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丝路行(6 ):雅丹和玉门关
《甘肃寻根,丝路古道行(6)-雅丹和玉门关》
---中国寻根之旅甘肃丝绸古道夏令营纪实
全美寻根协会领队 若敏
敦煌的下一个寻访点是雅丹地质国家公园。独特的大漠风光,形态各异的地质奇观都让营员们惊叹地合不上嘴。
(雅丹地质公园的路上)
(十一)雅丹地貌国家公园
1899年至1903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中国新疆罗布泊考察时,将古湖周围成群分布,长数百米,高2到3 米以上,走向东北—西南,先水蚀后风蚀而形成的形态各异的地貌,按当地维吾尔语称其为Yardang(原意是“具有陡壁的小丘”)。之后,随着他的著作《中亚和西藏》(Central Asia and Tibet)在国内外学界的广泛传播,在中国被音译为“雅丹”。从此,“Yardang(雅丹)”一词便正式被科学领域接受。继罗布荒原发现雅丹地貌之后,在世界干旱区许多地方,发现了许多类似地貌,均统称为雅丹地貌。
(黑戈壁和雅丹体)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俗称敦煌雅丹魔鬼城。距离敦煌市区168公里,从敦煌出发,大约开了三个多小时,才能到达。位于玉门关西北边,景区分南北两区,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3公里。
(西海舰队,照片来自网络)
公园面积346.34平方公里,主要是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质遗迹。2001年建立了“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2003年8月正式对游人开放。2006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景区,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曾先后拍摄过《英雄》、《天脉传奇》等多部影视作品。正是这些影视作品,让更多的人,知道了雅丹地貌,前来观看。
(孔雀玉立,照片来自网络)
独特的大漠风光、形态各异的地质奇观、古老的民间传说,都是吸引我们前来的动力。7月6日,早上就是阴天,天气预报会下雨。在矛盾中挣扎,天气好,景色美,太晒。天气不好,不会晒,下雨,就可能更糟糕。
(去雅丹的路上,荒芜的戈壁滩)
一出门,乌云滚滚,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马师傅稳稳地驾驶着,有几辆大巴车超过我们。马师傅依然很镇定,开到前面,看到刚才超车的大巴车停在路边,许多大妈挥舞着纱巾在摆姿势拍照。营员们都好奇地透过车窗观看。经导游解释,才知道这段路有限速,为了不被扣分,司机会停在路边,让游人拍照,打发时间,双赢。
(敦煌地质公园的入口)
到达雅丹公园后,导游购票,我们乘坐公园里的区间车一路观看,停靠在四个景点上。
(排队,等待上车进入雅丹公园)
雅丹地质公园有以下五大特征:
1、“奇”是指雅丹地貌形态奇特,由各种雅丹风蚀垄岗、风蚀墙、风蚀塔、 风蚀柱、风蚀残丘等组合而成,千姿百态,变幻万千。
(随手拍摄,雅丹地貌连绵不断)
2、“险”指雅丹地貌“顶平、身陡”的特点,巨大的土墩台多高达数十米, 侧壁陡立,迎着风向的一面又曲折婉转。风声在耳旁呼啸而过,令人不寒而栗。
3、“幽”是指雅丹地貌经过强风和细沙的不断研磨,各雅丹体显得特别细致, 土丘之间凹地迂回曲折,深邃而又幽静;园区内遍布黒戈壁,肃然幽静。
4、“古”是指雅丹地貌形成历史久远及其所承载的古老文化,如近在咫尺的古长城遗址、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以及大量古城遗址,使得雅丹地貌更加神秘。
5、“魅”是指雅丹地貌的诡秘,有的像荒废的城堡矗立在地面上,每到夜晚,尖厉的大风发出巨大的声响,令人毛骨悚然,素以“魔鬼城’的外号闻名于世。
雅丹地貌是气候极端干旱区的代表性地貌类型,是风、水为主要营力侵蚀第四纪沉积物的结果。主要景观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大型垄岗状、墙状和塔柱状等雅丹体,它们拟人似物,栩栩如生,与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漠景观相辅相成。
“穷荒绝漠鸟不飞”的荒凉景致,非常恰当地描述了雅丹地质公园的现状。极目远眺,茫茫漠海起伏连绵,点点金沙流光溢彩,天地一线,黑色的砾石铺满了广袤的戈壁,阳光照耀下,如绸缎一样闪亮。举起相机,对焦着雅丹体,时光仿佛静止一般,只有相机的咔嚓声响起,大自然神秘的魔力,油然而生,让人心生敬畏。
(金狮迎宾)
景点区间车一路穿行在雅丹公园里,迎来了第一个景点:『金狮迎宾』塔状雅丹。
(营员们合影留念)
雅丹十分奇特的地貌起源于沙漠里基岩构成的平台形高地,高地内有节理和裂隙发育,暴雨的冲刷使得节理和裂隙加宽扩大。风的吹蚀,使高地不断剥蚀,风蚀沟谷和洼地逐渐分开了孤岛状的平台小山,后者演变为石柱或石墩。
石柱继续遭受风的吹蚀而变成各种形状。如果岩层近于水平且硬、软岩层相间,软岩层容易被剥蚀掉,硬岩层相对突出,象屋檐那样,称石檐。『金狮迎宾』便是如此产生的。远远望去,如同一个威严挺立的狮子王,俯瞰着雅丹地貌群。
第二个景点是『狮身人面』墙状雅丹。远远望去,有几分相像。
(远眺狮身人面)
狮身人面,属于墙状雅丹体向塔状雅丹体的过渡类型。雅丹体由沙质和泥质混合体组成,侵蚀风化作用形成了凹凸不平的表面。远远望去酷似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四位领队老师合影)
导游提到了观赏线,有一些其他区间车的游客们不遵守规定,越过了观赏线拍照。中国的旅游发展非常快,如何保护旅游资源,让游客们既能观赏到风景,也不损害景物是一个课题。
营员们也问老师和领队,为什么另外一些游客不遵守规定?我们无言以对,只是一再强调,做好自己,用行动保护景区。进一步提高游客的修养和素质,做到自觉遵守规定,是唯一能够保护景区的方式。景区的规定也是从安全和保护的角度而考虑的。
(背后是狮面人身)
张掖七彩丹霞景区,在2018年8月曾经发生过年轻人越过栈道,踩踏丹霞地貌,还放在了抖音视频上炫耀,尽显愚昧无知。后来媒体报道,引起国内轩然大波。今年,在丹霞旅游期间,看到游客都十分遵守纪律。
(在一起,很快乐)
第三个景点是『孔雀玉立』柱状雅丹。
(解说)
(孔雀玉立)
孔雀玉立,属于柱状雅丹体演化后期的产物。由于风雨对雅丹体表面的侵蚀,使软弱的部分渐渐消失,保留了相对坚硬的部分,他们构成了形态逼真、风情万种的孔雀,向人们展示着它的高傲和美丽。
(往孔雀玉立走去)
走一段砂石路就能近距离地看到孔雀玉立,这是景区内唯一可以自由行走的一段。路的两边,有绳子将保护区隔开。
(背后的雅丹体,如古代的城堡)
孔雀玉立旁边还有很多大型雅丹体,如同古城遗址的断壁残垣。各式各样的雅丹体,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
(我们都是好姐妹)
第四个景点是『西海舰队』垄岗状雅丹
(舰队出发)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里,最壮观的景点要属西海舰队,这是一座座排列整齐的雅丹群,每一座雅丹体都呈垄岗状,南北走向,分布范围约5平方公里。雅丹体地层基本水平,发育垂直节理,沿节理有流水侵蚀的冲沟,部分发生坍塌,由于其恰似一艘艘军舰,排列得整整齐齐,场面颇为壮观,故而得名“舰队出海”。
(远眺西海舰队)
中国没有西海岸,由此,并没有西海舰队。2003年9月,军委副主席曹刚川在雅丹参观时,看到如此壮观的舰队出海景象,联想到了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北海舰队,而这里恰好是中国的西部,把这里称为是“西海舰队”。
(开心一笑)
在茫茫的黑色戈壁深处,犹如气势磅礴远航舰队雅丹体,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劈波斩浪。父亲是海军,心中的柔软处被触动了一下。
(李雪老师设计的动作)
这个景点,李雪老师给营员们设计了不少动作。留下来珍贵的照片。
(女孩子做千手观音)
西海舰队是雅丹景区的边界,再往西就进入新疆的罗布泊,脚下的公路通往生命的禁区。罗布泊是不让进入的。结束参观后,营员们坐上大巴返程。
(背后就是通向公园深处的路,旁边是越野车)
一路上,一座座神秘的雅丹城堡,纵横的沟谷犹如条条街道,展现在眼前。石塔、石柱如楼群、宝塔、宫殿,更有拟人似物的雅丹,西域公主、海龟、雄鹰等,它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每每让人惊叹不已。
(四位领队,童心大发)
导游介绍说,营员们参观的这处雅丹的形成经历了大约70万年到30万年。随着大自然的风沙和气候变迁,这样的景致,有一天会消失。由此,心中不禁唏嘘,我们在这漫漫时间长河里,不过是昙花一瞬,如此短暂,要珍惜每一天。
(领队受营员的感染)
这四个景点是雅丹公园开放的北线。在『孔雀玉立』景点,有越野车可以带着去南线,大约100元一位,每车400元。我们是集体活动,无法参加越野车的活动。如果是自由行,可以选择看南线的雅丹地貌。
(离开雅丹公园)
区间车带领我们回到出发地,大家集合,在景区餐厅用餐。
(十二)玉门关
(路上的戈壁)
经历过雅丹地质公园的震撼,大巴往回开,奔向玉门关。西行,一路上,茫茫戈壁不见人烟,偶尔出现的一个个不高的土堆,依稀可以辨出是古代建筑的遗骸。
玉门关到了,导游让大家准备下车。车外已经是风雨交加,我们沿着标识,向着玉门关博物馆里奔去。我没带雨伞,李雪老师让我与她共用一把伞。凛冽的雨,夹带着风沙扑面而来,我更能体会这里的荒漠为什么会被反复吟唱,这些不起眼的土墩,就是当年汉长城的烽燧与关隘,唐诗中的阳关和玉门关,曾是它们中最雄壮的两个。
2000年前的天山一带,匈奴大军“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占领了整个河西地区,威胁长安。后来,汉武帝厉兵秣马,卫青、霍去病带领汉军终于击败了匈奴铁骑。为了巩固边疆,汉武帝在河西地区“列四郡、设两关”,这两关就是后来无数次出现在唐诗中的阳关和玉门关。此后,西域不再是神秘和荒凉的代名词。
参观玉门关的游人不太多,都是游览雅丹后,再过来的游客。玉门关据说是因为西域输入中原的和田玉取道于此入关,因而得其名。阳关则因居玉门关之南,古以山南水北为阳,故称“阳关”。
(营员们认真地听讲解)
博物馆里有玉门关的介绍和一些实物的复制品展示,营员们认真地听讲解,看实物。玉门关曾是士兵常年驻守的重要边防据点,保护着往来于关内和塞外的商旅和贸易。当年的玉门关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芩参诗中写道:“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
李白挥毫写下,“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玉门关已成为塞外与关内的分界线,在人们心中关内关外两重天。
在历史的书卷里,透过玉门关遥思故土,比比皆是。一关之隔,让奋战西域半生的班超发出“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希望身回故国。戴叔伦“愿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有着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幅雄浑壮阔的万里边塞图,至今读来依然胸怀激荡,心潮澎湃。
(玉门关遗址)
历史跨越了千年,我们寻根夏令营来到玉门关。昔日的雄关只剩下了一个长宽不过25米左右、面积只有600平方米的小土堡——小方盘城遗址,还有与它相伴了两千年仍然残存的一段汉长城和百里外那个与烽火台相伴的阳关遗址。
从博物馆出门,沿着土路,可以登上小方盘城10余米高的残台。
这时,雨越下越大,贺玉霞导游说,这里每年只有40毫米的降雨量,难得下一场雨,被我们碰上了,狂风夹着暴雨扑面而来,豆大的雨滴,打在脸上,衣服都淋湿了,这也是玉门关十分奇特的经历。
(风雨中,依然快乐)
站在残台,向西南方向眺望,可以隐约看到汉长城的烽燧和城墙残迹断续延绵,这里还可以看到丰茂的水草,千年前的人车马繁,川流不息仿佛在眼前若隐若现。
王之涣的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小时候就会背诵的唐诗,站在玉门关上,我可以深切地体会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悲凉。
非常有意义的一天,营员们亲眼目睹了雅丹地貌,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玉门关博物馆看到边塞曾有过的刀光剑影和外国人在中国的探险记录,对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谢甘肃侨办和芝诺研学的安排。
(远眺小方盘城)
时光磨平了玉门关的城堡,也模糊了班超的身影,兵刃相见的场面,早已凝刻成文字,刻在了书里,风里,雨里和心里。
(离开玉门关)
风雨交加,更增添了西北悲凉而壮阔的情怀,金戈铁马的场面在眼前闪过,如今的和平显得如此珍贵,看到营员们青春洋溢的笑脸,这份幸福来之不易,更需珍惜。
(雅丹公园大合影,背后是西海舰队)
(感谢中国侨联、甘肃侨联主办、芝诺研学,全美寻根协会、全美甘肃联谊会协办此次活动)
如果想了解如何报名,如何参加寻根夏令营,请扫全美寻根协会麦老师的二维码。
(感谢芝诺研学李雪老师提供照片和资料,感谢36位营员和家长及领队老师们的支持,部分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