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传奇(十七)上海滩空麻袋背米
一 上海滩空麻袋背米
上海滩是块黄金宝地,不是今朝始,在一百六十多年前就已经散发魅力了。最早发现这块宝地的洋人是林德塞,当时他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海外代表。从贸易中他得知在那神秘的东方,海上升明珠,滩里藏银库,弯腰拾稻米,抬腿踢金铢。林德塞被这种传说感染,血气翻涌跃跃欲试。
传统印象里,好像中国人以稻米为财,年收入和财富以多少石担米粮为标准。其实洋人当初也是这样的,譬如
Who get rice?
意思谁发财了?可以发财吗?可见这个米,在当时是一种财富的象征,全球通用的。
林德塞第一次登陆上海滩,是在道光十二年(1832年),就用自己那句著名的口头禅做名字,化名胡呷米,向苏松太道台大人递上名片,要和当地政府洽谈贸易。
这个胡呷米为了避人耳目悄悄坐船从澳门北上,他野心很大,这块宝地他想独占不愿与人分享。当时的苏松太道台大人是湖广人氏,豪族出身书香门第,对如何种米知之不多,对如何收米背米(赚钱)倒是很有经验和体会。一看到胡呷米的名片,他晓得来了一位想空麻袋背米的洋装大盗。
道台大人当即批示:查该夷船向无有上海贸易记录,没有特列开放的理由。即请该船速离。胡呷米吃了闭门羹,心里不服,于是捉扳头(找茬),告到江苏巡抚衙门,说道台严重侮辱大英政府,因为大英帝国是外国,不是夷国。这个“夷”字不是个好字。
道台看到胡呷米的抗议,摇摇头咪咪笑起来,这不是掉书袋么——和谁呀!他从书房里翻出圣贤书,手指头一舔,翻到第几卷第几页,再次熟读一遍,底气回升,于是答复上差:孟子有云:舜东夷之人也,文王西夷之人也。咱祖上圣贤都是夷人,夷字是族裔之谓。所以此是夷人之疑,不值一驳。
同时道台吩咐手下拦截阻止洋船驶入黄埔滩内。胡呷米只好带几个随从乘小舢板,摇啊摇,摇到白渡桥偷偷上了岸。上海滩上的繁荣景象令他印象深刻,而且交通便利,真是粮仓米仓遍地黄金。
胡呷米进入上海滩,逕自要和道台叙谈。道台大人避而不见,于是某天胡呷米自己闯入道台衙门,二郎腿一翘坐在堂上。这下子道台大人不得不见面了。道台大人案桌上一坐,是升堂的架势,那么胡呷米势必要踞下来晋见老爷了。胡呷米通过通判(翻译)对大人说:
今朝只有我们两人,老爷何必坐堂上?边上就有太师椅,老爷走下来和我面对面坐,沏沏茶,谈谈生意,像朋友一样,不是蛮好?
道台大人把惊堂木一拍,喝道:
你就是那个夷人胡呷米?
昨天是胡(who), 今天是Me, 是米——呷米。胡呷米傲慢回答。
道台一听,火气更大了。
身体毛发姓名授之于父母,岂可擅改?尔等夷人不敬祖上,只崇商利,本道台无话把与你语。即请速离,免予驱策!
胡呷米官府受挫,于是走向民间。他和随从印了广告,贴在戏楼酒肆妓院,招徕生意和人员,是早期的传销作业。
偏偏道台大人铆(盯)上了这位
这一次,胡呷米虽然没有背到米,但看到了米,看到了希望。
十年之后,爆发鸦片战争。结果是五口通商,上海是其中一口。大门洞开禁律涣散,无数个胡呷米闯进上海滩,空麻袋背米,背得满仓满谷。那个林德塞,胡呷米本尊,挟风水之先,早早在上海滩抢占了地盘,是空麻袋背米的急先锋、祖师爷。
米,不但是种地人的辛劳,也是中国人的辛酸。
米,上海人用来表示钞票钱财,也是有来历的呀。
二 开后门乱点鸳鸯谱
断袖癖好古已有之,但和礼不下庶人异曲同工,比较阳春白雪,基本是上等人白相的性癖。话说民国之初世风开放,外来思潮涌进,上海滩华洋杂居,自是样样花样都有。
乔太叟原来是清朝县官,民国了,皇帝逊位,他自然也失业了,在上海滩租界做寓公。他公子乔翩仙,长得一表人才,得了他生母——乔太叟三姨太的神韵,很会来戏,说话眼睛会生波,一瞟一瞟滴;手节姆头伸出来总是呈兰花状;腰花软,一颤一颤如风中飘柳;笑起来用手背掩口——嫣然一笑。
乔娘娘岔号(绰号)由此而来。
乔娘娘有一帮朋友,都是白相人阶层,家里有些来头的。他们结伴去听戏听评弹,去捧名角儿;一同看电影,意恋明星;一起喝咖啡,在咖啡馆里眉来眼去勾肩搭背打情骂俏。这帮子人在一个场所呆不久就要换一个新地方,因为他们的行径毕竟太超前和张扬,引起人们和经营者侧目,到最后怒目而视,于是乔娘娘便识相撤退,开新码头去。
有一次乔娘娘和几个道伴到兰馨酒吧,又卿卿我我起来。邻桌有几个人在喝酒,高脚酒杯里紫茵茵的琼液闪出透亮的光,几粒烟光如寒星在朦胧中闪烁,烟雾袅袅飘飞盘旋,这几个白相人静静相坐,模样很飚(酷),很有档子。
乔娘娘醉眼望去,看中其中一位俊俏少年。于是他叫一个小兄弟过去递话:阿要坐过来一道白相相,交个朋友。
想不到小兄弟走过去三秒钟不到又回转来了。
哪能讲?乔娘娘问道。
伊拉(他们)------伊拉讲,不开后门格。
乔娘娘一听,面色马上黑下来,好在酒吧灯光黑策策,背景打了掩护。乔娘娘再睁大眼睛望过去,发觉那几个人个个长得俊俏嫩梢,打扮洋派,不知对方是何来头。那一句:开后门,倒是道中行话,能够轻易说这么一句话的,不是道中人,也是对此道颇有知晓。
乔娘娘还在转脑筋,那几个人似乎受了骚扰,立起身离去。但见那四人:个个窈窕,带鸭舌帽有之,穿皮夹克有之,蹬长马靴有之,西装马甲有之;气质高雅,卖相(脸容)出众,身材出挑,如一伙神仙光临凡世。
乔娘娘回头看自己身边几个道伴,觉得俗气极了。
乔娘娘受了打击,害了相思,闭门三天足不出户。
那四个神仙样俊俏少年,是何许样人物?
原来他们都是女流,家境优渥,读的洋学堂,崇拜民国女子秋瑾(那时张爱玲还没出世),厌恶俗世俗人俗物;天下第一号俗人,在她们眼里,竟是那五尺汉子——男人,第一号俗物就是那三寸活蛇——老举三!
身为女流,活在这个俗世是种不幸,于是她们学洋派,着男装,喝酒抽烟,跳舞骑马,表示英豪之气。她们四个,其实是两对,在闺房里卿卿我我情谊绵长,真真假假,有的是模仿,有的是春情,似懂非懂是戏非戏。
男人那一套“开后门”,更是谈也不要谈!
乔娘娘害了相思,想学红娘霜叶题字,一来诗情不够二来也不知那少年姓啥名谁。于是整天唉声叹气。
太叟和三姨太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暗地下托路子打听,终于打探到那少年的出处了。原来是沪淞巡按使宋德
乃不是淘浆糊么?滴滴刮刮乱点鸳鸯谱哉!三姨太双手叉腰,叹道。
猫(莫)不是我叫乔太叟,老天爷开偶玩笑格咧?太叟哭笑不得。
双方家长原来还是同年进士,扯起官场情形还是同一个老首长,于是安排小辈见面。乔娘娘是喜出望外,宋妙妙则是敷衍应付。见面就安排在德云楼二楼包间。环境虽然优雅,但是,一个想做女人的男人,和一个自认为是男人的女人,碰在一起,会碰出什么火花来吗?这真是天底下最奇妙的姻缘了。
见了面,乔娘娘的眼睛就痴呆呆脉脉含情盯牢妙妙看,面有羞涩如梨花一枝春带雨;初看,妙妙觉得娘娘痴骇骇,再看,方觉一股女人气贯彻表里,殊不知:男人做起女人来,实在是比女人还女人,那一股子劲,真女人是没有的。
妙妙以男人心思看娘娘,竟有几分好感。
接下来事态的进展,就应了奇妙姻缘这几个字了,缘份缘份,人世间有荒谬百出,也只有缘分两字可解释了。
半年后,乔娘娘和宋妙妙结婚了。妙妙当然告别了昔日道伴,乔娘娘明是娶妻,实是嫁郎。妙妙阳刚,娘娘娇糥,一如颠倒夫妻。只有到了床上,阴阳本分还原,总是一进一出别无两样的,就是后门,开法也不同。
妙妙自此知道:那三尺活蛇,并不那么讨厌,原来是人间至宝!
不过管它什么宝不宝,娘娘有时拎不清妙妙火气大起来,照样尼光(耳光)仓啷啷刮过去,阳刚之气不改。
开后门这词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又流行起来,不过意思已经大不同了。在此补一笔,以正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