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份地方报纸【湘潭晚报】看中国的新闻自由(图)
作者:麦克西
什么叫自由?我的理解是,对于一个社会,自由主要是指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新闻自由。所谓新闻自由是指新闻不是官方办的机构,而是私人机构,基本不受官方的干涉。这是目前中国和西方社会最大的区别之一。新闻自由的最大的好处是让新闻事业商业化,大大地增加了新闻机构之间的竞争,结果老百姓和整个社会收益,让新闻机构起到了一个对政府和社会监督、促进的作用。但这种竞争性必然使得有些新闻机构出奇招来获得更多的读者、观众。这与拍一个电影、写本小说、设计一个产品,希望通过各种手段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是类似的。因为坏消息比好消息往往更有新闻价值,时间久了,新闻必然对坏消息的报道超过好消息,这并不能说明新闻机构对报道对象有什么歧视或偏见。
为什么有些华人总会有意或无意地误解西方媒体?一看到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负面报道,就说西方媒体仇恨中国,对中国有偏见?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翻翻美国各个城市的当地报纸的头版或看看当地电视台的新闻, 60-80% 都是坏消息,杀人放火、各类丑闻大都放在头版。难到美国的当地报纸对自己的城市都有偏见,都那么仇恨?其实,这是新闻竞争的必然结果。也许,对坏消息 / 好消息的报道比例是衡量新闻自由和竞争程度的一个指标之一。
目前中国大陆的大部分新闻机构仍由政府和政党所有,他们出的新闻相当于一个公司的市场部门出的产品介绍和公司简介。没有一个公司会在自己的广告上讲自己的坏话。而且这些新闻机构是国家给钱的,经济效益并不是他们的最高追求,这就是政府新闻机构和以营利为目标的非政府或自由新闻机构的最大差别,也是有些人非常不理解的地方。
可喜的是,国内非政府新闻机构已经大有增加(虽仍受政府的直接管制),中国新闻机构之间的竞争制度已经形成,特别是在线、手机、卫星、有线网络的大力发展,使中国的新闻竞争大增,结果对坏消息的报道的比例比以前也大大增加。 70 年代,中国政府可以对死了二十多万人的唐山大地震实行全面新闻封锁,现在对每一次地震都不得不进行第一时间的报道,原因很简单,政府机构不报道,老百姓通过手机、网络自己可以“报道。”现在随便翻翻国内的报纸,就不难发现很多过去不可能报道的坏消息。难道国内的新闻机构开始对自己的国家和城市充满仇恨?
现在举个例子。我在 2009 年底回湖南老家,偶尔看到一份 2009 年 12 月 24 日的【湘潭晚报】,这是湘潭市委“湘潭日报”办的附属报纸。也许是晚报而不是日报,其内容更显得有活力和灵活性。让我吃惊的是整个头版都是坏消息。以下是三个主要新闻的标题:
( 1 )两天两起“四季豆”中毒。 目前,中毒的 32 人情况好转。卫生监督部门紧急呼吁,市民食用“涉危”蔬菜宜慎重
(2 )斑马线上,一男子连遭 3 车撞击碾压。 事发芙蓉路大阳新村路口,其中两辆小车逃离现场,另一辆被市民追回
(3 )你又拆,我又建。 岳塘区荷塘物流园上演拆违闹剧
另外还有以下小标题提示:一农药厂突发火灾,陪家人还是陪情人?
读了这份报纸,你是不是觉得这份报纸的编辑对自己的城市有什么恶意?难道整个湘潭市就没有好消息在头版报道了吗?其实不然,这是新闻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这些坏消息是老百姓最关心读到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卖更多的报纸给市民,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编辑对自己的城市的关爱,起到促进自己的城市不断进步的作用。所以报道坏消息不是恨而是爱。后来在上海也看到不少当地的报纸报道的坏消息,所以这种现象在国内已经比较普遍,是可喜可贺的进步。
相比之下,稍稍翻翻“人民日报(海外版)”,不难发现,这样的“政府喉舌”报道的坏消息大约只占 10-20% ,而且很少在头版出现。虽然比以前有很多进步,但与一个非政府的、以赚钱为主要目的的报纸还相差甚远。
下次 当你再次读到美国或西方新闻对中国的负面报道,希望你会比较心平气和地去看待。既然中国自己的新闻机构可以大幅度地报道坏消息,为什么西方的就不能呢?若有朋友不同意这个观点,继续不喜欢美国新闻界对中国的报道,我建议他们自己开个新闻机构去和他们竞争好了。专门报道中国的好消息,看看是好消息有竞争力还是坏消息更加有卖点,争得眼球,体现新闻的价值。祝他们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