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穿越波罗的海】(7)塔林:邂逅中世纪风情

【穿越波罗的海】(7)塔林:邂逅中世纪风情

博客

前篇(6)柏林印象:从柏林墙到玻璃墙

2010-08-03游记首发于网络

出发前,爱沙尼亚这个名字对我来说不算陌生,但塔林(Tallinn)几乎就闻所未闻了。

爱沙尼亚共和国,人口150万,面积4万5000多平方公里(大概有荷兰、瑞士或丹麦的规模),位于北部波罗的海的东海岸。近千年来,爱沙尼亚是波罗的海强权的属土,如德裔的条顿骑士(Teutonic Knights)、丹麦、波兰、瑞典、俄国。1918年爱沙尼亚首次建国,且是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的会员,但这独立只不过是昙花一现;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这小国先是被德国侵占,后又被苏联用暴力吞并了,在漫漫长夜中渡过了50年。1991年苏联解体,爱沙尼亚重见天日,再度成为独立国家。2004年加入欧盟,近几年来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在新欧盟10国里人均GDP高于立陶宛,拉托维亚,波兰,斯洛伐克。

塔林是爱沙尼亚首都,位于爱沙尼亚北部波罗的海岸边,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之间隔了80千米宽的芬兰湾。历史上曾一度是连接中、东欧和南、北欧的交通要冲,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历来为兵家必争要地。如今是波罗的海沿岸重要的商港、工业中心和旅游胜地。

塔林三面环水,风景秀丽古朴,是北欧唯一一座保持着中世纪外貌和格调的城市。城市不大,面积约192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但有不少13~15世纪的城堡、教堂等古建筑。1997年塔林老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塔林城区分为老城和新城两部分。如果是一日游,像我们那样,什么也别想,上岸后直奔老城就是了。

这个老城,是塔林的精华所在,不管你是冲历史、文化、购物还是吃喝而来。13世纪中叶,塔林老城区又分为上城(图上部分)和下城(图下部分),上城是上流社会、宗教阶层和封建权贵的聚集地,下城是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居住地。

上了岸,我们从靠近海边的沿海大门(古城门之一)进入老城下城区。这厚厚的城门(底部的城墙竟有4米厚!)一下子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中世纪,商人的货物就是通过这个大门从海港运进塔林城的。大门旁边就是胖玛格丽特塔。塔林的古城墙上保留了许多形态各异的塔楼,每个塔楼都有自己的名字、自己的故事。

胖玛格丽特堡垒(Fat Margaret Bastion)。在塔林不是最高却最厚实堡垒。这个建于16世纪,目前“身分”是海事博物馆物的古迹,有一个贴切又有趣的名字,叫“胖玛格丽特”(Fat Margaret)。从这里高处远眺,可看到波罗的海的海天一色。

我们进城时,老城刚刚从晨曦中醒来,除了同船上岸来的游客,道路上还看不到什么行人。

路过黑头兄弟商会门口。

塔林的横街窄巷拐来拐去,名字不容易记,不过翻译过来,原来都和行业有关,像鞋街、货币街、金饰街、药材街等等,其中一家叫Raeapteek 的老字号药材店,据说从1422年便一直经营到今天。还有一条叫 Pikk St的主要大街,译出来是“商会街”,原来好几百年前这里一整排都是行会、商会,难怪建筑都特别有气势。

突然想到,到过的许多亚洲古老城市,不也有这样的传统规划:一条街包括的,就是一整个行业?东西两种文化,在这点上,原来是共通的。

沿着下城区的老商业街,我们来到位于市政广场附近的 Holy Spirit Church。

拐过Holy Spirit Church,我们来到了偏菱形的市政厅广场。

广场面积很大,是中世纪塔林的灵魂。市政大楼始建于1371年,是北欧仅存的歌特式建筑。屋顶有一瘦长的伊斯兰寺尖顶插入云间,是依一德裔探险家画的蓝本筑的。此探险家足迹远达中亚细亚。尖顶的风标是一名持剑的武士,当地人称他为老托马斯,临风摇曳,神态威武,是古镇塔林的守卫、塔林城的象征。该楼近地处有一串九度拱门,门内有一长廊是中世纪商人货物成交处。

这个广场是城内的几条主要大街,以及人流的汇聚点。几百年来,塔林人一有事,也一定涌到广场,看行刑啦、举办庆典啦、唱歌跳舞等等,据说,15世纪,欧洲第一棵公共圣诞树,就是在广场上树立的。

当然,今天广场上的节目更多,经常举办演唱会、戏剧表演、庆典等。其实,不看别人作乐,找一个露天咖啡座,叫杯咖啡或啤酒,然后看人来人往也挺写意。

广场附近有不少古迹。有远溯1422年开的古老药房,有1433年建的路德会圣灵堂,还有1246年成立的Dominican Monastery,是丹麦移民向爱沙尼亚土人传教处,将欧西文化带到塔林。

不过广场四周的部份古老大屋已被改建为餐厅,例如市政厅后面的olde hansa。

在olde hansa餐厅,YanYan又进一步实现了她的旅行目标。原来YanYan这次旅行出发前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要尝遍所到地的啤酒。

据说Honey Beer是这里的特产,尽管还不到午餐时间,YanYan已经等不及进店要了一杯Honey啤酒。

趁着YanYan品酒的当口,我来到广场附近的商业街上。街道交错,要在塔林古城迷路是可能的。最要紧是记住“市政厅广场”这个座标。

沿着维卢(viru)大街朝老城闸口方向走去,两旁屋宇古式古香,大部份都已翻新,所以感觉很光鲜,底层多已作为商店,出售高档货品为主。

老城的维卢闸口,古城墙保留得很完整,闸口两旁是双塔,白身棕顶,古意盎然。

长长的斜坡路连接着上城和下城。在我们去上城的途中,路过自由广场和纪念碑.

上城就从塔林的另一象征 “Peep Into the Kitchen”开始。它是一座两层高的圆塔  , 1475年建造,45米高。原文为德文“Kiek-im-de-kok”,意思是“向厨房一窥”。据闻塔顶好风光,可以从民居后窗看到厨房内的动态(也许不单止是厨房)。

圆塔附近的城墙。

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圣奥拉夫大教堂(St.Olav’s Church)。它是塔林最高的建筑,也曾是欧洲最高的教堂,登到塔顶,可以看到塔林全景,这个塔尖曾被用于克格勃的无线电台的发射天线,当年克格勃在爱沙尼亚的总部就设在教堂旁边的一个建筑内,现在该建筑为爱沙尼亚内政部的一部分

著名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教堂(Alexander Nevsky Cathedral)位于上城。建于1888年,是一座东正教教堂,可容纳1,500名信徒同时礼拜。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教堂对面便是托姆别阿城堡(Toompea Castle)。现为议会所在地,议会设有101个议席。

托姆别阿城堡后的堡垒山也是旧城的精华所在,环山四周有了望台3处,供游客远眺古镇和海景。

再往东走,便是塔林的城中城墙。

买了票就可以登上城墙。

Lutheran Cathedral of Blessed Virgin Mary

我们沿着静静的街道往回走。渐渐地对老城产生了一种念念不舍之情。“这在住着多好啊”YanYan说。

下午3时左右,我们又回到了市政广场附近。

贴到这里,原本应该打住了。但我实在是太喜欢这座老城了。忍不住再带你去看看塔林特色商品。

塔林最受欢迎的商品,莫过于这类手工艺制品了。例如传统爱沙尼亚民间风格的手工编织毛衣、木雕啤酒杯、有趣的毡帽、杜松杯垫以及石灰石烛台等等。

塔林的亚麻织品也相当的吸引人。我和YanYan都忍不住各自买了两件亚麻织品。

在市政广场后街,YanYan又在向娜塔莎(我对塔林MM的通称)打听老城最好的啤酒。

顺着娜塔莎指的方向,我们绕过一个街口。

来到了老城里最有名的啤酒店,这里出售自酿的啤酒。

YanYan在这里要了杯啤酒坐了下来,不喝酒的我只好无奈地对着街口玩起了相机。

正好门口坐着一群年轻的学生。我在想,如果我在他们这个年龄就开始周游世界,通过旅游来开阔视野,开阔胸怀, 我的人生会不会与现在不一样呢?

回船的路上,我还在想着这个问题,我觉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三步两桥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