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值得一看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值得一看

博客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值得一看

解滨

俺爹他那一辈子有过两次解放,第一次是1949年,跟着共产党混着混着就“翻身了”。 第二次是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没完没了的政治运动,终于不用整天提心吊胆了。 俺自己这一辈子唯一的一次“解放”,就是粉碎“四人帮”。 那是俺命运的转折点。

几天前中国大陆开始上演的一部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简称《邓》剧),说的就是俺亲身经历过的那次解放。 虽说那里面主要说的是官场的角逐,但大量的背景信息确实反映出了当年的社会现实,那些都和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息息相关。

由于连续剧还在连播中,俺只看到了前六集。 即便这六集还没有说到那一年俺准备高考、考上大学的那些往事,但我还是流着眼泪看完了这几集,这是因为那里面说的很多事情都是俺亲身经历过的,或者当时就听说过的。 这不是一部文献片,也不是纪录片,更不是故事片,严格地说这只是一部歌功颂德片。 虽然有些夸耀的成分,虽然有许多场景是虚构的,但也确实再现了当年的很多现实。 可以说,这部连续剧的头六集至少有70%的真实性。

说到真实性,《邓》剧里说的很多事情确实是真实的。 例如西单民主墙就十分真实。 剧中描绘了那时很多“红二代”对江青、张春桥一伙恨之入骨,这当然是真的。 那些“红二代”的老爸们被毛泽东打倒或“靠边站”了,所以他们对毛泽东、四人帮恨之入骨。 不那么真实的是一些细节。 例如党内那个时候其实并没有“四人帮”这种说法,只是有“两个眼镜”这种说法。“两个眼镜”是指江青和张春桥。 王洪文和姚文元在当时并不那么讨人恨。 “四人帮”一说是在他们被粉碎后才普及的。 另外,在“四五”天安门广场运动后,北京的风声很紧,工人民兵纠察队四下巡逻,警察也提高了警惕,根本就没人敢去西单贴大字报了,《邓》剧中那几个青年去西单民主墙贴大字报的情节有点失真。

剧中“逃港潮”的那些场面大体上是真实的,剧中不但用了偷渡者被抓的悲惨镜头描绘那种情景,还用了许世友那时对这个问题十分头疼来强调事情的严重性。 那时我就认识两个偷渡不成被押送回来的知青。 当然,剧中露面的许世友并非一个大善人,他当年做的一些事情比“四人帮”还要左,这个老军头其实是应该被查办的。 那个时候偷渡香港的大多是内地的受迫害者的子女以及边境附近的农民,安徽凤阳县的农民是不会有逃港这种举动的,这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那些门道。 但他们背井离乡、四处逃荒确实是真的。 我家大院里有家人的孩子就在安徽凤阳县乡下插队落户,那个人当年每每说到那里生活之艰苦就叹气。

这部连续剧中争议最大的是华国锋所说的“粉碎四人帮是毛主席生前的部署”。 这句话在今天看来十分荒唐,但在当年那个形势下却是十分自然的。 这是因为资历浅薄的华国锋要想在论资排辈的共产党内站稳脚跟就必须拿大旗当虎皮,这就是打着毛泽东合法继承人的旗号替天行道。 我认为华国锋当年应该确实说过“粉碎四人帮是毛主席生前的部署”这句话,尽管大家未必都信他。 但至少他这么说可以堵住别人的嘴,也为他夺权的合法性找到了根据。 对于这句话的真实性不必细究,毕竟华国锋如果当年不那么做他根本就无法在党内站稳脚跟。 甭管他有没有说过“两个凡是”,他背叛了毛泽东这是铁板钉钉的。

《邓》剧中露脸的很多人在当年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如汪东兴、李先念、耿彪、陈锡联、纪登奎、吴德、苏振华、吴桂贤、陈永贵、倪志福等, 这些当年如雷贯耳的名字几乎都被埋在史册的杂页里了,这一次他们都活龙活现地出现的剧中,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粉碎四人帮的那些场面,印证了当年的许多传说。中联部部长耿飚带军队占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那件事以前确实没有听说过,这一次看到了那个场面。 总而言之,《邓》剧大体上是忠实于当年的那段历史的。

但《邓》剧中也有令人遗憾的一些地方。 “四人帮”其实完全是可以在剧中露面的,没有看到“四人帮”是一大遗憾。 毕竟他们是历史人物,不应该不给他们露脸的机会。 在逮捕“四人帮”的过程中,汪东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据传他也参与了逮捕“四人帮”的决策过程。 《邓》剧中给予汪东兴的露脸机会太少,几乎没有提到他在粉碎“四人帮”过程中的决策作用,这不符合历史。 但真正缺乏足够的曝光的,应该还是胡耀邦。文革中胡耀邦也被毛泽东打倒了,但毛泽东对他有别于刘、邓、陶,并没有把他往死里整,而是让他靠边站。 早在1975年,胡耀邦就被中央重新分配工作了。 四五天安门广场事件后他又被靠边站。 毛死后,华国锋很快就让他出来领导中科院,出任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中科院副院长。  胡耀邦很快就在他管辖的单位拨乱反正,这在当时的科学院系统是有口皆碑的。 《邓》剧中的第五、第六两集里有很多方毅(科学院院长)、刘希尧(教育部长)等人和邓小平一起振兴教育和科学的镜头,其实这里面最劳苦功高的应该是胡耀邦。 没有胡耀邦,那很多被关在“牛棚”里的科学家们是不可能能那么快地被解放出来的。  不过好在《邓》剧中的一句台词还是间接地提到了胡耀邦:“胡耀邦同志托叶帅给华主席送了三句话:停止批邓,人心大顺。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 但这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邓》剧还在连续中,我希望后面会有更多的胡耀邦的镜头出现。

《邓》剧在大事件上还是试图在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之间打圆场,尽量不得罪每一个菩萨。 这可以从剧中对毛泽东的处处谨小慎微而看出来。 但是在最关键的问题上,《邓》剧还是坚持了原则,把毛泽东的问题尖锐地说出来了。 这里最震撼人心和感动人心的是邓小平跟家人关于毛泽东发动文革的那段谈话:

“去年这个时候,刚刚开始批邓。 主席要我牵头,搞一个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决议,也就是‘三七开’,七分成绩,三分错误。 我思考再三,婉言拒绝了。 我用主席的话说,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让我做出这样的决议,不合适。 从那个时候,我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了。  ‘文化大革命’搞了十年了,刘少奇、贺龙、陶铸、彭德怀都给整死了,好多人都给整的很惨,老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穷。  我反复在想,这样的革命,是我从18岁以来一直想要的革命吗? 这样的革命有什么意思,有什么进步意义? 这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  我不能为了个人的得失而丧失了原则。”

这是对毛泽东的最大否定! 我觉得这是《邓》剧的最大亮点。  有了这一条,毛泽东永远难以洗清他发动文革、搞乱中国的罪责。 

和毛泽东一样,邓小平也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邓小平的“猫论”一直被一些人批评,很多人把今日中国的贫富悬殊、官员腐败等问题怪罪到邓小平身上。 邓小平对于华国锋等人的处理也不是好评如潮的。 但我们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条件去看问题。 那个时候邓小平面临的是几千万被毛泽东洗脑了几十年的共产党员和共产党干部,他要在那种情况下让历史巨轮扭转方向谈何容易。 华国锋毕竟能力有限,对于搞改革开放是力不从心,早晚要退下的。 不管邓小平当年的决策有多少是对的,多少是错的,我们几千万人乃至几亿中国人多多少少都是他的一些决策的受益者。 当年如果没有他搞的恢复高考,我可能这辈子就和大学无缘。 如果当年没有他高瞻远瞩开放留学,我这辈子就甭想出国深造。 当年邓小平被最后一次打倒时,中国是个一贫如洗的国家,很多中国人就连每顿吃饱饭都是一种奢望。 那个时候买粮食要粮票,买食油要油票,买猪肉要肉票,买衣服要布票,买烟酒要烟票、酒票,买自行车要自行车票,买手表要手表票,……。 邓小平复出几年后,老百姓就可以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了,不久所有的票证都取消了。  

不管你把《邓》剧当作一部故事片来看,还是当作一部历史剧来看,《邓》都是值得一看的。 对于我们这些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来说,这部连续剧让我们回忆了当年的很多事情。 对于没有经历过文革的年轻人来说,《邓》剧可以说提供了的有关文革的一点启蒙教育。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bxie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