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尾随想,并祝各位春节快乐,虎年吉祥如意!
牛尾快完,已见虎头。前些日子想起去年此时同爱坛众人谈笑风声,而今老熟人所剩无几,不禁有些伤感。再静心想想,这就象是人生的循环渐进:老的一代总会离去,而新的一代还会再来。但不管是一代代的老ID,还是每日更新的新ID,不管是失意的,寻爱的,还是解闷的,来爱坛的每个人,其实打心里还都是对爱充满信心和希望。前些天我把去年过年时的一个老帖重新包装了下,现在特此献给这里的各位,祝各位虎年吉祥如意,幸福快乐!
------------------------------------------------------------------
过大年
从小就喜欢过年,热闹还有好多好吃的。我们家过年有三大餐,年年如此。
除夕要去我们老邻居阿姨家。他们同我爸爸是老乡,女儿红红和我自小伙伴。不管是我们做邻居还是后来搬走后,一定要年三十聚餐。一般我们下午五点就到了,鸡,鱼,肉,和饺子是定要做的。我最喜欢的是她的炸花生仁和炸茄合。我们到时,红烧肉或酱肘子一般都好了。鱼收拾好了,就等我妈妈下橱。我妈妈就会做红烧鱼或清蒸鱼,但水平很高,属于专业人士。阿姨是做各类小抄,我爸爸一年一个创新菜,就总在这一宴上试身手。我们小时候,包饺子是我们小孩子的事,大了,就基本上我们掌勺了。这饺子很有地方特色,是用左手和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同时挤出的,阿姨有时就用一只手就挤出了。我在家都是一折一褶地捏,他们嫌我太慢,我就负责擀皮。不管怎么折腾,春节联欢晚会上演时,我们一定要上桌吃饭。热热腾腾,乐乐呵呵。主食后,我爸爸做的拔丝山药是保留节目,然后各种瓜子零食的,一定要吃到午夜。听完午夜钟声,我们就拿着一堆花炮去外面放。一般回到家也快一,两点了。
初一中午,是我妈妈家人聚会。虽然我外婆是年轻时从江浙一带搬来的,但在京城里也住了几十年。妈妈的几个姐妹都嫁了外地人,所以外婆在世,初一是一定回外婆家的。外婆去世后,我们就几家轮流做庄在各家吃了,其中也以我家和大姨家为多,因为我爸和大姨父是好厨子。一般早上十一点整,各姨家,舅家,有时还有几个表姨家的大大小小就聚集在我们家(我们同外婆同住)。各位都遗传了广东人(外公)人的大嗓门,高兴时就更了不得。记得有时在楼下同表兄姐们玩儿,就听见楼上哇哇大叫,好象打群架一样。这顿饭一定要有十菜一汤,外加甜食和水果。一般爸爸主勺,先是妈妈打下手,后来就是我打下手,等我走前,就是我打下手并和爸爸平分做菜了。说来有趣,爸爸原本不会做饭。下放时,在食堂先烧水,偶尔抄个大锅菜。但他属于干一行爱一行的人,就虚心请教认真钻研,最后成了大厨。后来日子好了,经常吃请,别人酒肉穿肠过,他却偷偷学艺。吃完了,就回家来做。开始他还常照着菜谱做,后来据说体会到了真缔,就开始了创新菜,可能是老菜名,但作法却有所创新。他的传统菜象是宫爆鸡叮,鱼香肉丝,麻婆豆腐,怪味鸡,蚂蚁上树,苏州茄子。傈子白菜。。拿手甜食有巧可力发糕,银耳莲子羹,八宝饭和拔丝山药。后来我们自制年糕,两层内加上红豆沙,果脯和果仁。爸爸和大姨父都是好强又会做的人,各不服气。大姨父的蒜炒膳糊,汽锅小蓟鱼,红烧肉。。都是百吃不厌。只是大姨父比我爸爸小气,每次除了问我好不好吃,还要问我是不是比我爸做的好。其实大姨父和爸爸都是地道的北方人,却融会惯通,能做很多南方菜。初一的大餐是要一道一道地吃,因为大厨们都讲究要现炒现吃, 常常吃到晚饭的点。有时运气好,有小贩卖酒酿,那外婆会做酒酿糯米元宵汤,加上糖桂花,真是一辈子忘不了。
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在我们家就是去姑姑家。姑姑家和我们家要穿城从北到南。大冬天骑上近两小时的车很不易。 但我总有很多故事给父母讲。 有时妈妈不得不打断我,歇歇耳朵。那时,我就数有多少人提蛋糕盒子,有多少人提水果来打发时间。爸爸的几兄弟家都会在姑姑家,又是一大群人。 各个小孩子要大声给各位长辈问好拿压岁钱的。记得当外甥出生后,我们这辈的大部分都工作了,结果两辈人都给他一人,小家伙能拿到近千元。 姑姑绝对是自己下厨做饭,除表姐帮着打下手外,别人是不得入内的。小孩子都出去放鞭炮,几十挂,放不完的,大人就包饺子。姑姑有几绝:芥茉白菜堆,熏鱼,香苏鸡,牛肉火烧和糖醋排骨。香苏鸡不得不说,看上去金黄黄,提起苏苏的,骨肉分家。每次主食后,还要做芝麻糖饼,我是吃了还要拿回几个。大餐完后,小辈们要打牌,又是从午饭拖到下午三点多。我们家就得告辞,顶着西北风回家。
初二过完了,就基本上过完年了。长大一点,又恢复了庙会,初三,四又多了逛庙会这个节目。
献上此文,祝各位朋友团团圆圆过大年,虎年吉祥如意。
春节序曲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fpx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