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折戟沉沙铁未销—博物馆里的哈布斯堡帝国战争史 (2/5)帝国的鼎盛:从欧根亲王到泰蕾莎女王

折戟沉沙铁未销—博物馆里的哈布斯堡帝国战争史 (2/5)帝国的鼎盛:从欧根亲王到泰蕾莎女王

博客

第二篇 帝国的鼎盛:从欧根亲王到玛利亚-泰蕾莎女王

前文讲到,哈布斯堡家族在15世纪后半期通过联姻的手段,从奥地利起家,逐渐把西班牙、意大利南部、低地国家、波希米亚、匈牙利连缀成一个幅员辽阔却不相连接的家族帝国,但却没有相应的军事和财政手段把它变成一个真正的帝国。虽然皇帝在1618-1648年德意志三十年战争中战败,但瓦伦斯坦却在战争当中为皇室建立了一支真正的常备军,战后蒙特库科利又仿效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的方式,把这支常备军改造成从装备到战术和后勤组织都完全近代化的军队。这是哈布斯堡帝国日后达到鼎盛的基础。

三十年战争以后,哈布斯堡的大本营奥地利所遭受的破坏相对没有德意志其他诸侯那么严重,但丧失了真正统一神圣罗马帝国的最后希望。《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德意志诸侯的强势独立地位,在整个欧洲,西班牙那一支的哈布斯堡国王在和法国旷日持久的消耗战里被拖垮,荷兰完全独立。整个17世纪后半期,是太阳王路易十四主宰欧洲政治局面的时代。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1643年即位,当时将近三十年战争的尾声,他只有5岁。战后首相马萨林辅佐路易逐步完成中央集权,镇压了国内主张贵族共和的“投石党运动”,路易亲政以后更建立起一整套高效的财政税收体系,有了钱,也就拥有了一支欧洲装备最先进,实力最强大的军队。在那个时代的欧洲,中央集权是代表着历史进步方向的,相反,建立在贵族共和基础上的民主制是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残余,凡是贵族自治势力强大的国家,比如波兰和匈牙利,国家都衰落下去了,只有完成中央集权才能强国强兵。因为法国在欧洲率先完成了集权过程,而且做得最彻底,太阳王才能拥有欧洲最强大的军队,屡次入侵德意志西部。

同样的中央集权趋势也在哈布斯堡的帝国内部缓慢展开,但因为输掉了三十年战争,皇帝已经不可能在德意志诸邦范围内进行集权,所以他的努力重点在奥地利这一支哈布斯堡家族所掌握的世袭领地范围以内。在军事领域,三十年战争之前的战略形势,是西班牙跟帝国两支哈布斯堡家族对法国构成战略包围,三十年战争以后反过来了,西班牙已经衰落,奥地利皇室要面对东方业已复兴的土耳其帝国,跟西方路易十四的法国两线作战的战略合围形势。不过1658年即位的利奥波德皇帝在战略上也有些有利因素—他可以依赖两种势力的大力襄助,一是德意志诸侯惧怕路易十四在莱茵河流域的步步紧逼,现在反而比三十年战争之前更愿意向皇帝靠拢了,二是整个欧洲新兴的反抗土耳其异教徒侵略的宗教情绪。

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在中世纪的时候就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皇帝权威很小,经过三十年战争走入近代以后,皇帝就更没有对德意志诸侯发号施令的权力了,但根据传统,皇帝毕竟在形式上还是德意志诸侯里的首席,他有保护帝国诸侯免受外来侵略的义务。当时路易十四的法国军事力量太强大,一步一步蚕食德国在莱茵河流域的领土,普法尔茨侯爵、巴伐利亚公爵这些西德南德的选帝侯们首当其冲,甚至北德的新教诸侯比如勃兰登堡-普鲁士选帝侯,也感受到法国的威胁,而皇帝经过三十年战争以后,已经不可能对他们各自的独立地位构成威胁,所以现在,德意志的诸侯们反而比以前更愿意拥戴皇帝,反对太阳王的入侵了。

法国对付奥地利皇帝的传统绝招,是联合土耳其帝国对皇帝形成两面夹击,让帝国自顾不暇。德意志三十年战争的时代,土耳其帝国陷入内乱,没能再次对欧洲形成威胁,后来土耳其经过三代科普鲁鲁家族大宰相的改革,重振国威,1683年,第三代科普鲁鲁家族的大宰相卡拉·穆斯塔法率领30万大军穿越巴尔干半岛,横扫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不到三分之一的匈牙利国土,直抵维也纳城下,利奥波德皇帝仓皇走避奥地利西部,这就是著名的第二次维也纳围城战。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危机却成了哈布斯堡帝国走向辉煌的起点。

法国联合土耳其夹攻哈布斯堡帝国的策略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弱点在于宗教道义方面,当时在罗马教廷驻各国使节的努力煽动下,欧洲大部分国家掀起了针对土耳其异教入侵的强烈十字军情绪,路易十四自称“最虔诚的基督教国王”,不好公然出兵跟土耳其一起夹击奥地利,只能按兵不动坐失良机。同时德意志诸侯组成联军接受皇帝任命的总司令指挥,罗马教廷出钱,联合起本已经在海上跟土耳其争夺东地中海商路的威尼斯海军,又说动了虔诚的波兰国王索比斯基带波兰军队主力南下支援皇帝。此时的土耳其军队,已经不是当年勃兴时期苏莱曼大帝统治下的大军了,而欧洲军队经过从古斯塔夫-阿道夫开始的军事体制革命,战斗力早已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军队的素质凌驾于土耳其之上。1683年维也纳之围,实已是土耳其最后的天鹅之歌,维也纳城下一战,德意志和波兰联军大破土耳其军队,宰相卡拉·穆斯塔法逃回贝尔格莱德(今天的塞尔维亚首都是当时土耳其在欧洲的主要据点),被苏丹赐自尽。经此一战,欧洲各国又一次激发起十字军情绪,奥地利在道义上俨然是欧洲征讨异教徒的先锋,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各国贵族和平民纷纷投奔奥地利军队服役,连法国军官也不例外,有一位名叫欧根的青年,是意大利北部萨伏伊国王的近亲,法国宫廷中苏瓦松伯爵的儿子,就在这次战役前夕离开路易十四的宫廷,投入奥地利军队保卫维也纳。这名意大利血统的中级军官,就是日后的欧洲第一名将,萨伏伊的欧根亲王。

1683年维也纳围城战胜利及之后奥地利军队反攻匈牙利的行动,是两百多年以来欧洲军队第一次对土耳其作战大获全胜的经验,从此以后,哈布斯堡帝国就确定了向东而不是向西去建立多民族帝国的总战略:哈布斯堡家族不再在意自己中世纪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身份,因为向西统一德意志已经不可能了,而向东打击土耳其帝国,收复匈牙利全境,打进巴尔干半岛,却可以扩张自己家族在德意志以外的世袭领地,把东欧大部分地区统一进多民族的哈布斯堡帝国。在这个过程里,欧根亲王从维也纳围城战反攻阶段的中级军官,4年以后就晋升到将军,维也纳围城战十年以后,30岁的欧根亲王在北意大利战场对法军作战的时候获得元帅军衔,1697年出任东线匈牙利战场的总司令,独立指挥对土耳其作战,在赞塔战役(Zanta)中大获全胜,歼灭土耳其主力,阵斩大宰相,甚至缴获了苏丹本人的大帐和金库,声名鹊起。

击退了土耳其人以后,哈布斯堡帝国又不得不转身向西,投入一场和路易十四的法国的生死搏斗,这就是又一场全欧洲大战:西班牙王位继承战。西班牙王室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皇室是近亲,分别是200年前查理五世皇帝和他弟弟斐迪南一世皇帝的子孙,到1700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死后无子女,西班牙的哈布斯堡长支至此就绝了嗣。当年太阳王路易十四娶过西班牙公主为法国王后,此时路易十四为自己的孙子出面争取继承西班牙王位。但欧洲各国列强都不愿看到已经是欧洲第一强国的法国再得到西班牙,于是以奥地利和英国为一方,以法国和巴伐利亚为另一方爆发了王位争夺战,欧洲其他国家纷纷被卷入。英国经过15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和红白玫瑰内战,在16世纪沦为二流的弱国以后,伊丽莎白女王时代才开始恢复,17世纪在德意志三十年战争和以后几十年,忙于内战和巩固权力,直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之前不久的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国力大增,国内局势平稳,开始积极干预欧洲大陆上的局势。因为太阳王的法国太过强大,英国就和奥地利结盟,意图削弱法国,向大陆派出了约翰·丘吉尔率领的远征军,跟欧根亲王指挥的奥地利军队并肩作战。这位约翰·丘吉尔后来因战功被封为马尔巴勒公爵,并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九世祖先。

从1701年开始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打了13年,欧根亲王和马尔巴勒公爵联手从1704年的布伦海姆会战开始,到1708年的马尔普拉奎特会战,几乎每年一个大胜仗,逐个战胜了太阳王手下几乎每一位重要的法军统帅,当时路易十四拥有欧洲数量最多,装备最好的陆军,五十多年来从来只有法国欺负周边邻国的份,而这次战争中的哈布斯堡帝国几乎让路易十四走投无路,事实上1704年的布伦海姆战役之后,法国就已经注定无法在战场上赢得这场战争了,但法国国力雄厚,顽强地坚持下去联军也没办法彻底压服法国,于是1713年双方谈判,1714年战争结束,路易十四为法国获得了西班牙王位,但把北美的殖民地输给了英国,又把西班牙在尼德兰(今天比利时)和意大利南北两面的那不勒斯和米兰两片割让给奥地利。哈布斯堡帝国居然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太阳王,国威大振,此后可以专心在东方从事收复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的军事行动。此后欧根亲王再度挥师东向,1716和1717年两次歼灭前后两任土耳其大宰相指挥的土军,并占领了土耳其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政治中心贝尔格莱德(后来的一百年里贝尔格莱德在奥地利和土耳其之间又有三度易手),从此他“当代欧洲第一名将”的地位不可动摇,直到死都身兼战时总司令、帝国战争会议主席和内阁首席的位置。欧根亲王在后世德意志诸邦的历史上都被视为伟大的战争英雄,今天奥地利军事历史博物馆二楼的第二展厅,以欧根亲王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为主题布置陈列,这是欧根亲王的佩剑和胸甲

这是赞塔战役中缴获的土耳其苏丹本人的营帐,欧根颇以这套战利品为豪,后来在各地战场上总是带着它自用。

博物馆里的这门臼炮(现代迫击炮的雏形)很有意思,它叫“贝尔格莱德炮”,1717年欧根指挥奥军围攻土耳其死守的贝尔格莱德城堡,这是土耳其在东欧的政治军事枢纽,又在萨瓦河跟多瑙河交汇处的高地上,三面环水易守难攻,但是奥军非常幸运,这门炮打出的一颗炮弹碰巧就击中了城堡里土军的弹药库引起大爆炸,结果土军死伤惨重,弹药告罄只好出城投降。

作为哈布斯堡帝国历史上的第一名将,欧根亲王的纪念碑和雕像在今天的维也纳还有好几处。军事历史博物馆一楼门厅的统帅群像里自然有他,在市中心霍夫堡皇宫,19世纪扩建的新宫呈半圆形,围出宫前的英雄广场,广场上遥遥相对两座著名统帅的骑马像,其中面对广场的这座就是欧根亲王,而他对面的那座,是一百年后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卡尔亲王。

新宫里有好几座博物馆,其中包括皇家盔甲和兵器博物馆,那里陈列了哈布斯堡历代皇帝的盔甲,有早期哈布斯堡家族皇帝马克西米利安、斐迪南一世、斐迪南二世的盔甲,和后来的皇帝比如1683年维也纳围城战时候的利奥波德一世,19世纪茜茜公主的丈夫弗朗茨-约瑟夫皇帝等人的武器,此外还有很多制作得非常精巧的皇家兵器,以冷兵器为主,而枪械的重点在于镶金嵌银,用象牙珊瑚之类制作枪托的专供皇家使用的工艺品枪。这里也是个值得参观的军事类博物馆。

欧根亲王并不是奥地利皇室,他是意大利萨伏伊王室的近亲,所以欧根的遗物不在霍夫堡皇宫,而在军事历史博物馆。此外,维也纳城南的美景宫(Bevedere)是欧根的王府,是一座非常精美宏大的巴罗克风格建筑。欧根和他的英国战友马尔巴勒公爵约翰·丘吉尔年轻的时候在贵族军官里都算很穷的,经常入不敷出,后来累建军功,无论是国家赏金还是获得的战利品,都足以使他们富可敌国。那个时代华丽的巴罗克风格在欧洲宫殿建筑中风行一时,以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宫为巅峰,马尔巴勒和欧根各自在英国和奥地利也建造了堪称典范的巴罗克式宫殿。马尔巴勒的公爵府在英国牛津郊外10来公里,叫做布伦海姆宫,就以1704年史诗性的布伦海姆大捷命名,设计师是路易十四凡尔赛宫的三位主建筑师之一范布伦,后来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就出生于布伦海姆宫。欧根亲王的府邸在维也纳老城东南,占地面积很大,因为在一个缓坡上,分为上宫和下宫两座主要建筑,中间隔着一座长形的大花园。美景宫上宫的入口靠近老城的卡尔教堂广场,而下宫出口已在老城范围以外,街对面就是维也纳的主火车站,再往前步行十分钟就到军事历史博物馆。美景宫现在是奥地利国家巴罗克艺术博物馆,建筑形式和内部的家具陈设基本保持着欧根亲王那个时代的风貌,此外美景宫里还有好几个不同的博物馆,其中有20世纪初著名现代主义画家克里姆特博物馆(Klimt),是全世界最大的克里姆特画作收藏,包括那幅用金粉作画的著名的《吻》。

欧根亲王1683年从军参加维也纳围城战的时候,正值哈布斯堡皇室逐步完成中央集权,国力军力冉冉上升的利奥波德皇帝时代,经过18世纪初跟法国和土耳其的数次战争,确立了奥地利军事强国的地位,此后二十多年没有大的战争,暮年再次出征指挥了波兰王位继承战,这是一场规模较小的王朝战争,对欧洲局势影响不大,奥地利和路易十五的法国妥协讲和。他死于1736年,终年74岁,这期间经过了利奥波德皇帝的两个儿子,约瑟夫一世和卡尔六世兄弟两位皇帝,是奥地利军事力量的强盛时期。但此时哈布斯堡王朝面临一次危机,这一次最大的挑战来自德意志诸侯内部的普鲁士。

约瑟夫一世和卡尔六世两兄弟都没有儿子,我们知道古代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国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查理曼大帝的帝国,这是日耳曼民族之一,法兰克人建立的国家,按照法兰克人古老的萨利安法,女性不能继承王位,所以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从来都没有女王和女皇。而英国、西班牙、俄罗斯这些非法兰克人的国家就不受萨利安法的限制,所以有女王和女沙皇。卡尔六世想把权力传给长女玛利亚-泰蕾莎,1740年玛利亚-泰蕾莎继位,她兼任匈牙利、克罗地亚、波希米亚的女王,意大利帕尔马、曼图亚、米兰等地的女公爵,这些领地都不受萨利安法的限制,但在名义上她的丈夫弗朗西斯一世才是神圣罗马皇帝,玛利亚-泰蕾莎是皇后,不是女皇(但英语里皇后和女皇是同一个词Empress)。在实际上,无论是弗朗西斯一世还是他们的儿子约瑟夫二世皇帝,都对她言听计从,玛利亚-泰蕾莎是拥有实权的的哈布斯堡统治者,也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绝对君主。她在位长达四十年,在帝国内部实行一系列内政改革措施,在她统治的年代,哈布斯堡帝国延续了盛世,而且是国力最强盛的时代。

但在外交和军事上,泰蕾莎女皇所面临的形势并不像前代那么乐观:路易十五的法国不象太阳王时代那么咄咄逼人了,西班牙的王位虽然到了波旁家族手里,但西班牙国力已经衰落,现在算不上强国。但18世纪上半叶欧洲新兴起两大强权,改变了以后两百年的权力格局:俄罗斯完成了彼得大帝的改革并且击败北欧霸主瑞典以后,跻身欧洲列强之一,并向土耳其发动战争,有跟奥地利帝国争夺东方领土之势。另一个强权是德意志诸侯范围内的普鲁士。说起来普鲁士王国脱胎于勃兰登堡选帝侯,算是德意志诸邦里皇帝的属臣,但德意志三十年战争确立了诸侯强势独立地位,此时恐怕连哈布斯堡家族自己,都不对这个皇帝名义的实际权力有任何幻想。在欧根亲王的时代,哈布斯堡帝国的国力其实不如后来的泰蕾莎女皇时代,但因为欧根一个人的军事天才,让国力尚弱的奥地利在军事上获取了跟国力不相称的成功。到了泰蕾莎女皇时代,哈布斯堡帝国的国力空前强盛,文化也空前发达,但这一代欧洲最耀眼的将才,却不在奥地利,而是奥地利的对手,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

1740年,23岁的泰蕾莎女皇和28岁的腓特烈二世分别在奥地利和普鲁士即位,前代皇帝卡尔六世在位时欧洲列强满口承诺会承认泰蕾莎的君主地位,现在欺负弱女子,又全都反悔了,奥地利必须同时对德意志诸侯内的普鲁士、萨克森、巴伐利亚,还有世仇法国作战,而泰蕾莎本人既没有军事经验,手下也没有得力的将领,她的对手不仅有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还有路易十五朝前期最能干的法国元帅萨克斯,所幸,英国为了平衡法国的势力,这次站在奥地利一边。这场战争打了8年,奥地利在法国和普鲁士的两位名将手里吃败战无数,但泰蕾莎女皇硬是凭着不屈的精神和政治手腕,充分动员匈牙利、波希米亚这些领地的资源,坚持了下来。而腓特烈的普鲁士目标有限,只想拿下奥地利的西里西亚省,如愿以偿之后就退出了战争。泰蕾莎女皇这个深宫长大的弱女子以割让一个行省换取普鲁士退出,苦斗8年坐稳宝座,她作为女人,虽然不是战场上的名将,但是在国家政治事务中的坚强和智慧,实际远超任何一代奥地利皇帝。在顽强和固执方面,她与腓特烈可算棋逢对手。这场战争,腓特烈赢得了西里西亚,四战四胜,在国内赢得“大帝”的称号,而特蕾莎则保住了皇位,可以从此卧薪尝胆,以图复仇。这两位同在1740年登基的君主,可以说都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以后,玛利亚-泰蕾莎用8年时间站稳脚跟,再回头跟普鲁士清算夺去西里西亚之仇,这次她施展外交手段,联合了法国、俄国,三强围殴普鲁士。不过这次英国还是为了平衡欧洲势力,选择站在腓特烈那一边。在此期间,泰蕾莎女皇在国内也选拔出了政治军事上的能干班底:首相考尼茨伯爵,军队总司令道恩(Daun)元帅,独当一面的青年将领劳顿(Laudon)和莱西(Lacy)都算是杰出的人才。奥地利向普鲁士复仇的战争从1756年打到1762年,史称七年战争,英国这次不向欧洲大陆出兵,集中精力从法国手里抢走了整个印度和北美,赚个盆满钵满。大陆上,一代天才名将腓特烈大帝独自抵抗奥、法、俄三大强国,战场上胜多败少,但国力毕竟太弱小,每个战略方向只要腓特烈一抽身离开就失败,军队越打越少,连首都柏林都被占领,可他就是不低头,宁可不要柏林,也不放手西里西亚省,到1761年普鲁士军队陷入绝境,虚弱到只能借助要塞死守,连上战场的实力都没有了,但坚持到1762年出现了奇迹:俄国女沙皇伊丽莎白病逝,继任的彼得三世沙皇崇拜腓特烈,退出战争。法国在这场战争里没有切身利益,在北美和印度又被英国痛击,也退出了战争。玛利亚-泰蕾莎女皇意识到单凭奥地利自身的军事实力,无法击败腓特烈夺回西里西亚,于是双方和谈结束了七年战争。普鲁士保住了西里西亚省,但是本土急需休养生息,奥地利则稳定了西线的战略局势,得以进一步发展国内经济,并向东南欧扩张。

玛利亚-泰蕾莎是哈布斯堡家族奥地利这一支最后的统治者,因为她嫁给了来自洛林的弗兰西斯一世皇帝,所以自弗兰西斯一世以后,这个皇朝的父系血统应该姓洛林,也称为哈布斯堡-洛林皇朝。她在位四十年,是帝国经济文化最强盛的时代,所以今天维也纳留下很多和泰蕾莎女皇有关的名胜,最大最著名的莫过于美泉宫(Schonbrunn)。

欧洲巴罗克艺术时代最大最华丽的王宫是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宫,此后欧洲各国宫廷都在仿效,美泉宫在维也纳旧城以西,古代是一片沼泽森林,哈布斯堡皇帝买下这片地作为皇家猎苑。到了玛利亚-泰蕾莎手里,她在这里大兴土木,把美泉宫建成了欧洲占地面积和豪华程度上仅次于凡尔赛的宫殿。今天美泉宫作为皇宫博物馆,是游客在维也纳的必到之处,博物馆里的陈列有一部分按照十九世纪弗兰茨-约瑟夫皇帝和伊丽莎白皇后(茜茜公主)时期布置,更多是按照玛利亚-泰蕾莎女皇时代的原样,比如这个富丽堂皇的休息厅,是1762年不到7岁的神童莫扎特被召进宫为皇家演出的房间。

当时泰蕾莎女皇给小莫扎特出了道考题,让他不看琴键盲弹,莫扎特完成得毫无压力。但他太小了,从琴凳上往下滑,掉到地板上,皇家公主玛利亚-安托瓦内特只比莫扎特大2个月,当时也才7岁,过去把莫扎特扶起来,牵回琴凳,小莫扎特竟然当场向小公主求婚,传为一段佳话。小公主长大以后嫁给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法国大革命中上了断头台。

回到维也纳市中心霍夫堡皇宫新宫英雄广场,过环城大马路,对面是博物馆广场,以玛利亚-泰蕾莎的名字命名。广场两边分别坐落着奥地利艺术史博物馆和自然历史博物馆,广场正中有一座巨大的纪念碑纪念泰蕾莎女皇和她的时代:碑顶是玛利亚-泰蕾莎女皇的坐像,在女皇座下,碑座正面中间站立着帝国首相考尼茨伯爵,四角分别有四座骑像,在雕像下的碑座上,能看到他们分别是道恩、劳顿、莱西等泰蕾莎朝七年战争当中的著名统帅。

这三位奥地利统帅的个人物品也保存在城南的军事历史博物馆二楼展厅中。这是道恩元帅的签名印章

劳顿元帅的勋章、佩剑和绶带

劳顿元帅佩戴的玛利亚-泰蕾莎骑士团大十字勋章

?泰蕾莎女皇从1740年统治到1780年,和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同时代,她留给后世更多的是文治而非武功,她改革了哈布斯堡帝国的宪法和法律体系,大大加强了财政税收系统,她是第一位能够赢得匈牙利臣民爱戴的哈布斯堡君主。1765年她的丈夫弗朗西斯一世皇帝逝世,儿子约瑟夫二世继位与她共治。在泰蕾莎女皇时期俄普奥三国第一次瓜分波兰,奥地利获得波兰的两个省份,此外还从土耳其手中夺得多瑙河下游摩尔多瓦的一部分,此外奥地利还统治着除了教皇国以外几乎整个意大利。泰蕾莎女皇和她的两个儿子,约瑟夫二世和利奥波德二世统治的半个世纪,是整个哈布斯堡帝国历史上国力最强大,文明最鼎盛的一段时期,但法国大革命已经临近,这个帝国将面临最严峻的转折点。

(未完待续)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顾剑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