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 - 苏轼《赤壁赋》
赵孟頫 - 苏轼《赤壁赋》
孟頫巅峰之作《前后赤壁赋》为行书长卷,用笔娴熟、精湛。在笔法上直承右军,以流丽挺健为主,线条温润凝练,外秀内刚。该帖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前后二作笔法和韵律近似,我们带来《前赤壁赋》欣赏。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纸本册装,共11开21页,每页纵27.2厘米,横11.1厘米。帖共81行,935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末署“大德辛丑正月八日,明远弟以此纸求书二赋,为书于松雪斋,并作东坡像于卷首。子昂。”辛丑为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时赵孟頫48岁。
我们择选《前赤壁赋》精华部分,欣赏之。
“清”下横与上一笔连贯而出,可视为藏锋逆入,显得圆劲婉转。
赵氏用笔的娴熟、精湛一览无余。赵字在笔法上直承右军,以流丽挺健为主,线条温润凝练,外秀内刚。
赵孟頫行书作品,点画富于变化,所谓“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
作品中,短竖形态较多,如“乌”字的竖厚重方折,似玉箸画灰。
作品中,短横运用很频繁,这自然要求其姿态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天非在起,收笔上做文章。
如图中“江”字下横锋入纸后腕迅速内转发力,显得浑穆而郁勃。
撇,古人谓“陆断犀象”,最易犯的毛病是轻飘。其书写的要领是笔入纸后切忌任笔直拖,而应当有腕指的配合。起笔处腕指须快速外转落纸,向左下行笔时腕指亦须缓缓夕啭配合。看到“属”字。
斜点常用于字首,轻锋落笔后腕迅速外翻并辅以笔管右转动作,收笔时用腕法轻提将笔毫收拢,使锋由肚腹中出,如图中“之”。
一般由捺演变而来的反点,也被赵孟頫表现到极致。行笔尖锋人纸,而后向右下行笔,边行边发力并辅以笔右转动作,收笔处向右下稍顿即可。在具体应用中,它又有轻重、长短的变化,如上图“取”字,和下图“不”“更”字。
《赤壁赋》)作为赵孟頫巅峰时期“二王”代表作,展露出书家对“二王”技法的娴熟驾驭。我们在创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内容选择:作为“婉约派”书风的代表,赵书中一线贯穿的是那份轻松、幽婉与不激不厉。
二、行笔速度:对于初学者来说,针对其书风特点,还是应该以闲适的心境,“字正腔圆”地进行书法创作,切不可任笔涂抹,,丧失了线条的凝练遒劲之气。
三、笔法运用:临习赵字最易失之油滑、单调。要克服这一,弊病,一是要强化腕指翻转动作及其准确性;二是要注意行笔力度的协调变化,以笔的提按来完成线的律动。
四、字势把握:着眼于章法,赵字在舒缓、宁静的节奏中并不乏激越的“敲打”。或纵横变幻,或大小穿插,或行草夹杂,或欹正相生,或轻重相携,字势丰富多变。
五、计白当黑:书法中的“白”能给人静、疏朗的感觉。。空白作为作品有机的组成部分,却时常为人们所忽视。其实,事物是相对存在的,有坏才有好,有疏才有密,有黑才有白。
摘自:https://www.sohu.com/a/281550752_65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