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小说中的《金瓶梅》
看到这个题目,相信你第一反应就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这正是我今天要写的内容。
断断续续听完这部小说,脑海中关于它的一切逐渐清晰起来。从大学毕业后不久听说过这部书,直到如今真正阅览过全部的情节,曲曲折折经过了不少年。
每读一部作品,自然的反应就是要写点什么。感触,思想,阅读时的情绪起伏,各种疑惑思考,对人物的判断,对结局的猜测,对作者的欣赏抑或是反对,等等等等,都要用文字记录下来,才算是对得起这一次的阅读。
其实这个题目的出现,是在即将结束此书时灵感一现想起来的,在这之前,腹稿中一直想的是另外一个标题——《并非仅仅是性爱那么简单》。两个标题都有其局限,好在这只不过是一篇随意而写的读书笔记,无关升迁大事,也就不必纠结。
这部问世近百年热度不减的小说,沾光就沾在了“情人”二字,更不必说它那活色生香的性描写。对华人来说,与《金瓶梅》相提并论也恰是缘于此。其实它与《金瓶梅》的差别还是足够大的,这一点林语堂有精妙论述。
小说主要写了三个人物,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你可以说是个爱情故事,也可以说是个出轨故事。可以说是个探讨婚姻本质的故事,也可以说是个探索人性本身的故事。可以说是个描述男女欲望的故事,也可是说是个表现社会阶层的故事。读完这个故事之后,久久萦绕在我脑中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能善终吗?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女主人康妮执意追逐的这段感情,叫爱情吗?还是仅仅是赤裸裸的肉欲?
故事纲要其实非常简单,大意就是英国贵族家庭出身的青年矿主克利夫娶了年轻貌美的女子康妮为妻。好景不长,新婚蜜月只有两个月,新郎返回一战战场,再回来就是轮椅上的残疾身。康妮出生于富裕家庭,婚后从夫家得到爵士夫人的头衔,成为贵族一员。
但是贵族的生活却不能满足她生机勃勃的欲望,丈夫下半身瘫痪,导致性无能。而康妮还要承担起照料他日常起居的重任,天长日久,心绪沉重。
在有名无实的婚姻中,康妮压抑已久的性欲望终于找到一个缺口。丈夫克利夫庄园里有一个健壮高大的雇工,是看守山林的守园人。他寂寞寡言,孤身一人,又彬彬有礼,外型硕美。在康妮欲火熊熊的内心里,一下子就燃起了爱情。
守园人叫梅勒斯,他从过军,结过婚,有过一个孩子。对爵士夫人的喷薄的感情,他从一开始就是躲避的。纵是孤男寡女,纵是干柴烈火,还有个身份的鸿沟横亘眼前。
只是作为年轻女子的康妮,不论她是什么地位,不论她是什么出身,深埋体内的原始欲望却是无法抑制。这部小说要探讨的,也有这层意思,就是如果将人类的社会阶层完全打散,回复到一马平川的原始时代,那男人女人还会因地位悬殊而扼杀爱情吗?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特别难以定论的话题,什么叫做通常意义上的爱情?康妮和梅勒斯的冲动性感情叫不叫爱情?如果说爱情的定义就是睡觉,那他们就是爱情。如果给爱情赋予文明社会里再多一点的内涵,那就很令人质疑。至少我是不相信那是真正的爱情。
脱光了睡觉,肉体的接触,肉欲的满足,是跟动物没有区别的。我发现作者在书中也充满了迟疑,他对自己所写的东西几度犹豫,甚至最终的结尾也没给出结论。结尾是以梅勒斯的自叙结束的,最后他离没离成婚呢,有没有和康妮最终在一起呢,都没说。也就是说,作者给出的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尾。我看出作者自己的虚弱无力,看出D.H.劳伦斯内心的彷徨。这样的相遇,这样的发生,对与不对,好与不好,该不应该,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其实,劳伦斯自己应该十分清楚。因为他的父母就是劳工阶层和贵族阶层的结合,他的父亲是矿工,母亲是贵族小姐。他出生在地位极不平衡的家庭,家庭里笼罩着深重的阴影,使得他从小就没有获得过单纯的父母之爱。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劳伦斯当年写作的时候,只是一心想把自己童年青年的生活经历,用一种转化过的艺术方式表达出来,将自己的形象幻化在小说中人物的形象中,但相信他仍然没有梳理清楚。
而我们,站在岁月的过道边,看着他生生死死的背景,对他的一切了如指掌,包括他性的渴望。再来对其文字进行评判,那叫一个一目了然。
从劳伦斯的原生家庭看,康妮和梅勒斯假如他们走进婚姻的话,不会好,不会是个幸福的婚姻。这一点,不用多想,看看人世间多少故事,一味追求爱情的痴男怨女,最后有几个善终?阶级的禁锢是打破不了的,有人类存在,就有阶级存在。
中国人在婚姻上讲究门当户对,这是多么透彻的智慧。这是看清了人心本质之后的认可,或者说妥协。但凡去挑战阶级地位的,就如鸡蛋碰石,莫不一败涂地。因为你挑战的不是对方家庭,而是整个社会的约定俗成,整个社会的禁忌。
因而当康妮得到梅勒斯的身体,终于解渴之后,怎么善后,怎么对世俗社会解释爵士夫人将要生下一个孩子,而她的丈夫却实实在在是无能之辈的时候,一行人颇费了一番脑筋。
康妮和姐姐父亲去威尼斯度假,一来是散散心,二来是制造一个和有头有脸有身份地位的人的外遇机会,从而给腹中的孩子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更重要的是,此人不是下等人,爵士夫人的情人不能丢尽爵士的脸。
看到一些评论,说此书愤懑工业化,批评虚伪的资本主义,而康妮的形象代表了新兴的英国女性的觉醒。否!总有一些人在评论作品的时候,加入太多的政治化因素。什么资本主义的虚伪,社会主义里的人难道不虚伪?虚荣虚伪根本就是人性里的东西,哪个人种什么社会都不能杜绝。
提到康妮,我真的不能鄙视她,毕竟失去男人抚慰的身体,就如失去水肥的花草,将会逐渐枯萎。但也绝对无法赞赏她。书中她的行为,就如一个低级趣味的傻丫头,既无受过良好教育的修养,也无自我克制的能力,尤其是和梅勒斯的交往,追问梅勒斯与妻子的嫌隙琐事,只叫我发恨,怎么一个傻白甜!
作为小说主角的康妮,娇生惯养,出身富足,受不了委屈。我有同情她的地方,但在我心目中,她如此这般的形象绝不是人类该有的美好的女性形象。她内心深处的母性,在看到小鸡孵出,看到野花丛生,看到邻家小女婴的时候,有深深的触动。母性是上帝赋予女人的天性,一个女人母性的苏醒,证明上帝活在女人的灵魂里。
克利夫在一战中身体致残,最应该令人同情。可是书中对他却是不乏刻薄,作者不止一次对他的身体残疾发出类似嘲讽的描写,让人生气。要知道出征前他可是仪表堂堂的英俊青年,战争的残酷倒没有被明文批判,反而不厌其烦书写克利夫坐在轮椅上操纵不了自己的身体,隐喻他对性的无能为力。
甚至体格强健的梅勒斯,在书中表现一贯冷静清醒,面对康妮的如火的热情,他除了在身体上配合她,实际心里深处他深深地懂得两人存在天壤之别。康妮提到离婚,要和他一起过日子,康妮再三要他表示有孩子了高不高兴,梅勒斯始终处在冷静状态。他是个经历过许多,看透了生活,对未来对眼前都没有什么非分之想的人。
我实在说是十分欣赏这个男人,并非他拥有完美的身体。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也用嘲讽的口气来谈论克利夫,令我失望。劳伦斯,这是你的败笔!当然,作为占有了康妮的男人,他算是克利夫的情敌。但是,但是,请想一想,你作为一个健全人,你有男人那玩意,可是你和残疾人的妻子发生了不该发生的关系,再来面对残疾人,还要嘲笑人家,这这这也太过残忍了吧!
整部书读下来,这是我唯一不满意梅勒斯的地方。作者在他身上的败笔还有一处,就是不经意的对他形象的刻意美化,隐含地把梅勒斯低微的出身,用做过军官来拔高。还在一些细节上表示出他与一般粗俗矿工的不同之处,就是他的住处存有许多图书。试图以此来描画这是一个不亚于读书人的工人。
如此细节恰恰流露出劳伦斯意识深处深刻的阶层意识,真正秉承阶层观念的,不是克利夫这样的贵族,而是作者本人。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算不上优秀的小说,除了惊艳的性爱描写,充其量属于二三流小说。英国媒体在当年的评论中,直言它是一部严肃小说,并非完全的性色小说,我同意。他意欲表达的主题是严肃的,只不过中间穿插了令人垂涎的色情描写。而他想探讨的思想,也是极具社会意义的。但是可惜,作者本身的视野和思想宽读受到极大的局限,后世的阅读评论也有很多上纲上线之言。
让我说这种书,也就看一遍。看完就完了,不像《静静的顿河》,《悲惨世界》,《罪与罚》等极其优秀的杰作值得一读再读。
还有一些阅读时零星的火花,一并录下。
梅勒斯是个不错的男人,虽然被拔高美化。如果是同一个阶层的人,他应该是个不错的丈夫。可是为什么他和同一个阶层的老婆也相处不好,要闹离婚呢?——就是说,婚姻美满,家庭幸福,门当户对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贵族矿主克利夫,是个十足的悲剧人物。战争夺去了他的身体,继而又夺去了他的妻子。最后他会不会同意康妮的离婚请求?我认为他可能会同意。既然女人的心不在了,留在名份又有何用?小说对克利夫的贵族气派大有讽刺之意,作为读者,却是获得了我深深的理解。一个人失去了身体,难道要他再失去尊严?他穿着讲究,是文明他体现。他的孩子气,他对伯顿太太的恋母情境,有劳伦斯自己的影子,也是可以理解的。失去一切的男人,他像个孩子似地大哭一场,有何不可?
顺路说说伯顿太太,她是书中一个配角,专门雇来看护克利夫的。她对男人的论述可谓精辟,要是早些年认同她的看法,许多女人在婚姻里或许少走弯路。我对她的评价是,好女人。
康妮就真的不能算好女人了,在梅勒斯之前,她还忍不住和来家里做客的克利夫的艺术家朋友上床,算不得烂,但那饥不择食的样子,吃相难看。
她身上体现出人欲的本性,人作为高级动物,究其本质还是动物,本无可厚非。但,人有动物性,归根结底不是完全的动物。知耻知羞,至少。康妮后来在威尼斯听闻梅勒斯家里的丑闻沸沸扬扬,也流露出后悔之意。可见,之后不管他们最终结不结婚,在不在一起,都不会幸福。康妮的父亲曾为她指出一条康庄大道,还是回薇碧山庄吧,爵士夫人是永久的。你以后还会爱上别的人。言外之意,对她和守园人的这段感情并不看好。
好了。要说的基本都说了。哦,还有。这本书,还让我想起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几个人,几件事。不再一一详述了。都是为情欲所困,铤而走险,没一个好结果。
又,那天去教会查经,读到圣经中关于肉欲的经文,十分精辟。篇幅和时间关系,在此就不引用了。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