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长者节 - 母亲的福分
母亲的福分
原本打算今年春节期间回国看望妈妈,怎奈疫情泛滥,难以成行。前几日与妈妈通电话,说起回国一事,感慨遥遥无期,不知何时是尽头?妈妈立刻说:“这个时候千万别回来,旅途遥远,危险重重的。妈妈很好,不用惦记,你们出门在外不易,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妈妈每天看新闻,追踪美国的疫情状况。”最后笑着调侃:“妈妈现在非常关心世界形势。”哈哈,我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过小日子的妈妈哪里是关心世界大事,她只是关心我这个生活在异国的女儿呀!
去年秋天,不常生病的母亲大病一场。破天荒地住院输血。那时我刚预订了机票,准备回国为母亲庆生。中秋节假期,家乡的古城复建工程完工并且正式开放。弟弟弟妹和侄子陪同母亲畅游了古城。操劳忙碌大半生以后,古稀之年的母亲再一次走进她曾就读的小学、中学,与父亲结婚后暂居的小巷。“你一岁半以前,咱们家就住在老城的草市巷。那会儿你刚学会走路,跌跌撞撞的。”母亲在电话里绘声绘色地描述我儿时的憨态。母亲喜欢回忆。很多幼年往事,在经过母亲一遍遍叙述以后,原本模糊混乱的画面逐渐清晰,还原成生命最初的原色原貌,成为童年时代的美丽记忆。我与母亲相约,等我回去后陪她再次畅游古城,吃遍家乡小吃。
然后母亲就病了,头晕无力。弟弟妹妹们百般劝说母亲去医院检查,母亲总是推三阻四,一拖再拖。无奈之下,弟弟请来医院的护士为母亲抽了血,结果显示严重贫血。医生督促当天住院。一则因为母亲拒绝,一则因为已是黄昏。决定第二天一早住院。休息一晚的母亲自认精神尚好,依旧拒绝到医院。母亲崇尚中医,提倡自然疗法,坚称凡药三分毒,尤其是西药。我一直不太理解作为知识女性的母亲为何如此坚决的抵制医院。
弟弟这回没有听母亲的,自作主张强行把母亲送进了医院。母亲是因十二指肠溃疡,慢性出血导致的严重贫血。而且据说入院时已经非常严重,如果再晚一天,可能会危及生命。我们为此教育母亲,有病还是要看医生,保重自己,才是对儿女最好的帮助。母亲终于承认,不能讳疾忌医,医生还是有办法!
母亲出院一个星期后,我如期回国。再见母亲,依然极度虚弱。而且严重贫血导致记忆力急速衰退。母亲原来的记忆力超强,家里大小事情如数家珍。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悉底儿清楚。记得一件内衣放在哪一个抽屉的左边,各种杂物放在哪个箱子,箱子又在地下室的什么位置。而大病初愈后的母亲,记忆力从巅峰掉到了谷底。下午已然不记得中午吃了什么。看着步履蹒跚思维迟缓的母亲,甚是悲哀。我那精明强干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母亲,终于还是老了。最初两周,母亲躺着的时候居多,说一会儿话便体力不支。那时我也在倒时差,整日里昏昏沉沉。倒也与母亲的生活节奏相吻合,娘俩每天早睡晚起,下午也会歇一个长长的午觉。
母亲住院期间,弟妹们轮番陪伴疲惫不堪。我回去后便让他们安心上班,由我来照顾母亲。每日里为母亲烹调食物,煲汤。母亲的牙齿不好,只能把菜切的细碎,炒的软嫩。母亲喜欢饺子,而且特别喜欢猪肉韭菜馅的,我便隔三岔五的包饺子。母亲吃的喜欢,我看的开心。“你看,你这次回来,妈妈都没精力为你做饭。还得你来伺候我。”习惯于照顾我们的母亲还没有接受被人照顾,语气里充满了内疚和无奈。“妈,你不知道我现在有多能干,天南地北的饭菜都会做。我要每天为你展示我的厨艺。”我自吹自擂宽慰母亲。
母亲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而作为女儿,远在天涯之外,能为母亲做的微乎其微。也只有在短暂的相聚时分,尽力地为母亲做饭,与她相守,陪她聊天。
两周后,母亲的体力渐渐恢复。我的时差也已倒过来。气温渐趋寒冷,母亲每天正午下楼去外面晒晒太阳,也会到附近的集市逛逛。我在厨房做午饭。母亲总是说“你看妈妈多有福气,也不用自己做饭。在楼下晒太阳还可以闻到炒菜的香味儿。”
白日里偶尔有来探访的家人亲戚。到了晚间,就只剩下了我们娘俩。一边看电视一边评剧聊天。下雨的白天,我和母亲坐在餐桌边,翻看家庭影集。一页页翻过去,听母亲讲述每一张照片后面的故事,甜蜜快乐的儿时记忆便如开了闸的水,汹涌流淌。
一日,母亲拿出了收藏的旧物件,粮票、粮本、购物证、煤本等各种证件。房产证上留有父亲刚劲有力的签名。“哦,妈妈,你看,那时的房租真便宜啊,一个月才一块二。”我惊呼。“当然,那时的工资也低啊。”母亲说。“那么,妈妈,你是喜欢现在呢,还是喜欢过去?”我好奇。“当然是现在了!妈妈从不抱怨物价高。你可不说工资也高了不老少啊。妈妈退休后的工资也涨了好几倍。”母亲是一个随遇而安知足感恩的人。
稍微恢复了一些体力和精力后母亲又开始抢着干活了。为此我们有过激烈争执。“一个人,如果什么也不能干,不想干,坐吃等死。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妈妈跟你说,能行能走能干活,就是福气!”母亲总是振振有词。父亲去世后,母亲独自生活,弟妹们工作忙碌,孩子尚小。经常出差在外,有时候好几天不能去看望母亲。我曾经建议母亲是否考虑请个小时工帮忙。母亲断然拒绝,说不能容忍家里有外人,会把她的东西搞乱,地弄脏。小时工走后,她还的重新打扫一遍。纯粹添乱。
父亲去世后的这些年,母亲的身体也日渐衰落。生老病死,人之常态,我懂。但是人生走到最后,总有那么一段孤独的行程要独自面对,不免又会心生悲凉。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有的老人特别害怕一个人独自生活,即使免不了与晚辈间各种纠纷矛盾,也总是想尽办法与儿女们住在一起。
而为什么有的老人总是喜欢雇一个保姆或者请小时工帮忙,难道仅仅是为免除做家务的劳累?抑或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追究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还是因为害怕孤独,害怕独自面对一屋子的空寂,以及黑色的慢慢长夜。
而我的母亲呢,却似乎非常享受一人独居的生活。与母亲朝夕相处的五十多天的晨昏里,母亲生活有序,按部就班。清晨擦地抹桌,甚至隔三岔五地擦拭楼道的楼梯。先生说我们家的楼道是他所见过的最干净的。表姐说母亲住的屋子里没有老人味,清清爽爽,干净利索。母亲会在午后小睡一会儿,天气暖和时,会下楼走走,与邻居聊聊天说说话。天冷飘雪的日子,沏一壶淡茶,我听母亲讲述那些遥远的往事。
原本预计12月中旬回美。临行前一天,故乡与北京同降一场大雪。航班取消,回程延期。母亲一则欢喜我又可多住一周,一则又担心先生和儿子在美生活。总是念叨着箫(我儿子)肯定想你了,你一定要在圣诞节前赶回去。我知道其实母亲是希望我多住些时日的。可是母亲的心肠啊,总是这么博大慈爱无怨无悔无所求!
圣诞前夕返回美国的家。晨昏颠倒里,时光走进了2020年。眼瞅着中国新年在即,忽然天地瞬变。新冠疫情席卷故国,航班停飞,一片恐慌。每天与母亲通话,担心家人安危,不免情绪急躁,怨声载道。母亲则淡定地说:“你看,咱们多走运,你刚回去。如果再晚几周。。。”是啊,原本是打算春节左右回国的,后来因着母亲的生日才改变行程。世上事,无可预测,很多时候,也无可奈何。唯有整日祈祷,国泰民安,母亲安康。
疫情泛滥的春天,所有的亲戚朋友不再串门拜年。为了母亲的健康,只有弟弟戴着厚口罩,隔三岔五地回去看看母亲,买些菜蔬。“妈妈,你一个人闷不闷呀?” 非常担心年迈的母亲如何度过举国隔离的日子。母亲总是说:“外面东风电影院通宵震耳的音乐消停了,路边小吃摊午夜吵闹的人流不见了。整个世界安静多了。妈妈喜欢清静,反倒很享受这没人打扰的辰光。”
这就是我的母亲,从来不让子女担忧,坦然面对灾难,乐观对待命运。一个坚强、自立、热爱生活的女人。而母亲与生俱来的乐观豁达的性格和人生态度,又何尝不是一种难得的福分呢!
--------------------------------------
此文参加加拿大大华笔会主办的国际长者节-我的父亲母亲征文比赛,获得三等奖。感谢大华笔会举办此次活动,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十月一日是国际长者节。我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女人,一个女儿、妻子和母亲,我想从此往后的每年十月一日,我都会把国际长者节当作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来过,为了故去的父亲,也为了依旧健在的母亲,以及所有的走过和经历过庚子年的老人们都健康长寿。
也感谢此次比赛的初评评委、终审评委,以及顾问对拙文的厚爱和鼓励。你们的辛苦和付出,都会被纪念。
终审评委点评
老去的母亲,因重病住院,又早已居孀,为什么说她“有福分”?此文层层递进,不动神色地给出感性的答案。先写儿女的孝心,作者描述从海外飞回与母亲共处的时光笔酣墨饱。然后,写晚年的母亲,如何看待独处。最后点题:“与生俱来的乐观豁达的性格和人生态度,又何尝不是一种 难得的福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