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宁夏回族 5 贺兰山岩画,远古的记忆

宁夏回族 5 贺兰山岩画,远古的记忆

博客

在银川的西北,矗立着绵绵的贺兰山脉,它以雄伟的身躯为银川挡住了西来的风沙,北方的寒冷。于是山体两侧地貌和气候出现明显的差异:东侧是阡陌纵横、绿树成荫的银川平原,西侧是内蒙古阿拉善辽阔的戈壁荒滩和浩瀚的腾格里沙漠。贺兰山麓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土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这些民族没有文字,人们将生活的情景刻画在岩石上,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岩画。贺兰山岩画时间跨度极大,上至8千年前的原始部落,下到1千年前到西夏时期,横跨几千年;分布广泛,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有20多处遗存岩画群;数量繁多,迄今发现并登记在册的约有2万多幅;真可谓是刻在石头上的历史。贺兰山东麓沟谷两侧连绵不绝的石壁上,分布有万余幅单体图像及组合图画,画面凿刻清晰,粗犷自然。其中人首像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余为牛、马、驴、羊、鸟等各种动物,以及一些生活工具等图案。由于科技原因,准确的岩画最早起始年代不详,推测为3千年至1万年前。记录了远古人类狩猎、祭祀、舞蹈、争战、交媾等多种生活场景,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的文化内涵,是研究中华人类文化史、宗教史、原始艺术史的文化宝库。贺兰山岩画分布在宁夏贺兰山东麓三市九县共27个地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银川附近的贺兰口岩画,贺兰山岩画风景区就设在这里。景区分为世界岩画馆、遗址区、韩美林艺术馆三部分,就好像一本教科书,由全景到局部、由远古到当代,把岩画的故事娓娓道来。

走进景区,最先看到的是太阳神广场。太阳神是贺兰山岩画中最具代表性的岩画,广场地面是太阳神的立体雕塑,它是按照原作以1:100的比例放大制作的。原始先民认为人的生老病死、自然界的草木枯荣、四季更替等都与太阳神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渴望得到太阳的庇佑,并将它人格化,以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

广场视野开阔,银川平原以及远处的贺兰山尽收眼底

世界岩画馆外我们惊喜地发现一群吃草的岩羊。岩羊由于其颜色与岩石十分相像,又天生机警,很难人们被发现。像这样一群岩羊出来的场景真的十分难得,我们庆幸运气不错。

我们的参观从世界岩画馆开始。岩画,早在文字产生之前出现,被形容为“人类童年的语言”。古代先民以写实和抽象的手法,在岩石上凿刻出图画,用以记录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在世界不同区域都发现了岩画,没有文字的上古先民,用不同的工具在山间岩石上刻下了他们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了一幅幅古老神秘的岩画。岩画馆中展示了中国和世界各地岩画的图片、拓片、以及石块实物等等

表演区有重现古人祭天的舞蹈,只见原始人打扮的男男女女蹦蹦跳跳好不热闹         

广袤的原野,辽阔的大地,这边风景独好         

我们搭乘电瓶车,来到贺兰山腹地,进入遗址区

山口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千余幅个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

我们的运气不错,前几天下雨将炎热的气温降下来。可是雨水带来的山洪将桥冲断,电瓶车上我们被告知可能看不到太阳神,不免非常遗憾。失望过后是惊喜,到达景区后又被告知工人们临时修了一个土路,将冲断了的桥梁接通,我们得以观看全部岩画

山里怪石嶙峋,岩画就藏在这些石头上

看介绍,对面的岩石好似猿猴。按照所指方向看去,果然一颗硕大的猴头出现在眼前

这块平整的岩石上,刻有一幅有趣的手印岩画。研究者认为这是象形文字发明之前的一份“契约书”         

放大看一看:画面左边,稍小的手印下方有一只羊,它面向右边的手印低着头。手印上方有一个环眼双睁的桃形人面像,这是神的形象。研究者认为,岩画中的手印代表权力和占有。整幅岩画可以解释为:右边的部落征服了左边部落,并获得到左边部落的牛、羊。有神作证,这个契约永远有效。

这一幅应该年代久远,用简单的壁画勾画出人形,展示祭祀、舞蹈等场景

西夏岩画刻制方法有凿刻(上组图)和磨制(下组图)两种:凿刻痕迹清晰,较浅。磨制法是先凿后磨,线条较粗深,凹槽光洁

根据岩画图形分析,贺兰口岩画是不同时期先后刻画的,时间跨度达几千年。大部分岩画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所为,也有其他朝代和西夏时期的画像,有些西夏岩画还有西夏文字刻记。下图是一系列人脸岩画,最早期的人脸相当简单,一圈一叉两点便是一人脸,逐渐画笔越来越复杂,后期已有男女之分:圆脸为女,方脸为男。

此时的人脸已有各种装饰,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有的好像戴着帽子,还有戴着头饰、挽着发髻,可能代表不同地位的人,如男、女、首领等

这一幅应该是最“年轻”的岩画之一,人脸旁还刻有西夏文字,毫无疑问是西夏时期的作品

从这条阶梯上去便是大名鼎鼎的太阳神,太阳神岩画位于距地面20米高的垂直岩壁上,是贺兰口目前所发现的地理位幅最高的岩画。以前还可走上去近处观看,如今坡前拦着红线,只能远远地瞧一瞧。

岩石上挂着一条红丝带,以便人们寻找。岩画刻在岩石的阴部,挡住了风吹日晒,岩石受到的侵蚀最小,画面如今依然非常清晰。

再放大一点,现在可以看清楚了。细看岩画,其造型严谨,形象威严,重环双眼、炯炯有神,光芒四射、俯视山谷。犹如太阳普照万物,又如神灵护佑众生,故被尊称为“太阳神”,是集自然崇拜、神灵崇拜于一体的典代表。太阳神是贺兰山岩画的代表作,被誉为镇山之宝。其头部代表放射性光芒的线条排列分别为24、12、6,有学者认为,很可能与中国的24节气或太阳历有关。

各种人面的岩石,岩画清晰,但内容不详

贺兰口岩画的题材、内容与表现手法都十分广泛,富有想像力,给人一种真实、亲切和纯真的感受。动物图形构图粗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双角突出的岩羊,飞驰的骏马,摇尾巴的狗,还有飞鸟的图形和猛兽的形象。众多岩画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风土人情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物资料,堪称是一处珍贵的民族艺术画廊。

这一幅岩画很特别,画面涂上朱砂,在贺兰山岩画中并不多见

由于风雨侵蚀,岩石表面的一层石皮大多已经脱落,许多画作都已模糊不清了。怎样保护岩画是科学家面临的一个大课题。目前侵蚀的问题没有解决,岩面风化严重,岩画是看一眼少一眼,不知还能持续多少年?我们的后代是否还能看到远祖留下的印记。希望政府能够重视这个问题,不要让延续了几千年的宝贵文化遗产消失在风雨冰雪之中。

景区第三部分是韩美林艺术馆。孤陋寡闻原不知韩美林何许人也,回来百度一下倒是吓了一大跳:头顶无数头衔、得过无数奖项、创办十几个艺术馆…… 原来是个大名人。

原来国航的航标是他设计的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从银川前往贺兰山口岩画的路上有一座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说起西部影视城不能不提一下一位八十年代著名作家,张贤亮。这里从前是明朝参将韩玉将军修建的边防要塞镇北堡,镇北堡后来被地震毁坏,清乾隆年间又在被毁坏的老堡旁修建了新堡。经过几百年的雨雪风霜,镇北堡已经被毁坏得不成样子,逐渐沦为两座黄土夯筑的废墟,好似残破不堪的大羊圈,土寨子。张贤亮曾被打成右派,60年代在这里劳动改造。被它的衰而不败的雄浑气势和发自黄土地深处的顽强生命吸引,平反后的他创造出一系列浓浓的西部情的作品。1980年,导演张军钊拍摄电影《一个和八个》,张贤亮想起了那个“土寨子”,于是把剧组带进了镇北堡。剧组里有个年轻的摄影师叫做张艺谋,他被眼前苍凉的景色深深的吸引。7年后张艺谋作为导演,带队重返镇北堡拍摄处女座《红高粱》,一举获得国际大奖。中国电影从此走向世界,镇北堡也渐渐被世人所知。1993年,时任宁夏文联主席的张贤亮着手创办镇北堡影视城,他以自己作品的外文译本版税为抵押,筹集资金,启动了影视城的建设。由于政企分离的政策,他放弃文联主席的职务,开始了继作家、官员外的第三个职业——商人。前半生的坎坷成为张贤亮的财富,他在这里孤注一掷,倾尽全力打造影视城。镇北堡被张贤亮一步一步的改造成“镇北宝”,无数的导演和演员在这里成就梦想,也将镇北堡引向辉煌。这里成为中国西部题材和古代题材的电影电视最佳外景基地,有六十多部影视剧在这里拍摄。2014年,张贤亮走完了传奇的一生,在他的身后,留下的许多优秀文学作品,还有一座城。现在镇北堡影视城被打造成旅游景点,吸引众多游客来此参观游玩,是银川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影城分为明城、清城和老银川一条街三个部分。明城位于景区西南端,面积最大,城内荒凉、粗犷、雄浑,著名的月亮门就在此;清城位于景区北端,规划更细致,城墙较完整,建筑也很紧凑,戏台、钱庄、武馆一应俱全;老银川一条街复制了原“宁夏省国民政府”,这里香飘四溢,吆喝声不绝于耳,吃货们纷纷在这里填饱肚子。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林间溪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