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到底是谁杀了她?

到底是谁杀了她?

博客

这几天的新闻头版被韩国明星具荷拉和雪莉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接连自杀的新闻占据,从2005年到今天,14年间韩国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明星就有30名之多。这些黑色新闻也将抑郁症,这个离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病症拉入大众视野。


现代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崩溃。看起来很正常,会说笑、会打闹、会社交,表面平静,实际上心里的糟心事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不会摔门砸东西,不会流眼泪或歇斯底里,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积累到极致了,也不说话,也不敢死,但也不想活着。


也许只有在深夜,你才知道自己到底快不快乐。


独木舟的《深海里的星星》说:世界上其实根本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针不刺到别人身上,他们就不知道有多痛。


患上抑郁症,对患者来说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


就像朴树在唱《送别》之前,说的:“有时候觉得生活就像炼狱,特别难熬。”


夕子想起了多年前做记者的时候,有天接到一个做医生的朋友打来的电话,对我讲了在密西沙加自杀身亡的年轻妈妈BLUELOVE的惨剧。


大致是因为这个妈妈有两个孩子;大儿子3岁患自闭症让她一直费尽心血去帮他恢复,在这个当中1岁多的小儿子因为咳嗽并伴随着流鼻血,让BLUELOVE本来就已经很紧张的神经绷得更紧,她从小孩生病后几乎每天都带孩子去不同的医院看急诊;如此高频率的就诊记录引起了儿童保护组织CAS的注意,CAS怀疑这个妈妈的精神不正常,小孩在这种境遇下可能会有危险,于是将小儿子带走。


  因为害怕大儿子也会被CAS带走,BLUELOVE开始带着孩子躲到英国伦敦的妹妹家;因为惦念小儿子,一个月后又回到多伦多;过后没多久惨剧就发生了。


BLUELOVE这桩惨剧,并不简简单单是产后忧郁症造成的。


夕子翻看了她在ROLIA和自从07年开始在以琳自闭症论坛所发的帖子以及所有的回帖,这些只言片语、点点滴滴的碎片汇集起来,在头脑中渐渐形成一个日渐完整的故事脉络情节,随着这些线索变得清晰而明朗,却让人心里陷入深深的沉痛和惋惜中。


因为越清晰越知道,如果早些察觉、如果早点制止、如果早些开导、如果早点治疗;这个惨剧本不会发生的。


到底是谁杀了这个年轻的妈妈?到底是谁杀了那些花一样的生命?

杀手一:产后忧郁症,杀手指数4级。


没错,产后忧郁症的确是第一杀手,不过这个杀手的力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


在2007年10月26日,BLUELOVE在以琳自闭论坛上发了一个帖子,在文中她提到如何帮助患有自闭症的大儿子学习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喂养小儿子的一些饮食细节,在字里行间并看不出任何异样,她在抚养孩子上还颇有心得,写得冷静而细致,也给了论坛上其他妈妈很多借鉴和帮助。


在写小儿子有天捡起肥皂塞到嘴里的经历,她说当时很担心也很焦急,到小孩嘴里抠肥皂,后来还去骂小宝宝。这些本来是妈妈的自然反应(看到小孩吃有毒的或者有害的东西,会条件反射地去把那个东西拿掉)。


但是BLUELOVE却在文中很自责地说,“现在回头想想,很后悔。前几天看一个节目说,自闭症的母亲都有一些神经质,或者吹毛求疵,或者歇斯底里的特点.其实觉得自己与其说是与自闭做斗争,不如说与自己做斗争,孩子永远是孩子,他不懂事不是他的错,母亲应该保持平和宽容的心。我的产后忧郁是跑不了了,不过,我会好的。我的老二让我很欣慰,很喜欢笑,一逗就笑。”


可以说,在这个时候,BLUELOVE并没有患上真正的忧郁症,但是她过于相信并依赖自己在网上所搜索的一些信息,并主动去“对症下药”,这样一来,日久天长,这种“自闭”、“忧郁”的所谓“症状”会日渐变大,往她的身上套,心理的暗示比实际的病痛更加可怕。


也许BLUELOVE最开始仅仅是因为生活压力、大儿子的自闭症的问题等等造成的情绪低落,不自信;但是产后忧郁症一旦发生,这种压力仍然得不到解决,而且并没有得到任何药物与心理的治疗的情况下,会迅速上升到产后精神病。而这个,才是真正严重的。

 
 “产后精神病”的发生率非常低,只有千分之一或千分之二。因为不常见,所以也得不到大家的重视。


发病的时候,患者容易失眠、自我感丧失、妄想婴儿死亡或是表现出妄想幻觉,明显的联想松弛,语无伦次,紧张性或混乱行为,同时亦可能合并躁症或忧郁症的发生,出现精神分裂方面的症状。最明显的症状是对周遭环境以及自己产生不真实感;值得注意的是,90%的人以呈现情感性疾患的症状为主,5%的人会自杀,而4%的人会杀死自己的婴儿。 但是这种病症依靠后天的药物与心理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童星出身的明星布鲁克雪德丝,在2001年与好莱坞编剧兼作家克里斯汉契结婚后的第三年生下一女,结果得了产后精神病。她形容自己曾经在驾车途中想撞车自杀,最后是因为内心对襁褓中的女儿有股强烈的母爱才打消念头。


   衣食无忧的大明星况且如此,生活在重重压力下的移民,其中的艰难更可想而知。


杀手二:对精神类疾病的忽略和无知,杀手指数6级。


作家Andrew Solomon,在TED演讲中,将人们带入他与抑郁症抗争的那段日子。
他曾以为自己是一个坚强的人,直到他在有一年中,先后经历了母亲逝世、爱情终止等一系列打击。


当时的他,看起来和从前没有两样,照常继续着自己的生活。可他突然发现,自己对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兴趣,甚至不愿意去做那些他曾经很想去做、很有热情的事情。


后来,他明白了:“抑郁症的对面,并非快乐,而是活力。”


患者并非完全感受不到快乐,只是他们对一切失去了兴趣:


从食欲的降低、社交欲的减退、兴趣与动力的消失,到最后,连求生欲也会一步步丧失。
那是一种沉溺水中、暗无天日的绝望。


可是,许多抑郁症患者不仅要跟自己的疾病对抗,更要承受着身边人误解所带来的二次伤害。


《奇葩说》的马薇薇自从2015年底就患上了抑郁症:


“有时候浑身疼,有时候浑身无力,有时候不想见人,有时候不想见到这个人世。


后来开始服药,胖了二十斤,情绪安详但麻木。”


之前的比赛她没发挥好,被质疑“放水”,网友批评如潮:


“马薇薇怎么这样了”、“怎么想的,全是漏洞……”


可别人不知道,马薇薇那时抑郁病发,正严重地心悸。节目中她很努力地克制,才没让自己在台上晕过去。


吐露心声后,她收到一条私信:


“你怎么也出来卖惨了?罪有应得。”


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听到马薇薇抑郁了,第一反应都是:


“这样懂社交、能掐架的女人,怎么可能抑郁?”


所以有人说马薇薇开始“卖惨”,用得病博同情。


人们理所应当觉得她对各种声音“刀枪不入”。可实际上,她已千疮百孔。


马薇薇说,抑郁症是“比大家想象中的矫情更痛苦的病症”。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懂得身在其中的人的痛苦挣扎。


你在崩溃的时候,其实你身边的人无法安慰你,因为他们体会不到你有多难过。

生活在我们身边,象马薇薇、ANDREW还有BLUELOVE妈妈这样的精神类疾病的病人不在少数,虽然没有严重到发生惨剧,但是也不容忽视。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患了精神类的疾病,也有一些人胡思乱想,生搬硬套,把一些病状套到自己身上,越看越像,思前想后,茶不思饭不想,反而让自己的健康白白受损。


十几年前夕子做过一个关于“移民中患有抑郁症的人群”的专题采访,在我采访的60人之中,有1/3曾经出现过或者患过或重或轻的忧郁症。


这种在普通人身上发生的短暂抑郁现象是压力超负荷时的信号,是人长时间面对压力的必然反应。


很多人都跟BLUELOVE一样,开始满怀信心到国外由不适应到产生抑郁的过程:最初是否定期,特点是已感到心理不适,但仍告诉自己“我没事,我意志很坚强”;然后是抑郁期,也叫抑郁情绪期,特点是持续时间长达两周以上半年以内,严重程度还不至于影响到学习和生活,情绪在高兴和不高兴间波动较大,医学上尚未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抑郁期过后,将要出现一个重要分岔,这一时间内,能有效进行身心调节者自然过渡到适应期,然后逐渐复原,反之就会发展为抑郁症。


而真正患上抑郁症之后,因为羞于启齿,或者觉得不以为然,“不痛不痒,精神类的疾病不是病”;不去找专业的医生进行治疗,这种症状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好了之后还会复发。


医生Stanley对夕子说,很多精神类的疾病从生物学的角度,是身体上的某些激素分泌的不平衡,要靠药物调节才能使其慢慢恢复,只是心理治疗是不够的。他说他的一些病人在患病初期不肯去看医生,宁可去教堂让教友们一起祷告祝福,喝“圣水”、点“圣油”以为这样可以医治百病;结果往往是病很重之后才追悔莫及。


BLUELOVE如果从一开始有抑郁的症状就及时去看医生,而不是盲目地在网上查病状,也许不会从“偏执”走向生命的侧路。


杀手三:网络的风言风语。杀手指数:10级。


 中国人的文化与清教徒一样的北美文化之间有着巨大的落差,加拿大人社交活动通常以家庭为单位,平常没有什么夜生活,人际交往淡漠。中国移民的业余生活极其单调。那种“晚上十点还有朋友招呼出去吃饭、串门子、打麻将”的中国式交际,成为很多移民的社交奢望。


在这种情况下,中文网络,华人论坛是很多人消闲的好去处;大家在网上聊天、发泄对生活的不满、交友、抒发对生活的情感;网络不知不觉变成了海外华人的一个精神支柱。


很多人不仅喜欢在网上聊天,甚至把自己的私事也拿到网上来,希望和更多的人分享讨论;也希望听到更多人的意见。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以一个非常健康的心态,和阳光乐观的生活态度出现在网上的;在几年前,有一本书《没人知道你在网上是一只狗》;说得恰如其分。一些人在生活里彬彬有礼、文雅大方、一团和气;可是到了网上就撕破面皮、思想怪异、语言恶毒;让人不寒而栗;对于精神没有任何疾病的人,有时候看到这些人的言论都会气得手脚发抖,更何况已经处于精神崩溃边缘的BLUELOVE 呢?


翻看所有在ROLIA上BLUELOVE的帖子以及回帖,不得不承认,网络的确如一把利刃,这把利刃无形无影,却可以把一个人置于死地。


巴黎圣母院失火后,有人说遗憾没去成法国,心都碎了;有人说烧得好,这是火烧圆明园的报应。


上海17岁少年高架跳桥自杀,有人特别懂这个男孩,因为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人说这么屁大点事你也要自杀,现在的年轻人真脆弱。


《复联4》热映,有人说漫威就是自己的青春,每一个细节都能戳中泪点;有人说逻辑硬伤太多了,只是一部圈钱的爆米花电影。


这个世上哪有什么感同身受,多的只是冷暖自知而已,于己惊天动地的伤,于人不过是随手拂过的尘。


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一段故事,无法述说,只能在深夜里泪湿枕头,独自承受和消化。


而那些不幸遭受过身心重创的人,你安慰她说睡一觉就过去了,可她在午夜时分被噩梦惊醒的时候,你又在哪里?


电影《素媛》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我相信大家看的时候都哭了。


我们心疼素媛,痛恨那个侵犯她的变态,但是看完以后,也许过几天就忘了心中的愤恨,我们无法感受那个小女孩和她的家人的悲痛。


对观众来说,这只是一部催泪电影,可对素媛一家来说,这是一辈子的阴影,活着的每天都是一种煎熬。


很多时候,能拯救自己的只能是自己。


那种孤立无援的感觉,是让你知道,没人能帮你,要坚强起来自己拉自己一把,否则在泥泞沼泽里只会越陷越深。


距离惨剧发生不久之前,BLUELOVE在ROLIA上发了不少求助帖,其中一个帖子的回帖中提到说CAS是黑社会,专门绑架儿童,不能活着出来。本来已经精神处于崩溃边缘的BLUELOVE看了后惊恐万分,以为孩子死了。


一位网友在翻看了BLUELOVE的帖子以及回帖后沉重地说道:“这是一个伤感的故事。一个年轻的母亲撒手人寰,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可是我在论坛里看到的不是眼泪,同情,叹息。而是对这个母亲,或者她丈夫的批评,有的庆幸她的孩子被带走。还有说风凉话说她在无望的生活里面得抑郁症是应该的。我在想中国人怎么就这么冷漠?你们没有经历过初来加国的艰辛和挣扎吗?他们的处境没有触动你们吗?动物还知道惺惺相惜,你们不觉得惭愧吗?在国外我才看到中国人,所谓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同胞是何等的自私冷漠。所以知识并不能加增人的道德水平。我们的教育存在着严重缺限。我奉劝有些人如果不能做什么实际的事帮助同胞,至少闭上你们的嘴。


也有网友说:“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哪怕轻轻拉她一下,都没有。她是病人,是可以治好的病人。死,不是解脱,更不是治病。她心理是不健康,但健康的人都做了什么?冷漠跟不健康。况且,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 众多所谓“网友”跟她一起声讨CAS的种种“恶行”, 加重她的妄想症和焦虑,(将她彻底推入深渊)。


共同面对,你可以战胜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地过冬。如果你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那些无法言说的委屈和悲伤,必须要找到宣泄口来释放,否则最终一个人越来越孤独,直到滑向抑郁的深渊。


人海茫茫,世事无常,每个成年人都是劫后余生。


如果你身体里的那个死角快要被撑爆了,如果你正在滑向抑郁的深渊,请相信它们不仅是生命里的裂缝,它们也可以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当你越来越沉默,不妨试着做些让自己开心的事,跟那个懂你的人聊一聊,给人生开一道窗户,让光照进来。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谁比谁更容易。我们或长或短,都曾在黑暗的沉默里做着无声的呐喊。


可是再难再累,也请坚持下去。世界真的很大,那个懂你的人正走在赶来的路上。


那时。


你会明白所有阴霾愁云终将有云消雨霁之时。


你会明白所有不可逾越的高山大海都会化为一马平川。


你也会明白,你才是自己最强韧的护盾。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夕子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