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斯诺看张大卫:又一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从斯诺看张大卫:又一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当后世的中国人回头来看波澜壮阔的2012年时,他们很可能会把这一年与1936年相类比。
中国人是世界文明史上最重视历史教训的民族之一,超乎之上的或许只有犹太民族。可是我们民族或许也是最不长记性的一群人,因此重复摔倒的次数多的惊人。
在中共90余年的历史上,有一群被冠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特殊外籍人士,刚刚去世的西哈努克亲王也算一个。可是如果要数算其中真正对中共的生存和发展帮助最大的,埃德加斯诺(1905。7。19-1972。2。15)无出其右。
斯诺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曾就学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据说1928年当美国大萧条来临之前,斯诺在股市如愿套到了一笔数目不菲的金钱,成为他立马漂洋过海,混迹中国的原始资本。斯诺在上海靠密大校友关系,开始进入美国驻华新闻记者的生涯。不过在这里斯诺最大的收获还是结识了大名鼎鼎的鲁迅,他后来回忆说:“鲁迅是我懂得中国的一把钥匙”。当然孙中山夫人宋庆龄,也是斯诺逐渐疏远蒋介石国民政府,同情中共的精神向导。事实上,由于宋庆龄共产国际秘密党员的身份,更成为斯诺能够进入包围重重之中的西北红区的主要中介。斯诺随后来到北京,以《纽约时报》驻华记者(!)的身份称为燕京大学新闻学讲师。
从1936年的6月至10月,斯诺秘密进入陕北红区,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高层长谈,并见到了红区各色各样的小孩,妇女,老人,红军官兵等等。斯诺把他的采访记录和照片,加上他妻子海伦随后独自潜入延安的采访记录,写成了震惊世界的畅销报道书《红星照耀中国》。胡愈之等人为了躲避国民政府的审查,将其翻译为《西行漫记》,在国统区大量发行,成为中国大批左翼热血知识青年投奔延安的指路明灯。
《西行漫记》也极大地影响了美国和西方社会对中共和中国的认识。
抗战期间驻华的美国外交官,记者,甚至史迪威将军这样的盟军高层,都变得日益同情和欣赏“民主”和“廉洁”的延安中共解放区,厌恶专制和腐败的重庆国民党政权。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斯诺回到美国,成为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齐名的中国通。
中共在抗战后国共内战中不可思议的迅速胜利,似乎印证了斯诺的“先见之明”。
可惜好景不长,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国内政治急剧右转。“麦卡锡主义”主导了美国对华政策。斯诺的亲共立场受到了美国当局和人民的厌恶与憎恨。虽然斯诺不久就恢复了自由写作的权利,可是他的关于中国研究的书籍不再吸引主流美国读者。
可以说,失去了读者的作家斯诺从此堕入美国贱民的行列。
60年代初斯诺移居瑞士,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但是中共没有忘记这位“老朋友”。斯诺被邀请三次长期访问中国,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盛情款待,被尊为头等国宾。
文革年代是中国挑战苏美两霸,外交极为孤立的年代。斯诺作为国宾和毛周同登天安门城楼,为的是向美国当局和人民摇橄榄枝,释放中美和解的善意。
斯诺死在尼克松访华的历史性破冰事件之前一个星期。他死前毛泽东曾下令用专机派送中国医疗专家小组飞赴瑞士为他作最后的抢救治疗。一个普通美国人受到的如此礼遇,应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超旧人。张大卫(David Barboza),美国《纽约时报》著名记者,在上海混迹了8年,娶了中国老婆,甚至随老婆的姓氏作为他的中文姓。他的《总理家族的隐密财富》一文一夜之间已经名扬四海,震撼华夏。可是他的这篇巨型核弹对于刚刚脱离贫困和大规模动乱的中华民族,是祸还是福呢?
愿上帝保佑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