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和“汏屁股”
上海人和“汏屁股”
——王亚法
新茶上市了。
前几天有朋友从上海来,送来一小包雨前龙井,于是我请了几位上海朋友来尝新。
茶过三盅,大家聊起了上海的变化,有位朋友问:“上海改革开放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另一位不假思索地说:“高楼的兴起,地铁的开通,市民财富的增加……”
提问的朋友说:“这是人人皆知的事,不要从大处猜,我指的是日常生活的细节。”
静寂一下,有人说:“假领头。”
说起假领头,时下的青年人或许不知,笔者不得不作些交待,因为那时买布料要布票,于是上海人在将衬衫的其他部分省去,只保存领头,冬天穿在棉毛衫外面,和真的衬衫一样,不知内里的人根本看不出,这样既节省了布料,又体面依旧。
提问的朋友点头同意说:“改革开放后的穿衣问题解决了,上海马路上连讨饭的也穿上了西装。”
一位女士插嘴说:“在电视上看到枪毙鬼也穿西装了。”
大家一阵哄笑。
“还有——”提问的朋友继续叫大家猜。
刚才那位女士说:“倒马桶。”
提问的朋友说:“倒也是”。
七、八十年代的上海,一清早弄堂里就响起:“拎出来!”的叫喊声。接着家家户户推门声响,大嫂、阿姨,手提圆鼓鼓的红家伙,鱼贯而出,然后,嚓嚓……声起,满弄堂一片竹丝乱耳(注意,不是丝竹悦耳,因为那时塑料刷子尚未普及,马桶刷子均是竹丝所制),奏起了交响乐——《上海的早晨》。
大家七嘴八舌,提问的朋友也认同了,但是犹嫌不足,还是问:“还有呢?”
又沉寂一阵,坐在角落里一位不爱说话的朋友,突然冒出了三个字:“汏屁股。”
大家先是一愣,接着哄堂大笑。
原来那时上海人居住条件差,许多家庭没有淋洗设备,临睡前只能打一盆热水,将下面重要的部位擦洗一下。前不久看电视剧《王贵与安娜》,新婚的安娜要新郎王贵“汏屁股”,那知道王贵兄不适应此道,因为乡下老家不流行这套,没有这个习惯,可见当时上海人的“汏屁股”,还是率领先进新潮流的。
大家笑得前仰后合,那位女士指着那位朋友说:“你也说得太不文雅了,一般人家叫‘用水’。”
确实,因为叫“汏屁股”太俗,也有人家叫“用水”的。
改革开放前上海的机关单位,因为要节约水电,一星期一般只开放一次浴室,每临洗澡,澡堂的更衣室里挂满褴褛衣衫,异味扑鼻。一次回家说及此事。我刚读小学的儿子调侃说:“你们臭知识分子,当然是臭的罗。”听罢忍俊不禁,倏忽这已是三十年前的旧事了。
卫生是文明的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变化真的太大了,从“用水”到天天洗澡就是一例。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