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因素在婚姻中的作用
前天在读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书后,趁热写了一篇读后感。当天发出,然后立刻坠入繁忙,一时连朋友们的留帖都无法回复。等终于闲下来,回看原文,发现被菲儿称为“最全面的书评”仍有遗漏。
越是庞大的主题越是能激起阅读者的各种不同感受。这部大书即是。虽然它的名声因大胆直露地描写性爱而起,也因此而毁,但其中给人的信息却绝不仅仅是性爱。作者劳伦斯抛出的话题,他在作品中流露出的他对性爱和婚姻家庭深层次的思考,还表现在克利夫与康妮的关系上。
本来想等我得空补充进原文,后来发现已在首页无法编辑。再后来觉得要说的话还有很多,若给已经够长的上一篇再增加内容,不如干脆另起一篇。那就放开谈吧!
克利夫作为英国贵族,他享有良好的家产和教育。可惜因参加战争而变成残疾者,因而他和妻子爵士夫人康妮的婚姻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书中,作者不止一次地描绘过他们所居住的威碧山庄的阴森沉闷,因煤矿生产而发出的种种噪音和空气污染。这可以看作是对英国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作者的不满。也可以看作是对死气沉沉了无生趣的婚姻生活的暗喻。
读着的时候,一个疑问就一直盘旋在心头。精神因素在婚姻中究竟起多大作用?像克利夫和康妮的婚姻,他们的精神可以说是在同一个层面。作者多次描写康妮帮助克利夫完成他的小说创作,还有两人惯常的晚餐时间朗读英法名诗人的诗作。
这种场景,在衣食无忧的富人世界里,给人的印象是高雅悠闲,富有高贵的品味,往往给人无尽的遐想和艳羡。但是,在缺少了实质性性爱的婚姻里,单靠吟诗作画就能够保持婚姻生活的最高品质吗?
从康妮的反应看,显然不是。康妮她不高兴。她年轻,她充沛,她有活力,她有欲望。她需要活生生的人,男人。在这一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家庭的富有,物质的富足,在她眼里统统不是必要的。为了得到一个她想要的男人,一个能给她更多的活力,让她感觉是一个女人,活着的女人的男子,她甚至妄想牺牲掉那虚幻的爵士头衔,用自己娘家的钱养活那个穷困小子。
倒是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男子,守园人梅勒斯始终保持清醒。在好几个场合,每到听到康妮又说傻话,痴愣愣地不顾一切恨不得俩人私奔的当口,都有梅勒斯冷静的话语。
他知道陷入情爱的两个人,绝非两人那么简单。一旦睡够了梦醒了,现实的一切会比赤裸的身体更加赤裸地摆放在面前。两人一男一女,亚当夏娃。可如今的社会,已然不是那原始森林里偷吃了禁果的人类。人类经过漫长的道路,自己构建起一个层层叠叠错综复杂的社会。这社会的结构里,已然没有了单纯的男女。跨越阶层的结合,比偷吃禁果的罪还要大。
所以,再轰轰烈烈的爱情,也熬不过醒来后的现实。康妮对此也并非没有意识,她再傻,也知道自己是活在现实中。且不说她的父亲和姐姐的态度,他们一听说此事,就已经立刻发了怒发了威。相信康妮在得到肉体满足之后,她原来拥有的一切,又会重新回到她的视线里。哪个女人只靠一个男人的躯体活着呢?
人的欲望,我常常想,人的欲望在人的一生中,占据什么位置,对人的生活,起究竟什么样的作用?用旁观者的眼光,看康妮的抉择,我深深理解。对她面对残疾夫君,暗无天日的生活,深深同情。但我想的是,当她得到那些,那些情欲的满足,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生活的激流逐渐平静,对情人守园人,她还能看得上吗?
有句话似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有多少需要就有多少爱。那个时候她疯狂爱上守园人,是真的。即便在那么强烈的爱欲之下,当她听到守园人用土话和她交谈,她仍然显露出不悦。这就是差距。就是未来裂痕的源头。说白了,他们不是一路人。
不是一路人,就很危险。情欲和什么人都有可能产生,但婚姻不行。回到克利夫,除了身体残缺,失去了性能力,其它方面,克利夫与康妮倒是十分般配,尤其是精神上。精神上他们琴瑟相和,互相懂得,书画艺术样样谈得来。和粗俗健壮的梅勒斯呢,虽然作者一再暗示他也会读书也受过教育,不是完全的文盲,但情况却差得远。
康妮的内心深处,是看不上梅勒斯的,她到威尼斯度假实质也算避难的时候,甚至想把怀上的胎儿打掉。对克利夫的嫌弃,表面上看起来是不喜欢他的文弱内向,优柔寡断,可实际上只不过是他的废物无用。
在婚姻里,当然不可以说性是不重要的,但那又到底有多重要呢?性爱和精神,在婚姻的殿堂里,哪一个才是根本的基石?克利夫失去了男人雄风,就要失去家庭和老婆,那么现代人还要同性恋的权力,连男人都不要,口口声声的理由仍然是要幸福。那真叫人惶惑了,性与不性,到底怎样才能幸福?
阅读了很多,感受了很多,思考了很多。如今我可以说,性欲与精神,在婚姻里都是必要的。但必要的比例是什么?假如全是性,事过之后岂不会乏味?就像美食,再好吃的食物,天天吃,时时吃,日日吃,吃多了也尝不出味道了。何况人的身体?
打个不甚恰当的比喻,肉欲和精神就好比是生活中的盐和食物,酒和食物。盐不可或缺,酒能够助兴。却不能靠它活着,而食物却是维持体能的主力支柱。
实际生活中,失去性爱的婚姻仍然存在,而精神频率不一致,话不投机,三观分歧,一天都无法过。文化历史上有残疾伴侣的大有其人,勃朗宁和夫人,张海迪和先生,甚至杨翁。书中的伯顿太太也是年纪轻轻就失去了丈夫,她并没有再找情人。
那么,肉欲和精神,哪个因素对婚姻更重要?让我说,要肉的肉重要,要神的神重要,看你求什么。
一点补充,一点浅见,欢迎探讨!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