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饶毅:和院士良性竞赛 共同提高中国科学水平
avatar
饶毅:和院士良性竞赛 共同提高中国科学水平# Biology - 生物学
m*s
1
30天? 90天?
上月初的AA,想打电话argue一下
avatar
j*k
2
和院士良性竞赛 共同提高中国科学水平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
很多人来问,如何改善中国院士制度。以我一己之力不可能做到,不过,并非不能努力

院士制度改革需靠“自律”:重新称为“学部委员”
中国的院士制度,是因为加上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目前的水平,才带来一些副作用。
院士制度特权最大的是苏联,而不是中国,但是苏联的院士制度副作用并不大。
在中国的副作用,设立时很难预见。我自己在加州大学(80年代)或哈佛大学(90年代
初),曾致信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建议将当时的“学部委员”改成“院士”
,这封信是否起作用任何,我不知道。但是,无论是我,还是真正做出决定的中国科学
院学部(可能还有国务院批准),称呼改成院士都是因为认为需要更多尊重科学家。那
时,即使两弹一星的元勋们,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都与他们的贡献不相称。那时不能
预计到现在的问题,包括对中国文化对头衔重视的程度。
很多人以为院士的所谓副部级待遇,其实不是很重要。在北京、上海,一些院士看到主
管自己经费的司局级(甚至处级)都点头哈腰,从无副部级的感觉。头衔的意义大于待
遇。如果将“院士”重新改成“学部委员”,使学术荣誉回归只能在学界内部有价值而
不方便用于学界以外,过一段时间,可能副作用就要减少很多。是否愿意改成“学部委
员”在于科学院领导和主席团是否愿意,换个时髦的说法,这叫“自律”。
国际副教授水平做中国院士而荣休是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无论对院士制度如何想法的人,都担心有一些中青年科学工作者(其实还不到中国真正
“科学家”的水平),当了院士以后,就不真正积极做科研,带来明显的问题:1)有
些人做科研的目的就是做院士,所以,一旦当选院士,就积极做其他事情;2)这些人
给学生树立不良榜样,有些学生也决心步其后尘、走入歧途,影响中国科学今后的发展
方向;3)这些人不积极做科学,并非没有资源,而在资源比较多和权力比较大的情况
下,不积极做科学,那么就给国家的科研投资带来较大的浪费;4)从普遍情况来说,
中国目前科学水平还不是很高,一些(虽然不是全部)中青年科学工作者在做到国际上
比较好大学的副教授就在当选院士后离开科研一线(“国际副教授水平做中国院士而荣
休”),等于对中国科学釜底抽薪,使中国科学的高度被“封顶”或“腰斩”。
和院士竞赛 相互激励
能否解决“国际副教授水平做中国院士而荣休”的问题?除“自律”以外,我们也可以
试图给予激励。比如,我这几天有个想法,是个“以身殉职”的竞赛建议:
殉职的意思是说,这个竞赛的失败者,已经定义是我本人,而胜者是那些现在和将来在
中国做科学比我好的人;
在十年以后(2022年8月17日),看看有多少中国的院士超过饶毅在中国的科学工作;
因为有些院士回国比我早,所以从现在算起不太合理,所以比较的年代可以从20年前
1992年开始,到2022年为止,共30年,只以在中国进行、以中国为第一地址发表的论文

竞赛的对象主要是生命科学做探索性科学研究的院士,年龄大的不算因为他们的时代和
背景不同,而是和我年资相同或更年轻还有冲劲的,也就是在1977、1978年以后上大学
,1991年以后获得博士学位,或1994年以后有独立课题组;
其他人有兴趣也可以自愿加入;
竞赛的标准是在中国做的科学研究,是否针对重要和有意义的问题,其工作对本学科领
域的贡献在世界上、在人类知识推进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我们不用担心谁评价。十年后,中国(和海外华人)能够评价科学水平的人自然应该更
多。如果不行,就由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也行。大家说了,我就不说。当然
,大家都不评价,我也可以说。
乐观的“孩子气”好于不良的“中国式成熟”
我的目的,不是让大家不如我。而是真心期盼很多人比我好。我现在就知道有很好的,
比我好的,不过不一定都在科学院院士行列。
和我竞赛不是很难。因为,我将继续32岁以后的习惯:晚上和周末习惯性不上班、还看
专业以外书籍和写杂文、实验室研究生和博士自主做科研(如何上下班不是我的事情和
休假不用请假)。所以,中青年院士(和其他自愿参加竞赛者)肯定容易超过我。
我这么做,也许不仅使得一些院士因为爱面子而积极做科研,可能还激励科学院的生命
科学和医学学部,特别是微观生物学小组,积极选拔一些真正好的人做院士,这样十年
以后来看,比饶毅好的人里面,全部(或多数)还是院士,而不是院外比饶毅好的人多
于院内。
这样的竞赛是否小孩子气?也许。不过有理想的孩子气远远好于中国不良习俗的所谓“
成熟”:在国际上畏畏缩缩不能上台面,在国内背后搞人水平高。
这个竞赛,实际上并不是我开启的,而是8月17日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公布的结果所确
定。从那天以后,就有一些人会默默地做这种比较。本文的作用,只是公开和明确了大
家做的一件事。
本文也使此次事件,不以争论而结束,而以向前看,大家努力在中国做好科学而结束。
公开提出竞赛,也许能起良性的激励和鞭策作用:提倡在中国做好科学研究,共同努力
提高中国目前还不高的科学水平。
avatar
b*d
3
不如等90天后再申一次,citi比较难argue

【在 m****s 的大作中提到】
: 30天? 90天?
: 上月初的AA,想打电话argue一下

avatar
W*o
4
赞一个。之前的帖子感觉赌气地成分大一些。这个帖子别出心裁。很有建设性。
avatar
m*s
5
不试试怎么知道?
我曾经一次性argue回两张卡来,不过那是几年前了,那时候年景好啊~~~

【在 b********d 的大作中提到】
: 不如等90天后再申一次,citi比较难argue
avatar
D*a
6
赞。
avatar
C*n
7
citi的?
最近也就是chase能argue

【在 m****s 的大作中提到】
: 不试试怎么知道?
: 我曾经一次性argue回两张卡来,不过那是几年前了,那时候年景好啊~~~

avatar
h*k
8
这个“国际副教授水平做中国院士而荣休”是有所指吗?
有多少“国际副教授水平做中国院士”, 有具体数据吗?

【在 j**********k 的大作中提到】
: 和院士良性竞赛 共同提高中国科学水平 精选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
: 很多人来问,如何改善中国院士制度。以我一己之力不可能做到,不过,并非不能努力
: 。
: 院士制度改革需靠“自律”:重新称为“学部委员”
: 中国的院士制度,是因为加上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目前的水平,才带来一些副作用。
: 院士制度特权最大的是苏联,而不是中国,但是苏联的院士制度副作用并不大。
: 在中国的副作用,设立时很难预见。我自己在加州大学(80年代)或哈佛大学(90年代
: 初),曾致信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建议将当时的“学部委员”改成“院士”
: ,这封信是否起作用任何,我不知道。但是,无论是我,还是真正做出决定的中国科学

avatar
g*r
9
说实话这句有点low。仇结太深了也不好。

【在 h********k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国际副教授水平做中国院士而荣休”是有所指吗?
: 有多少“国际副教授水平做中国院士”, 有具体数据吗?

avatar
h*t
10
客观说,饶教授还是很受从事科研的人,尤其是刚刚踏进这个圈子的人崇拜的。要以一
己之力,改变整个局面,可能还是有难度的,当然很多人是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
困难也要上,这样的事情,现在无法做个定论谁是谁非。而且现在很多人是局外人,或
许几年后回国也会面临院士评选的问题,因此饶毅最后的走向,某种程度上讲,或许是
个风向标。
但是反观这几年回国的科学家,发CNS的人很多,以这个作为唯一的指标来评院士,无
论科学院还是工程院恐怕真的装不下。无论结果如何,饶教授要hold住,大家也要hold
住,卷入的人越多,表面看有好处,实际呢,想想郭美美、卢美美对慈善事业带来的巨
大冲击吧。
avatar
y*i
11
不懂。你没说清你的意思。

hold

【在 h*****t 的大作中提到】
: 客观说,饶教授还是很受从事科研的人,尤其是刚刚踏进这个圈子的人崇拜的。要以一
: 己之力,改变整个局面,可能还是有难度的,当然很多人是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
: 困难也要上,这样的事情,现在无法做个定论谁是谁非。而且现在很多人是局外人,或
: 许几年后回国也会面临院士评选的问题,因此饶毅最后的走向,某种程度上讲,或许是
: 个风向标。
: 但是反观这几年回国的科学家,发CNS的人很多,以这个作为唯一的指标来评院士,无
: 论科学院还是工程院恐怕真的装不下。无论结果如何,饶教授要hold住,大家也要hold
: 住,卷入的人越多,表面看有好处,实际呢,想想郭美美、卢美美对慈善事业带来的巨
: 大冲击吧。

avatar
n*k
12
How SAD!!! I wish I could be a little more positive but I don't think it
will do anything...This is very weak, very much Don Quixote!

【在 j**********k 的大作中提到】
: 和院士良性竞赛 共同提高中国科学水平 精选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
: 很多人来问,如何改善中国院士制度。以我一己之力不可能做到,不过,并非不能努力
: 。
: 院士制度改革需靠“自律”:重新称为“学部委员”
: 中国的院士制度,是因为加上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目前的水平,才带来一些副作用。
: 院士制度特权最大的是苏联,而不是中国,但是苏联的院士制度副作用并不大。
: 在中国的副作用,设立时很难预见。我自己在加州大学(80年代)或哈佛大学(90年代
: 初),曾致信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建议将当时的“学部委员”改成“院士”
: ,这封信是否起作用任何,我不知道。但是,无论是我,还是真正做出决定的中国科学

avatar
k*1
13
哈哈,饶毅真是个童心未泯的人
avatar
w*n
14
绕教授是不是需要看下心理医生啊?

【在 j**********k 的大作中提到】
: 和院士良性竞赛 共同提高中国科学水平 精选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
: 很多人来问,如何改善中国院士制度。以我一己之力不可能做到,不过,并非不能努力
: 。
: 院士制度改革需靠“自律”:重新称为“学部委员”
: 中国的院士制度,是因为加上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目前的水平,才带来一些副作用。
: 院士制度特权最大的是苏联,而不是中国,但是苏联的院士制度副作用并不大。
: 在中国的副作用,设立时很难预见。我自己在加州大学(80年代)或哈佛大学(90年代
: 初),曾致信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建议将当时的“学部委员”改成“院士”
: ,这封信是否起作用任何,我不知道。但是,无论是我,还是真正做出决定的中国科学

avatar
p*y
15
越来越小丑化。
院士就这么让饶毅揪心。
嘴上说不在乎,没拿到就象疯子一样。

【在 j**********k 的大作中提到】
: 和院士良性竞赛 共同提高中国科学水平 精选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
: 很多人来问,如何改善中国院士制度。以我一己之力不可能做到,不过,并非不能努力
: 。
: 院士制度改革需靠“自律”:重新称为“学部委员”
: 中国的院士制度,是因为加上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目前的水平,才带来一些副作用。
: 院士制度特权最大的是苏联,而不是中国,但是苏联的院士制度副作用并不大。
: 在中国的副作用,设立时很难预见。我自己在加州大学(80年代)或哈佛大学(90年代
: 初),曾致信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建议将当时的“学部委员”改成“院士”
: ,这封信是否起作用任何,我不知道。但是,无论是我,还是真正做出决定的中国科学

avatar
j*e
16
晚上和周末习惯性不上班、还看专业以外书籍和写杂文、实验室研究生和博士自主做科
研(如何上下班不是我的事情和休假不用请假).
is this why he can't get along well with Poo?
avatar
u*d
17
Agree, this part is very bad. “I don't care about my fellowmen” is not
something worth showing off.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 中文网站浏览器

【在 j**e 的大作中提到】
: 晚上和周末习惯性不上班、还看专业以外书籍和写杂文、实验室研究生和博士自主做科
: 研(如何上下班不是我的事情和休假不用请假).
: is this why he can't get along well with Poo?

avatar
l*h
18
说实在的,饶博客的问题可比心理医生能解决的深。

【在 w*****n 的大作中提到】
: 绕教授是不是需要看下心理医生啊?
avatar
p*y
19
您说话真是太含蓄了。

【在 k*****1 的大作中提到】
: 哈哈,饶毅真是个童心未泯的人
avatar
t*p
20
饶的这个想法是一以贯之地,我没看出有什么不对头的。

【在 j**********k 的大作中提到】
: 和院士良性竞赛 共同提高中国科学水平 精选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
: 很多人来问,如何改善中国院士制度。以我一己之力不可能做到,不过,并非不能努力
: 。
: 院士制度改革需靠“自律”:重新称为“学部委员”
: 中国的院士制度,是因为加上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目前的水平,才带来一些副作用。
: 院士制度特权最大的是苏联,而不是中国,但是苏联的院士制度副作用并不大。
: 在中国的副作用,设立时很难预见。我自己在加州大学(80年代)或哈佛大学(90年代
: 初),曾致信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建议将当时的“学部委员”改成“院士”
: ,这封信是否起作用任何,我不知道。但是,无论是我,还是真正做出决定的中国科学

avatar
j*k
21
莫非,饶同学真“通天”了,上头示意要改院士为学部委员并支持饶大声说话?否则真
的很难理解这篇博文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何在。

【在 j**********k 的大作中提到】
: 和院士良性竞赛 共同提高中国科学水平 精选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
: 很多人来问,如何改善中国院士制度。以我一己之力不可能做到,不过,并非不能努力
: 。
: 院士制度改革需靠“自律”:重新称为“学部委员”
: 中国的院士制度,是因为加上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目前的水平,才带来一些副作用。
: 院士制度特权最大的是苏联,而不是中国,但是苏联的院士制度副作用并不大。
: 在中国的副作用,设立时很难预见。我自己在加州大学(80年代)或哈佛大学(90年代
: 初),曾致信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建议将当时的“学部委员”改成“院士”
: ,这封信是否起作用任何,我不知道。但是,无论是我,还是真正做出决定的中国科学

avatar
z*3
22
他是越来越小丑化了,输不起啊。
avatar
h*1
23
学部委员/院士也就是一个称呼而已。改来改去,看不出有何裨益。饶grant没评上,博
客发牢骚。院士首轮美国,闹腾这么大动静。国内的院士评选,很多人都是折腾了几次
才上。也没见牢骚漫天。饶的心眼太小了。
avatar
l*h
24
饶博客这可怎么收场啊?等着看下一篇博客。

【在 z******3 的大作中提到】
: 他是越来越小丑化了,输不起啊。
avatar
k*i
25
没准在动手写最终院士结果出来后的博客
avatar
c*7
26
呵呵,自己独立成立饶学院了。。。

【在 j**********k 的大作中提到】
: 和院士良性竞赛 共同提高中国科学水平 精选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
: 很多人来问,如何改善中国院士制度。以我一己之力不可能做到,不过,并非不能努力
: 。
: 院士制度改革需靠“自律”:重新称为“学部委员”
: 中国的院士制度,是因为加上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目前的水平,才带来一些副作用。
: 院士制度特权最大的是苏联,而不是中国,但是苏联的院士制度副作用并不大。
: 在中国的副作用,设立时很难预见。我自己在加州大学(80年代)或哈佛大学(90年代
: 初),曾致信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建议将当时的“学部委员”改成“院士”
: ,这封信是否起作用任何,我不知道。但是,无论是我,还是真正做出决定的中国科学

avatar
l*h
27
饶博客会不会直接点名讥讽新当选院士啊?如果是那可有的看了。

【在 k**********i 的大作中提到】
: 没准在动手写最终院士结果出来后的博客
avatar
n*n
28
叹一声

【在 p*****y 的大作中提到】
: 越来越小丑化。
: 院士就这么让饶毅揪心。
: 嘴上说不在乎,没拿到就象疯子一样。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