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世界的孤儿 ——看电影《无依之地》
美丽世界的孤儿
——看电影《无依之地》
作者:黎舒苇(又名:白色百合)
影片中仿佛所有人都受过某种创伤,有的一直在路上,有的则为在路上的提供服务,看似逃避实则自我疗愈。车轱辘上的游牧民族,左眼看成悲催,右眼看成催悲。居无定所,业无专攻,十几岁就出来工作,到退休也供不起一套自住房,可不就是成功人士眼里的一群loser。
电影刻意呈现职业链底端,为的是表达电影所要表达的。女主Fern初到男友Dave家,夜半无法入睡,悄悄回到自己的车上,清晨回屋呆坐良久,竟无人察觉。那种不属于某一个地方的感觉,对我们这些将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撒在了异乡的游子来说深有同感。正是这种不属于的感觉让Fern重新回到路上。也许是在路上久了,在人眼里的非常态,才是他们的常态。
人的孤独感与生俱来,无论富贵贫穷,高雅粗鄙。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填充孤独。孤独是种叙述方式,从远古开始,从亚当和夏娃开始。无依之地,不仅仅是影片中Fern到达和生活过的地方,更是我们这些没勇气离开的人脚下踩踏的土地。从舒适状态进入非舒适状态需要的不是一点点勇气,而从不适应期进入适应期后更无跳脱的可能。
当Fern的女友XX去世,大家往火里扔收集的石头来纪念,这个镜头让我想到另一部电影《寂静人生》,说的是一个政府社工,专门服务没人送葬的死者。因为想到自己也是孤苦伶仃,想到自己死后可能没人送葬,所以他总是竭尽全力给他经手的死者一个有尊严的葬礼,甚至研究这些陌生人的遗物以便为他们撰写适宜的悼词。
如果说《无依之地》展示的是人活着的无依,那么《寂静人生》展示的就是人死后的无依。两部片子,都会让人鼻酸和难过。人总会侥幸地想,还好这不是我,我必不至于此。然对生的困惑和对死的恐惧,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
最后要补充的也是影片没有涉及的,宗教在人生命中的力量。活着的时候不以身外世界为中心,困惑会少很多。死的时候不以身外世界为中心,恐惧也会少很多。愿每个身处无依之地的人,都能以心为家、以爱为家,让无依的感觉最小化。
(原创文字,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