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香港乱,合理;中美未乱,合情

香港乱,合理;中美未乱,合情

博客

我在忙着写别的,加上家里的几百斤梨需要做成梨干,可架不住朋友们恳求我写一篇政论文:香港闹事与中美两国现状的分析。

 

我没太关心香港怎么就闹起来没完没了了,可新闻天天就是香港闹事。那个反送中闹事的理由其实只是导火索而已。中共就是“五大诉求”全部答应,收兵也是暂时的,以后照样还是乱下去的。为何?

 

因为我们这个地球,不论制度是怎样的,只要贫富差距到了一定程度,动乱是必然发生的。其实导火索只是火柴而已,真正的原因是干柴遍地了。社会学家早就研究透了,基尼系数到了关键点,就是遍地干柴只差火苗了。早在100多年前,意大利的社会学家基尼就清楚了社会发生动乱的系数指标:贫富差距的动乱标准。

 

香港的基尼系数早就超过53了,那要是不找个理由动乱就不正常了。也就是说,目前的动乱是合理的,是科学的,找到的理由是什么那是无所谓的。就好比遍地干柴,火从哪里出来都是一片火海,而且火花总是能找到的。就是狼要吃羊,能找不到理由?

 

中国的基尼系数总是官方给出的47左右,谁要是相信这个,谁就傻到家了。官方绝对不告诉你那些离岸公司到底有多少钱,就是在国内贪官家里放着多少亿的现金,谁都搞不清。抓到一个,一搜,上亿。美国更是如此,就苹果公司在海外的资产就是天文数字,那都不在美国。更别提全球化后无数财团家族把钱投在各国不回美国而避税了。尽管如此,美国官方数字基尼系数也是45以上。

 

中国美国这两个国家没乱,那是“合情”而已,并非合理,就是说还没遇到大的经济危机导火索。

 

人类历史上,狩猎民族动乱很少,大多是上层权力之争导致派别拼杀。根据基尼等人的研究,在狩猎时代,社会基尼系数只有17左右。动乱只是派仗而已。而农耕时代,财富才向少数人集中,基尼系数常常到30一代甚至更高。

 

东方黄种人的国家,由于受儒家“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影响,基尼系数大多数时代都不高,因为抑商的原因,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总能被“富不过三代”的铁律而受到限制。就现在来说,日本、韩国、北朝鲜、越南、台湾等有儒家背景的黄种人国家,基尼系数大多在30-40之间。唯有中国大陆与香港,高到动乱的边缘。

 

在香港回归大陆之前,英国为了减少香港的治理难度,极力压制金融、地产的既得利益集团暴富,也就是压制基尼系数的高升。中共在过去的改革开放期间,走向了权贵资本主义之路,香港回归后金融地产两界的富豪们也跟中共既得利益集团沆瀣一气,让基尼系数提升到超过53的高位。

 

美国的基尼系数高升,是从里根经济学开始的。在罗斯福阶段,亿万富豪上税最高94%。里根经济学从两方面把美国带入长期动乱的险境:一方面政府债台高筑,靠举债度日;另一方面,百姓不存钱,而是“提前消费”就是寅吃卯粮。最终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就是基尼系数到了按官方数字也超过了45的地步。这可是亿万富豪们把钱留在海外后的数字。真实数据无法得知。在这方面,中国现在也类似。希腊的56和西班牙的58,那是那两个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能把钱送到海外的比例很少情况下的数字。这也是非常吓人的。希腊和西班牙到底什么时候发生社会动荡,无法预测,因为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也许中美两国的真实数字比这哥俩不小。

 

那如何解决香港的贫富差距太大呢?

 

在人类历史上,发生动乱就是一个办法。社会发生大的动荡,其结果就是重新洗牌。这是毛泽东在中国现阶段阴魂不散的根本原因。别以为老百姓不知道毛泽东时代城里人什么都凭票供应、农民一家人冬天只有一条像样的棉裤可以穿出来走亲戚。他们清楚。然而,“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对权贵富豪有着既羡慕又仇视的双重心理。一旦经济发展停滞,通货膨胀加剧,社会便随时都有发生崩盘级别的动荡可能。其实,香港如此,中国如此,美国亦如此。

 

然而,如果说美国现代社会缺个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罗斯福,那中国绝对不缺让中国再次贫穷的毛泽东。

 

同样是儒家文化,同样是中国人,为何台湾的贫富差距就小得多?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台湾的民主制度令任何一个候选人都必须拉大多数人的选票,也就不得不照顾平民而压制财团。这也是富士康宁肯在大陆发展也不在台湾发展的原因,因为大陆对亿万富豪在税收方面总是通过腐败制度而网开一面。否则,郭台铭们早就撤离大陆了。另一方面,中共由毛泽东的极端贫困化到邓小平开始的黑猫白猫,两个极端的荡秋千现象,导致从“共贫穷”到极端两极分化的结果。而台湾的荡秋千基本上在窄小的范围。打从蒋介石在台湾搞土改,就一直在摸索“共同富裕”的路。所以,就是在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期间,台湾的基尼系数仍然不高。

 

同样是民主国家,美国的基尼系数为何就很高呢?因为美国在苏联垮台后人民大众都接受了亿万富豪既得利益集团的洗脑:均贫富的共产主义败给了贫富差距大的美国。所以,不要担心贫富差距加大。这就成了共识。暂时掩盖了动荡的诱因。然而,恶性循环的结果便是最终走到两极分化无以为继地步。

 

现在的香港人,也就自然会对比大陆与台湾,必然明白台湾的基尼系数低,其民主制度才是闹事的底层人想要的。香港人不喜欢大陆中共的导致贫富差距加大的经济政策在香港发扬光大。香港的当政者们只需要跟中共一条腿走路就行了。如果是普选制,那政客们就必须跟台湾政客一样要讨好选民就必须压住基尼系数高升,房价就不能凭既得利益集团随便炒高。这是底层香港人跟中共过不去的根本原因之一。

 

香港人跟大陆中共敌对态度的另一原因是八九六四。我写过博文,论述了在香港人眼中,八九六四的失败是香港人败给了邓小平的中共(在此不赘述)。这是李鹏死,中共对李鹏的葬礼安排是:把六四的锅尽量让李鹏背。等于那是他们那一代人的事,与现政权无关。非但如此,连当过总理的朱镕基、温家宝都不参加追悼会,不是他们想不想参加的事,而是中共的安排。胡锦涛也不参加。江泽民一人参加,就等于六四这事让他们俩背黑锅算了。当然,老江也喜欢出头露面,表明自己还活着,何况六四是邓小平李鹏给江泽民做了嫁衣,他不出面就有点不厚道了。

 

也就是说,在香港人眼里,每年都纪念六四,等于在他们心中这口气还没出。毕竟用野战军在城市里杀百姓,他们还没经历过。也许听说过南京大屠杀,那可是外国人干的。所以,绝大多数香港人心目中无法认同中共是自己人。非但如此,还是仇人一样的敌人。在古代,这种事唯一的办法就是“和亲”,可现代社会这条路没有了。香港,成为反共大本营的本质不会改变了,那是邓小平的政治遗产---收回香港并非“水到渠成”造成的要么在北京杀人要么在香港杀人的处境,等于六四就是“变相武力收回香港”,可邓小平又没胆量来个“一国一制”彻底收回而留下了隐患(请看前文)。

 

大陆毕竟从极端贫穷快速崛起,引起基尼系数高升,算是情有可原的话,可香港本来就好好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平白无故就变成了贫富差距大到绝大多数年轻人买不起房地步,基尼系数超过53,对此,中共是无法向历史交代的。香港何时乱、因何导火索而乱,则是小事一桩了。何况大陆近年来一直在搞精准扶贫,而香港则没这方面的政策。如何让香港的基尼系数降下来,其实包括中国、美国等贫富差距已经大到极端地步,都是这个世界马上就面临的最大风险。对于基尼系数高的国家和地区,乱,是合理的;不乱,只是合情而已,或者说还没碰到经济危机---债务危机的导火索而已。这是历史的发展告诉了人们的规律。

-----

最后回复网友们问及的民主党候选人的话题。杨安泽(Andrew Yang,不喜欢他的政策的人骂他“按猪养”),肯定是个聪明人,是个干实事的人,但他绝不是让美国从泥沼里走出来再次辉煌搞新政的罗斯福,因为他没有那个魄力。然而,作为参政的华人,他的辩论表现给美国选民带来了华人的正面形象是毋庸置疑的。仅此一点,我们华人就应该捐款助他往前冲。在美国,完全取消族裔的理念,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鼓励华人参政,本身就是破除“族裔形象定型”的一步。在美国选民眼里,华人是不怎么关心政治的,连自己住的社区发展都不关心。一个族裔正面形象的树立,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作为“极少数族裔”的华人在美国更是如此。美国,就是在美国的华裔自己的家。华裔就应该关心政治参加竞选。别管他的政策是否是“人头费”性质的“按猪养”(不需要劳动也给点钱养起来),他给美国选民带来的华人形象是正面的。不论大选他能走多远,不管他的政策是怎样的,杨安泽先生都值得每一个华人尊重。在大选中自己出来走两步,他是历史上美籍华人里的第二人(第一人是邝友良,Hiram Leong Fong,广东移民后代,美国第一位华裔联邦参议员。此人是奇人,小的时候因为穷就到大街上给人擦皮鞋。后来在哈佛读了法学院。后来经商,成了夏威夷首富。还当上了夏威夷参议员。二战开打了,他就主动参军,学开战机当空军。打了五年仗,升为空军少校。退役后又当上联邦参议员。我在美国这么多年,议员死后葬礼待遇最高的俩人,一个就是邝友良(全州下半旗致哀,好像十五年前的事了),一个就是麦肯。都是在战场上打过仗的。杨安泽当然没有邝友良的名气,然而,半个世纪里就出来了这么一位华人参选,还是值得称道的。

附:根据英文维基百科介绍,美国历史学家们对历届美国总统投票排名,从1948年开始至今20次,稳坐前三名的只有林肯和小罗斯福二人。华盛顿有排名第四的时候。排名第一,次数最多的是:林肯11次;小罗斯福6次;华盛顿3次。没别人什么事。

前十名:

1.林肯(废除奴隶制)

2.小罗斯福(新政,亿万富豪最高税率94%,基尼系数降到历史新低;四届总统)

3.华盛顿(开国总统)

4.老罗斯福(小罗斯福堂兄)

5.杰弗逊(三权分立设计者,当今民主共和两党创始人,那时叫民主共和党,后来分家)

6.杜鲁门

7.威尔逊

8.艾森豪威尔

9.麦迪逊

10.门罗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润涛阎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