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的“文字思维”创造力(图)
“文革小报”寻根又九十篇。
要说创造力,除了“社交媒体”源于“微信”,wink-wink, *_*,其他的有用创造,像社交媒体、互联网、航天、电子通讯、电话、飞机、电报、电、引擎、马斯克与马克思,都是“敌对势力”搞出来的。(不要抬杠说“苏联航天”,修正主义当时是最大的“敌对势力”,^_^。)
可是,“敌对势力”搞文字就差远了。比如,在21个可能的“爱克”中,
Bike,Cike,Dike,Fike,Gike,Hike,Jike,Kike,Like,Mike,Nike,Pike,Qike,Rike,Sike,Tike,Vike,Wike,Xike,Yike,Zike .
只有大约半数是能正式“领粮票”的,*_*。(其中的 bike, hike, mike, nike 是近、现代创造。)
这与文革时“爆炸性”的“文字思维”创造力无法比。想看吗?
好,上“小报”:
当时,许多“小报”的名称直接从“办报”的“组织”名搬过来。像这个,“组织”名为“八二四”,报名也是“八二四”。这个数,一般是“几月”与“几日”的缩联,而此“月”与“日”应该与该“组织”有某种关系,例如,成立于8月24日。
也不全是,比如:
3月当然没有33日。这个“三三三”的含义不详。
有可能类似下面这个:
“钢”,“省”与“柴”,每个字是三个“组织”中之一名称的一个字,三合一,就有了“钢省柴”。(不是便宜钢,*_*。)
当时最时髦的名字,是以“红”开头:
“西大”,“囚徒”,“反军”,*_*。
最有“创造力”的“红”,是下面这个:
(以前在别的帖子里上过此图)
说到“红”,下面这个让人不易忘记:
在当时的印刷条件下,这个向下滴的“血”是怎么印出来的?不清楚。此“名称”带出的仇恨,不可太错怪小将们,因为当年咱军在青海用冲锋枪“屠城”来着,当场杀死小将169人,是为“青海二.二三”事件。
不是都“血淋林”,有些很搞笑:
(北京的“首都贫下中农红色造反者”所办)
与下面这个合着……
还有:
“干代会”与:
“干报”。
还有些“专属性”的名称:
(聋人从来急)
有些就很“咱宣部”或是法西斯化了:
上面的“文字思维”创造力,都受“报头”限制,字不能多。不受字数限制的呢?看个例子:
取自1968年初,江苏的“常州工人”。
此处,只是用这些名称说明“文字思维”创造力,因为是“工农学”一方的“对手”在“议事”,内容的准确度未曾考证。
当然,文革时“文字思维”创造力并非可以随意发挥,在有的范围是受限制的,比如事涉“领袖”。前后汇总,只有“伟大领袖”,“人民领袖”,“革命领袖”与“英明领袖”这四个被认证的“领袖”,^_^。
文革开始,北京有些不识趣的给弄出个“五大领袖”,后来这五个都被唯一的“领袖”给抓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