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聊:一年零四个月后的匆匆纽约行
上一次去纽约看儿子还是2019年的圣诞节。那之后仅仅过了两个月,纽约就开始了炼狱一般的病毒洗礼。那时天天提心吊胆,时时为儿子担心,却又着实无能为力。只能抱着听天由命的想法,希望上天能保佑儿子平安度过难关。
现在回过头去看看,2020年的每一天也还是只有24个小时,但是每一天却给人度日如年的感觉。其实,时间走得慢并没有坏处。果真如此,人类走向衰老的节奏也会跟着减慢。是病毒把人们的心情彻底搞乱了,人们在恐惧病毒无孔不入的同时,心里无时无刻不在企盼着病毒能早一天消失,由此就会产生时间变慢了的错觉。
上周末我们来了一个说走就走的纽约之行。一是因为好像已经有一个世纪都没有见到儿子了,二是因为爱折腾的儿子又搬家了,我们得去帮他规整规整。
说实话,这次去纽约,心里是有些忐忑的。因为坐飞机还是有不小的风险的,也因为纽约似乎已经成为了针对亚裔犯罪的重要场所之一。以往,我们都是一人一只手提行李箱就直接上飞机了。这回,为了带辣椒喷雾剂,我们特意把一只小行李箱托运了。哎,谁也不知道在纽约的街头会遇上什么,有备而去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事实上,航空公司对于每一位乘客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坐飞机必须佩戴口罩,不戴口罩的人一律不允许上飞机。乘务员在飞机起飞前跟乘客们说,飞机是经过严格消毒的。真相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理上有了些安慰,但是我还是用自己带的消毒纸巾把椅子把手和机舱壁擦了一遍。乘务员站在机舱口,乘客一进机舱,乘务员就会立即发给每人一张消毒纸巾。飞机上提供饮料和小吃,我们却戴着口罩从没有摘下来过。
和我们这样的小城市相比,纽约无论在人口密度,发达程度和地缘面积上都是占了极大优势的。纽约的人太多了,即使始终是在疫情之中,纽约的出租车和Uber司机们也还是在到处奔波不停歇地努力挣钱。
坐在Uber车里,看到几乎所有的司机都在自己车内的前排与后排的座位之间按装了一层或塑料隔膜,或塑料隔板的隔离装置,不少司机的手边都放着消毒液和消毒纸,这位司机还在自己的车窗上贴了让人们自觉带口罩的贴纸。以前的Uber可以让乘客就坐的副驾驶座位,现在一律都不让坐,这种利己利人的做法,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对于那些必须跟陌生人近距离打交道的出租车司机们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开Uber挣钱是没有固定收入的,尤其是在疫情下,今天挣的多,明天可能就挣的少,挣多挣少取决于如何抢到更多的生意。有不少人都把开Uber当成一种第二职业,那样还比较松快,如果把开Uber当成唯一的职业,恐怕就比较辛苦。
从纽约回家的那天清晨,在网上叫到了一辆车。司机人很好,开了一辆能做七个人的家庭车,但是前座与后座之间没有加装任何保护装置。他很健谈,一路跟我们说了不少。接上我们刚刚开了没几分钟,他就接到了一通电话,因为怕乘客反感司机边开车边打手机,他还征求我们的意见,说电话是他的房东打来的,因为他晚了两天没交房租,所以房东今天要上门收钱,他需要跟他的妻子或者女儿联系,回家给房东拿钱。
被房东催房租的从新泽西过河开Uber揽生意的司机
他给妻子打电话前又跟我们说,他和他妻子说话会用西班牙语,希望我们能够谅解。他在新泽西住,每天到机会多的纽约城里找活干,他干的是从凌晨三点到上午十一点的买卖,他说他很注意自己的安全,会保护好自己。在送我们去拉瓜迪机场的路上,我们经过了Harlem地区。
司机告诉我们,那栋铁锈色的砖石结构的楼房是一八几几年盖起来的建筑。
在Harlem街头等早班汽车的上班族
司机说,这地方在很久以前是个很不错的区域,后来人们慢慢都从这里移到别处去了,这里是毒品,枪案时有发生的地方,来这里一定要小心。
如果你是个纽约客,当你听见125街区的Harlem,你就应该知道司机说的“要小心”是个什么意思。
纽约有许多地方在盖新楼,还有很多地方在修缮老楼。我以前就说过,美国的建设不是没有建设,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翻新、改造直到扩建和重建。这种建设都不是大张旗鼓的,却是水到渠成的。因为建设并不意味着非要把旧的都推倒重来不可。我们这边修桥,扩建公路都是先扩建一边,另一边还可以继续通行,等这边修好了,再建另一边。乍看上去这种方式好像速度不是很快,其实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会给施工地区的居民们带来生活和出行的诸多不便,真正达到了基建不扰民的理念,非常人性化。
儿子新家的最大变化就是有了可以呼吸到室外新鲜空气的阳台。我们去的时候正好也是他网上订购的凉椅到来的时间,于是我们就顺手帮他组装起来放在了阳台上。
总在蜗居中闷着的,工作压力极大的人,非常需要一个可以随时透透气的地方。
走在纽约的街头,最大的感受就是,人终于少了。那种以前的处处都是人头攒动的景象,眼下已经极其少见。疫情以前的纽约,不分春夏秋冬,街头总是人满为患。当下的纽约,即便是周末,即便是闹市区,街上的行人也是稀稀拉拉。
这一回的我们没有像以前那样每天都出门逛街。因为出门吃饭,才跟着儿子一起打车去了中国城。中国城以前也很热闹,这一次去看,好像平静了不少。但是街道上安静,并不等于饭馆里人少,中国城的不少餐馆都已经开门营业了,有条件的餐馆在屋子外面安装了带有棚子的餐桌,客人们可以选择进屋就餐,也可以选择在屋外的棚子里就餐。
忙碌的华府送餐人骑着自行车,穿行在大街小巷中,无家可归的华人无处可去。我从墨镜里默默看着那个人的脸,他肯定不是出生在中国城的华人,他的脸长得非常北方。我那时就在想,他是怎么来到这里的?他想到有一天他会在美国无家可归?在美国当乞丐一定不舒服,因为他还要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种族歧视。
如果大仙儿真的能够算出人生真谛,为什么自己却要关门大吉。由此可见,纽约不是有口仙气就能活得自在的仙境,纽约是要有拼搏精神才能坚持下去的地方。
匆匆三天的行程,让我对纽约有了新的看法。下次再去纽约,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吗?那只能去过之后才知道。
作者:spot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