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Nature paper retrated because of a retracted paper
avatar
q*2
2
暗金血气上的那对小翼振动得越来越快,千夜与西北方的感应也越来越强烈。
他几乎可以在意识里清晰地看到某处空间正急剧变化着,形成了一个硕大无比的漩
涡,好像有什么东西正要冲出来。显然入口就在附近并且马上就要打开。
可是千夜的行踪已经暴露,从孤峰上冲下的战士个个实力不凡,尤其为首的那个绝
对不是普通战将。
此刻千夜面临两难选择,如果跑向安度亚宝藏入口,肯定会暴露那边的位置。可如
果换个方向逃走,不说是否能甩开孤峰上追下来的人,一旦他们发出讯息,在这黑暗种
族云集的山脉里,千夜立刻就会陷入重重包围。
已经没有时间让他多想,千夜猛一咬牙,发力狂奔,转眼间提至极速。
从孤峰上奔下的领先数人把其他战士远远甩到身后,千夜这么一跑起来,立刻被捕
捉到踪影,纷纷追了过来,虽然短时间里双方的距离似乎无法拉近。
孤峰之顶突然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长啸,数道身影冲天而起,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破
空而来。
千夜回头一望,心立刻就沉了下去。山峰之上果然有伯爵级别,甚至实力更加强大
的人物在。想到威廉的巅峰速度,他只剩下几个冲刺的机会。
狂奔中,千夜体内的那对小翼仍在不断震荡,道道无法察觉的波动透体而出,远远
散播出去。
就在前方不远处,空中的景物忽然明显扭曲起来,缓缓现出一扇大门的轮廓,五颜
六色的光芒不时从左向右扫过。门后影像绰绰,稍微稳定下来后,可以隐约看出居然也
是一片茂密森林。
若非两边树种有明显差异,乍眼看去,几乎会疑为眼前山林的镜像倒影。
千夜从未有过穿越空间门的经验,事实上他只在学习枪械原力阵列基础理论的时候
,才听说过还有大型原力法阵和空间通道这种东西,然而此时他已经完全顾不得如此诡
异的景象背后有什么危险,径直奔了过去。
暗金血气上的那对小翼突然停止了振动,千夜感觉到一股不知从何而来的力量充盈
四肢,像是下一刻就会托举着他离地升空。
千夜的背后却如针芒刺入,极度危险的感觉几乎拂到耳边,那是孤峰上追来的强者
已经逼近。他不假思索地纵跃而起,离地后身体感觉格外轻盈,在到达普通跳跃高度的
极限后,又凭空升起了一段距离,稳稳进入空间门。
当千夜的身影消失后,那些五颜六色平扫的光芒突然凌乱起来,大门有了消散的迹
象。
咫尺之遥的李瑞之发出一声咆哮,身上骤然迸发出夺目的原力光芒,背后出现一条
巨大青蛇的虚影,两只琥珀色的巨眼射出细细光芒,照射在边框已经融化了一半的大门
上。
那些横七竖八的彩色光芒戛然而止,定格在那里,于是空间门也稳定下来。可是李
瑞之显得极为吃力,仅仅几个呼吸之际,他就已脸色苍白,额头见汗。
血族伯爵仅仅比李瑞之慢了一步,他身形如电,狂奔向空间门,一头冲入,在他身
后,数名位阶稍低一些的血族紧随而入。
一众血族进入后,本已稳定下来的大门立时一阵剧烈波动,李瑞之如遭重击,本已
失去血色的脸上闪过一抹铅灰,猛然喷出一口鲜血。他虽然仍在勉力支撑着,身后青蛇
虚影却开始模糊,蛇眼中则流下两道细细血线,射出的光芒越来越暗淡。
然而下一刻,空间门的波动骤然加剧,随着一声惨叫,血族伯爵从门里被喷了出来。
血族伯爵的周身笼罩着一层淡淡白光,虚空中还不断有点点白色水滴生成,如细雨
般浇在他身上。那些水滴一经沾身,就立时升腾起一道汹涌火焰,伯爵的肌肤瞬间就焦
黑片片,如同灰炭。
血族伯爵从空中翻滚着坠落,而空中细雨般的白色水滴如影随形,分毫不差地紧跟
而动,涓滴不落地向他身上浇去,道道淡白火焰烧得血族伯爵不断惨叫。
李瑞之顿时倒吸一口冷气,他看出那些白色水滴都是凝气成液的黎明原力,对血族
这类以黑暗原力为本源的生命而言,精纯的黎明原力就是剧毒。
若非亲眼所见,恐怕谁都想象不出,一位黑暗大君私密空间的防卫手段中居然包括
黎明原力,而一个永夜阵营的巨头,竟能驱使精纯到凝气成液程度的黎明原力?
李瑞之心中一个战栗,当机立断地放弃了强制维持空间门的开启。
他冲到血族伯爵身边,双手指尖各出一道细细光芒,直刺虚空,击散了虚空中凝而
不散的黎明原力之雾,终于不再有白色细雨浇向伯爵。
血族伯爵伏地不起,等手下赶到,帮他做了简单救护,才在搀扶下勉强站起。
已经溃散大半的空间门又闪烁几下,这次被喷出来的是两名血族子爵,然后就彻底
消失了。
两名血族子爵周身同样燃烧着黎明原力火焰,他们的实力远不及伯爵,被空间门喷
出时,就已经变成两具焦尸。
看到空间门消失,血族伯爵大惊,失声道:“难道我们再也进不去了?”
李瑞之双眼变成蛇一样的竖瞳,仔细在空间门存在过的地方扫了几遍,片刻后沉声
道:“不,还有机会把它再次打开。但是我需要大量资源,还有强者的配合。”
血族伯爵立刻说:“我马上通知加雷公爵。放心,只要能打开空间之门,不管你需
要什么都可以得到。”
血族伯爵回头吩咐几句,一名血族子爵立刻如飞而去。子爵激发了全部血力,甚至
不惜为此受伤,风驰电掣般远扬。这时血族伯爵的脸色才好看了些。
他们抢在其他人前面率先找到了入口,已经立下大功,不仅会有封赏,还将因此进
入永夜议会那些大人物们的视野。然而,若是黑翼君王的宝藏被那个先进去的神秘人物
给抢了,不要说他们,就是加雷公爵都会受到重罚。
好在空间门只吐出两名血族子爵,还有一名子爵和两名男爵留在了里面,只希望他
们能够抓住那个混进去的家伙。
想到这里,血族伯爵的心情轻松了一点,虽然不知道那人是谁,但只看刚才短短的
追逐中对方表现出来的实力,不过爵士最多男爵水准而已,否则也不会被追得暴露了空
间门的位置。
伯爵和李瑞之并没有等待很久,还不到一个小时,远方天际突然风起云动,虚空中
响起隐隐雷声,数道身影出现在远方,虽然离这边还有一段距离,传递过来的威压已经
让众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就连李瑞之的脸色也有些微微发白。
转眼间,一名血族老人就站到了众人面前。
他一身黑色风衣,衣领袖口处缠绕着金色蔷薇花枝,胸前则是一个圣杯徽章。老人
脸色惨白如纸,皮肤已经松弛,两个大大的深青色眼袋,无论眼角还是嘴角都是深垂向
下。
这个老得似乎随时都会死去的血族,就是十三古老氏族之一,拉金氏族的加雷公爵。
在一名血族公爵面前,即使强如李瑞之也只能表示出应有的敬意。
加雷公爵将一个手提箱扔给李瑞之,道:“你要的东西都在里面。现在,把空间门
给我重新打开。”
“我需要十分钟时间。”李瑞之接过手提箱,立刻开始布置。他不愧是原力阵列方
面的大家,没到十分钟就已布置出一个规模不小的原力法阵。
李瑞之此时气息已低落许多,他直起身,擦了把额头的汗,稍稍调息后,站到阵法
中央,大喝一声:“开!”
原力法阵上射出多道毫光,照耀在空中,一个空间门慢慢被勾勒出来。
加雷公爵凝望着渐渐稳定下来的大门,却没有第一时间进入,反而拦下了身后一名
想要冲过去的伯爵。
观察片刻,加雷公爵才缓缓地说:“黑翼君王在这个空间里留下了禁制,任何子爵
以上的人进入都会受到强烈攻击,实力越强,承受的攻击就会越猛烈。”
众人面面相觑。两名子爵的尸体就在眼前,还有一名伯爵重伤,空间禁制力量的强
大可见一斑,就连加雷公爵都不愿以身犯险,其他强者就更不敢去尝试了。
加雷回头吩咐道:“去传讯,把所有爵士以上、子爵及以下的人全都调过来。限他
们在三个小时内到齐。”
数名血族强者即刻离去。
李瑞之这时想到了什么,轻声道:“阁下,如果仅入口的空间禁制就有如此威能,
那子爵们在里面的活动仍会受到很大限制。”
他还有另外的话没有说出口,安度亚留下这样的布置,肯定是为了防止除自己后裔
和仆从之外的人进入,就算位阶低一点的战士被放进去,也很可能只是为了节省入口防
御的能量,里面还不知道会有怎样的凶险。
加雷公爵缓缓地说:“没事,我会持续攻击这个空间,这样可以牵制一部分防御力
量,二等和三等子爵进入应该没有太大的事。”
“没有太大的事......”李瑞之心底升起一股寒意,没有太大的事,就还是有事。
avatar
S*U
3
四无量心的修行,特别是慈悲观,应该变成我们修行的支持,慈悲心的修行和心的光明及身心轻安有密切的关系。不管我们修止还是修观,光明和轻安是不能分开的,而修行的成就是靠身心的轻安和止观的光明。有了它们,身和心的远离才能成就,才能感觉断修和乐修的快乐,发达所有修行的功\德。
慈悲心是很亮的心,很柔软宽容的心,它能够让我们平和地面对生活上所发生的各种情况,缓和、纾解紧张跟不安,为自他带来喜悦与希望。我们修习安般念或不净观时,有时会觉得枯\燥、无趣,或者出现障碍,此时要修习慈悲观来调和身心,突破困境。靠慈悲观修行的支持,可对治修行过程中所有的障碍。
摘录性空法师 修习四无量心。修习方法见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v1/2005/77/77md2.htm
avatar
s*y
4
如题,不需要自带电源的。板子的usb口电流不够驱动一般2.5"外置硬盘的,有功耗低
的外置盘吗?买个intel ssd自己装一个能用吗?
avatar
l*8
6
置顶
avatar
r*3
7
我认为四无量心,很像小乘吸收大乘的一种调和,在原始经典当中,这个并没有被特别强
调。甚至不排除是后期的加入。
四无量心里面的悲心,一直让我觉得奇怪,我认为声闻弟子非常不适合修这个。
我现在已经不修这方面了,我觉得它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四无量心的修行,特别是慈悲观,应该变成我们修行的支持,慈悲心的修行和心的光明及身心轻安有密切的关系。不管我们修止还是修观,光明和轻安是不能分开的,而修行的成就是靠身心的轻安和止观的光明。有了它们,身和心的远离才能成就,才能感觉断修和乐修的快乐,发达所有修行的功\德。
: 慈悲心是很亮的心,很柔软宽容的心,它能够让我们平和地面对生活上所发生的各种情况,缓和、纾解紧张跟不安,为自他带来喜悦与希望。我们修习安般念或不净观时,有时会觉得枯\燥、无趣,或者出现障碍,此时要修习慈悲观来调和身心,突破困境。靠慈悲观修行的支持,可对治修行过程中所有的障碍。
: 摘录性空法师 修习四无量心。修习方法见
: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v1/2005/77/77md2.htm

avatar
p*A
8
You may burn your tablet USB port.
avatar
r*3
11
经典里面主要提到的是慈心的修行,这个是对治嗔的方法,但是关于悲心方面,说到的
经文很少。而且有的经文仅是说佛陀。
悲心是要拔除众生的苦,这是菩萨道必备的,但是如果声闻弟子修这个,恐怕会成为证
涅槃的障碍。如果悲心太强,则不取涅槃,要留下来度众生,则成为增上慢菩萨了。

别强

【在 r******3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认为四无量心,很像小乘吸收大乘的一种调和,在原始经典当中,这个并没有被特别强
: 调。甚至不排除是后期的加入。
: 四无量心里面的悲心,一直让我觉得奇怪,我认为声闻弟子非常不适合修这个。
: 我现在已经不修这方面了,我觉得它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

avatar
X*n
12
这个实验室很多文章都应该撤掉。
avatar
y*n
13
你这个是怎么搞的
我的得8

【在 w*****e 的大作中提到】
: 看了,还是4.95啊
avatar
r*d
14
"增上慢"是大乘里才有的定义吧?
avatar
D*a
15
反正是一个实验室的,也不算躺着中枪
另一篇的IF 2.4,这个就比较悲剧了。。。

【在 M*****n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不算躺着中枪,应该算是在路上走着中枪了。
avatar
r*3
16

不是。
在大小乘并立的时候,有小乘人就把大乘的菩萨叫做增上慢菩萨,意思就是实际自己根
本不是菩萨,但是却认为是菩萨,所以是增上慢。
如果我不是初果,但是却以为自己是初果,同样也是增上慢。
增上慢和未证言证的大妄语是两回事,前者属于高估,后者属于故意妄语。

【在 r*****d 的大作中提到】
: "增上慢"是大乘里才有的定义吧?
avatar
r*3
17
增一阿含三十八
世尊告曰。依憍慢灭憍慢、慢慢、增上慢、自慢、邪见慢、慢中慢、增上慢。以无慢
灭慢慢。灭无慢、正慢。灭邪慢、增上之慢。尽灭四慢。我昔未成佛道。坐树王下时。
便生此念。欲界之中谁最豪贵。我当降伏。此欲界之中。天及人民。皆悉靡伏。时。我
复重作是念。闻有弊魔波旬。今当与彼战。以降波旬。一切憍慢豪贵之天。一切靡伏。
时我。比丘。于座上笑。使魔波旬境界皆悉震动。

【在 r******3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
: 在大小乘并立的时候,有小乘人就把大乘的菩萨叫做增上慢菩萨,意思就是实际自己根
: 本不是菩萨,但是却认为是菩萨,所以是增上慢。
: 如果我不是初果,但是却以为自己是初果,同样也是增上慢。
: 增上慢和未证言证的大妄语是两回事,前者属于高估,后者属于故意妄语。

avatar
r*3
18
说一切有部的法蕴足论八卷
云何增上慢?谓未得谓得,未获谓获,未触谓触,未证谓证。由此起慢,乃至心自取,
总名增上慢。

【在 r******3 的大作中提到】
: 增一阿含三十八
: 世尊告曰。依憍慢灭憍慢、慢慢、增上慢、自慢、邪见慢、慢中慢、增上慢。以无慢
: 灭慢慢。灭无慢、正慢。灭邪慢、增上之慢。尽灭四慢。我昔未成佛道。坐树王下时。
: 便生此念。欲界之中谁最豪贵。我当降伏。此欲界之中。天及人民。皆悉靡伏。时。我
: 复重作是念。闻有弊魔波旬。今当与彼战。以降波旬。一切憍慢豪贵之天。一切靡伏。
: 时我。比丘。于座上笑。使魔波旬境界皆悉震动。

avatar
r*d
19
南传的经典中没解释. 解释是在论典中的?

【在 r******3 的大作中提到】
: 说一切有部的法蕴足论八卷
: 云何增上慢?谓未得谓得,未获谓获,未触谓触,未证谓证。由此起慢,乃至心自取,
: 总名增上慢。

avatar
r*3
20

本来阿毗达摩就是干这个的。解释经藏当中的一些词汇
小乘认为阿毗达摩也是属于佛陀所说,或者佛陀的大弟子们所说,主要是舍利弗或者目
犍连。

【在 r*****d 的大作中提到】
: 南传的经典中没解释. 解释是在论典中的?
avatar
S*U
21
杂阿含经卷27·七四三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释氏黄枕邑。
时众多比丘,晨朝著衣持钵,入黄枕邑乞食。时众多比丘作是念∶今日太早,乞食时未至,我等可过外道精舍。尔时、众多比丘即入外道精舍,与诸外道出家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
诸外道出家言∶「沙门瞿昙为诸弟子说如是法∶不断五盖\,恼心,慧力羸,为障碍分,不趣涅盘。善摄其心,住四念处,心与慈俱,无怨、无嫉、亦无瞠恚,广大无量,善修充满;四方、四维、上下,一切世间,心与慈俱,无怨、无嫉、亦无瞠恚,广大无量善修习充满。如是修习悲,喜,舍心俱,亦如是说。我等亦复为诸弟子作如是说,我等与彼沙门瞿昙,有何等异,所谓俱能说法」!
时众多比丘闻诸外道出家所说,心不喜悦,默然不呵,从座起去。入黄枕邑乞食已,还精舍,举衣钵,洗足已,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以彼外道出家所说,广白世尊。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彼外道出家所说,汝等应问∶修习慈心,为何所胜?修习悲、喜、舍心,为何所胜?如是问时,彼诸外道出家,心则骇散,或说外异事,或瞠慢、毁呰,违背不忍,或默然萎熟低头,失辩思惟而住。所以者何?我不见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闻我所说随顺乐者,唯除如来及声闻众者。
比丘!心与慈俱,多修习,于净最胜;悲心修习、多修习,空入处最胜;喜心修习、多修习,识入处最胜;舍心修习、多修习,无所有入处最胜」。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别强

【在 r******3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认为四无量心,很像小乘吸收大乘的一种调和,在原始经典当中,这个并没有被特别强
: 调。甚至不排除是后期的加入。
: 四无量心里面的悲心,一直让我觉得奇怪,我认为声闻弟子非常不适合修这个。
: 我现在已经不修这方面了,我觉得它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

avatar
r*3
22
这个我知道,但是类似的经典,确实不多。而且这里所说的悲到底是什么,也没解释。
我对这类经典当中出现频率较少,和主要教义有矛盾冲突,而且我自己也感觉不太对劲
的,只能暂时放下。
悲,如果是要拔除众生苦,这与整个解脱道和佛陀所说的一些冲突。
声闻弟子修这个拔除众生苦的心,非常奇怪。

未至,我等可过外道精舍。尔时、众多比丘即入外道精舍,与诸外道出家共相问讯慰劳
已,于一面坐。
分,不趣涅盘。善摄其心,住四念处,心与慈俱,无怨、无嫉、亦无瞠恚,广大无量,
善修充满;四方、四维、上下,一切世间,心与慈俱,无怨、无嫉、亦无瞠恚,广大无
量善修习充满。如是修习悲,喜,舍心俱,亦如是说。我等亦复为诸弟子作如是说,我
等与彼沙门瞿昙,有何等异,所谓俱能说法」!
还精舍,举衣钵,洗足已,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以彼外道出家所说,广白世
尊。
悲、喜、舍心,为何所胜?如是问时,彼诸外道出家,心则骇散,或说外异事,或瞠慢
、毁呰,违背不忍,或默然萎熟低头,失辩思惟而住。所以者何?我不见诸天、魔、梵
,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闻我所说随顺乐者,唯除如来及声闻众者。
多修习,识入处最胜;舍心修习、多修习,无所有入处最胜」。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杂阿含经卷27·七四三经
: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释氏黄枕邑。
: 时众多比丘,晨朝著衣持钵,入黄枕邑乞食。时众多比丘作是念∶今日太早,乞食时未至,我等可过外道精舍。尔时、众多比丘即入外道精舍,与诸外道出家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
: 诸外道出家言∶「沙门瞿昙为诸弟子说如是法∶不断五盖\,恼心,慧力羸,为障碍分,不趣涅盘。善摄其心,住四念处,心与慈俱,无怨、无嫉、亦无瞠恚,广大无量,善修充满;四方、四维、上下,一切世间,心与慈俱,无怨、无嫉、亦无瞠恚,广大无量善修习充满。如是修习悲,喜,舍心俱,亦如是说。我等亦复为诸弟子作如是说,我等与彼沙门瞿昙,有何等异,所谓俱能说法」!
: 时众多比丘闻诸外道出家所说,心不喜悦,默然不呵,从座起去。入黄枕邑乞食已,还精舍,举衣钵,洗足已,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以彼外道出家所说,广白世尊。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彼外道出家所说,汝等应问∶修习慈心,为何所胜?修习悲、喜、舍心,为何所胜?如是问时,彼诸外道出家,心则骇散,或说外异事,或瞠慢、毁呰,违背不忍,或默然萎熟低头,失辩思惟而住。所以者何?我不见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闻我所说随顺乐者,唯除如来及声闻众者。
: 比丘!心与慈俱,多修习,于净最胜;悲心修习、多修习,空入处最胜;喜心修习、多修习,识入处最胜;舍心修习、多修习,无所有入处最胜」。
: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 别强

avatar
J*s
23
那你有慈,喜,舍吗?

【在 r******3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我知道,但是类似的经典,确实不多。而且这里所说的悲到底是什么,也没解释。
: 我对这类经典当中出现频率较少,和主要教义有矛盾冲突,而且我自己也感觉不太对劲
: 的,只能暂时放下。
: 悲,如果是要拔除众生苦,这与整个解脱道和佛陀所说的一些冲突。
: 声闻弟子修这个拔除众生苦的心,非常奇怪。
:
: 未至,我等可过外道精舍。尔时、众多比丘即入外道精舍,与诸外道出家共相问讯慰劳
: 已,于一面坐。
: 分,不趣涅盘。善摄其心,住四念处,心与慈俱,无怨、无嫉、亦无瞠恚,广大无量,
: 善修充满;四方、四维、上下,一切世间,心与慈俱,无怨、无嫉、亦无瞠恚,广大无

avatar
r*3
24

那要看对象是什么。
假如对象是无可救药的邪见者,心恶者,脑残者,冒充佛法者,心怀不轨者,我绝对不会有什么慈和喜的。
如果对象是诚心求佛法者,且具备资格条件,我则尽力对其慈,让其喜。
哦,好像实际就是这样的,那个悲心也应该是这种,仅仅是声闻弟子愿意帮助有条件解
脱的人了解佛法进而解除其苦而已,绝对不是什么广义的普度众生。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你有慈,喜,舍吗?
avatar
J*s
25
你显然没理解什么叫喜。

【在 r******3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要看对象是什么。
: 假如对象是无可救药的邪见者,心恶者,脑残者,冒充佛法者,心怀不轨者,我绝对不会有什么慈和喜的。
: 如果对象是诚心求佛法者,且具备资格条件,我则尽力对其慈,让其喜。
: 哦,好像实际就是这样的,那个悲心也应该是这种,仅仅是声闻弟子愿意帮助有条件解
: 脱的人了解佛法进而解除其苦而已,绝对不是什么广义的普度众生。

avatar
r*3
26

喜无量心,主要是让对方快乐,幸福,喜悦的意思。这种修才是有意义的。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你显然没理解什么叫喜。
avatar
b*d
27
敢情你骂人脑残是为了修喜?骂得过瘾不? 喜不喜?

【在 r******3 的大作中提到】
:
: 喜无量心,主要是让对方快乐,幸福,喜悦的意思。这种修才是有意义的。

avatar
J*s
28
喜 ( mudit a ) ,即是因见众生离苦得乐,而心生之欢悦。 乃至见众生一时之成功
,也是随喜而赞叹;以众生的快乐视为自己。 但是随喜他人是不容易的,众生因从本(痴)而
来的我执,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常常无法看见或听到他人成就(即嫉妒心),而对他人的失败却
常生幸灾乐祸之心。 所以喜德,对自己而言,能消除毁灭自己的嫉妒,于外又能帮助他人(修习
喜德之人,不会试图阻碍他人利益的发展)。 因此,随喜的主要特性,就是怀着喜悦之情,承认
他人的成功。

【在 r******3 的大作中提到】
:
: 喜无量心,主要是让对方快乐,幸福,喜悦的意思。这种修才是有意义的。

avatar
r*3
29
我不认为这个解释是对的。
而且哪怕就是对的,这个对我也没有任何意义。见众生离苦得乐,高兴欢喜对我来说是
很自然的事情,没有什么可修的。
但是让别人喜,让别人快乐,这个确实是可修的。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太容易。

本(痴)而
他人的失败却
助他人(修习
悦之情,承认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喜 ( mudit a ) ,即是因见众生离苦得乐,而心生之欢悦。 乃至见众生一时之成功
: ,也是随喜而赞叹;以众生的快乐视为自己。 但是随喜他人是不容易的,众生因从本(痴)而
: 来的我执,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常常无法看见或听到他人成就(即嫉妒心),而对他人的失败却
: 常生幸灾乐祸之心。 所以喜德,对自己而言,能消除毁灭自己的嫉妒,于外又能帮助他人(修习
: 喜德之人,不会试图阻碍他人利益的发展)。 因此,随喜的主要特性,就是怀着喜悦之情,承认
: 他人的成功。

avatar
J*s
30
这回你确实错了。你说的喜更像慈,不过我觉得你也不怎么具备。

【在 r******3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不认为这个解释是对的。
: 而且哪怕就是对的,这个对我也没有任何意义。见众生离苦得乐,高兴欢喜对我来说是
: 很自然的事情,没有什么可修的。
: 但是让别人喜,让别人快乐,这个确实是可修的。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太容易。
:
: 本(痴)而
: 他人的失败却
: 助他人(修习
: 悦之情,承认

avatar
b*d
31
太搞笑了。有人问你,这件事对你重要不重要啦嘛? 人家问的是佛法。

【在 r******3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不认为这个解释是对的。
: 而且哪怕就是对的,这个对我也没有任何意义。见众生离苦得乐,高兴欢喜对我来说是
: 很自然的事情,没有什么可修的。
: 但是让别人喜,让别人快乐,这个确实是可修的。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太容易。
:
: 本(痴)而
: 他人的失败却
: 助他人(修习
: 悦之情,承认

avatar
r*3
32

我就说的是对我的佛法修行并不重要,因为我认为那是很自然的事情,不再需要修。
也许有些看了别人成功就嫉妒的需要修吧,我不需要这个。

【在 b**d 的大作中提到】
: 太搞笑了。有人问你,这件事对你重要不重要啦嘛? 人家问的是佛法。
avatar
r*3
33
未必,对喜无量的解释有好几种,你的是其中之一,我的也是其中之一。
不信你可以再多google一下。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这回你确实错了。你说的喜更像慈,不过我觉得你也不怎么具备。
avatar
J*s
34
阿毗达摩里四无量心的英文是 "sublime" or "divine abodes" 或者 the "four
immeasurables"
清静道论也有讲的。在你看来慈悲喜舍都不怎么重要。
【 在 runsun03 (runsun) 的大作中提到: 】
avatar
b*d
35
原来你都是google来的呀。

【在 r******3 的大作中提到】
: 未必,对喜无量的解释有好几种,你的是其中之一,我的也是其中之一。
: 不信你可以再多google一下。

avatar
r*3
36
大智度论对四无量心的解释
慈名愛念眾生,常求安穩事以饒益之
悲名愍念眾生,受五道中種種身苦心苦。
喜名欲令眾生,從樂得歡喜。
捨名捨三種心,但念眾生不憎不愛。
因为四无量心主要修的是利他心,所以大智度论的这种解释显然更合理。

【在 r******3 的大作中提到】
: 未必,对喜无量的解释有好几种,你的是其中之一,我的也是其中之一。
: 不信你可以再多google一下。

avatar
r*3
37

我知道清净道论的说法,但是我并不以清净道论当权威标准的。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阿毗达摩里四无量心的英文是 "sublime" or "divine abodes" 或者 the "four
: immeasurables"
: 清静道论也有讲的。在你看来慈悲喜舍都不怎么重要。
: 【 在 runsun03 (runsun) 的大作中提到: 】

avatar
J*s
38
你理解什么叫从乐得欢喜吗?
你知道什么叫饶益吗?

【在 r******3 的大作中提到】
: 大智度论对四无量心的解释
: 慈名愛念眾生,常求安穩事以饒益之
: 悲名愍念眾生,受五道中種種身苦心苦。
: 喜名欲令眾生,從樂得歡喜。
: 捨名捨三種心,但念眾生不憎不愛。
: 因为四无量心主要修的是利他心,所以大智度论的这种解释显然更合理。

avatar
b*d
39
那是。主要是以你本人的思考为权威的。

【在 r******3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知道清净道论的说法,但是我并不以清净道论当权威标准的。

avatar
r*3
40
你先说大智度论的说法是否符合你的理解,我再回答你。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理解什么叫从乐得欢喜吗?
: 你知道什么叫饶益吗?

avatar
J*s
41
符合!

【在 r******3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先说大智度论的说法是否符合你的理解,我再回答你。
avatar
r*3
42
那没什么可谈了,我高估了你的智商。
一个是见到众生的成就快乐而自己喜(因见众生离苦得乐,而心生之欢悦)
另外一个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令众生喜(欲令眾生,從樂得歡喜)
这么明显的区别都非要拧成一样的,这不是智商问题就是其他问题了。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符合!
avatar
r*3
43

对任何我所遇到的,我都会自己抉择判断的。
我从来不信任何所谓的权威标准。

【在 b**d 的大作中提到】
: 那是。主要是以你本人的思考为权威的。
avatar
J*s
44
显然你高估了自己的智商,haha
从乐得欢喜,是自己可以随喜别人的乐,自己有欢喜,主要是针对嫉妒的。
你也不理解什么叫慈,什么叫饶益。
Mudita (Pāli and Sanskrit: मुदित) in Buddhism is joy. It is especially sympathetic or
vicarious joy, the pleasure that comes from delighting in other people's well-being
rather than begrudging it. The traditional paradigmatic example of this mind-state is
the attitude of a parent observing a growing child's accomplishments and successes.
=================================
btw,我不喜欢谈智商或者鱼翅,白吃什么的。
不过你语文动词的理解很差。

【在 r******3 的大作中提到】
: 那没什么可谈了,我高估了你的智商。
: 一个是见到众生的成就快乐而自己喜(因见众生离苦得乐,而心生之欢悦)
: 另外一个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令众生喜(欲令眾生,從樂得歡喜)
: 这么明显的区别都非要拧成一样的,这不是智商问题就是其他问题了。

avatar
r*3
45

那看来不是智商问题,而是为了维护自己观点而心理扭曲。
“欲令眾生,從樂得歡喜”
前面的欲令众生,你没看见?
而且你那解释,不觉得生搬硬套吗?你怎么就把“自己”给塞进去的?
Buddhism is joy. It is especially sympathetic or
well-being
mind-state is
successes.
贴这个有什么用?这个是解释大智度论那段话的吗?
你把清净道论都搬出来也没有任何作用。因为这里讨论的只是大智度论的这段解释定义。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显然你高估了自己的智商,haha
: 从乐得欢喜,是自己可以随喜别人的乐,自己有欢喜,主要是针对嫉妒的。
: 你也不理解什么叫慈,什么叫饶益。
: Mudita (Pāli and Sanskrit: मुदित) in Buddhism is joy. It is especially sympathetic or
: vicarious joy, the pleasure that comes from delighting in other people's well-being
: rather than begrudging it. The traditional paradigmatic example of this mind-state is
: the attitude of a parent observing a growing child's accomplishments and successes.
: =================================
: btw,我不喜欢谈智商或者鱼翅,白吃什么的。
: 不过你语文动词的理解很差。

avatar
J*s
46
不跟你辩论,因为结论很明显。自己玩儿吧。
haha

【在 r******3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看来不是智商问题,而是为了维护自己观点而心理扭曲。
: “欲令眾生,從樂得歡喜”
: 前面的欲令众生,你没看见?
: 而且你那解释,不觉得生搬硬套吗?你怎么就把“自己”给塞进去的?
: Buddhism is joy. It is especially sympathetic or
: well-being
: mind-state is
: successes.
: 贴这个有什么用?这个是解释大智度论那段话的吗?

avatar
b*d
47
拍照。

义。

【在 r******3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看来不是智商问题,而是为了维护自己观点而心理扭曲。
: “欲令眾生,從樂得歡喜”
: 前面的欲令众生,你没看见?
: 而且你那解释,不觉得生搬硬套吗?你怎么就把“自己”给塞进去的?
: Buddhism is joy. It is especially sympathetic or
: well-being
: mind-state is
: successes.
: 贴这个有什么用?这个是解释大智度论那段话的吗?

avatar
r*3
48
关于四无量心,南传主要是用来对治一些具体烦恼的方法,属于修的辅助方法之一。另
外也有其他一些利益,比如修慈心可以避免被恶道众生纠缠之类。
但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佛陀并没有说过任何众生都要修这个四无量心。就像不净观也
是一种修的方法,但是这绝对不是所有众生都适合来修的。有的人修不净观就会导致自
杀。僧团发生的大量不净观自杀案例就是教训。
在大乘当中,四无量心是特别强调的。因为大乘菩萨的利乐有情,普度众生是特别和这个相应的。
就我个人来说,从来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很强的慈悲,也从来不觉得有什么必要必须得修
这个。而且当中的悲心因为是大乘倾向很重,容易导致不取涅槃而度众生,这绝对会成
为解脱的大障碍,我个人是觉得自己似乎这方面有一些残留,那种度众心一直难以断掉
,所以更不能修这个东西了。
而从阿罗汉的一些性格来说,所谓的慈和悲在类似迦叶尊者这样的阿罗汉身上是显然不
存在的,否则他绝对不会拒绝佛陀要求其为僧众说法的邀请,也不会对阿难那么严厉。
还有,四无量心确实有利于往生天道,对于解脱没把握没信心的,倒确实可以多修一些。
无论如何,结合我自己的一些经验,必须要提醒那些修解脱道的人,对于悲心的修行要
小心,这个东西一旦增长过强,将是引发菩萨发心的主要因素。而自己如果不具备走菩
萨道的条件,将会成为非常惨的一类众生,这类众生即无法成佛,也无法成就任何道果
,除非意识到自己的发心错误。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你有慈,喜,舍吗?
avatar
w*r
49
mark,

明及身心轻安有密切的关系。不管我们修止还是修观,光明和轻安是不能分开的,而修
行的成就是靠身心的轻安和止观的光明。有了它们,身和心的远离才能成就,才能感觉
断修和乐修的快乐,发达所有修行的功\德。
情况,缓和、纾解紧张跟不安,为自他带来喜悦与希望。我们修习安般念或不净观时,
有时会觉得枯\燥、无趣,或者出现障碍,此时要修习慈悲观来调和身心,突破困境。
靠慈悲观修行的支持,可对治修行过程中所有的障碍。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四无量心的修行,特别是慈悲观,应该变成我们修行的支持,慈悲心的修行和心的光明及身心轻安有密切的关系。不管我们修止还是修观,光明和轻安是不能分开的,而修行的成就是靠身心的轻安和止观的光明。有了它们,身和心的远离才能成就,才能感觉断修和乐修的快乐,发达所有修行的功\德。
: 慈悲心是很亮的心,很柔软宽容的心,它能够让我们平和地面对生活上所发生的各种情况,缓和、纾解紧张跟不安,为自他带来喜悦与希望。我们修习安般念或不净观时,有时会觉得枯\燥、无趣,或者出现障碍,此时要修习慈悲观来调和身心,突破困境。靠慈悲观修行的支持,可对治修行过程中所有的障碍。
: 摘录性空法师 修习四无量心。修习方法见
: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v1/2005/77/77md2.htm

avatar
r*3
50
经过仔细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四无量心的修行,很可能是大乘思想冒出的原因之一。
一些人在四无量心的修行上,产生了偏差,本来目的是为对治自己的一些烦恼习性,结
果变成了真正的要不取涅槃,度无量众生。
这有点类似不净观的出偏,导致僧团当中大量人自杀,同样,四无量心修行的出偏,成
为僧团当中冒出菩萨度众思想的原因之一。
大乘思想的冒出,是很多原因共同促成的。四无量心修行的偏差,很可能是原因之一。
再次提醒,对于四无量心当中悲心的修行,一定要小心,悲心到底是什么,佛陀在经典
里面也没有说。而现在一般都认为是要拔除众生的苦,可是这确实和原始佛法的很多思
想格格不入。
正法的特征是:向厌,离欲,灭尽。

这个相应的。

【在 r******3 的大作中提到】
: 关于四无量心,南传主要是用来对治一些具体烦恼的方法,属于修的辅助方法之一。另
: 外也有其他一些利益,比如修慈心可以避免被恶道众生纠缠之类。
: 但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佛陀并没有说过任何众生都要修这个四无量心。就像不净观也
: 是一种修的方法,但是这绝对不是所有众生都适合来修的。有的人修不净观就会导致自
: 杀。僧团发生的大量不净观自杀案例就是教训。
: 在大乘当中,四无量心是特别强调的。因为大乘菩萨的利乐有情,普度众生是特别和这个相应的。
: 就我个人来说,从来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很强的慈悲,也从来不觉得有什么必要必须得修
: 这个。而且当中的悲心因为是大乘倾向很重,容易导致不取涅槃而度众生,这绝对会成
: 为解脱的大障碍,我个人是觉得自己似乎这方面有一些残留,那种度众心一直难以断掉
: ,所以更不能修这个东西了。

avatar
S*U
51
杂阿含中佛陀自称圣住,天住,梵住。
梵住就是四无量心,佛陀还是取涅盘了。
四圣谛的苦灭圣谛能拔除众生的苦,教导众生四圣谛以灭苦没有问题。佛陀的圣弟子教
导众生四圣谛,自己一样取涅盘。教导众生四圣谛不是对治自己的一些烦恼习性。
以大悲心不愿快速证果,而要累积波罗蜜度众之后成佛,才是大乘特色。

一。

【在 r******3 的大作中提到】
: 经过仔细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四无量心的修行,很可能是大乘思想冒出的原因之一。
: 一些人在四无量心的修行上,产生了偏差,本来目的是为对治自己的一些烦恼习性,结
: 果变成了真正的要不取涅槃,度无量众生。
: 这有点类似不净观的出偏,导致僧团当中大量人自杀,同样,四无量心修行的出偏,成
: 为僧团当中冒出菩萨度众思想的原因之一。
: 大乘思想的冒出,是很多原因共同促成的。四无量心修行的偏差,很可能是原因之一。
: 再次提醒,对于四无量心当中悲心的修行,一定要小心,悲心到底是什么,佛陀在经典
: 里面也没有说。而现在一般都认为是要拔除众生的苦,可是这确实和原始佛法的很多思
: 想格格不入。
: 正法的特征是:向厌,离欲,灭尽。

avatar
r*3
52

佛陀有四无量心,这没有任何问题,因为佛陀不仅有大悲心,还有强烈的智,他是悲智
平衡。
但是在佛陀以前世的积累波罗密的过程当中,则绝对是悲大于智,如此才能避免过早的
证声闻果。
但是声闻弟子不是佛陀,不需要像佛陀一样不断轮回积累成佛的波罗密,如果修四无量
心导致悲心大于智,则绝对会导致不愿取涅槃,这一点我很确认。
所以我认为悲心的修行,真的要小心。
拔除众生苦,和证果是矛盾的。
要拔除众生苦,则必须留世间。
但是证果,哪怕就是初果,最多七次轮回,而且中间还有天道,留人间的机会很少了。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杂阿含中佛陀自称圣住,天住,梵住。
: 梵住就是四无量心,佛陀还是取涅盘了。
: 四圣谛的苦灭圣谛能拔除众生的苦,教导众生四圣谛以灭苦没有问题。佛陀的圣弟子教
: 导众生四圣谛,自己一样取涅盘。教导众生四圣谛不是对治自己的一些烦恼习性。
: 以大悲心不愿快速证果,而要累积波罗蜜度众之后成佛,才是大乘特色。
:
: 一。

avatar
J*s
53
mark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杂阿含中佛陀自称圣住,天住,梵住。
: 梵住就是四无量心,佛陀还是取涅盘了。
: 四圣谛的苦灭圣谛能拔除众生的苦,教导众生四圣谛以灭苦没有问题。佛陀的圣弟子教
: 导众生四圣谛,自己一样取涅盘。教导众生四圣谛不是对治自己的一些烦恼习性。
: 以大悲心不愿快速证果,而要累积波罗蜜度众之后成佛,才是大乘特色。
:
: 一。

avatar
b*d
54
我觉得你担心悲心修得过度而不取涅磐,纯属多余。听起来非常好笑。 我觉得人家
Yisu姐姐担心悲心修过度,还有点道理。你老人家居然担心这种事情,真的是比较搞。

【在 r******3 的大作中提到】
:
: 佛陀有四无量心,这没有任何问题,因为佛陀不仅有大悲心,还有强烈的智,他是悲智
: 平衡。
: 但是在佛陀以前世的积累波罗密的过程当中,则绝对是悲大于智,如此才能避免过早的
: 证声闻果。
: 但是声闻弟子不是佛陀,不需要像佛陀一样不断轮回积累成佛的波罗密,如果修四无量
: 心导致悲心大于智,则绝对会导致不愿取涅槃,这一点我很确认。
: 所以我认为悲心的修行,真的要小心。
: 拔除众生苦,和证果是矛盾的。
: 要拔除众生苦,则必须留世间。

avatar
r*3
55

虽然我的悲心并不强,但是超过这里人,比如yisu这种的,百倍恐怕也不止。
我所说的悲心不强,是相对于佛陀来说的,对于大部分人,我之悲心,远远超过。
但是,这对我而言绝对不是好事,是我一直想降低去除的。

【在 b**d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你担心悲心修得过度而不取涅磐,纯属多余。听起来非常好笑。 我觉得人家
: Yisu姐姐担心悲心修过度,还有点道理。你老人家居然担心这种事情,真的是比较搞。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