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美地】(3)约翰·缪尔 &《夏日走过山间》
前篇:(2)走过最最精彩的步道
去探寻优胜美地,不能不去了解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约翰·缪尔(John Muir)。
约翰·缪尔出生在苏格兰,11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他早年曾就读于威斯康星大学。在那里他虽然没能拿到大学文凭,却收获了丰厚的地理和植物学知识,使他后来能成为19世纪著名的地貌学家,环境学家和早期的环保主义者。当然他的另一个称号更为人们所熟知,那就是国家公园之父。
如今美国的国家公园署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下辖大约60个国家公园和三百多个其他保护区。在美国之外,日本,新西兰,加拿大,和南非等许多国家也纷纷发展起了比较成熟的国家公园系统。位于青海的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也在2015年底成立。这些国家公园为地球保留了大量的未开发土地,其中大部分都是拥有科研和旅游价值的独特地貌景观。
如果当初没有国家公园这个概念的提出和实行,很多我们现在熟知的自然奇迹,比如黄石喷泉和特罗拉多大峡谷,很可能早已被人为破坏不复存在了。因此有不少人把国家公园看作是美国为世界做出的最大的贡献,甚至比美国人引以为傲的宪法,原子弹,和载人登月更有意义。而在国家公园诞生的背后,约翰·缪尔付出过诸多不可或缺的努力。他在人类的环境保护身上可谓是居功至伟。虽然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国家公园是黄石公园,但国家公园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雪山上的优胜美地山谷,今天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前身。
早在1869年,约翰·缪尔在纽约的中央公园里第一次听人说起西部的优胜美地。之后他设法参加了一支牧羊队伍,于1869年夏天首次徒步进入内华达雪山,去探寻优胜美地,同时写下了途中日记《夏天走过山间》(My First Summer In The Sierra)。这些日记可以说是约翰·缪尔的优胜美地初恋笔记。
《夏日走过山间》,最早出版于1911年,此时距离这些日记被写下了时间,已经过去了42年。那时的约翰·缪尔已经年逾古稀,一生淡泊名利的他反而早已功成名就。比如他联合旧金山附近的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创建了至今在户外活动和自然保护方面都颇具影响力的The Sierra Clue,而包括优胜美地在内的第一批国家公园已经挂牌成立,他自己也被誉为国家公园之父。美国也在他的朋友,老罗斯福总统的带领之下,走出了弥漫着铜臭味儿的“镀金时代”,进入到了各行各业拨乱反正,逐步现代化的进步时代。
但是约翰·缪尔的晚年生活并不愉快,因为他和另一位环保主义者曾掌管美国林业署的吉福德·平肖(Gifford Pinchot),因为在环保的具体理念上的一些分歧而反目成仇,这让他大为光火。当时为了缓解旧金山的淡水短缺问题,加州政府决定在内华达雪山中修建一座大坝以蓄水成湖,即赫奇赫奇水库 (Hetch Hetchy Reservoir)。这一提案获得了吉福德·平肖的赞成。约翰·缪尔虽然竭力反对这一提案,但出于当时的经济和政治等因素, 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
这本书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版的。或许约翰·缪尔已经知道,他注定无法阻止大坝的修建,也知道自己的灵魂一部分即将被淹没在人造水库之下。为此,他才将几十年前的日记公诸于众。一来,让自己的灵魂完全保留在自己的文字之中。二来,希望让后人们能有途径看到真正原始的优胜美地,去反思对环境的破坏,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约翰·缪尔虽然以自然主义和环保主义的先驱者被载入史册,但实际上他在美国的散文界也久负盛名。《夏日走过山间》这本书里的一篇篇日记,其实更像是一篇篇优美的散文诗。约翰·缪尔用如诗般的语句将他在山里的所见所闻以叙述出来。与普通日记或游记不同的是,他对景物的描写细致入微。十分注重细节的刻画,对比喻的应用也驾轻就熟。因而他的日记读来就很有现场感和画面感,既有广度也有深度。
在《夏日走过山间》这本书中,我们不仅能跟随着约翰·缪尔的文字,去领略内华达雪山中美丽的自然景色,也能发现他的心路变化,以及他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从而去理解这位国家公园之父为何会排除万难,终其一生也要力保这片土地不被破坏,换句话说,在这本书里,我们既能读到约翰·缪尔眼中的山水景色,也能读到他心中的自然之美。这样的内容,让这本书在全球各地浩如烟海的旅行日记里出类拔萃,不可多得。
在进入赫奇赫奇山谷前,让我们跟随约翰·缪尔的文字去游历山水,去感受生命,去思考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去聆听自己心中那份被埋藏已久的野性呼唤。愿好书陪伴着你我前进的脚步。。。
引自 第五章 优胜美地
没见过类似风景的人反正都不会明白,荒野是一门语言,需要学习才能懂得。这里没有苦痛,没有空虚无聊,无需纠缠过去,也不必惧怕未来。这片神佑的群山遍布神赐的美丽,人类琐碎的期冀和经验在这里根本没有立足之地。饮下它如酒的琼浆、呼吸它新鲜的空气就是纯然的快乐,肢体的每一个动作也都是欢愉。置身其间,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在感受美,就像在享受营火和阳光,它不仅能用眼睛看到,还能像热量一样辐射整个肉体,引发激烈的狂喜,让身体一起发热发光,这体验实在难以解释。这时人的躯体仿佛也因此而变得干净纯粹,如同一整块剔透均匀的水晶。
引自 第四章 到高山去
有时看到这山脉的广阔无垠,就会不禁悲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不论我们多么孜孜不倦,所习得的知识依旧犹如沧海一粟。但又何必去为那不可避免的浅陋无知而感到羞惭哀伤呢?这些外在的美景始终存在于我们目所能及的地方,那就足以让每一根神经都为之震颤。尽管大自然创造这些景色的方式已经远超我们的认知范围,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沉醉其中。
引自 第一章 赶羊过山麓
极目远眺,所见之处尽是浓厚蓬松的绿色海洋,绵延不绝仿佛是铺满了苏格兰杜鹃。这片土地无论远观还是近看,都散发着令人惊叹的气质:高大的山峰簇拥在处,其间有闪亮的河水流淌,河流流经处,留下优雅的弯道,在变质岩间勾勒出高低不平的起伏,却没有处突兀的岩角,一切仿佛用砂纸细细打磨过一般顺滑。
这片美景就像是经过精心设计过的圣洁雕塑一般,让人不禁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叹为观止。我心怀敬畏地凝望着眼前的壮丽景色,恨不得用我的一切来与之交换。我心甘情愿穷尽毕生努力,来探索造就这地形、这岩石、这植物、这动物、这气候的大自然神力。天上地下,这美景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想象,浑然天成,又不断新生。
我出神地望着,心中充满敬畏和期望,蓦然回神发现羊群扬起的尘土已经消失在视野,我赶紧拿出本子做好笔记,并迅速完成了一幅素描一一不过内心里我却觉得笔记,素描什么的都是多余,因为这些色彩和线条、这美景的无限风情,已经深深铭刻在我的脑海里,再也无法抹去。
引自 第二章 在默塞德河北岔口露营
昨夜,在大山中心,在大树和星光下,在瀑布低沉的流水声和无数细微甜美而平静安抚的声音中,我们睡得多沉啊!我们第一个真正的山中一日,温暖平静、万里无云,仿佛时间没有尽头,荒野无比平静。我几乎无法回忆起它是何时开始的。河岸边,山丘上,土地里,天空中,春天的生命力在欢乐地生长,新生命、新美景在春风中慢慢舒展开,形成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茂景致鸟巢中新生的幼崽,天空中刚学会飞翔的鸟儿,枝桠上新开的花朵新发的绿叶,这一切在扩张,在闪耀,在每个角落欢欣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