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知道,无论古今中外,在人类社会,有婚姻制度的国家,结婚应该是一个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 尤其是在旧式的中国传统社会,更加如此!
通常如果父母健在,男女双方的结婚喜事,当然多半都是由父母做主。
有钱有势的人家,如遇到要办这种喜事,他们一定都会把它办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借机以炫耀自己的权势和财富。
像当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礼,轰动一时,堪称是“世纪之最”! 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另一个例证,是陈水扁当总统时,为他儿子陈致中所举辨的婚礼,也是极尽奢华之能事!
又如果是那没钱没势的,为了面子,也会尽力而为。 即使父母不健在,这婚礼大事,自己来办,也会要想尽办法,把它办得有头有脸,让自己称心满意。
这种风俗,流传至今,虽然现在有些不同,但大体上还是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思维:
譬如婚礼举行之前,必须要散发结婚喜帖,邀请双方亲朋好友, 于大喜之日,前来参加喜宴,一方面大家可以见面热闹一番,另一方面还可以为新郎新娘的结婚喜事,做一个见证 ! 同时还可以请新郎、新娘、主婚人、证婚人等签署一张结婚证书,于婚礼完毕后,好去户籍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说到婚礼之前,向诸亲友散发结婚喜帖,虽然说是简单,但其实并不简单,这其中还有些学问存在!
首先是喜帖的信封及信笺信,要如何设计? 然后喜帖的内容,要如何书写? 同时必须还要仔细思考一番,这喜帖要发给那些亲朋好友?
很多人对喜帖的信封信笺,都喜欢采用粉红色或红色,以便讨个吉利。 至于喜帖的内容,有的人为了省事,都是采用一般现成的常用格式,只要将名字、日期填写进去,依样葫芦一番,就可以了。 但也有的人,喜欢创新脱俗,而采用自己特殊的书写方式。
一般依照传统习俗,婚嫁喜事,请帖大多数都是由新郎和新娘的双方家长出面发出,如果父母不健在,才是由新郎和新娘自己出面发帖。
但这喜帖究竟如何发法? 要发那些亲朋好友? 常常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对受帖人而言,现在很多人,都给这喜帖,取了一个不太雅致的绰号,称之为:“粉红色的炸弹”!
这是因为被邀请前来参加婚礼的诸亲朋好友,除了有喜宴款待外,依据一般的风俗习惯,受邀佳宾,他们还要包一个红包、或送一份贺礼!
因此这对某些受帖人,尤其是薪资阶级,收入又不算太丰厚的人,如在某同一个月内,接到好几张这样的喜帖,这时或许就会构成他这个月内 ,财务上的一种沉重负担。 所以对这些人的荷包而言,收到这种喜帖,就好像收到一颗“粉红色的炸弹”!
说实在的,的确有些心怀不轨、经济条件较差的当事人,或政商界名人,好不容易等到了自己、或儿女要结婚的这一天,他们除了要将以前送给别人的红包贺礼,利用这次 机会,企图对等收回外,有的甚至还刻意想以结婚作为借口,到处散发请帖,几乎连不太认识的,也不放过,以求达到真正敛财的目的!
如果是这种情形, 因此在婚礼当天,贺客盈门,人人送上礼金或礼品,办喜事的人,届时就可累积一笔可观的礼金。 同时再把当天每桌酒席的成本尽量压低,则赚得会更多! 所以有人称这种敛财的方式,叫做“打秋风”。
由此可见,这请帖要如何发法,要发给谁,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蛮有学问的。
因为发帖人在发帖之前,一方面要顾及与受帖人的亲疏关系和交情,应该给那些人发帖,或不给那些人发帖,以避免有人因接不到请帖,而怪罪对他失礼, 或认为没把他放在眼里!
同时另一方又要避免,如果下帖太滥,就会被怀疑有打秋风的嫌疑! 所以这时如何取舍,是令发帖人头痛,最深感困惑的时刻!
当年我结婚时,我与我的新娘,虽是自由恋爱成功,但办理结婚喜事,全都由双方家长作主。 至于喜帖印制与要发那些亲朋好友,除了我自己的同学、同事、朋友外,其余的也都是由双方家长决定。
那时老爸在台湾省政府供职,岳父则为某大学的中文系系主任,所以光就是他们的同事、同学、亲朋好友,就有一,二百人。
这时我与新娘分别任教于台中省立一中、台中市立一中,但我因还是第一学年新聘的,学校同事也没认识几个。 因此我学校同事的请帖,是由岳父拜托他所认识的一位同乡、也是我学校的一位同事,帮忙提供学校同事名单而发出的。
我婚后没多久,婚假期满,返校上课的第一天。
我上完第一节课,在教员休息室休息时,有一位教国文的杨X慈老师(台湾知名作家),在休息室故意提高嗓门,向其他的老师,抱怨地说:
“一位年青的老师,才来学校两个多月,根本还不认识他,就给我发了喜帖!”
言外之意,好像有打秋风的味道。
当时我听了以后,心想,毫无疑问,他是针对我而说的,我本想当场告诉他,如果你觉得这喜帖,来得突然,不该发给你,你不去就是了! 何必在此当众指桑骂槐,有失师道尊严! 但我忍下来,并没有回应他。 ,
为什么我没有回应他呢?
因为杨X慈老师是山东人,是当时一位稍有名气的作家。 早期员林实验中学的校长杨展云先生也是山东人,他们认识,因此杨老师被聘请来员林实中,开了一门“文艺写作”的课,我去上了几次他的课,对杨 老师的课,却没有什么特殊印象。 因此我认识他,但他并不认识我。 不过再怎么说,他总算是我的老师。 所以当时对他的高论,我不愿作任何回应。
此外我岳父也是山东人,当时他是台中XX大学中文系的系主任。 后来我知道,杨X慈老师因由于山东同乡关系,也认识我岳父,因想进岳父的中文系当讲师,曾刻意来岳父家拜访过,后来岳父聘请了他,任中文系讲师。 所以我推测我学校那位同事,帮忙提供我任教学校同事的请帖名单时,是以这种关系将他列入。
总的一句话,我个人认为:任何人如果接到别人给他的结婚喜帖,不要因为好面子,而勉强接受。 他应该要有个性一点,做一个性情中人,先想清楚:
“要是自己喜欢去参加这婚礼,就去!如果觉得不想去、不喜欢去,就不去!或把那张请帖,干脆就丢进字纸篓里,岂不心安理得!何必故意当着当事人, 当众发牢骚?让别人难堪, 而贬低自己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