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吴哥,听古老的石头讲故事(一)小吴哥城
去吴哥,听古老的石头讲故事(一)
小吴哥城
吴哥遗迹其实就是遍地石头神庙的废墟。吴哥窟附近有着近5000座大大小小的寺庙,分布在400平方公里的范围。战争中毁掉了很多遗迹,如今保留下来可供参观的古迹仍有1000多处。那些伟大的石头建筑,那些精致繁复的浮雕工艺,堪称人类文明史上一部宏大庄严的建筑史诗。
然而,创造这一奇迹的吴哥王朝和吴哥人却忽然于十五世纪集体神秘失踪、人间蒸发了,只留下那些庞大的石头寺庙,用一种守望了千年的姿势,静谧安详地站成荒凉的风景线。当众神隐蔽,吴哥王朝和吴哥人走了以后,留给世界的只有深度疑问。他们的神秘去向以及让我们十分着迷的久远往事,就只能去问留在地上的那些空灵的石头了。
很多东西都可以被消灭,唯独人对于某个被遗忘故国的怀念总不会彻底消亡吧?吴哥的后人呢?哪里能找到他们的蛛丝马迹?我在吴哥,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殷殷地等着倾听,等某个可以讲述很久很久以前故事的人出现……
尽管去吴哥前我做了不少功课,在朋友的推荐下听了蒋勋20集《吴哥之美》的讲座,读了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译本,又浏览了网上可以找到的文图资料。然而当我真正置身于吴哥废墟的现场,还是一下子被震慑得目瞪口呆。吴哥有着神奇的气场,散发着深邃幽远的远古的气息,虽值6月酷暑高温,却莫名让我感觉到一阵阵的刺骨之寒。作为一名隔世的拜访者,我的内心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惆怅与不安,感官和心灵始终无法真正走进这个神迹。
眼前的吴哥废墟究竟留下了多少不解之谜?在时光的背景里所有人事的沧桑,废墟之中那些生与死,辉煌与湮灭的往事,会告诉我些什么?我又能领悟其中的几分呢?
满怀着疑惑与敬畏,我来到了吴哥。
小吴哥
小吴哥是吴哥王朝巅峰时期留下的不朽宗教建筑。它位于大城的东南方,有着自己独立的城门、城墙和护城河。与其说这是一座超大的寺庙,不如说它更像一个小型独立的城市。
苏利耶跋摩二世统一了柬埔寨之后于12世纪开始建造小吴哥,其后的三、四百年间又不断修建、完善。印度教相信人间的君王是天神毗湿奴的化身,死后将要回到须弥山,与毗湿奴合而为一。所以小吴哥兼具两项功能:作为苏利耶跋摩二世百年后的陵寝和供养印度教毗湿奴大神的寺庙。
小吴哥坐东朝西,外围是人工开凿的190米宽、开阔方正的护城河,引用暹粒河水环城一周。吴哥护城河的宽度当属世界之最。水对于吴哥来说至关重要,护城河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防御功能,而是与印度教的创世神话信仰紧密相关。宇宙初始,须弥山便是从水的混沌中浮现出来的。小吴哥中心高耸的五座尖塔便是印度神话中须弥山的象征,而水便是这护城河之水了。
小吴哥这一组建筑群的整体布局,完美体现了盛世吴哥的恢弘气势。它的建筑与中国的传统建筑相似,有着清楚的中轴线,对称的秩序,每个独立建筑之间彼此连接过渡,呈现出一种群组建筑的整体美。
以宽大方正的护城河环绕小吴哥城一周,再以横跨护城河宽阔笔直的石板大道直通远方的寺塔。河宽、道宽,这样霸气的尺度设计世间绝无仅有。
这条护城河同时还起了一个造景的作用,我宁愿相信这是当初设计者的有意为之。吴哥寺观日出是个非常著名的景观,每天清晨吸引着众多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人们面朝东方,看黎明的曙光从遥远的天际慢慢亮起来,五座尖塔在微亮的背景下形成黑色剪影,倒映在护城河那一泓绿水中,产生出一种庄严而虚幻的美。当黎明的曙红悄悄从夜的薄纱中渗透出来,一轮金红色的太阳从群塔间缓缓升起,阳光反射到河面上一片金光跳跃,这壮观的景象仿佛又重现了吴哥王朝昔日的辉煌。
我问自己: 美是什么?在吴哥的日出里我有了答案:美,就是一种无目的感动,心的愉悦。
进入西城门之后,走在那条由正西向正中、漫长而又宽阔笔直的石板大道上,我们立刻被这伟大空间的力量震撼了,这应该就是艺术上留白的作用吧?想象着当年远方而来的朝圣者,踏上这开阔威严、通往信仰的大道,遥望着远方巍峨耸立的寺塔中心,心中定会油然升起一种圣洁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让朝圣的过程变得更加庄严而神圣。此时,人们会自动将脚步放缓放轻,将身体挺直,他们前行一步就仿佛是向信仰又靠近了一步。
天地屏息。
你忽然发现自己在整饰容妆,似乎是怕轻慢了眼前这条庄严的大道,怕轻慢了某个远方的神祇。你可能并没有信仰某种宗教,然而此时警醒来的只是一种宗教的意识,才会无端的千般郑重起来。
其实,只要保持一颗孩童般洁净的初心,就有了能和天地万物感应的单纯……
大道的尽头出现了一扇由三个入口组成的巨大塔门,塔门两侧的双层回廊是小吴哥另一个突出的建筑特色,内测的墙壁兼浮雕展示,外侧是成排的立柱和双重屋檐的廊顶,既有实用功能又具美学考量。长长的画廊,粗重的石柱一字排开,为吴哥窟的总体外观增添了韵律感。这里是全世界最长的800米的回廊浮雕,叙述着印度的两大史诗《罗摩耶拿》与《摩可婆罗多》,描绘着爱、恨,战争、历史,天堂、地狱。
穿过回廊,我们终于来到了中心的五座寺塔,中心最高的主塔由周围的四座小塔护卫着。每一座寺塔的门楣都是点睛之笔,被精雕细刻成绝美的艺术品。
“佛住石头,人住木头”,信仰中的国家和人民,总是将尘世观念中最好的东西来安置神灵。况且石头这种巨大、坚硬、沉重、不朽的材质,自然成了抵抗时间灾难的首选。我们知道建筑本身是一种通过造型来完成的空间艺术,而用大理石建造寺塔就是意图将空间的艺术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时间的艺术,追求万古长存的效果。
然而,即便是坚硬的石头,也会在岁月中斑驳漫漶,时间最终会将形形色色的大理石寺塔及雕塑打磨成粉尘,这一切必将到来,而这个漫长的过程其实在宇宙时间的表盘上也许只逝去了几秒钟而已。
在小吴哥,漫长的廊引将我们带到未知的世界,一扇扇门窗展示给我们外部的风景,我们身在其中,在这纵横交错的庙宇中找寻着自己的定位,那些所见所闻其实都只是暂时的假象。人生短暂,不可避免地被限制在时间与空间之中,一种不可言说的宿命的悲哀。
万事皆空。真正能够做决定的不是人,而是时空,是人类所有事物所依仗的——时空。
所有,没有什么事情不能释怀。我们是时空中的一粒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