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弹指一挥间的个人电脑世界二十五年

弹指一挥间的个人电脑世界二十五年

博客

重要提示:如果您不曾读过以下须知,请在阅读本文之前或之后点击以下文章:
   
阅读本博须知(第二版)

弹指一挥间的二十五年个人电脑世界
                       ——记我早期用过的几台电脑
 

第一次接触电脑是在1986年下半年,那是自己的五年医科大学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我们将正式接触自己的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习,其中,卫生统计学是这个专业的主要方法论课程。这门课程由卫生统计与社会医学教研室的老师讲授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欧阳宁慧老师则负责统计方法的计算机编程。在当时的全国医学院校的卫生系来看,同济医科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盛誉,而卫生统计教研室也相当不错,全国著名的教授就有周有尚、梁浩材、余松林、刘筱娴等。
   
说实话,那时我的卫生统计学学得很不好,这主要是因为自己从上大学的第一天起就没喜欢上所学的这个预防医学专业,入学半年不到就想退学。要不是父亲以断绝父子关系相逼迫,我真的不想就在这个死气沉沉的医学院里混出个人模鬼样。我的情趣完全偏向于文科,且属于喜好深思和富有激情之类的人。待到在父亲的逼迫下认识到好歹能混到一张大学文凭,再把鲁迅的医学生背景掂量了一番,觉得学医或许并非就堵死了自己当作家或社会批评家的路,至少,学会了如何诊断治疗病人和健康防护,也就应该可以学会如何诊断治疗社会病和防止社会问题的发生。当然,这只是一个19岁的青年那时的鸿鹄大梦而已。这个梦最终转化为了一种深藏在内心的自我安慰。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在医学领域干出点什么名堂,所以,整个五年的大学可以说在课程学习上是混一天算一天。虽然经常逃课且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社交活动和自学小提琴上,但为了避免功课不及格甚至留级或被开除,我还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自学潜能,力保住了每门课程都必须在及格线以上。所以,虽然我的同班同学中五年大学的不及格率累计超过了30%,但我从未有过不及格,总评成绩也在74分以上,且每一分都是绝对真实的,毫无作弊之功。
   
当时的卫生统计教研室有一个专用计算机房,里面有近20台苹果机,应该属于8086机型。据说每台的价值不低于2万元人民币。对于我们这些第一次接触电脑的人来说,这是一种非常新鲜和神秘的机器。记得第一次进机房时,同班同学中几乎人人都非常着迷,兴奋异常,只有我对这个东西丝毫不感兴趣,所以,我可能属于一个罕见的例外。那天第一次进机房时,欧阳老师给每个人分配好了座位后,便首先讲到如何开机和关机:开机时要先开显示器电源再开主机电源,而关机时的操作程序相反。
   
尽管不喜欢专业课程,我还是认真地做好每一次的卫生统计学作业,遇到不太懂的地方也会积极向同学求教。记得本小组同宿舍的解华山(这里的解发音同谢)同学是个很着迷编程的人,我常常就算法中的循环语句等问题向他请教,最终拿到了合格的学分。
   
1987年暑假毕业后留校当了新生班的政治辅导员。这样,便再也没有机会接触电脑了,因为那时的电脑是相当奢侈的用品。直到1990年,有一天晚上我去基础部药理教研室找好友吴立玩。他是该教研室的实验员,同时管理着所在教研室的一台286电脑。我去的那天他正在计算机前管理操作什么任务。我完全搞不懂电脑,只能在一旁看着他那双拉小提琴的手指飞快地敲着键盘,显示屏幕则不停地变换着字符。后来才知道,他就是在MS-DOS下告诉我如何操作磁盘,用了一些极其简单的命令演示给我看,例如,dir, md, cd, copy,等等。但是,那一刻对于我这个电脑盲来说,他所做的都是一些完全无法理解的事情。
   
1991年一月我被学校停止了政治辅导员的岗位工作,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因为我自毕业后一直拒绝加入中共;89年学潮事件中是唯一一个以辅导员身份张贴过大字报的人,尽管我的目的不过是促请校领导们与学生取得相互理解,但我肯定了学生的爱国和正义的行动;在后期的清理清查中又想尽一切办法为被学校指明写书面材料的所带班级的五个学生撇清了责任,为此而被主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招到她的办公室严厉训斥并要我重写,因为在她看来我写的调查报告将使得他们不能受到任何处分。由于当初接到这个调查任务时我就决心保护我的学生,所以,我那天也以坚定的严词拒绝了她的要求。人们可想而知她当时是如何的恼羞成怒。值得我庆幸的是,那五个学生后来没有一个受到任何处理。人们可以从我的博客文章《个案调查——两清中对崔巍的政治的和历史的调查》一文中窥知我的政治倾向和文笔风格。
   
1991年的四月里,失去岗位的我在院办主任张述林老师的建议下,周有尚教授将我招到他的课题组帮助输死因登记数据到电脑中。这是将近一万居民的卡片式登记资料。在接受了陈子星老师关于数据输入的简单操作培训后,我在一台286电脑前坐了下来,干起了这份只需初中教育程度就可以胜任的工作。大约一个月后才完成,接着与周教授的研究生杜勋明同学一道带卫生统计专业的毕业班学生到武汉东西湖农场搞居民健康调查,直到五月底才结束返校。但返校后,周教授便没有其它工作可以安排了。我也就再次被撂了起来,整天窝在自己的单身宿舍看《循序渐进美国英语》(1 ~ 7册)。直到暑假过后的九月中旬才被刘筱娴教授要过去帮忙。但是,由于我对妇幼卫生不感兴趣,几个月后我离开了那里。
   
1992年二月,张述林老师与陈世荣院长商量后,建议我去新成立的预防医学教研室。在了解了该教研室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工作后,我感觉不错就去了。新教研室当时只有三个人:从流行病教研室转来的黄绪镇教授、从劳动卫生教研室来的唐嗣斌(我大学同班,硕士毕业)以及1991年夏季卫生系本科毕业的陈咏梅(当年年底我和陈咏梅结为了夫妇,一直相守至今)。由于张述林老师事先告诉我说,院里为这个新教研室配了一台全院最好的计算机:当时全院第一台386/33mHz计算机,它还配有4兆内存和120MB容量的硬盘,外加一台Epson宽幅色带打印机,价值共计23000元人民币。这在当时是一笔令人砟舌的金钱,因为那时青年教师的月工资不过200来块钱。
   
于是到这里的第一天,我就去妇幼卫生系找梅祖国老师(梅祖国先生现在在美国联邦疾病控制中心(即CDC)工作。当时妇幼卫生系有两个怪名:一个的谜语是“到处流浪”——梅祖国;另一个的谜语是“文盲”——梅文华)借了一本《计算机磁盘操作系统》,对照着这本书,我第一次自学了计算机操作,仅仅四个小时,就一切搞定了。第二天下午,环境卫生教研室的潘小琴教授便来到我们教研室请求为她的课题输数据。我们的负责人黄绪镇教授接受了这个工作,并委托给我们三个年轻人干,没几天就完成了。她很满意。这可以看成是她的一次借鸡下蛋,但对于我们来说,则是训练大脑和手脚的好机会。
   
不久,我很快就悄悄地学会了如何组装电脑和管理数据库。从此,这个新教研室的电脑和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就落在了我的头上,直到2002年离开时为止。
   
1994年我考上了余松林教授的研究生,在他那里学习和工作了将近三年。那时他提供给研究生们使用的是三台电脑,286386486各一台。详细配置已经忘记了。
   
1997年春季,教研室新增了一台586奔腾II/266mHz主频带MMX(当时国内称之为马马叉)功能的新机器,操作系统是Win 97,即改良后的Win 95。这个配置再次打破了公卫院的电脑配置纪录,并且使得本教研室第一次与校园局域网连接了起来。尽管那时我还没从余教授那里毕业,主任王增珍教授还是常常叫我过去帮忙维护,我也就因此而学会了如何设置计算机的IP地址和DNS配置等关于计算机网络设置的基本技术。正是这台机器以及以前的那台386机,在1998年三月底帮助我在教研室的计算机房里完成了那次66夜关于统计学中分段回归分析方法论的思考。在随后的大半年里,我在那两台机器上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记录。
   
1998年的下半年,考虑到将自己的研究纪录保存在办公室的电脑上非常不安全,而我那时已经将家搬到了离学校25里路远的医大东西湖宿舍小区,我与太太死缠硬磨,将仅有的一笔存款拿出来到位于汉口的江汉区的电脑城买了一部二手的笔记本:Fujitus 486/100mHz/16MB/1GB,电池充电一次可使用二个多小时,价格是3200元人民币,操作系统是Win 97,外加一套Microsoft Office 97。这两套软件都是国内盗版的,每张光盘仅需人民币8元左右。正是这部电脑,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除了Office外,我还先在上面安装了一套SAS 6.42001年又升级到了8.1版,因此,它帮助我完成了关于分段回归分析的很多编程、计算、分析和论文写作工作。这部电脑买回家后,我将存储在办公室电脑上的个人文档全部拷贝进了这部二手电脑的硬盘上。感谢上帝,在我2002年来美国时,正是它将我在国内的全部工作带了出来。在美国安顿下来后,直到2004年才有了一台像样的台式机,我立即将它的硬盘上的东西拷贝进了台式机作为备份。直到2005年春季的某一天,那时老二也已经出生四个多月了,太太嫌它太老了,且浪费了我很多时间,也即她认为我没有好好照顾新生儿,在未和我打招呼的情况下竟然将它扔进了公寓楼的垃圾箱。待我知道后赶到那里试图把它捡回来时,一切都晚了:它被人捡走了。我的全部心血都在那里面,而且是全中文的。如果是一个懂行的中国人捡走了,我的全部研究思想就成了他人的东西了!万幸的是,我已经将那里面的东西备份在台式机上了,这才有了自2007年以来的全部研究成果。否则,我很有可能与她离了,因为那些东西远甚过我的生命。当然,我没有就这个事情与她闹过一分钟别扭。算了,女人哪,就是这样头脑简单,且自负。
   
1999年,教研室再次添加了一台机器。这台机器的配置是586(应该是奔腾III)/533mHz主频,内存32MB,硬盘容量达到了6GB,操作系统当然是著名的Win 98了。
   
2000年五月,本教研室得到了一大笔教学经费,主任王增珍教授的第一考虑是加添电脑。这一次我们一共购买12台配置一致的电脑:奔腾III/533mHz主频,内存32MB,硬盘容量达到了10GB,操作系统是Win 98,外加一台当时最好的、价值将近18000元人民币小巧型笔记本,专供教研室主任使用。不过,我们从未见过她在办公室用过它。这一次的配置大大超过了公卫学院任何一个教研室的电脑系统,一段时期内令卫生统计教研室的电脑房相形见拙。 

:本文算得上是对个人记忆力的一次验证,其中所回忆的全部事实,包括每一个数字,都没有历史笔记为证,未与他人对质,也未在网上搜索任何资料,全凭写作时从个人脑海中搜刮而来。信者为真,不信的就当它们是胡编乱造的。)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TNEGIETNI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