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一个人
怎样看待一个人
--大宗师
和洋鬼子打交道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与他们谈论技术的时候。发现他们什么都很懂,说起来长篇大论头头是道,觉得他们水平的确不赖。但一旦让他们具体做些事情,却往往令人大失所望,他们的言行之间有很大差距。怎么分析、怎么操做都说得挺在行的,怎么具体做起来就满不是这么回事呢?有时觉得他们连common sense都没有,trouble shooting skill很差,简单直接的solution不会去想,偏要去绕一个大圈子,结果把自己都绕糊涂了,系统做出来整体效果很差。这个lesson对我有很大教育意义,对洋人不能光听他们说什么,更要看他们能做什么。
其实不仅是和洋人打交道,和什么人打交道都要听其言,观其行,以毛伟人的功力,还讲考察一个人要七年时间,何况我们一般的人。譬如有些熟人,投资、理财侃侃而谈,吹起来蛮像是这么回子事的,但看看他们买房、买车、投资的决策及战绩,真是不敢恭维,一点common sense都没有,平时都怎么瞎白胡的,做起事来整个一个二百五!所以把人和人区别开来的,不仅仅是思想,更重要的是行动,行动是将人和人区别开来的根本因素。
曾经有个说法,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百万富翁的财产剥夺,再给他们二十年时间去努力,他们中的80%仍将会成为百万富翁,因为他们的思维、行为pattern就是能成为百万富翁的pattern,成功的几率就是较常人高得多。所以有人讲,社会的发展就是给这些富人条件去积累、创造财富,然后再找些个名目把这些富人的钱拿过来救济穷人,因为只有这些富人懂得怎样积累、创造财富,大多数的穷人们再怎么忙活也赚不到什么钱,富人是社会的财富马达,穷人只能帮忙或搭便车。有人专门考察过当年考上重点大学及出国留学的所谓人才和成功人士,发现其中所谓黑五类的子弟、世家子弟、知识分子和中小学教师子弟占有绝对的比例,其他子弟的比例远远小于前者,看来是有个出身的问题,因为家庭出身、环境对一个人思维、行为的pattern影响甚大,这个思维、行为的pattern直接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就的高低和成功的几率大小。前一段社会上流行“穷爸爸、富爸爸”系列丛书,书里面讲到积累、创造财富有一个枯燥、严格的操作模式,这个模式的观点和这里讲的pattern类似,但这么多的人读了这些书,学了这些所谓的致富模式,又有几个人致富了呢?除了贡献给这个日裔作家让他致了富,恐怕寥寥无几。为什么呢?佛说佛法无边,只渡有缘之人,什么是缘呢?缘就是主客观条件,主观上ready,有这个悟性,并有能力和愿力能够长期持续深入下去贯彻执行,就是人有所需的相应的生化、心理机制,有这个相应的chemistry,能建立起相应的条件反射。财神爷也说财法无边,只发有缘之人,如果没有这个财富的chemistry,硬去强迫自己去操作那个枯燥、严格、艰辛的财富模式,很痛苦的,又能坚持几天呢?而且这每一步操作都需要能力、智慧和胆识的,否则做了也是白做,成功的几率极低,你有这相应的感性的主观条件吗?很多人盲目的强调所谓意志的力量,可这理性的意志要有能转化为相应的感性的条件反射、能力、智慧和胆识的chemistry才行啊。这种chemistry在人群中是呈正态分布的,你或许在某些领域、方面是正态分布曲线中的稀有精英,但在这财富chemistry的分布曲线里是稀有精英的概率可很可能小得很那,所以再怎么忙活,富人永远是少数,也只有是少数才称其为富人,否则如果大家都赚大钱也就没有富人了。与其都在一棵树上吊死,不如多focus些在自己有chemistry的领域、方面,这才能事半功倍,自己也开心些,人生才充实些,所以老天是公平的,因为他给每个人各种各样的机会和才干,每个人争取幸福的权利、运用这些机会、才干的chance和幸福的感受是平等的,从而每个生命的价值也是平等的。
所谓客观条件就是机会,什么是机会?机会就是差别。落差使水流穿梭不息汇成江河大海,压差使电流流动形成电闪雷鸣、推动电器运转,热差使空气流动形成风云雨雪,价格差异形成市场贸易流通,思想差异形成各种社会思潮的碰撞导致社会的分化和发展,差别是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没有了差别就没有了发展,整个宇宙则归于寂灭,而生命这种宇宙力量就是能够按照主观意愿来形成、调整、参与、运用各种各样的差别。机会或者差别如同游龙,出没不定,变幻莫测,或隐或现,或大或小,不同思维、行为pattern的人群对机会的把握是不同的,有的擅长把握短期机会,或有暴发暴破之可能;有的擅长把握中长期机会,或许没有暴发之狂喜,但绵绵不断或得长久。机会是给人以起点的高低,但到底能走多远还是要看人的水平、能力、悟性,要看人的chemistry。能力不够,没有相应的chemistry,机会把握不好,走不太远,甚至颠覆的现象比比皆是。但有能力、有悟性、有这个chemistry,风云际会之时,乘龙而上,便可大展宏图。所以,不要抱怨没机会,关键还是要看有没有能力、悟性和chemistry。不要去和别人比,别人的起点和你不一样,要和自己比,最多和周边比,这才有可比性。
我一直有用数理方法研究人的行为、研究社会发展,及中医科学化、现代化、产业化的想法。人的行为是由其生理、心理机制,由其chemistry决定的,其主观意愿对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种影响一般不太持久,可视做随机扰动,不同的人、不同的生理、心理机制,这个随机扰动的大小、性状不尽相同,而一个人的外部条件、机运也就是社会或他人对他的影响就是初始条件、边界条件,这样,人的行为就是一个动力系统。同样的,社会也是一个动力系统。如果能够建立人或社会的动力系统数学模型,就能够了解人或社会的发展轨迹。当然考虑到相当的随机扰动,完全精确的轨迹是不太可能有的,但其发展的pattern绝对有迹可循。但建立这种数学模型实际操作上却相当困难,社会的动力系统数学模型或许相对容易一些,因为粗旷些问题不大,可人的动力系统数学模型就几乎不可能了,这就要换个角度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入手,就是所谓的“社会统计学(Social Statistics)”或“人文统计学”。“社会统计学”考察一个人做每件事的概率和成功率,这反映了一个人的能力和行为的模式。采用心理学测试的方法,可以对一个人采样到研究范围内的数据,再对人群采样,在此基础之上,就可以定性、定量的研究社会阶层的形成、分布与个人做每件事的概率和成功率的关系;不同阶层、不同性别,甚至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群体平均做每件事的概率和成功率的差异,进而揭示社会、文化、历史发展演化的一些规律性,为未来的演化作出启示。另一个数理方法研究社会的角度是我称之为的所谓“成本政治经济学(Cost Political Economy)”,这是一个研究、测算一个政治制度、体系内社会活动、运行宏观和微观的成本的学问,由此成本,可以衡量一个政治制度、体系的效率、发达程度、文明水平,并可以发现现行制度、体系内可能存在的问题。
话题扯远了,还是回到怎样看待一个人的主题上来。听其言,观其行是对一般人而言,对特殊人物则有所不同。大家都知道培根有许多至理名言一直被人们世代传颂着,但做人他人品可真不怎么样。大名鼎鼎的海明威,拥有着众多的传世之作,但他的朋友们都知道他是个jerk。这就要看你从哪个角度看这个人了,你要是想做他们的朋友,他们的行为确是不端,做朋友就困难了。但你又不想做他们的朋友,你只是想读读他们的著作,领会一下他们的思想,欣赏一下他们的文采,这和他们的行为做人没什么关系,听其言就行了,不必太在意其行。和太太聊天,常谈到人无完人,每个人总或多或少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问题,至少是有你不太习惯的东西,这就要有些个度量,要看她的对你来说的主要方面,她总有优点,有你习惯的方面,你就尽量适应她这个你习惯的方面,用她的这个优点,避免接触你不太习惯的方面,避免她的缺点就行了。总之看人就是要找到你需要这个人的角度,注重在这个角度上这个人的主要方面,还要换换角度,做些比较才有些全面地认识而不至于失之偏颇。
不仅看人是这样,看事也是如此。譬如大家都知道部队文工团里乱得很,我们以前认识几个曾经是总政、军区歌舞团的,人虽漂亮能干,但生活上一塌糊涂,和许多官员有太多的故事。如果你只盯着这些事儿,部队文工团似乎真是腐化堕落、有伤风化、藏污纳垢之所,真该清除了。但这个角度是不是太狭隘了,如果你从部队文工团提高士气、振奋部队精神这个角度看,如果确是效果不错,那么部队文工团就有她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再如大家都知道国有大企业不仅内部贪腐极其严重,而且是垄断经营,如果你只盯着这些事儿,国有大企业都该解散了而让位于私有企业。可是如果换个角度,从国家战略、其社会责任和效果角度来考虑,结果就又可能有所不同。所以不要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就忙着下结论,还是要考虑全面,多换几个角度来思考,多作作比较,抓住重点才不会迷失、偏激。
The Simpsons有一段故事,Lisa发现她们村的英雄创始人Jebediah Springfield当年其实是一个海盗,还是George Washington的死敌,他逃到Springfield后隐姓埋名又编排了很多故事而使自己成为了英雄。正当Lisa打算向村民们揭开Jebediah Springfield的假面具的时候,她发现Jebediah Springfield编排的这些故事却真实的激发了村民们发奋向上的激情和热情,如果她告诉人们他们敬仰的英雄其实不仅是个大骗子还是个臭名昭著的大海盗,那么村民们发奋向上的激情和热情就会完全破灭,甚至会因上当受骗而愤世嫉俗,于是她便决定不将她的发现公之于众。所以说,看一个人,特别是公众人物,还要看他的社会影响,这才更全面些。
说归说,但是一般人是很难做到客观公正的看待自己、看待别人的,一般的人都很感性,越是鸡毛蒜皮无关痛痒的事情越是引起他反感,越是bother他,越是陷在庐山中、一叶障目而不见其真面目,还就得等很多年后不再着急上火,事情都已远去,记都记不太清楚时,才出了庐山,才有可能看到其真面目。
--大宗师
和洋鬼子打交道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与他们谈论技术的时候。发现他们什么都很懂,说起来长篇大论头头是道,觉得他们水平的确不赖。但一旦让他们具体做些事情,却往往令人大失所望,他们的言行之间有很大差距。怎么分析、怎么操做都说得挺在行的,怎么具体做起来就满不是这么回事呢?有时觉得他们连common sense都没有,trouble shooting skill很差,简单直接的solution不会去想,偏要去绕一个大圈子,结果把自己都绕糊涂了,系统做出来整体效果很差。这个lesson对我有很大教育意义,对洋人不能光听他们说什么,更要看他们能做什么。
其实不仅是和洋人打交道,和什么人打交道都要听其言,观其行,以毛伟人的功力,还讲考察一个人要七年时间,何况我们一般的人。譬如有些熟人,投资、理财侃侃而谈,吹起来蛮像是这么回子事的,但看看他们买房、买车、投资的决策及战绩,真是不敢恭维,一点common sense都没有,平时都怎么瞎白胡的,做起事来整个一个二百五!所以把人和人区别开来的,不仅仅是思想,更重要的是行动,行动是将人和人区别开来的根本因素。
曾经有个说法,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百万富翁的财产剥夺,再给他们二十年时间去努力,他们中的80%仍将会成为百万富翁,因为他们的思维、行为pattern就是能成为百万富翁的pattern,成功的几率就是较常人高得多。所以有人讲,社会的发展就是给这些富人条件去积累、创造财富,然后再找些个名目把这些富人的钱拿过来救济穷人,因为只有这些富人懂得怎样积累、创造财富,大多数的穷人们再怎么忙活也赚不到什么钱,富人是社会的财富马达,穷人只能帮忙或搭便车。有人专门考察过当年考上重点大学及出国留学的所谓人才和成功人士,发现其中所谓黑五类的子弟、世家子弟、知识分子和中小学教师子弟占有绝对的比例,其他子弟的比例远远小于前者,看来是有个出身的问题,因为家庭出身、环境对一个人思维、行为的pattern影响甚大,这个思维、行为的pattern直接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就的高低和成功的几率大小。前一段社会上流行“穷爸爸、富爸爸”系列丛书,书里面讲到积累、创造财富有一个枯燥、严格的操作模式,这个模式的观点和这里讲的pattern类似,但这么多的人读了这些书,学了这些所谓的致富模式,又有几个人致富了呢?除了贡献给这个日裔作家让他致了富,恐怕寥寥无几。为什么呢?佛说佛法无边,只渡有缘之人,什么是缘呢?缘就是主客观条件,主观上ready,有这个悟性,并有能力和愿力能够长期持续深入下去贯彻执行,就是人有所需的相应的生化、心理机制,有这个相应的chemistry,能建立起相应的条件反射。财神爷也说财法无边,只发有缘之人,如果没有这个财富的chemistry,硬去强迫自己去操作那个枯燥、严格、艰辛的财富模式,很痛苦的,又能坚持几天呢?而且这每一步操作都需要能力、智慧和胆识的,否则做了也是白做,成功的几率极低,你有这相应的感性的主观条件吗?很多人盲目的强调所谓意志的力量,可这理性的意志要有能转化为相应的感性的条件反射、能力、智慧和胆识的chemistry才行啊。这种chemistry在人群中是呈正态分布的,你或许在某些领域、方面是正态分布曲线中的稀有精英,但在这财富chemistry的分布曲线里是稀有精英的概率可很可能小得很那,所以再怎么忙活,富人永远是少数,也只有是少数才称其为富人,否则如果大家都赚大钱也就没有富人了。与其都在一棵树上吊死,不如多focus些在自己有chemistry的领域、方面,这才能事半功倍,自己也开心些,人生才充实些,所以老天是公平的,因为他给每个人各种各样的机会和才干,每个人争取幸福的权利、运用这些机会、才干的chance和幸福的感受是平等的,从而每个生命的价值也是平等的。
所谓客观条件就是机会,什么是机会?机会就是差别。落差使水流穿梭不息汇成江河大海,压差使电流流动形成电闪雷鸣、推动电器运转,热差使空气流动形成风云雨雪,价格差异形成市场贸易流通,思想差异形成各种社会思潮的碰撞导致社会的分化和发展,差别是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没有了差别就没有了发展,整个宇宙则归于寂灭,而生命这种宇宙力量就是能够按照主观意愿来形成、调整、参与、运用各种各样的差别。机会或者差别如同游龙,出没不定,变幻莫测,或隐或现,或大或小,不同思维、行为pattern的人群对机会的把握是不同的,有的擅长把握短期机会,或有暴发暴破之可能;有的擅长把握中长期机会,或许没有暴发之狂喜,但绵绵不断或得长久。机会是给人以起点的高低,但到底能走多远还是要看人的水平、能力、悟性,要看人的chemistry。能力不够,没有相应的chemistry,机会把握不好,走不太远,甚至颠覆的现象比比皆是。但有能力、有悟性、有这个chemistry,风云际会之时,乘龙而上,便可大展宏图。所以,不要抱怨没机会,关键还是要看有没有能力、悟性和chemistry。不要去和别人比,别人的起点和你不一样,要和自己比,最多和周边比,这才有可比性。
我一直有用数理方法研究人的行为、研究社会发展,及中医科学化、现代化、产业化的想法。人的行为是由其生理、心理机制,由其chemistry决定的,其主观意愿对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种影响一般不太持久,可视做随机扰动,不同的人、不同的生理、心理机制,这个随机扰动的大小、性状不尽相同,而一个人的外部条件、机运也就是社会或他人对他的影响就是初始条件、边界条件,这样,人的行为就是一个动力系统。同样的,社会也是一个动力系统。如果能够建立人或社会的动力系统数学模型,就能够了解人或社会的发展轨迹。当然考虑到相当的随机扰动,完全精确的轨迹是不太可能有的,但其发展的pattern绝对有迹可循。但建立这种数学模型实际操作上却相当困难,社会的动力系统数学模型或许相对容易一些,因为粗旷些问题不大,可人的动力系统数学模型就几乎不可能了,这就要换个角度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入手,就是所谓的“社会统计学(Social Statistics)”或“人文统计学”。“社会统计学”考察一个人做每件事的概率和成功率,这反映了一个人的能力和行为的模式。采用心理学测试的方法,可以对一个人采样到研究范围内的数据,再对人群采样,在此基础之上,就可以定性、定量的研究社会阶层的形成、分布与个人做每件事的概率和成功率的关系;不同阶层、不同性别,甚至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群体平均做每件事的概率和成功率的差异,进而揭示社会、文化、历史发展演化的一些规律性,为未来的演化作出启示。另一个数理方法研究社会的角度是我称之为的所谓“成本政治经济学(Cost Political Economy)”,这是一个研究、测算一个政治制度、体系内社会活动、运行宏观和微观的成本的学问,由此成本,可以衡量一个政治制度、体系的效率、发达程度、文明水平,并可以发现现行制度、体系内可能存在的问题。
话题扯远了,还是回到怎样看待一个人的主题上来。听其言,观其行是对一般人而言,对特殊人物则有所不同。大家都知道培根有许多至理名言一直被人们世代传颂着,但做人他人品可真不怎么样。大名鼎鼎的海明威,拥有着众多的传世之作,但他的朋友们都知道他是个jerk。这就要看你从哪个角度看这个人了,你要是想做他们的朋友,他们的行为确是不端,做朋友就困难了。但你又不想做他们的朋友,你只是想读读他们的著作,领会一下他们的思想,欣赏一下他们的文采,这和他们的行为做人没什么关系,听其言就行了,不必太在意其行。和太太聊天,常谈到人无完人,每个人总或多或少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问题,至少是有你不太习惯的东西,这就要有些个度量,要看她的对你来说的主要方面,她总有优点,有你习惯的方面,你就尽量适应她这个你习惯的方面,用她的这个优点,避免接触你不太习惯的方面,避免她的缺点就行了。总之看人就是要找到你需要这个人的角度,注重在这个角度上这个人的主要方面,还要换换角度,做些比较才有些全面地认识而不至于失之偏颇。
不仅看人是这样,看事也是如此。譬如大家都知道部队文工团里乱得很,我们以前认识几个曾经是总政、军区歌舞团的,人虽漂亮能干,但生活上一塌糊涂,和许多官员有太多的故事。如果你只盯着这些事儿,部队文工团似乎真是腐化堕落、有伤风化、藏污纳垢之所,真该清除了。但这个角度是不是太狭隘了,如果你从部队文工团提高士气、振奋部队精神这个角度看,如果确是效果不错,那么部队文工团就有她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再如大家都知道国有大企业不仅内部贪腐极其严重,而且是垄断经营,如果你只盯着这些事儿,国有大企业都该解散了而让位于私有企业。可是如果换个角度,从国家战略、其社会责任和效果角度来考虑,结果就又可能有所不同。所以不要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就忙着下结论,还是要考虑全面,多换几个角度来思考,多作作比较,抓住重点才不会迷失、偏激。
The Simpsons有一段故事,Lisa发现她们村的英雄创始人Jebediah Springfield当年其实是一个海盗,还是George Washington的死敌,他逃到Springfield后隐姓埋名又编排了很多故事而使自己成为了英雄。正当Lisa打算向村民们揭开Jebediah Springfield的假面具的时候,她发现Jebediah Springfield编排的这些故事却真实的激发了村民们发奋向上的激情和热情,如果她告诉人们他们敬仰的英雄其实不仅是个大骗子还是个臭名昭著的大海盗,那么村民们发奋向上的激情和热情就会完全破灭,甚至会因上当受骗而愤世嫉俗,于是她便决定不将她的发现公之于众。所以说,看一个人,特别是公众人物,还要看他的社会影响,这才更全面些。
说归说,但是一般人是很难做到客观公正的看待自己、看待别人的,一般的人都很感性,越是鸡毛蒜皮无关痛痒的事情越是引起他反感,越是bother他,越是陷在庐山中、一叶障目而不见其真面目,还就得等很多年后不再着急上火,事情都已远去,记都记不太清楚时,才出了庐山,才有可能看到其真面目。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大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