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新西兰南岛基督城直播:与危难擦肩而过-----又一次!来源: 顾剑

新西兰南岛基督城直播:与危难擦肩而过-----又一次!来源: 顾剑

博客
来源: 顾剑

新西兰直播:与危难擦肩而过----又一次!

我现在正坐在新西兰南岛基督城Christchurch的旅馆里。

没错,就是4天前刚刚发生地震的地方。


地震发生于周二下午1点,我从墨尔本飞到基督城,是前一天的下午1点。旅馆订在市中心,后来地震中损毁最严重的地方。那天下午,我在Christchurch拍下了很多漂亮的市容照片,不曾想,那将是未来好几年,这座小城最后的美丽。

Christchurch, 去过英国的朋友,可能记得这是牛津大学最大学院的名字,由亨利八世的首相,红衣主教沃尔西建立。新西兰的Christchurch,的确是用牛津大学这座 学院的名字命名的。1848年给城市定名的时候,城市的创立者,John Robert Godley建议,用他母校,牛津大学Christchurch学院的名字称呼这座城市。最初建城的时候,Godley为首的英国开拓者们,立意就是要建 立一座以安立甘教会(英国国教会)为中心的,笃信上帝的传统英国价值观的城市。直到现代,Christchurch城,仍然被认为是新西兰最保守的城市。

新 西兰南岛没有北岛奥克兰那样的大都会,基督城人口30来万,已经是规模最大的城市。南岛以自然风光见称,电影《指环王》系列大部分外景都在南岛。岛上旅游 业最发达的两座城市,北有基督城Christchurch,南有女王城 Queenstown。我的感觉是,Christchurch最象英国的剑桥(尽管它以牛津一个学院的名字命名),而Queenstown,最象瑞士的某 一个湖边小城。


我说Christchurch最象剑桥,因为一条Avon河贯穿全城,河面不宽,可能还不如我们南开墙外的卫津河 呢,可是河两边林木葱茏,大片的草坪和鲜花,河水清澈见底,旅游者还可以坐小船Pont泛舟河面,很象剑桥的剑河Cam(剑河上不是也有Pont吗?)。 城市的中心,是这座新哥特式的大教堂。




和 欧洲那些著名的古典教堂相比,它不算特别高大宏伟,只是在新世界里面比较拔尖。Christchurch人把大教堂和附近的广场,做得非常漂亮。广场上有 巨型象棋,摆满了鲜花,那天正好是花卉节。围绕市中心行使的老式有轨电车,现在做旅游观光车用,车身上也点缀着鲜花,搞得赛似婚礼的花车。教堂广场上还有 不锈钢的现代雕塑,和古意盎然的哥特式教堂相应成趣。




地震以后,我看到新闻图片上,大教堂的尖顶整个坍塌,当时正是下午1点,教堂里面都是游客,至少22名游客被压在教堂废墟之中丧生。我进大教堂参观的时候,是地震发生前19个小时。



从大教堂广场向正西走过Avon河,整个一片都是Christ College的大学校区,就像剑桥和牛津,或者美国的哈佛,普林斯顿一样,这一片都是典雅的学院建筑。




看新闻上说,这一片在地震中还算保存完整。

我星期一下午到达Christchurch以后,入住市中心的旅馆,马上游览城市,住了一夜,第二天上午9点,去机场取租车,开始我环绕南岛的5天自驾旅行。我离开之后4小时,地震发生了。

说 起来,我绝对不是第一次和畏难擦肩而过。至少,我亲历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虽然是在天津,你别忘了,那年天津也伤亡5千多人呢,这次 Christchurch地震的震级是6.3,目前为止,新闻说已经正式死亡人数130多,还有200多人列入失踪名单。跟唐山大地震相比,这哪儿跟哪儿 啊?

可是1976年那阵,我还小,还能给奶奶抱着逃出大楼的,其实没有多少记忆。这次,还是有点后怕。说来好笑,我和地震擦肩而过,却到 了50多个小时之后,还不知道有地震这回事:我驾车旅行,地震的当时,大约在150公里外的Arthur's Pass山口,没有一点震感。那天晚上到达弗兰茨·约瑟夫冰河 Franz Josef Glacier,在那儿的青年旅社订了一个单间,入住的时候,看到门上贴了张字条,说“由于地震,我们青年旅社在基督城市中心的两处地址,已经关闭,无法 接待住客”。我当时还以为说的是上次基督城地震,心里还在想:这都半年前的事情了,房子还没修好开张,有这么做生意的吗?心里笑了一笑,根本没多想。

在 旅途中,我向来没有手机,也不看电视。冰河那边,荒郊野外,开车时肯定没有收音机信号,住的旅馆也没有上网,根本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第二天,我从冰河开 车前往女王城,还是对地震一无所知。直到星期三夜里,因为第二天要早起,去Milford Sound峡湾,晚上必须早睡,我收拾好第二天的东西,躺上床,倒上一杯酒,打开电视,准备随便看两眼催眠。

这是已经是地震之后57个小时,我打开的频道,凑巧是新闻频道,刚看两眼,一口酒差点没喷出来。这才赶紧忙不迭地给亲人打电话报平安。

之后三天,我一直按照原定计划旅行:周四开车去Milford Sound坐船游峡湾,周五去看新西兰最高峰库克山Mt. Cook,周六游览两个蓝色湖泊 Pukaki和Tekapo,现在,周六晚上,按计划回到了基督城。

我 原先订的旅馆,仍然是来的时候同一家,在市中心。地震之后,整个市中心完全封闭,集中力量搜寻废墟下的幸存者,旅馆肯定是去不了了。当然,打电话取消和退 款,完全顺理成章地办好。我在女王城的时候,上网找了几家基督城郊外,离开机场近的旅馆,一一打电话去询问,提前两天订好今晚的住处。

今天开车接近Christchurch的时候,明显感觉出城的汽车,远远多过进城方向的车。但是道路非常畅通,进城之后,偶尔看见军车始过。这是街上的轮式装甲车。





基 督城没有断电断水,当然更没有断网,否则我不可能现在上网发这个帖子。各个加油站完全没有提价,城市内的街道上,车辆很少,人们都很平静。实际上,我住的 旅馆在城南,离开市中心教堂广场3公里左右,附近地区几乎看不出经过地震。房屋几乎没有破坏,但是,在连排的店面中,偶尔能看到完全震毁倒塌的房子。




这些都是今天下午在街上刚拍的照片。加油站里排队加油的汽车不少,但是远没有到大排长龙的地步。加油站里面卖吃的小超市,食品还是有的,但是货架显得比较空。这是刚才拍摄的,我住处旁边的加油站小超市的货架。




真 正显得紧张的,是住宿:从离城30公里之外的公路两侧开始,所有的旅馆一律打出客满的牌子。我一知道地震的消息,马上提前订房间,证明是非常明智的举动。 当时我打了几家旅馆的电话都没有房间,这家还有一套公寓,两卧室外带客厅和厨房,至少能住一家五口的,我想也没想,马上订下来。价钱是135新西兰元,肯 定没有比平时涨价,因为这里单人间或者标准间,也还要80-90新西兰元呢。住宿这么紧张,一是很多家里房子被毁的当地人要找地方住,二是大量象我一样的 游客,不得不从Christchurch飞离这里,三是来自世界各国的救灾人员,新闻从业者(其实,这第三类情况应该有自己专门的招待单位吧?)

我 看新闻里说,从地震第二天起,有几个国家相当迅速地提供了援助,最大量的当然来自近邻澳大利亚。此外,电视新闻里还提到来自新加坡,美国,日本,和台湾的 援助。台湾的援助来得这么快,看来台湾和新西兰之间的经贸和旅游联系确实比较密切,这也印证了我在旅途中的印象:在新西兰的游客散客,来自大陆的明显比澳 大利亚旅游的少得多,如果在街上看见亚洲面孔,要么是说日语的,要么是说台湾国语。

明天上午,我离开旅馆,去机场还车,然后乘预定航班离 开南岛,去奥克兰再玩几天。下午已经提前在网上check in,而且致电航空公司,确认航班肯定准点无误。实际上,从地震之后第二天起,Christchurch的机场一直正常运转,各航空公司的班机也照常运 行,而且还增加了临时航班,接运要提前离开的游客,送来救灾人员和物资。

总体上说,我算是非同一般的幸运,地震完全没有给我的旅游计划带来任何影响,该看的景点,按照顺序,按时都走过来了。

我 想,基督城的大教堂,将来肯定会原样重建,以现代的工程技术力量来说,加上新西兰作为发达国家的财力,重建应该不是难事。只是至少最近好几年之 内,Christchurch的建筑和风景,都很难恢复原先的样子。新闻上说,市中心三分之一的建筑,肯定都要推平。建筑可以重来,生命却无法重建。这次 地震已经证实130多人死亡,还有200多失踪,最终的死亡人数肯定在两百以上,说不定超过3百。其实,Christchurch去年9月震过一次,比这 次震级高,7级以上,当时整个城市无人伤亡,因为城市建筑在建设的时候,充分考虑了防震要求,“一座大城市经过7级以上地震却无人伤亡”,一时传为美谈。

可 是半年前的地震,损害了很多建筑的结构和抗震性能。上帝似乎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这第二次地震再来,那些上次地震看似无事的高层建筑,倒塌伤人最厉害。倒 是上次地震受损的楼,经过大力加固,这次反而没事。象Christ College有两栋老楼,上次屋顶塌了,直到我来的那天,还看见搭着脚手架在加固。这次地震以后,一点损伤也没有。看来,新西兰人做工程,还是认真的, 没有豆腐渣工程。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建筑能够牢固到抵挡一次大地震的袭击,可是要它挡住大地震反复折腾,这个要求实在太高了。

最后,我们都知道,往往地震会伴随余震。大家可以放心,我住的旅馆都是平房,房顶上是铁皮波纹板,别说这几天没有大的余震,就算今天晚上发生余震,房子塌了也砸不死人的。

与灾难再次擦肩而过,我始终都对自己的运气,存有近乎迷信的信心。也怀着感恩的心情祷告上苍,希望这座美丽的小城,尽快恢复昔日容颜,也希望所有认识的朋友,无论在新西兰还是世界各地,都能一生平安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醉清风.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