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aozhong (zhaoke), 信区: LZU_Life
标 题: 你不能只知道华人生物学家
发信站: BBS 兰大西北望站 (2011-12-29 11:22:06 Thu), 站内
作为生科院的学生,一些华人生物学家的名字肯定经常听到,这些人也往往被描述成你心
目中英雄.可是,仅仅知道几个华人生物学家是不够的,在这里就简单列举几个最负盛名
的华人生物学家的同行.
1.王晓东 王晓东在线粒体细胞凋亡途径的贡献无疑是接近诺贝尔奖的工作.在细胞凋亡
领域比王晓东做得好,或水平接近的有
H. Robert Horvitz 因在细胞凋亡的遗传基础方面的工作2002年获得诺贝尔奖.
Suzanne Cory,Stanley Korsmeyer(2005年过世),John Reed等在Bcl-2家族蛋白的研究
工作。
Craig B Thompson在细胞凋亡机理和疾病关系方面做了大量关系,据说人品不是特别好
。
2,施一公 施一公以发CNS多著称,但是在结构生物学领域,文章数量和重要性不在一
公之下的大有人在,可能由于领域太大了吧。00年以后凭蛋白结构得到诺贝尔奖的就有
Roderick MacKinnon ,Roger Kornberg,Thomas Steitz等人。保守的说,一公在他们
这一代是TOP.作为一个外行,感觉一公解的那些结构都没有达到诺贝尔奖的级别,个人
认为细胞核核孔复合物,线粒体氧化呼吸链复合物I(I之外的复合物结构都已解析)的
结构是诺贝尔奖级别的。
3。饶毅 饶毅做的具体方向我不了解,但是在整个神经科学领域,无论怎么排,也无法
把饶毅排到前五十。不需要列举Eric Kandel,Susumu Tonegawa,Linda buck这些诺贝
尔奖得主。随便翻翻神经科学比较好的学校的网页,就能找到很多文章水平在饶毅之上
,或与之相当的PI。神经科学比较新的一个领域是Optogenetics,光遗传学。奠基人有
Stanford的Karl Deisseroth,牛津的Gero Miesenböck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
看他们的文章。
4。管坤良 管坤良在mTOR和细胞代谢方面的工作非常不错,但是在mTOR领域,MIT的
David Sabatini无疑是No.1。肿瘤代谢是这几年刚火起来的领域,管昆良时机把握得很
好。在这方面哈佛的Lewis Cantley是绝对权威,约翰霍普金斯的Chi V Dang起步很早
。Craig B Thompson,Tak W Mak和王晓东似乎要分一杯羹。年轻一代中比较看好Salk
Institute的Reuben J. Shaw。
5。韩家淮 细胞信号转导是过去30年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流,大牛辈出,韩家淮也很难
有好的排名.信号通路和和炎症反应交叉研究做的最出名当属Michael Karin,这家伙发
了100来篇CNS了。
6。舒红兵,兰大校友,舒红兵虽然没有CNS,但是在线粒体抗病毒信号通路的研究确实
非常突出,西南医学中西的陈志坚和舒红兵方向很相似(同时发现的MAVS),文章发的
要好一些,可能是关系更为强一些。当然陈志坚的文章确实非常严谨,读起来很舒服。
他和北卡的张毅在未来十年应该很有希望进NAS。
7。庄小威and谢晓亮,小威和晓亮几年年前在国内还没什么名声(我刚读研的时候很少
听说),这几年声名鹊起。他们两人在各自的领域都是佼佼者。在超分辨率显微镜领域
和小威工作类似的有马普的Stefan W. Hell ,HHMI Janelia Farm 的Eric Betzig。在
单分子生物学领域和谢晓亮工作水平接近的有UC Berkley的Carlos Bustamant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的 Taekjip Ha。
先写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