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清明时节怀念我的父亲和母亲

清明时节怀念我的父亲和母亲

博客

       清明时节怀念我的父亲和母亲

       我的父亲李光柱,生于1908年2月1日,病逝于1994年4月15日。享年86岁。

       父亲小时候读了几年私塾,十五六岁就跟着祖父学种花。祖父当年在武昌张之洞路与黄土坡(现名“首义路”)交叉处,在严家花园我的姑奶奶的傾情全力资助下,创建并经营李家花园。赚钱之后,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在武昌通湘门外买了一块荒地,独立门户经营,称之为“武昌通湘门外李家花园”。

       李家花园从创建,到解放后公私合营并入青山公园之前,一直是我的祖父当家。花园的主劳力是我的父亲和三叔,二叔在外开车跑运输,四叔1939年从铁路学校毕业后不久,一直在铁路局工作。六十岁时在宝鸡铁路局局长任上退休。2018年在宝鸡寿终正寝,享年95岁。

       李家花园当年是武昌一个比较大的私家花园,种植茉莉花、株兰花和白兰花,供汉口茶行制作香茶。仅靠我的父亲和三叔两个劳力显然是不够的,常年请的三四个花匠都是远亲近邻,我记得的就有远房的舅舅呀、表叔呀。他们不仅要精心伺候那些娇嫩的花儿,什么剪枝呀,除草呀,接枝呀等等,还要干许多重体力活,夏天每天要到水塘挑水去浇花,像茉莉花还得正午时间去浇水,儿时的我常常看到父亲全身都被汗水湿透了,还在花园里劳作,真是幸苦至极!他们每隔一段时间,还要在天亮之前赶到武昌城里,将一些公厕的粪水挑回来给花施肥。那一担粪水比浇花水要重得多啊,穿街走巷,小心谨慎就不必说了,还要过铁路,走那弯弯曲曲的小路,一路艰辛,难以与外人述说。我的父亲是李家花园的主劳力,一生辛苦劳作练就了他强健的体魄,

       我的父亲是李家花园的长子,一生少言寡语,不论在外还是在家,从不多说话。幼时读过几年私塾,认识字,但很少见过他读书看报。晚年有时看到他读《水浒》,也只是翻翻而已。公私合营之前,他是李家花园的花匠,人称李师傅,从早到晚在花园忙碌。公私合营之后,他是青山公园一名优秀的园林工人,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在家他听我祖父的,在单位他听领导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远在武东的461厂刚建厂,找青山公园要一名园林工去搞厂区绿化。因为那时去武东交通不便,那里的生活条件也比城里艰苦,很多人不愿意去。领导找他,让他去那里,他二话没说就去461厂,一直工作到退休。现在461厂郁郁葱葱的绿化林带,就是他辛勤劳动的成果。

       我的父亲一生勤劳,而且像所有老农民一样非常节俭。他在青山公园工作期间,每到周末都要回到武昌李家花园老宅,看望年迈的祖父,伺弄房前屋后的菜地,除草、松土、施肥,忙一整天后,再回青山公园上班。当时,从青山公园到武昌已经有16路公交车,车费0.16元。父亲每次回家往返都是步行差不多两三个小时,省下0.32元。后来,我每次上课讲小说《梁生宝买稻种》,梁生宝进城为了省钱,“在饭铺五分钱要了一碗汤面,要了两碗不花钱的面汤,吃了她妈给他烙的馍”时,情不自禁就想起了我的老父亲一生也是那样勤俭节约,恨不能一分钱当两分钱花。

       父亲退休后,我当时住在硚口水厂路中学,老人家在武昌车站附近的老宅吃了早餐后,步行经过长江大桥和汉水桥,走到水厂路中学来看看孙女,吃完中饭,又步行回去。我们总是劝他坐公交车,他说:“人老腿先老,走走路练练腿,长寿!”

       父亲一生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没有任何不良嗜好。

       我的父亲一生性格温和,关爱孩子,孝顺老人。

       从我记事起,就没有见过父亲发脾气,更没有因为儿时的我们调皮而打骂我们,他总是那么温和的看着我们健康成长。

       也许我是过敏性体质,大约七八岁时,放学回家,父亲让我去花园把茉莉花钵里的杂草拔掉。我一走进花园,只要被什么虫子叮咬一下,开始只起一个包,不一会就成片了,奇痒无比。父亲疼爱地摸着我的头说:“回去读书吧!你命不该种花!”

       文革开始以后,父亲为了让从小体弱多病的大弟弟留在城里,办了退休手续,让大弟弟顶职进厂当了工人。父亲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长期把小弟弟带在身边,直到退休回家。

       父亲的长子李焜永成年后,随二叔学开汽车,不幸在湖南攸县遇难。二叔实在隐瞒不下去了,才回家告诉我的爸爸妈妈。这对我的父母打击太大了,妈妈当时整天都沉浸在悲哀之中,以泪洗面。然而,一生为人忠厚的父母,在处理长子人命关天的大事时,得理饶人,把痛苦留给自己的高风亮节感动了家族所有的人。在58年“大跃进”年代,父亲听说湖南攸县埋葬长子的那个地区马上要开发了,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他,一个人前往攸县,找到长子的坟墓,取回了尸骨,让他的儿子魂归故里,了却了为人父的长久思念,尽到了为人父的责任!

       父亲作为祖父的长子,一辈子任劳任怨,不仅为大家庭的生活尽心尽责尽力,而且对他的三个亲兄弟也是爱护有加,不必说后来一直在身边的老二和老三了,老四常年在外地工作,后来当了宝鸡铁路局局长,一大家人安居在陕西宝鸡,父亲每年寒冬腊月都要为他们腌制腊鱼腊肉,晒好后邮寄到宝鸡,以慰手足情。我的两个弟弟现在每年也都要为远在他乡的我腌制腊鱼腊肉,这就是父母亲言传身教的家族传承。

       父亲非常孝顺祖父,在青山公园工作期间,只要单位聚餐,尽管他和祖父一样,非常喜欢吃红烧肉和粉蒸肉,但是,他一定要留下来,让当时与他一起生活的小弟弟从青山送回武昌家里,给祖父吃。祖父还特别喜欢吃红菜苔,父亲就找菜农朋友要来优良品种,每年到季节种下的红菜苔,可以让祖父从当年12月吃到第二年的三月。

       李家花园从创建到消失,我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亲历者,创业的艰辛自不必说,所有的香花都是祖父千辛万苦亲赴南粤采买、运回;父亲在家殚精竭虑精心管理和养护,才有我们李家花园大家庭的幸福生活。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祖父和父亲默默承受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当时,除了老宅和老宅周边的几块菜地外,所有资产都“合营”了,祖父自然退休,父亲成了“青山公园”的园林工人。武昌通湘门外李家花园从此就消失了。

       父亲退休回家后不久,一首童谣“红灯绿灯,爹爹婆婆下农村”被现实印证了。首义路街道办通知我的父母亲下放农村。工作人员说,可以投亲靠友,不然,就由政府来安排。

       投亲靠友?自从祖父少小离家到武昌打拼创业,祖籍鄂州卸甲乡下,除了一二个远房亲戚的后人外,别无其他,且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回乡谁管两个老人?

       政府安排在哪里呢?更难想象两个老人在乡下日常生活怎么办。

       正在我的父母一筹莫展之时,鄂州市华容乡严家大湾花木生产队队长,辗转多方,打听到李家花园的李师傅已经退休在家,请熟人带他登门拜访,恳请李师傅去给他们当花木生产的技术顾问,父亲欣然应允。

       一周后,队长找朋友借一辆小车来接父母,请两老只带一年四季需要的衣服和一些日常生活必须品就够了。父亲一生从来没有管过这些家庭生活小事,倒是母亲感到疑惑,只带衣物?那我们去了一日三餐怎么办?

       到了严家大湾,队长请父母走进一间房屋,典型的湖北农村风格的砖木结构瓦房,进门是一个大堂屋(客厅),两边各有一间卧室,堂屋后面是一个大厨房。格局与李家花园老宅差不多,就是没有老宅那么大而已,但足够两老居住及儿女逢年过节回来暂住了。厨房有一个柴火灶,还有一个煤炉,柴和煤整齐地分放在灶台和煤炉旁边,炉灶边还有自来水池。堂屋一张可供八人围坐还显宽松的大方桌,十几张椅子,靠墙还放着几个长凳子。队长笑着对两老说,这些椅子凳子,一是,逢年过节两老儿孙都回来起码有个坐的啊,二是,以后队里年轻人来请李师傅讲技术时,也可以坐着听啊!真是难为队长的一片苦心!

       我的父母那几年在严家大湾,是过得最舒心的日子。父亲的一技之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严家大湾花木生产队的年轻人跟着老师傅学到了技术,生产队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队长对父母日常生活的关心无微不至,年轻学徒们每天殷勤伺候,让我们在城里非常放心。

       改革开放后,我也从硚口区一般中学调回母校华中师大一副附中,我的大姐、大哥、两个弟弟都在武昌,二姐一家在葛店,25路公交每半小时就有一班,往来非常便利。父母常住461厂职工宿舍,一大家人逢年过节都去父母那里热热闹闹,其乐融融!妈妈在家准备一大桌美味佳肴,爸爸早早就到公交站去等候回家的儿孙们。

       父母越来越老了,经常挂在口边的话,要住在葛店二姐家去,因为城里不许土葬了,而两老早就为自己打造好了“寿木”,就存放在二姐家。

       1989年,我从海南讲学回到武汉,告诉妈妈,为了我的两个女儿的前途,我准备调到海口去。妈妈问我:“海口在哪里?”我告诉她:“很远很远!还要漂洋过海才能到。”妈妈说:“我们一大家人好不容易都回到武昌了,你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就等我死了再说吧!”

       父母在,不远游。再也不敢跟母亲说调动之事了。

       真是没有想到,1990年春节前,母亲在葛店二姐家里,突发脑溢血,不幸病逝。举行了隆重葬礼之后不久,我特地回葛店对父亲说:“我还是想调到海口去,您老人家同意吗?”

      爸爸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哪里的黄土不埋人?我没有什么意见。只希望在我将要离世时,你能回来送我就可以了!”

    “爸爸,请您放心!如果那一天真的来了,我会在第一时间回到您的身边!”

       1994年4月15日清晨,我的外孙打电话告诉我,说外公刚刚上厕所突发脑溢血,非常危险了。我立即去海口机场乘早上第一趟航班,飞回武昌南湖机场,打的回到葛店,如诺,第一时间回到老父亲身边。眼看慈祥的父亲像睡着了一样,躺在病床上,永远离开了我们!

       我的父亲一生种花,默默无闻,勤勤恳恳,为李家花园、青山公园、461厂、严家大湾花木生产队奉献一技之长,是一位同行称赞的技术精湛的老师傅!一生孝敬父母,是一位家族人人称道的孝子!一生关爱亲弟弟,是李家大家庭的好兄长!一生都是我们兄弟姐妹们的慈爱老父亲!

      我的母亲吕玉金,生于1908年6月1日,病逝于1990年1月4日。享年82岁。

      1990年,春节前夕,二姐从葛店打电话来,说妈妈突发脑溢血,病情危急,让我马上赶回去。

    妈妈是上午10点左右发病的。当时,她与爸爸坐在房里边嗑瓜子边聊天。她看到爸爸把瓜子壳弄得地上到处都是,一边说爸爸不爱干净,一边准备起来扫地,刚站起来,就倒下去了。二姐是懂一点医道的,闻声立刻到房间让妈妈平躺在地上,马上请葛店卫生院的医生来家里急救。

    我从武昌大东门赶到二姐家时,医生正在急救。妈妈还在昏迷状态之中。大姐和两个弟弟都赶回来了。二姐根据妈妈的症状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我们要马上准备办后事。两天后,腊八节那天,妈妈停止了呼吸,永远离开了我们。她离开时,非常安详,就像睡着了一样。

    妈妈是文盲,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我真不明白妈妈是怎么记住那么多不同用途的票证的。那时,除了钞票外,几乎所有日用品都要凭票供应。先说吃的:有粮票(全国通用、湖北省通用、武汉地方用三种)、油票、肉票、鸡蛋票、糖票、豆制品票;用的:肥皂票、火柴票、煤油票;穿的:布票和棉花票;还有用来买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的“工业品票”等等。而且,几乎所有票证都有“时限”,过期就作废了。妈妈不仅能记住那么多不同用途的票证,而且能在规定期限去使用它们。我至今都非常佩服妈妈的记性好,更为自己继承了妈妈这么优秀的基因而自豪!

       妈妈是文盲,但是,她很想学文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扫盲”运动中,她非常积极,晚上参加扫盲学习班,回家后还要我这个小学生教她识字。要知道妈妈当时参加学习识字是多么艰难啊!白天,她是我们那个大家庭的主妇,有做不完的家务事;晚上去学习文化还要摸黑走很远一段路,而她那双小脚是中国老年妇女最典型的“三寸金莲”,别人十分钟就走完的路,她得走半个小时。

       妈妈一生生了十三胎,其中六个孩子都夭折了。养育成人的有五男二女,最后给她养老送终的有四男二女。大哥成年后,随二叔学开汽车,不幸在湖南攸县遇难。二叔实在隐瞒不下去了,才回家告诉我的爸爸妈妈。这对他们打击太大了,妈妈当时整天都沉浸在悲哀之中。然而,一生为人忠厚的父母,在处理长子人命关天的大事时,得理饶人,把痛苦留给自己的高风亮节感动了家族所有的人。爸爸妈妈一生积善成德,儿孙满堂,不仅人脉很旺,而且一代更比一代强!

       妈妈一生待人热情,不论住在哪里,都极有人缘。当年在我们李家花园附近干活的菜农,大热天来家讨点水喝,她总是热情相待,端茶送水。我成家之后,她曾在水厂路中学和华师一附中短住过,隔壁左右的老师们都喜欢她。

       妈妈虽然没有文化,但是非常聪明。她一生围着锅台转,做的饭菜味道特别香。我现在只能猜想,她就是善于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并借鉴他人的经验,逐步形成了自己做菜的特色。我小时候去舅舅家拜年时,吃的鱼丸和肉丸,那味道与妈妈做的差不多。当她老了,过年就指挥我和两个弟弟准备年饭的菜肴,怎么做鱼丸,怎么做肉丸,一套一套的,而且每一步都有严格的“序”。我们在她老人家亲自指挥下做出的年夜饭,虽然比她亲自做的差那么一点点,但是我们做的“肉丸”,能得到她的认可,终于成就了“李家秘制肉丸”。而且,现在已经传承到了住在北美的我们的下一代。如果她老人家地下有知,一定会笑醒了!

      妈妈不仅聪明,而且特别能接受新事物。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武汉市刚开始使用液化气,很多人都不敢用,她就敢用,而且很快就能熟练地使用了。

       妈妈最后那么快就离开了我们,更是对我们最大的关怀和体贴。试想,如果她老人家躺在床上一二年不能动,我们做子女的当然得尽孝,就是大家轮流护理,也是相当繁重的任务。妈妈安详地走了,为她辛劳的一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我们子女最后一次降福!

       妈妈一生喜欢热闹,我们为她老人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按照湖北农村土葬习俗,我们请来专门为老人送葬的道士唸经超度,大办“白喜宴”,遍请亲朋好友,真是做到了三天“路上不断人,灶里不熄火”。我在水厂路中学和华师一附中的领导和同事几十人,租一部大巴专程从武汉赶到葛店来为我的妈妈送行!

       妈妈生前不止一次嘱咐我们,死后一定要土葬。为此,年老之后,她老人家就长住二姐那里,逢年过节我们兄弟几家都去葛店与两老欢聚一堂。两老离世之后,我们每年清明都要去两老那坟地烧纸钱,报平安,就像妈妈还在我们身边一样。

       我的父母亲都是最平凡的人,一生孝敬长辈;兄弟妯娌长期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和谐相处;关爱子女,无论我们兄弟几个小时候怎么调皮,总是温言细语教导,从不打骂我们。父亲一生种花,为李家花园、青山公园、461厂、严家大湾,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母亲一生围着锅台转,养儿育女,勤俭持家。他们面对再大的灾难和困难,都能默默的忍受。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的许多优秀品质已经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了!你们的孙子辈,已经长大成人了,不论在国内的,还是在国外的都能与时俱进,自立于现代社会!

       难忘父母恩,牢记父母言,遵循父母行!

       清明时节,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亲和母亲!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李培永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