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秋赏月描写赏析 (转载)
古往今来,人们怀着深奥莫测的神秘感解释月亮现象,欣赏着月色膝胧美.除了敷衍出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外,每逢中秋佳节,总要举行赏月活动。《红楼梦》第75,76回则精心描绘出了荣国府中秋之夜击鼓传花、饮酒听笛和月下联句的风俗画图,再现了二百多年前侯门贵族之家在溶溶月色下各种人物微妙的心迹.可谓是文学史上描写中秋赏月题材最为突出的范例。
首先,击鼓传花。八月十五晚餐后,贾母率领荣宁两府众人来到正门挂昔羊角灯的大观园,步入嘉荫堂,一一焚香拜祭天地祖宗,然后爬上“凸碧山庄”。贾母是两府至尊长者,命大家依次围坐,折下一枝桂花,做击鼓传花游戏,中花者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则。
鼓声两转,第一个中花的是贾政,破天荒说了一则“某男子中秋节怕老婆”的笑话,博得大家一阵笑声。在《红楼梦》里,这算是贾政最放任自在的一举了.第二个中花的是贾宝玉,请求改作诗一首。贾政限他以“秋”字即景抒怀,不许用“水”“晶”等字眼。宝玉立书一绝,贾政看了点头不语,为了博得贾母的欢心,仍把海南带来的扇子奖给宝玉两把。第三个中花的是贾赦,说了一则母亲偏心的笑话,弄得贾母闷闷不乐。第四个是贾环中花,写了一首绝句,极为平庸.。行令直到二更时分,贾母叫贾政等子侄们散场,让姑娘们再乐一会子。作者安排贾政父子兄弟中花,委婉地写出上流社会击狱传花的趣事,是精彩之笔。
其次,正面写听笛。击鼓的困屏撤去,两席并作一席,众女子团团围住,形成一个女儿国。贾母细看,少宝钗姐妹二人,更兼李纨和凤姐生病缺席,不觉长叹起来:“凤丫头一个人说说笑笑,抵得十个人,可见天下事总难十全。”她命毡毯铺在台阶上,将月饼、西瓜、果品之类搬下去,让丫头们团团围坐同吃赏月.月至中天,贾母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音乐多了,反失雅致,只用吹笛的远远吹起来就够了。”忽听远处桂花树下,呜咽悠扬,传来笛声。天空地静,人们肃然危坐,致然相赏。贾母又说:“须得拣那曲谱越慢的.吹来越好听。”不久,夜静月明,桂花阴里传来一缕笛音,比先前越发凄凉,大家寂然而坐。贾母不愧是个音乐鉴赏家,颇做得中秋赏笛的旋伟越慢越幽雅入耳的审美道理。
最后,作者攫取赏月余波,把笔力从写群像大场面中移向大观园特殊女主人公内心徽波。正当人们都去就寝之时.林黛玉却独自倚栏垂泪。她在击鼓传花前,见宝钗母女弟兄一家自去赏月,不觉触动身世,对景感怀。只有性情开朗的史湘云宽慰她说:“你可知宋太祖(赵匡胤)说的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他们不来,咱们两个竟联起句来,明日羞他们一羞!”她俩下山坡来到池沿上一带竹栏相接的凹晶馆,在竹墩上坐下。这时,月景如画,只见天上一轮浩月,池中一个月影,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蛟室之内。她俩数池畔栏杆第十三根直棍作为“十三元韵”口头联句:“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这结尾一句,出于黛之口,湘云规劝她:“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你现病着,不该作此过干凄凉奇谲之语。”确实,“冷月葬诗魂”一语,表现了黛玉孤寂高傲的性格,预示着第97 回焚稿的不幸结局。可见作者即使写中秋赏月作诗,也不忘对人物命运的刻画,前后照应。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与元九书》)。艺术大师曹雪芹就这样通过击鼓传花、饮酒听笛和月下联句等三个场面的描写,隐约地跳动着封建末世的脉搏,反映了贵族之家各自不同的生活历程和文化教养制约的审美情趣,不愧是提供给我们认识过去和陶冶情操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