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成为人质,当罢工成为一种习惯
10月6日晚上9点多,代表安省5.5万教育工人的工会,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旷日持久的谈判终于出结果了,安省和CUPE工会终于达成了最终协议! 今天也就是周一,学校不会停课,孩子们可以正常上课。
安省的的教育部长也表示,政府竭尽全力,确保学生可以明天上课。
这是一个好消息,也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终于可以松口气了!要知道,自从罢工的消息出来,各大新闻平台纷纷刷屏,全城人心惶惶担忧无学可上,家长不得不四处去找DAY CAMP,临时请假,周一又是各大公司例会的召开,报告的DUE DAY,如果停课让大人们可怎么办??
坏消息是,这一切的解决势必是政府的妥协,而妥协的根本也是跟钱挂钩的;而最后这一切还不是纳税人买单?大家一边叫好一边骂,明年的地税是不是又要涨了?
这种隔三差五的罢工潮真的让整个城市都疲惫不堪。
夕子2005年移民加拿大已有差不多15个年头了,在这十几年里,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罢工潮。
罢工的范围涵盖各行各业,从公务员、工人、公共交通、教师甚至到警察。
还记得约克大学长达三个月的罢工潮么?还记得垃圾工人大罢工整个城市淹没于臭气熏天的那年夏天么?职业也扩展到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基本的市政服务,如垃圾收集、政府开办的日托(Day-care),多伦多警察罢工、扫雪工人罢工、公车罢工、教师罢工……
如果没记错,有次LCBO也想凑热闹加入进这个庞大的罢工潮之中,还记得那年夏天大家疯狂去LCBO屯酒,要知道,对于本地人来说,垃圾难处理可以忍耐,但是没有冰啤酒的生活简直不可接受。
这个在中国很难见到的这种“撂挑子”行为,也引起了身处多伦多的华人的热议,在网络上,针对频繁罢工的帖子很多,网友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其中有个网友说:“罢工只是一个投石问路的方法,只是一个借口来安抚群众或工人。如果政府轻易让步,政府就的下台;如果工会轻易让步,工会就的换人。政府可以通过罢工名正言顺的加税。不论输赢只有通过罢工工会才能给工人一个交待,从而保住他们的饭碗。必须立法规定某些部门是绝对不允许罢工,例如涉及到群众生活的部门。每年需要由各种不同行业的专家(不包括这些部门的职工)对这些部门的服务及生活指数的评定来决定他们的工资福利是增加还是减少。”
究竟罢工是对还是错?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一波又一波的罢工潮呢?听听不同的人的不同想法吧——
小夕:在加拿大,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么?
看着之前温哥华老师的集体罢工;纽约公车司机在圣诞节不地道的罢工;多伦多夏天TTC的野猫式大罢工;再加上这一次以孩子为人质的这场教职员工大罢工,忽然觉得很可笑也很悲哀。
我想起了小时候和妈妈一起上街,看着橱窗里面五颜六色的玩具和糖果,拉着妈妈的手哭闹着要买,那时候什么都不懂,只是知道,哭了,闹了,耍赖了,糖果就会到嘴里,玩具就会到手里的。
很多时候,人就是这样;喜欢上什么了,就耍赖耍心机,那个东西最后总是能到手里的。
耍耍赖,从小朋友手里骗来雪糕;耍耍赖,从哥哥手里骗来小汽车模型;耍耍赖,从阿姨手里骗到会眨眼睛的洋娃娃;耍耍赖,从好朋友的手里骗到蝴蝶标本;耍耍赖,从姐姐手里骗到喜欢的男孩子;耍耍赖,得到工作机会;耍耍赖,工作升职……
可是生活不是这样的,生活不是靠你耍个性子就会向左向右;生活也不会因为你的哭闹耍赖就会改变阴情圆缺。
当耍赖成为一种习惯,当罢工成为一种习惯,隐藏在种种冠冕堂皇之后的两个字是“懒惰”。“懒性和惰性”,一个温暖的毒床,一个强劲的麻醉药;一次次的纵容,一次次的妥协,表面上事情云淡风情就此风平浪静,可是过后这个漏洞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直到表面健康皮肤下面尽是乌黑腐臭的肌体;我不知道下一次,这个光鲜的苹果,会不会流出黑色的汁水。
就此罢工来说,就算成功了,最后的结局还是妥协;可是,这个社会这个圆怎样都只有这么大,而BALANCE也只有一个;左边的圆厚一点,右边的自然就会薄一些;表面上福利增加了,可是为了维持这个平衡,各项税和收费也会相应增加,没有怀疑,这个增加是一定的。就等于在割腿上的肉去补眼前的疮,中国人几千年就明白的道理,难道加拿大人还没有明白么?
不管怎样,祝好运吧,多伦多,希望这一次,你能平安撑过来。
啸玥:放平心态,罢工会永远存在
罢工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也是将来会时常发生的事情,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这样的社会体制,再加上人性的贪婪,总是会有罢工存在的。
加拿大的政府,采取的可以算是高薪养廉的政策。
政府的公务员平均收入,基本都轻松高过同类型其他地方的员工。很多华人朋友有这样的一个梦想,就是在政府谋求一职,终老于此,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但是,偏偏由于“工会”这个组织出现,给了一部分人以“抗争”为由,谋取小集体,或者说是“组织”的利益。
工人罢工,实际上是一个利益分配不均的产物,就好像一件货品,卖家想要卖一个高价,买家想要买一个低价,这个不可调和的矛盾总会存在,也就为罢工埋下了伏笔。付给工人工资的市政府,手头只有有限的财政预算,而工会却想要拿到多一些的工资,这样就产生了矛盾。
工会的利益,其实可以说是工会头目们自己心目中的利益所在。
举个例子,这次教职员工罢工,工会之所以离开谈判桌,最大的原因是病假天数。
厅长说,工会员工目前拥有每年11天100%薪水的病假,以及120天90%薪水的病假。总共是131天。政府每天花费3500万元在病假上。政府希望减轻这方面的负担,同时认为,应该保证学生们持续有同一位老师和员工在看护他们。这就是谈判未果的原因。
如果谈判破裂,多伦多(包括士嘉堡、北约克)、约克区(包括万锦、列治文山)、皮尔区(包括密西沙加)、杜林区、荷顿区所有学校都将关门,学生被迫留在家中,家长们需要安排时间照顾小孩。
多伦多公校24.6万学生,约克公校有12.2万名学生,皮尔区公校有15.4万名学生,杜林区公校7万学生,荷顿区公校有6.4万。
大多伦多地区70多万学生将面临没学上的命运。
这次谈判貌似政府妥协来换回学生的课堂。但是,这样也势必增加了财政支出。对于政府来讲,财政支出是决定政绩的标准之一,也是政府部门服务质量的保证。如果支出不能到达一定水平,会影响服务质量,进而影响到下一次选举的结果,自己就有可能帅位不保。
在联邦大选这么一个节骨眼上闹罢工,谁被谁绑架,谁替谁背黑锅,谁又想陷害谁,意味深长啊。
对于工会自己来说,工会代表了工人们自身的利益,避免了雇主,也就是政府的“剥削”与“压迫”。
然而,究竟工会做出罢工决定的时候,是不是一个民主的过程呢?还是通过“民主”方式选举出来的工会代表们作出的决定?这个决定是不是考虑了雇员们的真实利益?是不是考虑了作为社会服务机构的角色,承担了自己应有的责任?
放大一些讲,如果军队也有工会,或许会在战场上出现谈判的镜头,谈判双方会是政府和军方的“工会”?这会是多么讽刺的一幕啊。
工会和政府的敌对是双方利益分配不均的产物。政府不希望花太多钱,而工人不愿意少拿工钱。从各自的角度去考虑,实际上罢工这个行为只不过是一个表现形式罢了。
我还想提出的疑问,就是所谓的“合法性”。
工会用“合法”来为自己的罢工做挡箭牌,然而真正获取利益的是不是真的是雇员们呢?考虑到也作为市民的“ 雇员”们,自己家的Day Care没有人照顾,自己家的垃圾没有人回收,自己需要上法庭去打交通告票却要吃闭门羹,这些合法的“利益”是不是真的有益呢?作为市民,希望为自己的美好家园出一份力,但是偏偏在这个时候,工会的头儿们一声令下,不许出门为市民服务,却要在家里无所事事,这份“合法”的苦恼和郁闷,究竟有益在哪里了?
假如说罢工的目的达到了,政府不得已让步,答应增加涨工资,但是这财政预算从何而来?还不是从你我的口袋中变换加税,今天要两税合并,明天还可能取消首次买房的退税优惠,这些究竟又是受益了谁?
总之,罢工与妥协,最终只是市政府和工会的角力产物,并不太容易用公理,或者说感情去做判断。
这件事情本来就无所谓对与错,而只有金钱在作祟。
工会想要狮子开口,就找了这么一出缺口,来借机发挥,而政府却没有做好准备,无招架之力。他们都只看着银行账单上那些数字;而市民的生活,城市的运转,可以明天再说。
解决这个问题?
我想市民的呼吁就完全是隔靴搔痒。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制度,由于本意在于制约雇主权利过大的工会的存在,导致了这个矛盾的长期存在,也会不断产生新闻上再次出现罢工这个见怪不怪的畸形儿。
我们能做的?就是把DAY CAMP找好,或者干脆孩子转去私校,来对抗下一次的罢工。不过兴许下一次剑走偏锋,学校不罢工,换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其他行业,那怎么办?
只能移民火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