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地重游】重回休斯顿
上星期五早晨,凛冽的寒风夹着雪花。我驱车前往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机场。
这是新年后的第一次出行。几经周折,终于于下午三点钟过后在底特律登上了前往休斯顿的班机。
这是我第二次来休斯顿,距上次已有二十五年了。岁月不饶人啊。
休斯顿给我的第一印象其实很糟。
那次是来开学术会议。同来的还有渥太华的S教授和他的几位研究生。到达后第二天的早餐过后,S教授的两位研究生来到楼下的门厅,坐在沙发上等着他们老板一同去会场。这时,就听啪的一声,一颗子弹头从外面穿窗而入,打到墙壁上又弹到二人坐着的沙发上。两人大眼瞪小眼,吓傻了。
也许就是这第一印象,我多年来没有再度涉足这座城市,直到去年春天。
去年五月初的一天,几位跑友在合计第二年的马拉松计划,当中有几位属于“跑遍全美50州”俱乐部的成员,2016年的第一场比赛就是休斯顿马拉松。我正好在场,就被他们说动了。
就这样,我再次来到了休斯顿。
来休斯顿的还有同城的另五位跑友。同来的跑友K正好这天生日。晚间,一行人来到一家叫Hibachi的餐馆欢聚一堂,为她庆生。
第二天大家不约而同在马拉松博览会Expo碰面。博览会设在G.R. 布朗会议中心。上一次来开会的会场就设在这里。跟25年前比,布局格调似乎一点儿没变。领到各自的竞赛号码,然后去博览会参观购物。
George R. Brown会议中心。
马拉松博览会现场。
这面墙上密密麻麻印着所有参赛人的名字。
比赛路线。
市区内游览一番。丰田中心是休斯顿火箭队的家。
中午去一家叫Karbach的酿酒店用午餐。
算我在内,星期天一共五个人跑全程。说起跑马经验,这几个人里就数我跑得最少。台湾来的吴兄是老大,老谋深算,已经跑了五十个。S和G女士已跑了差不多三十个。K是后起之秀,已跑了美国十六个州,很快就会把我甩在身后。G关心我明天的目标,我觉得三小时四十五应该问题不大。我的计划是跟3:50的队伍起跑,几英里后伺机超越。G听后表示跟我一同起跑。我说一言为定。G是个具有A型性格的人,办事猴急冒进,同时盲目乐观。我猜她可能不会按照我的保守计划。
天气预报是早晨气温华氏39°,比赛结束时49°,天气晴朗,是极佳的比赛条件。
早晨不到五点我们一行人就来到布朗会议中心。出发前大家合影留念,然后互道祝福。
果然G变卦了,她和K挤到前面3:40那组去了。咳,我今天输在起跑线上了。说心里话,我对G的举动不以为然: 她从未能在3:40之内跑完过全程,今天可能要“死”得很惨。
唱完美国国歌,比赛就开始了。
刚起跑比较拥挤,摩肩接踵,谁也跑不快。反正前两英里主要是热身。沿着华盛顿街向西,经过一个破烂的Latino社区,路边有救世军的廉价品商店。观众还挺多。
然后路线在Waugh Dr转向正南,穿过两条公路。
四五英里处是绿荫覆盖的街道。这条街叫Kirby,马路两边先是居民区,到了六英里变成商业区,有CVS药店之类的铺面。虽然这一带不上眼,但已完成四分之一的赛程。
在Bissonnet街左拐向东就是到了七英里处。这又是条绿荫遮盖的街道,两侧是居住区。房子虽不大可显得挺幽静,住在这儿的可能都是中产阶级吧。
在Bissonnet上,全程和半程的运动员就要分道扬镳了。“半程的靠左,全程的靠右”志愿工们大声地喊叫着。人们纷纷移到路左侧。右侧的路面顿时清净了不少。原来跑半程的占所有参赛人的三分之二。看着半程赛队伍的的远去背影,我不禁有个好笑的念头,这些slackers,他们只配得半个奖牌!哈哈哈哈。
在Bissonnet St 全程和半程马拉松分道处 (来源: abc13.com)
谁知,这一走神让我失去了一个令人遗憾的机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