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女的悲剧人生——看电影《罗丹的情人》
一代才女的悲剧人生
——看电影《罗丹的情人》
古往今来,世界上的名人伟人何止千千万万,他们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传奇般的故事与经历,可是世人对他们还是所知甚少,了解得极其有限。有了电影这门艺术形式后,人们才得以从银幕上看到其中的一些人,他们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也开始鲜活生动了起来。虽然这些影片都是艺术创作,即便是传记片,也是经过了编导和演职人员的过滤与演绎,不可能是史实的百分之百的原版再现,可还是能够让观众管中窥豹,得其神韵而能一叶知秋。如此,既满足了人们的好奇欲望,又成就了他们的膜拜情结。电影《罗丹的情人》就是一部这样的片子。它让人们从侧面近距离看见了雕塑大师罗丹的艺术人生,虽然只是些特定的情节与故事,却不影响观众一睹这位法国伟大雕塑家的神采与风貌。他的为人,他的气质,他的睿智,他的非凡,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他的社交,他身边的女人也都被呈现在观众的眼前,这一切均令这位一百年前的艺术伟人迎面走来,与今天的人们没有丝毫的距离可言。他,也是一位普通的性情中人,他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他,也有悲伤,也被情感所累,被反目为仇的爱所蹂躏。
严格地说这只是一部剧情片而不是传记片,所以创作空间更大,编导选择罗丹身边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女友卡蜜儿·克洛岱尔为影片的主角儿,通过她的传奇故事来讲述这位女艺术家的跌宕人生,同时也折射出那个时代以罗丹为代表的法国雕塑界的鲜为人知的一面。影片的原名是《罗丹与卡蜜儿》,美国版的片名倒比较符合事实,是《卡蜜儿·克洛岱尔》。唯有华人最有想象力,也最有商业头脑,中文版的译名就成了《罗丹的情人》,如此的标题党一下子便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不过,中文版的这个名字也确实是有点不够尊重卡蜜儿本人的意愿之嫌,她在影片中最痛心疾首的就是做了罗丹的情人,她离开他之后,就不想再跟他有任何瓜葛,所以把该片称为《罗丹的情人》即使是没有羞辱她的意思,至少也是有点向她的伤口上撒盐的那么一种举动。虽然影片中的人物早已作古而去了70年,今天的人们用这样的称谓来定义她显然还是不够客观,也不够公正的,但愿这只是商业的炒作,不代表观众的心中感受。
其实,这部电影能够问世,应该说是卡蜜儿还依旧活在人们的记忆里,所以编导有心,让这个人物从尘封的岁月里浮现出来,重新让她光彩照人地站到大众的视线里,归还给她一个迟到的褒奖与公道。因为,史上的卡米尔·克洛岱尔绝不仅仅是罗丹的情人这个身份,她更是一个才华洋溢的雕塑家,天赋异禀,有着与生俱来的才能,在雕塑艺术上是一个勇往直前的强者。她的造诣,她的执着,她的成就让她年纪轻轻时就虎虎生威,很有名气。那时的她沉静寡语,纯洁端正,她心中所有的意念就是创作再创作,雕塑再雕塑。一个妙龄女子,又有着如花的容貌,成天却与粘粘的泥土和坚硬的石料打交道,与锤子和铲子为伍,这本身就说明这个年轻女子已经与她的同龄人大不相同,雕塑艺术俨然已经成了她的生命,她的所爱,她的真正爱人与情人,是她一生的追求与寄托。她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雕塑。为此,苦和累已是她的习以为常,忍饥挨饿也是她的家常便饭,甚至在寒冷的冬季她也可以在没有炉火的工作室里忘我地创作着。她,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没有任何艰难困苦能够吓倒她。
不用说,编导的目的是达到了。这部影片让卡蜜儿·克洛岱尔从罗丹背后的巨大阴影中走了出来,她的喜怒哀乐都表现在众人的眼前,她的不幸与悲惨的人生归宿也都一一再现,令人唏嘘,扼腕长叹。史上只有一个卡蜜儿·克洛岱尔,做为雕塑家的她,实力是不容置疑的,可是做为女人她,其情商简直就是一个零,让她在感情上很失败,很不成功。影片着重描写了她与罗丹在感情上的纠葛,却没有充分展示她在艺术上的过人才华与成就,不过这些遗珠之憾并不会影响卡蜜儿这个人物的真实存在,相信因为有了这部影片,卡蜜儿的作品与贡献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也会随着对她的研究越来越多,她的历史地位与价值也会得到越来越公正地评价。所以说,电影《罗丹的情人》对卡蜜儿·克洛岱尔来说是一件好事,虽然中文名字她一定不喜欢,但这不影响她的事迹被传播,她的知名度被提升,她的名字被人记住,她的存在被人纪念,她的才华被人缅怀。人们在卡蜜儿这个人物面前久久地思索,充满了敬畏,不敢有半点的亵渎。当然也有感叹,还有哀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卡蜜儿·克洛岱尔没有白活一世。虽然她生前饱受世态炎凉之苦,但是她死后却被人惋惜与尊重,这是何等的荣耀与成功啊!相信她要是活到今天一定会感到由衷地欣慰而开怀大笑。
卡蜜儿遇见罗丹的时候只有17岁,罗丹40岁。巨大的年龄差异并没有影响两个人因为艺术而结下的炽热情缘,她们在一起相爱相助有15年之久。这期间是罗丹创作生命中的最旺盛时期,他的许多重要作品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他在艺术界的影响力也越发如日中天,成为法国艺术界的重量级人物,这一切都是源自于卡蜜儿给他带来的极大灵感与活力。就如罗丹在影片中发自内心的自白:“没有她,我就没有灵感。没有她,我就什么都没有了。”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是惺惺相惜,非常相爱的,即使是后来他们情变,可是在一次激烈争吵的时候,罗丹还是坦然承认:“刚认识你的时候,你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共同语言的人。”所以,在他们相恋相爱的时候,卡蜜儿也从爱情中汲取了巨大的能量,那时的她,年轻朝气,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她追随着罗丹,身心合一地成为他最得力的助手与战友。爱情使他们的创作如虎添翼,进入到极佳状态。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是他们一生共有的辉煌与财富,并被牢牢地定格在他们的人生档案里。
可惜,就像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一样,卡蜜儿因为罗丹并没有要迎娶她的意思而心生不满,继而是无比的仇怨。医生证实了她怀孕的事实不仅没有让她高兴,反而激起了她的愤恨。她从诊所里出来,立即摘掉手上的戒指,恶狠狠地甩在了夜幕下的路上。从这一刻开始,她的心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用罗丹的话说,就是她抛弃了他,把他变成了最大的仇人。影片从第70分钟起,故事就顺着这个趋势急转直下,一个天使一样的美丽的雕塑家,突然变成了一个仇恨满腹的怨妇。她不与外界往来,独自一人关起门来从事创作,其作品的主题也不再是生命,而是死亡与仇恨。所以她的艺术也就越发得不到业界的承认。如此一来,她就断定是罗丹的阴谋,是罗丹在报复她。所以她与周围的经纪人,艺术品商人等有关人员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并且对待他们非常粗暴无礼,动辄就是歇斯底里地大叫大骂。甚至还跑到罗丹家的外面,大声咆哮,用石块砸碎玻璃,要与罗丹当面算账。
这一切罗丹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同时也更是对她充满了同情与不忍。一次次的出手相助都被她无情地拒绝。可是奇怪的是,她还是会常常关注罗丹对她的评价,更会数次地尾随罗丹,其原因还是割舍不掉他,她想念她,想看看她心爱之人的模样,哪怕就是在暗夜里,在很远处偷偷地瞄一眼也好。可见卡蜜儿的矫情就跟她的精神狂躁一样也是登峰造极了。实际上,从一开始她还是个学生的时候,她就已经暗恋上了罗丹。那也是很正常,罗丹是大师级的人物,是众多学子的偶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女生,又对雕塑艺术有着极深情结,偷偷地爱上了心中的崇拜者也不意外。可是问题是,她却故意表现出对罗丹不屑一顾。甚至她爸爸邀请罗丹到她家里做客时,她都坚决反对,不过,当罗丹要走时,这个性情怪异的卡蜜儿利用众人在院子里喝咖啡的机会,在房间里她胆大包天地投入到罗丹的怀抱,两个人激情热吻。所以,从一开始的表现看,卡蜜儿这个人性格中就潜伏了一种令人不安的因素,后来的发展变化也就是顺理成章,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卡蜜儿太爱雕塑了,罗丹恰好就是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雕塑界的集大成者与既往开来者。可以说,卡蜜儿把罗丹与她所终生至爱的雕塑浑为一体了。她爱雕塑,就必然也爱罗丹,并且终生不渝。影片中,在她与罗丹交恶后,还数次哀求罗丹:我求你离开她(罗丹的妻子),你爱的是我。你娶了我吧。有时又是另一番强硬的姿态,直言告诉罗丹:我和你的妻子,你要做一个选择,要么是我,要么是她。表露出一股鱼死网破的狠劲儿,被逼到毫无退路的罗丹只能无奈地说道:我只爱你。要是我没有孩子,我会娶你的。并说:爱有多种形式,你要我怎么办?我能像打发一个仆人一样地打发她走吗?但是罗丹还是给她留有了余地,罗丹说:我能跟她说的,给我一点时间。不过,卡蜜儿没有再给他时间。她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了报复,她的行为让罗丹痛苦难忍,不过也彻底摧毁了她自己的人生。最后她什么都没有得到,就连已有的天赋也化为乌有,甚至连一个正常人的生活也没有得到,在精神病院里度过了三十年余生的痛苦生涯。
罗丹是很了解卡蜜儿的,最初一见到她时,他就这样评论过她:她有两付面孔,一付是个女人,一付是个深不可测的动物。她需要的不是上课,而是快石头,随她发挥。在她的工作室看到她的作品时,罗丹的那付惊奇的眼神,就充分肯定了卡蜜儿的才华与能力。尽管卡蜜儿拒绝了罗丹主动要教他的建议,可是罗丹还是循循善诱地就着她的作品进行讲评。罗丹告诉她:你在雕塑时不要考虑表面,要立体考虑;你非常聪明,能够用心灵去感应,写实你却抓不住;你有胆识用裸体模特儿,却让他摆出个舒服的姿势,把躯体藏了起来。说了这些后,罗丹又慷慨地带着卡蜜儿去他的工作室,让卡蜜儿亲眼所见他是怎样思考与创作的。之后,罗丹说:我花了很多年理解的东西,你已经理解了。可是卡蜜儿感恩吗?知恩图报吗?从她后来的所做所为看,她是对不起罗丹在艺术上对她的一片栽培之心的。正如当初罗丹要收她为徒的时候,她竟然说:我不需人给我上课,给我讲,我直接对着实物练习。她的悲剧从一开始就是注定了的。
除了罗丹,在卡蜜儿身边还有两个好男人。一个是她的父亲,一个是她的弟弟。她父亲把大部分收入用来资助她,让她实现从事雕塑的愿望。最了解她的也是她的父亲。当着众人的面,当听到卡蜜儿的妈妈对自己的女儿颇有微词的时候,竟然拍案而起为自己的女儿仗义执言。他说:卡蜜儿不骄傲,只是她不知道什么叫退缩。她好激动,因为她感情丰富。真是知女莫如父啊,这个评价尖锐有力,字字掷地有声!后来,这位父亲又语重心长地告诫女儿:我的女儿不是为了罗丹的存在而存在的,你的未来是你自己。不要过多地与罗丹一起抛头露脸,别人会眼红的。可是卡蜜儿并没有记住父亲的话。当缠绵之时,罗丹说:今晚别走了,留下来吧。她说:不,我不能不回家,我不想跟家里闹僵了。可是当罗丹带她去出席宴会时,她又张扬得很,当着众人毫不避讳地与罗丹耳鬓厮磨,卿卿我我,这时她却不怕人们的舌头。事实上也正是那些流言飞语,沉重地打击了她,使她无法振作,更丧失了去从新开始的勇气与信心。
卡蜜儿的弟弟年少时就喜欢写诗,在家里只有姐姐卡蜜儿理解他,支持他。他也支持卡蜜儿的雕塑之梦。可以说从小就是姐弟情深。长大后,姐弟关系自然还是很好。然而卡蜜儿因为感情迷失自己以后,弟弟就对这位姐姐就越来越失望了,最后不得不疏远了她。在经纪人的帮助下,卡蜜儿的最后一次作品展示会,被卡蜜儿自己的癫狂与放肆搞砸了。当时正在为姐姐做宣传的弟弟,被姐姐的举动惊讶得一脸困惑,久久无语,最后没有道别就默然离开了。父亲死后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早已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卡蜜儿被母亲签字送进了精神病院。看着囚车般的车子把姐姐带走,弟弟泪水难掩。这个在法国历史上有名的诗人,作家,散文家和外交官,小时候要当诗人的理想是实现了,可是姐姐的理想不仅化为泡影,反而让她命运凄惨,生不如死。望着姐姐的远去,这位弟弟由衷地感叹道:与生俱来的天赋反而害了她,真是一个大悲剧。击垮她的不是爱情,而是她对爱情的理解。
是啊,到底是诗人才有敏锐的洞察力。他一语点破了卡蜜儿的要害。不是卡蜜儿不可以拥有爱情,也不是爱情害了她,而是她对爱情的理解害了她。卡蜜儿错误地理解了爱情之路,在她看来,有了爱情就一定要从名义和法律上拥有对方,哪怕他是罗丹。她也全然不顾罗丹比她年长24岁,在她没有出生,或者还是孩童的时候,罗丹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与爱情这个事实。她的出现固然能使罗丹在精神与事业上均获益非浅,可是难道借此就可以登堂入室,悍然赶走早已与罗丹生活在一起的妻子吗?她提出让罗丹做出选择,这很好。然而她不应该单方面采取决绝的行动,既让罗丹难堪,又自毁前程。她这样做是严重的不智,不仅毁了自己的一生,也让爱她的亲朋伤透了心。她为什么就不能退一步,换回一片海阔天空呢?她有的是才华与精力,又有取之不尽的创作欲望,她离开罗丹,还可以在雕塑界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况且当时她已经成名了,她的作品不愁没有订单。不过,有那么多的机会,都失去了,都没有抓住,最后酿成了一个人间悲剧。归根结底,还是她有病,她确实是生病了。病魔使她变成了一个失去理智的人,成了一个人见人怕的泼妇,她实在是身不由己,无法控制她自己。这是唯一的解释,也是必然的答案。
这部电影让艺术之外的人们看见了雕塑家的生活与工作,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人生。他们的语汇是线条,是躯体,是石材,当然更多的是创作,是现实主义的追求在雕塑艺术上的实践与反映,人物的形象有多么逼真倒是其次,人物内在的精神表现才是最重要的元素。罗丹少年时家境贫穷,因为买不起画油画的颜料,才改学的雕塑。结果因错阳差,成就了一个雕塑界的旷世之才。卡蜜儿的母亲很讨厌女儿玩雕塑,原因是雕塑太脏,成天要跟石膏,泥巴打交道,有损淑女风范。其实,雕塑才是艺术中的艺术,绘画中的绘画,是最有资格登大雅之堂的鬼斧神工。罗丹晚年把自己的168件作品交给了法国政府,作为补偿,法国政府建了一座罗丹博物馆,并给罗丹提供了住房与工作室。不过这些罗丹作品的复制权也都属于法国政府。一年以后,罗丹就去世了。这是题外话,不是电影里的内容。不过电影中有关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去世的场景倒是令今天的人很震惊,雨果生前就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的离去让法国民众悲痛不已,这个史实由这部影片弥补上来而令观众得到了直观感受,这确实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
影片中的演职员都很有水准,扮演卡蜜儿的演员在法国家喻户晓,是国宝级的明星,她的表演能够在静态与动态中自然转换,在无声之时瞬间就能产生巨大的爆发力。她把卡蜜儿这个人物,尤其是后期变态下的状况诠释得无懈可击。在卡蜜儿最后一场的作品展示会上,角色人物的那种惶恐,迷茫的眼神足可以震撼观众的每一根神经,如果说这位演员就是卡蜜儿的真身都会有人相信,实际上她的长相与史上的卡蜜儿还真得挺像。扮演罗丹的演员也很好,让人觉得他就是罗丹,极有大艺术家的做派与气场,同时在感情上他又是一个既浪漫又不失理性的人。遇到卡蜜儿是罗丹之幸,也是罗丹之悲的感觉都被这个演员演的张弛有度,十分到位。此外摄影也很美,很多画面都很有质感,就像是一幅幅重彩浓墨的画作。音乐就更是打动人,那深沉的旋律,独具一格的音乐语汇,从开始到结尾,都恰如其分地烘托出西方电影所惯有的那种浓郁的艺术氛围,把这部影片铺垫得声情交融,极为壮观。
电影《罗丹的情人》是一部巨制,历时五年才完成拍摄,上映于1988年。同罗丹的作品一样,这部影片深邃又有生命力。卡蜜儿·克洛岱,由于这部影片的公映而再次被人们记起,她的天赋,她的才华,不会因为她的自暴自弃而受到任何质疑。她是有名有姓的法国雕塑家,在她还没有生病以前就已经成名。罗丹曾坚持在他的罗丹博物馆里要收藏卡蜜儿·克洛岱尔的作品,据说确实有15件卡蜜儿的作品陈列其中。相信看完这部电影后,罗丹博物馆会对很多人产生莫大的吸引力,因为去到那里不仅可以亲眼目睹一代雕塑大师罗丹的杰作,同时还可以看见卡蜜儿的遗作。人们一定会在她的作品面前驻足流连,遥寄敬意。卡蜜儿佩得人们的礼遇与景仰。她是独特的,也是唯一的,就像罗丹只有一个一样,她也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而且经过沧海桑田的洗礼,一代才女的悲剧人生业已被冲刷得晶莹而剔透。其实,卡蜜儿·克洛岱尔,本来就是一个精灵,她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这个世界,她一直就翱翔在法兰西的艺术殿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