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为什么和他人这么疏离?(4)
四篇
张爱玲觉得自己有时候也是无情的。 她写过一次母亲出洋前来香港学校和她告别, 她很冷淡, 她想母亲一定认为她年轻而且无情。
我认为这个冷淡和无情是一种自我保护, 不想再寻求爱寻求关联, 一次次的失望后, 只剩绝望。
张爱玲看透了母亲的自恋和变态以后, 在文章中也是很尖刻的。
她写一个西洋医生给她母亲听诊, 接触到胸, 她母亲的表情就有自我陶醉, 被人爱慕的“微醺”。也写道她母亲回国显老了, 亲戚说是她的假牙做得不好的缘故, 她母亲说, 你没看见人家怎么用心给我做这副牙齿。 张爱玲就在一边想到, 她的意思是说那牙医爱她。
除了那个叫菲力的法国情人, 张爱玲也提到母亲在印度的一个麻风医院住过很久, 原因是和一个英国医生在一起, 据说那个时候英国人在印度还可以耀武扬威, 很风光。
张爱玲后来在上海大红大紫, 才二十四五岁。 一个孤僻怪异的带眼镜的女孩, 突然间成了上海滩炙手可热的人物。 和她交接的人都是当时文化名人, 报社编辑, 出版社, 电影导演和当红演员。 那是张爱玲生命中的高光部分, 她终于凭借一支笔和一副头脑, 写出了自己的新天新地。 她的天亮了。
世界开始注意你, 欣赏你, 给你无尽的荣耀。 这个时候的张爱玲, 和我们其他人一样, 也说一些志得意满的话, 也开始在一些聚会中奇装异服, 张扬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出名要趁早呀, 来得晚的话, 就是快乐也没有那么痛快。
你能从这句话体验到少年出名的人, 那种狂喜和痛快吗?我觉得无可厚非, 张爱玲在文章中, 从来不掩饰自己作为人的弱点。
她也说过另一句很自得的话
有美丽的身体,以身体悦人,有美丽的思想,以思想悦人。 其实也没有什么分别。
可想她多么自信, 即使没有美丽的身体, 她的美丽思想, 照样可以打动人, 征服人。 这个气场也不算不大。 我想这个时候, 母亲对她外表的厌弃, 一并都不值一提了。
那个时候, 她也不那么孤独了, 首先钱已经不是问题, 再来她也很乐意这个世界终于理解了她, 接纳了她。
她文章中说, 那个时候, 不管写什么, 觉得总有人会懂。
这样的张爱玲, 据她弟弟后来回忆说, 她父亲虽然没有和她见面和解, 但看到女儿的作品和消息, 心里还是很自豪的。
可是张爱玲的母亲似乎永远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张爱玲写她母亲回国的时候, 对她的成就完全的忽视, 对她一如既往地严苛。
那个时候, 她母亲已经很显老了, 可是迟暮并不打消美人的气性。
一次, 一个当红男演员来家里和张爱玲晤洽剧本的事情, 张爱玲的母亲也在家, 因为没有把这个既帅且红的男星介绍给她, 让她没有机会。 她就故意摔门作势, 搞得很尴尬。 在她母亲看来, 她自己永远都是他人的中心, 是最应该被追被捧被爱慕的对象。
这种自恋的人格越到后来, 越不可思议。 因为她们红颜褪去后, 她们会更恐慌, 更变态, 更匪夷所思。
张爱玲已经从这种母女关系中抽离了, 那个时候, 张爱玲以为自己有读者的爱, 观众的爱, 世界的爱, 她以为靠这些就可以抵挡过去的伤痕,那些生命的暗夜, 都结束了。 她没有想到, 更大的伤害还在未来不远处等待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