真的戒网了,似乎和辟谷差不多,就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另类。我不想成为另类,且还想着老朋友,因此,就还是回来了。:)
记得互联网没普及的时候,电视成为一些人的心理依赖。德国一家媒体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如果将那些每天看电视的人与电视隔离一周,会让其中大部分人歇斯底里。这种状况同现在上网成瘾的人非常相像。我的亲属里面已经有两个孩子因为迷恋网游而变得行为怪癖,内心封闭,与人疏远。据我的观察,这样的孩子,在90后一族不是少数。
难怪儿子痛斥那些网游公司是生产精神鸦片的强盗,网游确实如鸦片一样在毒害着新一代。南怀瑾有一个预言,说今后人类最大的疾病不再是癌症,也不是心脏病和艾滋病,而是精神病。我深以为然。网络这个技术来到世间后,一方面在传播领域掀起一场革命,而同时也在大量传播着这一疾病。
我们成年人其实没资格责备孩子,我就遇到很多玩网游成瘾的成年人,你找他办事会发现他魂不守舍,眼色迷离,似听似不听的。网络游戏已成公害,正在解构人类的亲情、友情、婚姻、家庭和很多传统的感情,甚至连爱情也因网络而变得更加技术化和机器化了。有一天,人类大概和机器人也能谈恋爱了。
在瑞士的时候,曾经接触很多新教教徒,我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家里连电视都没有,不免好奇地问这是为何。他们的回答几乎一样,因为不想让电视夺去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和灵修的时间,更不想让它改变他们以往的生活方式。于是我明白了,传统,在他们的眼中是美好的代名词。
如今很多都市年轻人的婚姻形同虚设,这不是蜗居造成的,而是网络造成的。两口子每人一台电脑,各玩各的,除了吃饭睡觉在一起外,余下的时间大概只能在网络上邂逅了。这样的婚姻和家庭怎能不出现危机,怎会有温暖的亲情。
儿子是最反对我上网的,说每人一台电脑弄的家不像家样,因此每次他回来都要召集家庭讨论会,他提问题,大家讨论。这样的交流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和孩子之间可以消除代沟的隔膜,而且让人人感觉到家庭的温馨。对于我们上网一族来说,如何处理家庭与上网是需要一些智慧的。在今天,不上网,似乎就断了与我外界的联系,而常泡在网上则会减少与家人的沟通。两难的窘境无时不在困扰着我们。
技术的进步就像一个变成美女的白骨精,诱惑着猪八戒一类的我们,亦步亦趋跟着它走向魔窟,让我们离小时候单纯的快乐越来越远。生活尽管因技术的进步而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让生活的效率提高不少,但内心的幸福和快乐并没因技术的进步有任何增长。
人类其实是很愚蠢的,自以为自己与时俱进,天天向上,每天都在创造新文明。可这些进步除了给部分人带来暂短的成就感外和加大了对环境的破坏力度之外,其实并没增加人类一点点幸福感。每天常新的生活,其实就没有生活,对日日更新生活的渴望是造成人类焦虑不安的根本原因。正像米兰.昆德拉所说:“人类之时间不是循环转动的,而是直线前进。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不可能幸福的缘故,因为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
在这点上,我深深地理解米兰.昆德拉。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为人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