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文革.童年 (15)---电影院的枪声

文革.童年 (15)---电影院的枪声

博客
        大约在67年的下半年,真正的武斗开始了。我所说的‘真正的武斗’是指用武器(而且是杀伤性武器)来斗争。 

        第一次近距离听到枪声是在学校的大礼堂里。 运动搞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小学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也不上了,每天在家里疯玩儿,都觉得有些无聊了。我想,大概大学里也有人感到无所事事了吧,于是学校大礼堂每天都以‘批判’为名,放映‘毒草’电影。我们一帮孩子当然是脑袋削成尖儿地挤进去看。很多电影,如《早春二月》、《青春之歌》、《冰山上来客》,我都是在那时候看的。 

        那一次,不记得是看什么电影了,看着看着,后排乱糟糟地吵了起来。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还在看。突然听到了一声像暖水瓶爆炸的声音,接着又听到“砰”的一声。旁边比我大一点儿的孩子对我说:“不好了,打枪了,赶快走吧。” 说完,拉着我就往门口跑。其他的的人也蜂拥着往出挤。而里面的枪声却没有停止。待我们快跑到家了,还听到那边“砰”、“嘭”地蹦豆似的声音呢。 

         大概是因为年龄小吧,我当时并没觉得害怕,倒是姥姥听说之后吓白了脸,从此限制我出门了。
         枪声、爆炸声使老百姓在这场运动面前退却了。一来,最初对运动的热情已渐渐地变冷。二来,这种枪林弹雨中的文化革命也太危险了。毕竟不是面对侵略者,谁愿意无辜送命呢?除非必需,姥姥禁止家人出门,校园更是绝对不可涉足的地方。 

        但是,在这个城市里很多人不是普通老百姓,他们是热血青年,他们在为他们的信仰而战斗,他们坚信:头可断,血可流,毛泽东思想不可丢! 你能够想象得出来吗?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血气方刚,心中充满了对伟大领袖的崇仰,心中充满了献身革命事业的决心,心中充满了对对立面的仇恨,当他们手中有了武器,情况会是怎样? 

         实际情况是,他们手里的确有了武器。而且仿佛是在一夜之间,各派手里就有了武器:步枪、手枪、机关枪、手榴弹,甚至重机枪、军用卡车、装甲车和通讯工具。各派组织相应成立了‘作战部’、‘指挥中心’,建立了通讯系统,成立了‘侦察排’、‘特务连 。据说在每个派别的总部所在地,或需要坚守的‘重镇’,都修建了防御工事……。派别的较量已不是舆论的倾向和宣传的程度了,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武器装备的多寡了。 

        此时的城市也已经像革命中的巴黎一样了。战斗随时发生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特别是高校和那些派别占领的地方。不同的是,巴黎公社是进步与反动的较量,而这个战斗呢?对立面是同窗、校友,甚至是曾经的恋人……。 

         在一个夜晚,一个组织向‘公社’的总部所在地发起了突然袭击,那是火车站旁边的一栋小楼。据说战斗异常激烈,楼中人拼死抵抗,进攻者无奈炸了楼。附近的住户回忆道:枪声,爆炸声响了一宿,之后,滚滚浓烟冲天而起。在楼房倒塌之后,火苗还烧了很长时间。很多年之后,那一座黑乎乎,只剩下半边的楼还一直孤零零的立在那里。
 
        那一次,战斗以‘公社’失败而告终。‘公社’总部失陷,死伤好几十人,死者名单里有几个是姥爷的学生,还有女生。 

         “徐慧敏,”姥爷轻声地念着一个死者的名字,“那个短头发的女孩子,是党员,学生干部,每次上大课都坐在前排。”姥爷痛苦而悲愤地回忆着。 

        “为什么?她们是那样年轻,又是那样优秀,为什么要那样地死去?” 即使是现在,又有谁可以回答姥爷的问题呢? 

        这个事件恰好发生在9月18日,此后的很长时间,到处可以听到“九一八,九一八,在那个悲惨的时候,在那个悲惨的时候”的悲壮歌声。那是‘公社’成员用那著名的歌曲‘在松花江上’追悼他们的壮烈牺牲的战友。 

        我常常想,那些在抗日战争中,在抗美援朝中,在对越反击战中牺牲的战士,我们称之为为国捐躯的烈士。而这些人,他们同样死得很壮烈,可是该怎样评价呢? 

        武斗中,除了那些在直接的派性冲突中受伤或死去的人外,还有很多是意外伤亡的。邻居的一个高中学生在值班的时候,同伴枪走火,肠子上穿了三个洞;前楼的陈伯伯,在去商店买菜的路上,被黑枪击中,命丧黄泉;……。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
 
        姥姥在家里叹道:“这文化大革命到底是什么样的运动啊?”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孺子和牛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