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崇修房新编11——浴室一:接电线与上墙板
上次说到,在墙上安装水泥板,必须等到浴缸和底盘接水和固定完成以后。这并不是因为方便或美观的原因,而是因为防水的最终目的。我临时摆放了一块瓷砖示一下意,就是说,水泥板必须压在底盘边缘的上方而不是靠在背后,利用其半寸的厚度,贴上的瓷砖就可以探底,将水拦在盘内。如果墙在盘外,瓷砖贴在盘边之上,就可能漏水,只靠硅胶是靠不住的。这个道理,有些DIY者甚至“二把刀”的施工队往往不知,我住过的一个房里的浴缸就被前房主做错了,防水边露在瓷砖下面,也不值得拆了重做,徒留叹息。
因为不可颠倒的程序问题,所以水泥板要此时才见。再回过头来看看浴缸,同样是这样一个程序,板在边之上而不是边之后。下图左边是cement board,右边是green board。二者的区别是,右边是耐潮防霉的,适合做浴室里不直接接触水的墙,但如果长期浸水还是会软化;而左边的水泥板则完全不怕水,水泥的特性就是遇水更硬。因为浴缸上没有淋浴,不直接过水,所以不必一定用水泥板。记住,在过水的瓷砖缝隙,无论是grout还是硅胶,其防水功能都不是绝对永远靠得住、信得过的,如有点滴漏水,日积月累就会把drywall泡软,所以必须在淋浴后加水泥板。在我的一个仅十多年的出租房里,就发生过房客一胳臂肘把淋浴房的墙杵一个坑的事,我只得把瓷砖和drywall都拆了,再装水泥板铺新瓷砖。
从无到有地装修一个浴室,除了与水有关的管道和洁具外,还有与水对立的一系列东西,就是电路、墙壁和地面等。所以,在安装好了过水的器具并且不漏之后,任务才完成了不到一半。因为我曾经破壁移墙,所以就必须有一个逆过程,把墙再装起来。墙体是以木为骨drywall为皮,中间空的,装着水管和电路。水管我已经详细描述过,在把墙封起来之前,还应该把电再交代几句。
说到电,有一个问题我之前一直没有提,那就是这个房子的电线是铝的,是一大缺点。在买前验房时,发现了这个问题。我一查历史,从1965年到1973年,北美建的很大一部分房子用的是铝电线。我们在初中就学过,铝的导电性能接近于铜,却便宜得多。所以60年代的北美人就自以为比前人聪明地舍铜就铝来做电线。我喜欢中西对比,在同一个时间段里,中国人是走错了路线,北美人是用错了电线。我还记得我家在北京,1967年搬进了新楼房,电线就是铝的。本以为那是中国经济贫困的产物,谁知富甲天下的北美也不例外,莫不是他们也响应了“节约闹革命”的号召?谁知这是个愚昧的选择,在实践中发现铝线涨缩不定,造成接头松动,从而发热甚至打火,存在安全隐患,于是仅8年就停止使用了。北美人纠正自己的错误,比中国人还要快一点。因为时间不长,所以铝线房屋在整体比例上为数不多,以前我只见过一两座,被我买到还是第一次。也算我倒霉,是1972年的房,还差一年就赶上拨乱反正了。
当时验房师告诉我,只有四条线是铝的,其余为铜。我动手装修以后,发现并不止此。除了一些后加的线路(如空调)外,所有我动过的原装线路都是铝线。验房师还说,他并不太担心这个问题,只要正确处理好了铜铝连接,安全就不是问题。这验房师是经纪推荐的,他显然是在轻描淡写,大事化小,不想把这笔生意搞砸了。我本来很反感铝线,但是这座房子在其它方面的优点和可以发展的巨大可能性更吸引我们,权衡利弊,只好容忍这个缺点。我并不想说是被人忽悠了,既然买了这个房子,就得正视问题解决它。
我原想利用装修的机会,尽量换掉铝线,实际一干才知道,那样的工作量太大,最终没有完全办到。在改装pot lights的过程中,我亲眼看见了铝线与旧插座连接处,因发热而塑料绝缘皮已烤焦,真是不安全,以前只是听说,这次眼见为实了。我拆开查看过十几个接点,有问题的仅此一处,说明房子线路的实际状况还不太差,那就不考虑全换了,修吧。我查了书,要修无非是两个办法。
其一是,在发现了铝线问题后,工业界开发了特殊的开关和插座,适合铜铝两用,其上有CO/ALR标志,屋里的所有开关和插座都需要换上它们。它们的缺点是一,价钱比普通铜线所用的贵几乎10倍,一座房子用上几十上百个,要多花几百元。二,开关和插座的样式只有最普通、老式的一种,想装漂亮些的装饰性(平方形)电器具,对不起,根本就不生产。
其二是,用特殊的接头帽(connector)连接铜铝两种线,它有个特殊名字叫63号。实验了以后,我觉得这第二种更为实用,因为比较便宜,而且可以先接一段短铜线(哈,就叫pig tail猪尾巴)后再接普通铜开关和插座,时尚漂亮的问题也解决了。
除了铝线,再简单说说其余线路。在以前的布线阶段我说过,这个洗手间因为范围和电器的位置全都改变了,所以我换新了全部电线,只在一来一去的两个接点上注意了铜线和铝线的正确连接。下面一图是举个例子,在旧墙和水管还没有完全拆完时,预布的洗手池附近的线路,尚未连接。
下面是已经连接好,上墙之前的同一部位。注意插座是GFCI,就是有漏电自动保护的,向右下一“捺”斜出的是通往漩涡浴缸的电线,它从GFCI插座引出,受其保护,这是绝对必要的。开关是控制排气扇的,这浴室我安了三个开关,各司其职。
开始上drywall墙板,这是移墙以后的分隔客厅与浴室的墙。是妻子搭手,我们两人装上去的。下面还可见穿洞通过的插座线。
在浴室的另一侧,主卧室里原来的两个门都要堵上。但是,老墙上是旧式drywall加手工抹灰,厚度超过3/4寸,比现在的半寸墙板厚得多。解决的办法是,先找来别处拆下的适当厚度的木片垫在木方上,再上drywall。再一看,这面墙上原来没有一个电插座,临时起意又加了一个,就从洗手池灯上引线。别笑我,铁盒子是旧物再利用。
主卧室里的两个门都堵上了。
更主要的上墙任务还是在浴室之内。浴室的屋顶原来被分割为四块,它和外墙上都有移墙后遗留的巨大伤疤,且原本不平,扩大的部分还有麻点。我和妻子决定不再小片细补,而是墙上盖墙,顶下加顶,用新drywall把它们大片糊上。为了保证牢固,我专门去买了2寸长的drywall螺丝,用来力穿两墙。装天花板drywall是我最发愁的事,因为技术和灵巧咱都不怕,就是劳动力不足。幸好儿子带着女朋友回来帮了忙,四人齐力,把三块drywall装上了天花板。下图是即将装外墙的最后一小块,露出了最后一块花墙纸。这么一盖,第一是省事,墙纸省得撕,破墙省得补了。第二是上次讲过的浴缸边沿问题也同时解决。还有第三,外墙保暖也加强了。
再看一张装上墙以后整体的照片,我根据过水和潮湿程度不同,装了三种不同的板子。左右两墙是单层板,而后面的外墙是新旧双层。
至此,上墙之前的事说完了。下次讲述抹灰和磨灰,比较要技术也比较要吃苦的两件事,必须经此二事,墙才能称之为墙。
因为不可颠倒的程序问题,所以水泥板要此时才见。再回过头来看看浴缸,同样是这样一个程序,板在边之上而不是边之后。下图左边是cement board,右边是green board。二者的区别是,右边是耐潮防霉的,适合做浴室里不直接接触水的墙,但如果长期浸水还是会软化;而左边的水泥板则完全不怕水,水泥的特性就是遇水更硬。因为浴缸上没有淋浴,不直接过水,所以不必一定用水泥板。记住,在过水的瓷砖缝隙,无论是grout还是硅胶,其防水功能都不是绝对永远靠得住、信得过的,如有点滴漏水,日积月累就会把drywall泡软,所以必须在淋浴后加水泥板。在我的一个仅十多年的出租房里,就发生过房客一胳臂肘把淋浴房的墙杵一个坑的事,我只得把瓷砖和drywall都拆了,再装水泥板铺新瓷砖。
从无到有地装修一个浴室,除了与水有关的管道和洁具外,还有与水对立的一系列东西,就是电路、墙壁和地面等。所以,在安装好了过水的器具并且不漏之后,任务才完成了不到一半。因为我曾经破壁移墙,所以就必须有一个逆过程,把墙再装起来。墙体是以木为骨drywall为皮,中间空的,装着水管和电路。水管我已经详细描述过,在把墙封起来之前,还应该把电再交代几句。
说到电,有一个问题我之前一直没有提,那就是这个房子的电线是铝的,是一大缺点。在买前验房时,发现了这个问题。我一查历史,从1965年到1973年,北美建的很大一部分房子用的是铝电线。我们在初中就学过,铝的导电性能接近于铜,却便宜得多。所以60年代的北美人就自以为比前人聪明地舍铜就铝来做电线。我喜欢中西对比,在同一个时间段里,中国人是走错了路线,北美人是用错了电线。我还记得我家在北京,1967年搬进了新楼房,电线就是铝的。本以为那是中国经济贫困的产物,谁知富甲天下的北美也不例外,莫不是他们也响应了“节约闹革命”的号召?谁知这是个愚昧的选择,在实践中发现铝线涨缩不定,造成接头松动,从而发热甚至打火,存在安全隐患,于是仅8年就停止使用了。北美人纠正自己的错误,比中国人还要快一点。因为时间不长,所以铝线房屋在整体比例上为数不多,以前我只见过一两座,被我买到还是第一次。也算我倒霉,是1972年的房,还差一年就赶上拨乱反正了。
当时验房师告诉我,只有四条线是铝的,其余为铜。我动手装修以后,发现并不止此。除了一些后加的线路(如空调)外,所有我动过的原装线路都是铝线。验房师还说,他并不太担心这个问题,只要正确处理好了铜铝连接,安全就不是问题。这验房师是经纪推荐的,他显然是在轻描淡写,大事化小,不想把这笔生意搞砸了。我本来很反感铝线,但是这座房子在其它方面的优点和可以发展的巨大可能性更吸引我们,权衡利弊,只好容忍这个缺点。我并不想说是被人忽悠了,既然买了这个房子,就得正视问题解决它。
我原想利用装修的机会,尽量换掉铝线,实际一干才知道,那样的工作量太大,最终没有完全办到。在改装pot lights的过程中,我亲眼看见了铝线与旧插座连接处,因发热而塑料绝缘皮已烤焦,真是不安全,以前只是听说,这次眼见为实了。我拆开查看过十几个接点,有问题的仅此一处,说明房子线路的实际状况还不太差,那就不考虑全换了,修吧。我查了书,要修无非是两个办法。
其一是,在发现了铝线问题后,工业界开发了特殊的开关和插座,适合铜铝两用,其上有CO/ALR标志,屋里的所有开关和插座都需要换上它们。它们的缺点是一,价钱比普通铜线所用的贵几乎10倍,一座房子用上几十上百个,要多花几百元。二,开关和插座的样式只有最普通、老式的一种,想装漂亮些的装饰性(平方形)电器具,对不起,根本就不生产。
其二是,用特殊的接头帽(connector)连接铜铝两种线,它有个特殊名字叫63号。实验了以后,我觉得这第二种更为实用,因为比较便宜,而且可以先接一段短铜线(哈,就叫pig tail猪尾巴)后再接普通铜开关和插座,时尚漂亮的问题也解决了。
除了铝线,再简单说说其余线路。在以前的布线阶段我说过,这个洗手间因为范围和电器的位置全都改变了,所以我换新了全部电线,只在一来一去的两个接点上注意了铜线和铝线的正确连接。下面一图是举个例子,在旧墙和水管还没有完全拆完时,预布的洗手池附近的线路,尚未连接。
下面是已经连接好,上墙之前的同一部位。注意插座是GFCI,就是有漏电自动保护的,向右下一“捺”斜出的是通往漩涡浴缸的电线,它从GFCI插座引出,受其保护,这是绝对必要的。开关是控制排气扇的,这浴室我安了三个开关,各司其职。
开始上drywall墙板,这是移墙以后的分隔客厅与浴室的墙。是妻子搭手,我们两人装上去的。下面还可见穿洞通过的插座线。
在浴室的另一侧,主卧室里原来的两个门都要堵上。但是,老墙上是旧式drywall加手工抹灰,厚度超过3/4寸,比现在的半寸墙板厚得多。解决的办法是,先找来别处拆下的适当厚度的木片垫在木方上,再上drywall。再一看,这面墙上原来没有一个电插座,临时起意又加了一个,就从洗手池灯上引线。别笑我,铁盒子是旧物再利用。
主卧室里的两个门都堵上了。
更主要的上墙任务还是在浴室之内。浴室的屋顶原来被分割为四块,它和外墙上都有移墙后遗留的巨大伤疤,且原本不平,扩大的部分还有麻点。我和妻子决定不再小片细补,而是墙上盖墙,顶下加顶,用新drywall把它们大片糊上。为了保证牢固,我专门去买了2寸长的drywall螺丝,用来力穿两墙。装天花板drywall是我最发愁的事,因为技术和灵巧咱都不怕,就是劳动力不足。幸好儿子带着女朋友回来帮了忙,四人齐力,把三块drywall装上了天花板。下图是即将装外墙的最后一小块,露出了最后一块花墙纸。这么一盖,第一是省事,墙纸省得撕,破墙省得补了。第二是上次讲过的浴缸边沿问题也同时解决。还有第三,外墙保暖也加强了。
再看一张装上墙以后整体的照片,我根据过水和潮湿程度不同,装了三种不同的板子。左右两墙是单层板,而后面的外墙是新旧双层。
至此,上墙之前的事说完了。下次讲述抹灰和磨灰,比较要技术也比较要吃苦的两件事,必须经此二事,墙才能称之为墙。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房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