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梅雨提出朦胧诗修辞六点看法
孤山梅雨:
天姐批注曼儿第二首春天花事时提出的一个问题也是我想说的,那就是,朦胧美是诗歌艺术审美的灵魂。
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不仅需要有所依附主题蕴含,表达上更需要有种若有若无、若即若离之境界,一种雾里看花、隔岸听曲、梦中春望的神秘感。有那么一些线索让人自己走出诗意八卦阵,不能毫无脉理章法,更不能一眼即看到隧道尽头的曙光。只有这样才会有种诗歌特有的形象思维造成的意境气氛。当然在总体朦胧的意境中有时来几个直抒胸臆也是情之所至的性灵宣泄,但不能一读就让人掩卷无所回味。所谓的“曲终不见人,江上数峰青”,此之谓也。
其二,“意象选择”要尽可能构筑一个主题意境需要的别致画面,这些意象可以是层层递进的,也可以是互相关联的。没有这种内在意象的深入挖掘,和精致挑选,出来的画面就很难有种摄魂荡魄的张力感。
其三,状景叙事的比兴与渲染,基于事理逻辑的天道(实也),宜并举有赖意识碎片之舞的随性(虚也),如此虚实相间,理性感性共行,方可营造深邃广阔的画面。
其四,即使用很多常规词组或意象,也最好能化用/组装成“新”的意境,这样可排除熟字俗景的窠臼。
其五,诗歌主题和意境大格局搭建是主要的,好比造房子的蓝图,选址在一个局促的地方,没有背景宏观烘托,那么再精致的“天鹅堡"也不过是另一个迪斯尼乐园而已。
其六,一定要惜字如金,每一个字或意象,一定要保证它们不是可有可无的,不是任意可以取代的。如此,诗歌简约美或有所保障。最后,不排除人间总有个别如李白王勃和陈王那样的天纵之才写诗作文就是天赐饭碗,大多数好作品是精益求精、不断修改的结果。--- 此番赘言非针对曼儿两首诗,虽然个别也是我期望的,主要也是和各位共同复习回顾一下写诗注意事项。大家写诗也都有些时候了,不断有所诗思之道,比盲目地为写而写,或者光写不思,也许受益会多些?或少些无用功?不妥之处请斧正,或引高论之玉为盼..
曼无:
@天端 @♣?孤山梅雨 太谢谢你倆陪我侃诗修词,其实我写诗和大多数诗友一样,没怎么多想就下筆了,还记得很多年前看到红豆豆说,写诗就是有了快感你就喊,哈~我当真了。今天梅儿是另一派,六点真经,有招有式,馬虎不得。我这就把真经搬回去,先从蹲馬步开始练起。
~~~~~~~~~~~~~~~~~~~~~~~~~~~~~~~~~~~~~~~~~~~~~~~~~~~~~~~~~~~~~
天端:
@曼无 明白你的意思了。主要是读的时候,“极尽温柔”是修辞注目还是修辞眼眸,有一些细微的不同。前者是极尽温柔地去看,是一种主观的努力。后者是眼眸里表现出来的极致。就看你想表达什么了。
如果这样写“爱如潮水/在你经过时/岸上仍有潮润的眼眸/极尽温柔”,即使没写注目两字,读者也能想到,岸上有眼睛在看“你”,并且看得相当入神。同理,“春花一瓣”, 把春花去掉,光用一瓣,人家也很容易联想到春花,同时也和心瓣沟通起来了。“失心”和“无心”过于接近,
二是这个词汇也不是很自然,“失重”大家都有体验,就是心一下子掉下去的感觉。即使你不写“失心”,人家从失重的自我体验里也能联想到失心。诗歌是建立一种联想的桥梁,有时候不直写,空间反而更大。当然,这里的度很难把握,太跳跃了,人家也会看不懂。这也是最好有人帮着读读找找茬的原因。作者往往会要么没把自己想要说的说灵清,要么担心读者不理解自己的意思而画蛇添足,我经常犯这种毛病。这也是我自己需要练习的地方。
曼无:
@天端 子同的图给我的想象就是在岸上的花(現在的自己)对落瓣(曾经的自己)投注省思和憐惜,当花落水流时,毋忘行最后的注目禮。
~~~~~~~~~~~~~~~~~~~~~~~~~~~~~~~~~~~~~~~~~~~~~~~~~~~~~~~~~~~~~~
天端:
@曼无 第一段你用了“放逐”,给我的感觉是主动的。第二段你用了“被剥离”,给我的感觉是被动的。从第一、二段来看,似乎应该满足于这种被动。但第三段,你又要去寻找原来的心上人,是因为对被剥离不满意了?那第一段的“接受”就不成立了。我觉得细节上似乎还需要更平滑地过渡。比如第二段,不要写“被剥离”,而是写遗失,遗失包括了自己丢失或者别人拿走,给人的联想空间就大了一点。愚见瞎侃哈。
曼无:
@天端 心是自己剥离的,这是岸上的自己看著水里曾经的自己在自言自语。子同那图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子滴~
~~~~~~~~~~~~~~~~~~~~~~~~~~~~~~~~~~~~~~~~~~~~~~~~~~~~~~~~~~~~~~~
定稿修改版
天姐批注曼儿第二首春天花事时提出的一个问题也是我想说的,那就是,朦胧美是诗歌艺术审美的灵魂。
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不仅需要有所依附主题蕴含,表达上更需要有种若有若无、若即若离之境界,一种雾里看花、隔岸听曲、梦中春望的神秘感。有那么一些线索让人自己走出诗意八卦阵,不能毫无脉理章法,更不能一眼即看到隧道尽头的曙光。只有这样才会有种诗歌特有的形象思维造成的意境气氛。当然在总体朦胧的意境中有时来几个直抒胸臆也是情之所至的性灵宣泄,但不能一读就让人掩卷无所回味。所谓的“曲终不见人,江上数峰青”,此之谓也。
其二,“意象选择”要尽可能构筑一个主题意境需要的别致画面,这些意象可以是层层递进的,也可以是互相关联的。没有这种内在意象的深入挖掘,和精致挑选,出来的画面就很难有种摄魂荡魄的张力感。
其三,状景叙事的比兴与渲染,基于事理逻辑的天道(实也),宜并举有赖意识碎片之舞的随性(虚也),如此虚实相间,理性感性共行,方可营造深邃广阔的画面。
其四,即使用很多常规词组或意象,也最好能化用/组装成“新”的意境,这样可排除熟字俗景的窠臼。
其五,诗歌主题和意境大格局搭建是主要的,好比造房子的蓝图,选址在一个局促的地方,没有背景宏观烘托,那么再精致的“天鹅堡"也不过是另一个迪斯尼乐园而已。
其六,一定要惜字如金,每一个字或意象,一定要保证它们不是可有可无的,不是任意可以取代的。如此,诗歌简约美或有所保障。最后,不排除人间总有个别如李白王勃和陈王那样的天纵之才写诗作文就是天赐饭碗,大多数好作品是精益求精、不断修改的结果。--- 此番赘言非针对曼儿两首诗,虽然个别也是我期望的,主要也是和各位共同复习回顾一下写诗注意事项。大家写诗也都有些时候了,不断有所诗思之道,比盲目地为写而写,或者光写不思,也许受益会多些?或少些无用功?不妥之处请斧正,或引高论之玉为盼..
曼无:
@天端 @♣?孤山梅雨 太谢谢你倆陪我侃诗修词,其实我写诗和大多数诗友一样,没怎么多想就下筆了,还记得很多年前看到红豆豆说,写诗就是有了快感你就喊,哈~我当真了。今天梅儿是另一派,六点真经,有招有式,馬虎不得。我这就把真经搬回去,先从蹲馬步开始练起。
~~~~~~~~~~~~~~~~~~~~~~~~~~~~~~~~~~~~~~~~~~~~~~~~~~~~~~~~~~~~~
天端:
@曼无 明白你的意思了。主要是读的时候,“极尽温柔”是修辞注目还是修辞眼眸,有一些细微的不同。前者是极尽温柔地去看,是一种主观的努力。后者是眼眸里表现出来的极致。就看你想表达什么了。
如果这样写“爱如潮水/在你经过时/岸上仍有潮润的眼眸/极尽温柔”,即使没写注目两字,读者也能想到,岸上有眼睛在看“你”,并且看得相当入神。同理,“春花一瓣”, 把春花去掉,光用一瓣,人家也很容易联想到春花,同时也和心瓣沟通起来了。“失心”和“无心”过于接近,
二是这个词汇也不是很自然,“失重”大家都有体验,就是心一下子掉下去的感觉。即使你不写“失心”,人家从失重的自我体验里也能联想到失心。诗歌是建立一种联想的桥梁,有时候不直写,空间反而更大。当然,这里的度很难把握,太跳跃了,人家也会看不懂。这也是最好有人帮着读读找找茬的原因。作者往往会要么没把自己想要说的说灵清,要么担心读者不理解自己的意思而画蛇添足,我经常犯这种毛病。这也是我自己需要练习的地方。
曼无:
@天端 子同的图给我的想象就是在岸上的花(現在的自己)对落瓣(曾经的自己)投注省思和憐惜,当花落水流时,毋忘行最后的注目禮。
~~~~~~~~~~~~~~~~~~~~~~~~~~~~~~~~~~~~~~~~~~~~~~~~~~~~~~~~~~~~~~
天端:
@曼无 第一段你用了“放逐”,给我的感觉是主动的。第二段你用了“被剥离”,给我的感觉是被动的。从第一、二段来看,似乎应该满足于这种被动。但第三段,你又要去寻找原来的心上人,是因为对被剥离不满意了?那第一段的“接受”就不成立了。我觉得细节上似乎还需要更平滑地过渡。比如第二段,不要写“被剥离”,而是写遗失,遗失包括了自己丢失或者别人拿走,给人的联想空间就大了一点。愚见瞎侃哈。
曼无:
@天端 心是自己剥离的,这是岸上的自己看著水里曾经的自己在自言自语。子同那图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子滴~
~~~~~~~~~~~~~~~~~~~~~~~~~~~~~~~~~~~~~~~~~~~~~~~~~~~~~~~~~~~~~~~
定稿修改版
放逐曾经被春光滋养的凡身
你是如此安静地接受枯萎和漂泊
心在你开始流浪之时就已剥离
为了你下一次无心的邂逅
抑或再一次失重的坠落
你是否想寻回那个心上有人的春天
將久被遗忘的悸动归还
其实你我都知道
每一次心跳就是入水前的一瓣
爱如潮水, 在你经过
岸上仍有湿润的眼眸 极尽温柔
第一版
春天的花事 抒情版 by Ling1984
放逐曾经被春光滋养的凡身
你是如此安静地接受枯萎和漂泊
心在你开始流浪之时就已剥离
为了你下一次无心的邂逅
抑或再一次失心的坠落
你是否想寻回那个心上有人的春天
將久被遗忘的悸动归还
其实你我都知道
每一次心跳就是入水前的春花一瓣
爱如潮水,岸上仍有湿润的眼眸
在你经过时注目 极尽温柔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ling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