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勤奋的报偿# Biology - 生物学
H*u
1
是不是15天没有online update, 就应该重新file一份?(30天期限)
avatar
o*3
2
新手请教,看上一个房子,要价$139,900,该出多少了,agent建议我们出$125,000,
说出少了人家
都不会和你谈.可有朋友建议出$115,000.多谢了!
avatar
j*i
3
难道不是张靓颖?她眼睛没问题吧
avatar
G*W
4
bY: 正德,
中阴身这个名称,我们从这个名字的意义就知道说,他就是眾生死了以后,还没有受新
的果报身之前,所受的一个中间的五阴身,叫中阴身。中阴身他的这个法义,他的内容
,我们要来引用《瑜伽师地论》中 弥勒菩萨為我们的开示,来解说这一段。论中这麼
讲,弥勒菩萨这麼开示:
【而此中有必具诸根,造恶业者所得中有,如黑羺光或阴闇夜,作善业者所得中有,
如白衣光或晴明夜。又此中有……随所当生,即彼形类中有而生。】(《瑜伽师地论》
卷一)
我们先来看这一段论文,论文中 弥勒菩萨这麼讲,说「中有」就是指这个中阴,因為
这个中阴身是这一生死后,下一生这个果报身之前的这个五阴身。而「有」的意思就是
三界有,所以称為中有。这个中阴身他是具足诸根的,也就是说他是具足眼、耳、鼻、
舌、身、意这六根都具足的。这个造作恶业者,他所得的中阴身,他是好像这个黑色的
羊一样这麼阴暗;那麼作善业者所得中阴身呢,就好像穿了白衣的这样的亮,这样一个
亮的亮度的情况。那麼告诉我们说这个中有,也就是这个中阴身呢,他是随著这个有情
,到底他是属於下一个果报是属於哪一类的,下一个果报是属於哪一类的情况之下,他
的中阴身所出生的,就是与他下一个果报那个类是同一类的。譬如说:他下一个果报是
属於畜生类的牛或是羊,那他这个时候的这个中阴,就属於牛或羊的那一类;如果说他
下一个果报是属於欲界天的天人,那麼他现在出现的中阴身,就属於欲界天的那一类的
中阴身;如果说他下一个果报是属於人,那麼他的这个中阴身呢,也就是跟人相似的中
阴身。这一段说「随所当生,即彼形类中有而生」指的就是这个意思。也让我们知道,
中阴身他到底他是什麼样形状,原来他不是固定的,他要来看待到底他下一个果报身是
属於哪一类,那麼他的中阴身就是跟那一类。所以说,如果有能够看到中阴身的人,看
到是什麼类,就会知道这个中阴他即将往生的是属於哪个果报,从这一个地方就可以知
道。
接下来这个论文又这麼说,弥勒菩萨这麼开示:
【又此中有,若未得生缘极七日住,有得生缘即不决定。若极七日未得生缘,死而復
生,极七日住,如是展转,未得生缘,乃至七七日住,自此已后决得生缘。又此中有七
日死已,或即於此类生,若由餘业可转。】(《瑜伽师地论》卷一)
这一段论文,我们也先来看看它是什麼意思。也就是说中阴身,他如果还没有得到出
生的因缘,他下一个果报身的因缘还没到,这个因缘还没到,他这个中阴身有七天的寿
量。假如说在中间他生缘到了,那就不一定说一定要七天,也就是可能两天三天,他的
生缘到了;所以说,如果有生缘,那就不一定说一定要七天才会去受生,就是这个意思
。那如果说七天到了,这个受生的因缘还没有到,那麼这个中阴身他会坏掉会死掉。也
就是说这个中阴身,他有七天的寿量,还没有下一个生缘,还没满足的时候,因缘还没
具足的时候,他就会坏掉,会再出生新的中阴身,所以叫死而復生。那麼新的中阴身出
生以后,也是七天的寿量;这样子辗转,等於说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假使说他受生的
因缘一直还没有到,这样的七天总共有七个;也就是说,这个中阴身会经歷七个七天,
经歷七个七天以后,那麼一定有生缘。也就是告诉我们说,这中阴身第一个七天坏了以
后,第二个出生以后又是七天,那第二个七天的这个中阴身,坏了以后再出生第三个中
阴身,又有第三个七天,他这样的一个辗转,到了第七个七天,中阴身第七天到了以后
,他一定有生缘的。
这个中阴身七天死了以后,有可能是直接在同一类的身中生,譬如说人或者说畜生类
。假如说我们刚刚讲是牛或羊,比如说牛的这个中阴,在七天死了以后,坏了以后,一
直还没有父母缘还没有到,那麼牠下一个七天的这个中阴的类别,还是一样是牛的中阴
。可是如果有别的业可以转变的,譬如说,这位有情的眷属,家人為他追福资助他,譬
如说為他供养三宝,為他广行布施,然后為他去造作这些护持正法的业迴向给他;那因
為在中阴中的这个有情领受到了眷属為他的追福,他领受到了后,心念能够一念了知说
,原来过去所造的业要懺悔;因為在人的时候造作的恶业,导致现在沦為这个牛的中阴
,因為家人眷属為他追福,他一念懺悔他的罪业,领受家属為他所造的福以后,他就可
以转变,转变可能转变為人的中阴。
所以,这段论文告诉我们说,在七天的期限死了以后,中阴身下一个中阴有可能会转
变——如果有餘的业,如果有其他的这个善业的话。那也有可能是什麼呢?也有可能说
他是属於这个人的中阴,可是在人的中阴的时候,因為当时可能眷属在争吵,在他灵前
争吵,导致这个往生者起了瞋念,起了瞋心以后,造成第二个中阴变成畜生道的中阴,
也有可能。所以我们说,往生者在中阴阶段的时候,家属千万一定要為他追福,為他斋
戒,不要再杀生,同时能够去广行布施,或者是供养三宝,护持正法,把这个福业迴向
给这个往生者,让他可以藉这个福能够往生善处,因為在中阴的阶段还是可以转变的。
这段论文在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接下来呢,弥勒菩萨又这麼讲:
【此中有有种种名,或名中有,在死生二有中间生故;或名健达缚,寻香行故,香所
资故;或名意行,以意為依往生处故。】(《瑜伽师地论》卷一)
这一段论文告诉我们说,这个中有、这个中阴有很多名字。称為「中有」是因為他是
「在死生二有中间生故」,就是我们前面告诉大家说,在这个果报身死了以后,在下一
个果报身还没出生之前,中间的五阴身,所以称為中有。或者称為「健达缚」,健达缚
其实它是梵文的直译,我们汉文的意思称為「寻香」,那寻香而行,也就是说这中阴,
他是依止於这个香,来滋养他的五阴身的,所以中阴身他是要依香而食的,他需要以香
来当作他的滋养他色身的食物,所以是香来滋养他的色身。「或名意行,以意為依往生
处故」,也就是说,只要有情他还没有依於圣道修道,来断除意根相应的俱生我执烦恼
,意根相应的俱生我执烦恼,就是指我见、我爱、我痴、我慢,只要意根还没有断除俱
生我执烦恼情况之下,那意根祂会把这个五蕴,以及依五蕴而有的见闻觉知,当作是自
己,当作是真实;所以,意根祂為了要取得这个五蕴身,祂就会去受生,所以这个中有
才会有这个意行,这个名称出来。
那接下来呢,这个论文又这麼讲:
【又彼生时,為是化生,六处具足……将受生时,於当生处见己同类可意有情,由此
於彼起其欣欲,即往生处,便被拘碍,死生道理如前应知。】(《瑜伽师地论》卷一)
那麼这一段论文,為我们开示了什麼意思呢?就说这个中阴身,他出生了,是以化生
為出生的方式,就是以这个已经毁坏的五蕴身,依止於已经毁坏的五蕴身而化生,那麼
化生的结果还是六处具足。六处指的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处,有这六处当然
就有见闻觉知。那当受生的时候,也就是要前往去受下一个果报身去受生的时候,他会
在他要受生的处所,看到跟自己同样的「同类」;自己同类,譬如说是人,就是人的同
类,自己如果是当时是天人的身,天人就是他的同类,如果当时自己的五阴身,是属於
畜生类,是牛或羊,就会看到自己同类的牛或羊。所以,在看到自己同类的「可意有情
」,以人来讲的话,人的中阴他会看到与自己同类的可意有情,就是看到自己的父母。
他在作什麼呢?他看到自己的父母在和合。和合的过程里面,因為他的根本烦恼的关係
,在这里面,他就对异性產生了这种欲爱,產生了欣乐跟欲爱,產生了颠倒想;这个时
候呢,会被这个欲爱的境界所拘束所障碍了,而不知道说那是父母,不以父母想,而是
以什麼想呢?以自己要与自己的异性去和合而想的这个念头往生处去,所以就投胎去了
。投胎去了以后,当然中阴身就毁坏了,说这样子就是中阴身就坏了,然后投胎就受生
了,就是死生的道理。
所以,前面这一段论文让我们知道说,中阴身他是化身,中阴身有七天的寿量,中阴
身他有各种类别中阴身;同时,中阴身他在中间的阶段,如果说家人眷属為他追福,他
也可以转业,转变的,或者说如果家人眷属不小心说了什麼恶言,让这个中阴有情生气
,也可能转业。同时让我们知道说,在中阴的阶段会去受生的道理,是因為意根,还有
这个相应的四根本烦恼。同时会以颠倒想来入胎,如果说具足根本烦恼,当以颠倒想来
入胎,不以父母想而入胎,以自己要与这个异性和合而入胎。那这个就是让我们知道中
阴身的行相。
现在我们知道说,有中阴的情况之下去受生,那六道有情大部分是有中阴的,除了两
种情形没有中阴。哪两种情况呢?第一种情况是生到无色界。因為出生到无色界,他本
身在人间的时候,一定要证得四空定的,证得四空定本身他是属於精神状态,他自己已
经可以脱离这个色的繫缚,所以他可以证得四空定;那四空定本身的果报呢,纯粹是一
种精神状态,所以受生於无色界,是不经过中阴的。第二种没有经过中阴的,是造极大
的恶业,造极大的恶业,让他生身入地狱,而没有经过中阴身。
avatar
T*i
5
在学术界,绝大多数人的勤奋只是赢得了更多吃苦的资格而已
体制给科学家们都画了张大饼,让博士生以为好好工作就能发好文章,就能去大牛实验
室做薄厚,就能找到好的教职。让薄厚以为好好发文章就能找到教职。拿了AP之后就以
为好好申请funding,发好文章就能拿到tenure。但即使天牛了,要维持住自己的地位
和自尊,仍然要好好发文章申请funding。最近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地方没有tenure
了,有funding 就呆着,没有就走人。有的地方不景气的时候还lay off 天牛。我周围
的一般教授都压力山大,大部分一脸菜色。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拿千老撒气。这就是科
学家的人生。
其实我们每一步的努力只是赢得了下一个阶段更多吃苦的资格而已,而不是享受的资格
。当然成功之后,可以短暂享受以下。就像发了CNS 文章之后,会开个party,开个香
槟什么的。只是第二天,要接着努力工作。大家有没有发现,自己其实就是社会前进的
人肉电池?你看看有几个富人子弟学生物就知道了。当然人家有一天也会出现在实验室
,不过是来捐款的。
社会会选择极少数的大牛科学家,拿出来做画饼。这样才有更多的新鲜血液不断涌进来
。你看看学校招生的广告,哪个学校不是把生物学家的形象描写的很酷,都是帅哥美女
?还在宽敞整洁的实验室做高科技工作?越是利益少吃苦多的行业,招人的越是天花乱
坠,还要给你钱让你进来。古人诚不我欺也。
avatar
H*u
6
自己顶一下。
avatar
b*1
7
你们那里真好,我出了三个offer,每次都比要价便宜1.2万左右,都拿不到。没有人竞
争,人家还不卖。

【在 o*********3 的大作中提到】
: 新手请教,看上一个房子,要价$139,900,该出多少了,agent建议我们出$125,000,
: 说出少了人家
: 都不会和你谈.可有朋友建议出$115,000.多谢了!

avatar
p*s
8
有明的死鱼眼。
avatar
W*E
9
论文告诉我们说,在七天的期限死了以后,中阴身下一个中阴有可能会转
变——如果有餘的业,如果有其他的这个善业的话。那也有可能是什麼呢?也有可能说
他是属於这个人的中阴,可是在人的中阴的时候,因為当时可能眷属在争吵,在他灵前
争吵,导致这个往生者起了瞋念,起了瞋心以后,造成第二个中阴变成畜生道的中阴,
也有可能。所以我们说,往生者在中阴阶段的时候,家属千万一定要為他追福,為他斋
戒,不要再杀生,同时能够去广行布施,或者是供养三宝,护持正法,把这个福业迴向
给这个往生者,让他可以藉这个福能够往生善处,因為在中阴的阶段还是可以转变的。
这段论文在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avatar
g*r
10
我非常同意你讲的这些
其实在奋斗的同时,抬头向左右看看,往往比一直向前看要好
在本版总是有意无意的把读life science 和做 faculty建立因果关系,这是错误的

tenure

【在 T****i 的大作中提到】
: 在学术界,绝大多数人的勤奋只是赢得了更多吃苦的资格而已
: 体制给科学家们都画了张大饼,让博士生以为好好工作就能发好文章,就能去大牛实验
: 室做薄厚,就能找到好的教职。让薄厚以为好好发文章就能找到教职。拿了AP之后就以
: 为好好申请funding,发好文章就能拿到tenure。但即使天牛了,要维持住自己的地位
: 和自尊,仍然要好好发文章申请funding。最近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地方没有tenure
: 了,有funding 就呆着,没有就走人。有的地方不景气的时候还lay off 天牛。我周围
: 的一般教授都压力山大,大部分一脸菜色。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拿千老撒气。这就是科
: 学家的人生。
: 其实我们每一步的努力只是赢得了下一个阶段更多吃苦的资格而已,而不是享受的资格
: 。当然成功之后,可以短暂享受以下。就像发了CNS 文章之后,会开个party,开个香

avatar
b*m
11
mine was updated next day after they received the document. I think that you
should call them if you don't
see update with a week.
Good luck to your GC application.

【在 H*****u 的大作中提到】
: 是不是15天没有online update, 就应该重新file一份?(30天期限)
avatar
s*c
12
当年刘惜君也被这么说过,但张靓颖的问题是在这个节目上表情很假很做作
avatar
W*E
13
死亡過程而成就中陰身的正理:
當吾人剛斷氣、呼吸心跳停止(初死位)的時候,今生頭腦中的記憶將移轉至第八識
,因而導致業境現前,如同電影片播放一樣,由上而下一格一格出現,而且不到半秒鐘
就將一生的善惡業全部播放完成,接著息脈就全部停止了。這時每一格所造之業,或善
業、或惡業、或淨業、或不淨業,此時的意識心都能清楚了知而進入真正死亡的階位(
唯識學稱為正死位),此時第八識開始捨身,而捨身過程可分下面五種情形:
第一種,善人之死:行善之人因為在世間努力造橋、鋪路、布施、行善,守五戒、十
善等,於死亡後的中陰境界中,猶如美夢中見諸天女迎接圍繞,心生愛樂;於愛樂之中
,趣向彼處,即於所應出生之天上化生而出生,死時無諸苦患。若是往生色界天時,雖
有中陰身,但是仍無苦患;若是往生無色界天時,則無中陰階段,直接往生無色界。
第二種,五戒不犯者之死亡:死時,就好像睡眠一樣不知不覺,於中陰身現起覺知時
,方知自己已死,所以死亡過程中無諸苦患。
第三種,修得禪定者及證悟菩薩之死:此諸證悟菩薩悟後若未生起所知障中的異生性
,未因性障深重而造誹謗師長、破壞正法等惡業,或無往世業緣成熟者,則死時無有惡
境現前,正死位中無諸苦患,猶如睡覺一樣,並無痛苦之事發生。若證悟菩薩復於死前
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前復又積極度眾以及精勤斷除煩惱的結果,於死亡時,猶如
睡覺一般,待中陰身成就,覺知心才現起,遙見阿彌陀佛、 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與諸聖眾迎接, 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此身是指中陰身), 觀世音菩薩以金剛
台迎接,自見其身(中陰身)坐上金剛台,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於西方極樂世界,聞 阿彌陀佛說法而悟得無生法忍,位階初地或諸地,如《觀無量壽
佛經》所說。
第四種,造諸惡業罪不及地獄者之死:死前及正死位方有四大分離之種種痛苦,是其
所必須承受之果報故,死後有中陰身。
第五種,謗佛、謗法、謗僧或將諸外道法引入佛法之死:死前受諸痛苦,然後極重悶
絕,故正死位完全無知(若已被麻醉藥控制而無覺知,直接進入死亡過程者,則死亡過
程中無痛苦而直接捨報),待至覺知心現前時,已在地獄中化生受苦,不經中陰階段,
故一般造作地獄惡業的人死前都會受苦;但在正死位中意識心已經斷滅,故無所謂地水
火風四大分離種種痛苦,只有死前受諸痛苦。
綜合上面所說,除往生無色界者,以及於地獄化生者外,其餘四種,於第八識捨身一
分時,在亡者身旁隨即成就中陰身一分;第八識捨身五分時,中陰身即成就五分;乃至
第八識捨身十分,中陰身成就十分;此中第八識移轉至中陰身的過程,如秤兩頭,低昂
時等。也就是說,第八識一分一分的捨報,漸漸移轉到中陰身,待第八識完全移轉到中
陰身裏,就完全捨報了,這時屍體已無第八識持身,這樣才叫做死透、死盡,正死位就
過去了。待亡者完全死透而中陰身成就時,中陰身又隨即具足八個識。其中意識延續生
前的意識而有,仍然以生前的五色根所具有的微細四大為緣,而在中陰身顯現,仍然可
以接觸外五塵,所以中陰身的意識是通生前這一世的。
avatar
d*r
14
在公司工作也一样。
我以前读PhD的时候,老板请了一个在McKinsey工作的朋友来跟我们聊天,
他说他每天都在准备好下一步,如果今天被裁掉了,你也可以找到另一份
不错的工作。就是说,你可以随时炒掉老板。我想他说的是,一份工作
不是养老保险,而是随时要强化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准备更多的挑战。
离开学校之后,在公司的工作相对很轻松,没有课程和考试的压力,
自己很难学进去,看书也看不进去,所以很多人会找一些猎头经常去找
一些面试,准备面试的时候,基本上要看一些跟工作有关的东西,
有了面试的压力,是可以学得进去的。即使面试没有成功,自己也有了提高。

tenure

【在 T****i 的大作中提到】
: 在学术界,绝大多数人的勤奋只是赢得了更多吃苦的资格而已
: 体制给科学家们都画了张大饼,让博士生以为好好工作就能发好文章,就能去大牛实验
: 室做薄厚,就能找到好的教职。让薄厚以为好好发文章就能找到教职。拿了AP之后就以
: 为好好申请funding,发好文章就能拿到tenure。但即使天牛了,要维持住自己的地位
: 和自尊,仍然要好好发文章申请funding。最近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地方没有tenure
: 了,有funding 就呆着,没有就走人。有的地方不景气的时候还lay off 天牛。我周围
: 的一般教授都压力山大,大部分一脸菜色。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拿千老撒气。这就是科
: 学家的人生。
: 其实我们每一步的努力只是赢得了下一个阶段更多吃苦的资格而已,而不是享受的资格
: 。当然成功之后,可以短暂享受以下。就像发了CNS 文章之后,会开个party,开个香

avatar
H*u
15
谢谢你. 就照你说的办。真是啊,怎么办到哪一步都不清静。

you

【在 b**m 的大作中提到】
: mine was updated next day after they received the document. I think that you
: should call them if you don't
: see update with a week.
: Good luck to your GC application.

avatar
g*a
16
她那妆化的,大小眼很触目
avatar
g*r
17
这是死去的人又活过来给大家留下的分享么...
否则死去的人是怎么给我们留下这些金言的...

【在 W*********E 的大作中提到】
: 死亡過程而成就中陰身的正理:
: 當吾人剛斷氣、呼吸心跳停止(初死位)的時候,今生頭腦中的記憶將移轉至第八識
: ,因而導致業境現前,如同電影片播放一樣,由上而下一格一格出現,而且不到半秒鐘
: 就將一生的善惡業全部播放完成,接著息脈就全部停止了。這時每一格所造之業,或善
: 業、或惡業、或淨業、或不淨業,此時的意識心都能清楚了知而進入真正死亡的階位(
: 唯識學稱為正死位),此時第八識開始捨身,而捨身過程可分下面五種情形:
: 第一種,善人之死:行善之人因為在世間努力造橋、鋪路、布施、行善,守五戒、十
: 善等,於死亡後的中陰境界中,猶如美夢中見諸天女迎接圍繞,心生愛樂;於愛樂之中
: ,趣向彼處,即於所應出生之天上化生而出生,死時無諸苦患。若是往生色界天時,雖
: 有中陰身,但是仍無苦患;若是往生無色界天時,則無中陰階段,直接往生無色界。

avatar
y*8
18
LZ should quit.
avatar
h*w
19
小时候眼睛受过伤,本来就不一样

【在 g*****a 的大作中提到】
: 她那妆化的,大小眼很触目
avatar
W*E
20
有一個名詞叫做"聖教量"

【在 g*******r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是死去的人又活过来给大家留下的分享么...
: 否则死去的人是怎么给我们留下这些金言的...

avatar
I*y
21
你如果不勤奋,连做“人肉电池”的吃苦机会都没有了

tenure

【在 T****i 的大作中提到】
: 在学术界,绝大多数人的勤奋只是赢得了更多吃苦的资格而已
: 体制给科学家们都画了张大饼,让博士生以为好好工作就能发好文章,就能去大牛实验
: 室做薄厚,就能找到好的教职。让薄厚以为好好发文章就能找到教职。拿了AP之后就以
: 为好好申请funding,发好文章就能拿到tenure。但即使天牛了,要维持住自己的地位
: 和自尊,仍然要好好发文章申请funding。最近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地方没有tenure
: 了,有funding 就呆着,没有就走人。有的地方不景气的时候还lay off 天牛。我周围
: 的一般教授都压力山大,大部分一脸菜色。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拿千老撒气。这就是科
: 学家的人生。
: 其实我们每一步的努力只是赢得了下一个阶段更多吃苦的资格而已,而不是享受的资格
: 。当然成功之后,可以短暂享受以下。就像发了CNS 文章之后,会开个party,开个香

avatar
n*y
22
这个形容的好。这么多年也不知道在干嘛,连看镜头都不会看。就不是上台表演的料。

【在 p****s 的大作中提到】
: 有明的死鱼眼。
avatar
k*n
23
很对。中有仍然是缘于自己对身体的强烈执着而幻化而出的。无色诸天众生对肉身执著
被甚深禅定伏住,所以不经中有。唯一不同观点是,念佛往生可以不经过中有,念佛人
应该是在活着时候见到佛来接引,自己舍报而随佛往生的。当然,也有法门就是专门在
中有时刻往生的。所以都对。最重要一点,修行的人要放下对身体的执著,放下对死亡
的恐惧。

【在 W*********E 的大作中提到】
: 死亡過程而成就中陰身的正理:
: 當吾人剛斷氣、呼吸心跳停止(初死位)的時候,今生頭腦中的記憶將移轉至第八識
: ,因而導致業境現前,如同電影片播放一樣,由上而下一格一格出現,而且不到半秒鐘
: 就將一生的善惡業全部播放完成,接著息脈就全部停止了。這時每一格所造之業,或善
: 業、或惡業、或淨業、或不淨業,此時的意識心都能清楚了知而進入真正死亡的階位(
: 唯識學稱為正死位),此時第八識開始捨身,而捨身過程可分下面五種情形:
: 第一種,善人之死:行善之人因為在世間努力造橋、鋪路、布施、行善,守五戒、十
: 善等,於死亡後的中陰境界中,猶如美夢中見諸天女迎接圍繞,心生愛樂;於愛樂之中
: ,趣向彼處,即於所應出生之天上化生而出生,死時無諸苦患。若是往生色界天時,雖
: 有中陰身,但是仍無苦患;若是往生無色界天時,則無中陰階段,直接往生無色界。

avatar
i*e
24
LZ保持每日一贴吧
看着不错
能持之以恒码这么多字要赞要鼓励要支持
avatar
y*8
25
近视而已。没什么奇怪吧
avatar
W*E
26
剛剛看到的 :
關於中陰身有無的討論, 在此就不提大乘經典中的論說了,
謹就阿含经及部派佛教說明有中陰身(中有)的经典论说才提出參考 :
===
阿含经
《中阿含经·大品·嗏帝经》:
复次三事合会入於母胎。父母聚集一处。母满精堪耐。香阴已至。此三事合会入於母
胎。[22]

《中阿含经·七法品·善人往经》:
『佛言。云何为七。比丘行当如是。我者无我。亦无我所。当来无我。亦无我所。已
有便断。已断得舍。有乐不染。合会不着。如是行者。无上息迹慧之所见。然未得证。
比丘行如是。往至何所。譬如烧麸。缠燃便灭。当知比丘亦复如是。少慢未尽。五下分
结已断。得中般涅盘[23]。是谓第一善人所往至处。世间谛如有。[24]』
《杂阿含经·九五七经》:
『婆蹉白佛。众生於此命终。乘意生身往生馀处。云何有馀。佛告婆蹉。众生於此处
命终。乘意生身生於馀处。当於尔时。因爱故取。因爱而住。故说有馀。[25]』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26]记述了十七中阴有。如:
『复次诸天子。云何名曰第八中阴有道相续。若欝单越人临命终时。则有相现。诸天
子。其人见於园林行列游戏之处。香洁可爱。闻之悦乐。不多苦恼。无苦恼故。其心不
浊。以清净心。舍其寿命。受中阴身。见天宫殿。
作如是念。我当升此宫殿游戏。作是念已。即升宫殿。见诸天众游空而行。或走或住
山峯之中。或身相触。处处游戏。住於中阴。自见其身。升於天上。犹如梦中。三十三
天。胜妙可爱。一切五欲。皆悉具足。
作如是念。我今当至如是之处。作是念已。即生天上。取因缘有。如是有分[27]。有
上中下。生天上已。见於种种殊胜园林。悕望欲得。从欝单越死。生此天中。
如是一切欝单越人。生此天已。馀业意生。乐於欲乐。贪五欲境。歌舞游戏。受爱欲
乐。憙游山峯。多受欲乐。爱一切欲。何以故。由前习故。爱习增长。如是诸天子。是
名欝单越人命终生天。生此天处。熏习游戏。及死时相。是名第八中阴有也。』
=====
部派佛教
说一切有部
《异部宗轮论》:
『说一切有部本宗同义者。……唯欲丶色界。定有中有。[28]』
《阿毗达磨发智论》:
『如说四有。谓本有死有中有生有。云何本有。答除生分死分诸蕴中间诸有。云何死
有。答死分诸蕴。云何中有。答除死分生分诸蕴中间诸有。云何生有。答生分诸蕴。[
29]』
《大毗婆沙论》:
『问应理论者依何量故说有中有。答依至教量。如契经说。入母胎者要由三事俱现在
前。一者母身是时调适。二者父母交爱和合。三健达缚正现在前。除中有身何健达缚。
前蕴已坏何现在前。故健达缚即是中有。
又经说有中般涅盘。中有若无。此依何立。
馀经复说。此身已坏馀身未生意成有情依止於爱而施设取。世尊既说此身已坏馀身未
生意成有情依爱立取。故知中有决定非无。若无中有意成有情名何所表。 又说过难证
有中有。谓从此洲殁生北俱卢等。若无中有此身既灭彼身未生中间应断。是则彼身本无
而有。此身亦则本有而无。法亦应尔。本无而有有已还无。勿有斯过故有中有。』
正量部
《三弥底部论》搜集的理据:
『1.有中间有。何以故。断间故。如佛语摩楼柯子。是时汝见闻觉知而已。汝尔时不在
彼世界不在此世界。不在中间处。是名苦尽。我等见佛遣中间处。是故有中间有。
2.复次有中间有。如佛说跋蹉耶那修多罗。尔时佛语跋蹉耶那。舍此身未生彼处。是时
意生身爱取合故。我说名为众生。我等见佛说跋蹉耶那修多罗。是故有中间有。
3.复次有中间有。中间入涅盘故。佛语诸比丘。五种人名龙驹马。何等五种人。中间入
涅盘是名第一人。生入涅盘是名第二人。行入涅盘是名第三人。不行入涅盘是名第四人
。上行入涅盘是名第五人。我等见佛说中间入涅盘故。是故有中间有。
4.复次身不至故。识无身不至彼。我等见身不至彼。是故有中间有。
5.复次天眼力故。佛言。我天眼见众生落生。如是一切。若无中间有者。佛不说我天眼
见众生落生。我等见佛说。天眼见众生落生。是故有中间有。
6.复次如佛说揵闼婆处故。佛言。三处合时。然後度入胎。何等三处合。父母和合揵闼
婆来至前立。三事合时。然後度入胎。是名三处合。若无中间有。佛不说揵闼婆处。我
等见佛说揵闼婆处。是故有中间有。
7.复次得相关故。柯罗罗作本乃至老无。中间色得相关。我等见得相关故。应有道度处
。从死有受中间有。应有相关可成。
8.复次稻苗譬故。从稻生苗。从苗生稻。是色定法。何等为稻。前生有为稻。何等为苗
。中间有为苗。又生有为稻。我等见稻苗譬故。是故有中间有。
9.复次光明世间故。如阿难所说。我闻世尊为菩萨时。从兜率天上。忆念智明下降母胎
。是时一切世界光明普照。菩萨是时在中间有处。光曜遍照。然後入胎。我等见光明世
间故。是故有中间有。
10.复次人欲受生转变故。是人是其可往道近其边。其人欲受生心转变。不转变不受生
。如人从般稠摩偷罗国落。还从中生。何以故。不见异生道故无转变。若无中间有不成
转变。不应见其所往道。是其所依处。是处见其所往道。如天眼见游空如神通。我等见
人欲受生转变故。是故有中间有。』
avatar
B*e
27
主要是不敢两边看,看了一眼就活不下去了。
人生中十几年最好的时间就在几十平方里的屋子里,跟着试剂和实验材料一起过的。
死的心都有了。

tenure

【在 T****i 的大作中提到】
: 在学术界,绝大多数人的勤奋只是赢得了更多吃苦的资格而已
: 体制给科学家们都画了张大饼,让博士生以为好好工作就能发好文章,就能去大牛实验
: 室做薄厚,就能找到好的教职。让薄厚以为好好发文章就能找到教职。拿了AP之后就以
: 为好好申请funding,发好文章就能拿到tenure。但即使天牛了,要维持住自己的地位
: 和自尊,仍然要好好发文章申请funding。最近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地方没有tenure
: 了,有funding 就呆着,没有就走人。有的地方不景气的时候还lay off 天牛。我周围
: 的一般教授都压力山大,大部分一脸菜色。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拿千老撒气。这就是科
: 学家的人生。
: 其实我们每一步的努力只是赢得了下一个阶段更多吃苦的资格而已,而不是享受的资格
: 。当然成功之后,可以短暂享受以下。就像发了CNS 文章之后,会开个party,开个香

avatar
n*y
28
近视戴了隐形不就好了。
演绎圈里近视的多了,都眼睛无神。她就是没气场,不会看镜头。

【在 y******8 的大作中提到】
: 近视而已。没什么奇怪吧
avatar
g*r
29
但并没有解答我的疑惑啊
基本大家可以知道的是:
1.佛教是无神论
2.师尊涅槃之后,应该没有再回人世间提供更多信息,因为已经离开轮回
所以人死了后去什么地方,怎么死的,谁能经历过后再回来告诉我们?如何确认这类信
息可信?

【在 W*********E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一個名詞叫做"聖教量"
avatar
T*i
30
也没你说的那么严重。码农们也整天在格子间度过人生。关键是有没有其他的生活。要
没有的话,努力十几年,能成功地成为大牛,也成。怕就是心血也费了,生活也没有,
可也没成功的。

【在 B*****e 的大作中提到】
: 主要是不敢两边看,看了一眼就活不下去了。
: 人生中十几年最好的时间就在几十平方里的屋子里,跟着试剂和实验材料一起过的。
: 死的心都有了。
:
: tenure

avatar
g*a
31
这到是没听说过

【在 h******w 的大作中提到】
: 小时候眼睛受过伤,本来就不一样
avatar
g*t
32
你先定义一下无神论。
轮回的现象有能力的人在生前就可以观察到。
另外,释迦牟尼佛只是化身之一。

【在 g*******r 的大作中提到】
: 但并没有解答我的疑惑啊
: 基本大家可以知道的是:
: 1.佛教是无神论
: 2.师尊涅槃之后,应该没有再回人世间提供更多信息,因为已经离开轮回
: 所以人死了后去什么地方,怎么死的,谁能经历过后再回来告诉我们?如何确认这类信
: 息可信?

avatar
M*n
33
totally agree.
LZ的目标是当富家子弟,science显然不是最佳捷径。
作science的也有发财的,但是干别的,发财的更多。
作science的目标也不是tenure,也不是faculty。大部分还是因为兴趣和enthusiasm.
特别是像俺老板这种研究rare disease的,其实对社会的贡献也是有限的,而且肯定是
赚不了大钱的。

【在 y******8 的大作中提到】
: LZ should quit.
avatar
n*y
34
说你是中二病脑残粉吧,不会看镜头,没气场就是侮辱吗?

【在 h******w 的大作中提到】
: 小时候眼睛受过伤,本来就不一样
avatar
g*r
35
无神论是拒绝接受神的存在和能力。不过好像这么说佛教应该是不可知论。但如果因为
这个就把佛教说成有神论宗教,或者演化出神的image可就要毁了佛教了
释迦牟尼的涅槃指的不是生前的,其实就是他的离世。
您说的释迦牟尼是谁的化身之一?

【在 g***t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先定义一下无神论。
: 轮回的现象有能力的人在生前就可以观察到。
: 另外,释迦牟尼佛只是化身之一。

avatar
X*n
36
你老板不是要去大地方赚大钱去了嘛?

【在 M*****n 的大作中提到】
: totally agree.
: LZ的目标是当富家子弟,science显然不是最佳捷径。
: 作science的也有发财的,但是干别的,发财的更多。
: 作science的目标也不是tenure,也不是faculty。大部分还是因为兴趣和enthusiasm.
: 特别是像俺老板这种研究rare disease的,其实对社会的贡献也是有限的,而且肯定是
: 赚不了大钱的。

avatar
z*n
37
张靓颖小时候跟男生打架,眼镜受伤。
造成大小眼的毛病。而且,在电视上看起来目光游离也跟这个有关
avatar
b*l
38
这个和无神论没有关系。
你这个逻辑的前提是世尊在世时没有讲过这些,所以不能再回来告诉我们。
问题是世尊在世时已经讲过这些了,前面也列出了很多经典。
其次,宿命通很多人都可以有,不需要是佛和佛教徒,、
信不信那就是完全不同的问题了。

【在 g*******r 的大作中提到】
: 但并没有解答我的疑惑啊
: 基本大家可以知道的是:
: 1.佛教是无神论
: 2.师尊涅槃之后,应该没有再回人世间提供更多信息,因为已经离开轮回
: 所以人死了后去什么地方,怎么死的,谁能经历过后再回来告诉我们?如何确认这类信
: 息可信?

avatar
X*n
39
你老板不是要去大地方赚大钱去了嘛?

【在 M*****n 的大作中提到】
: totally agree.
: LZ的目标是当富家子弟,science显然不是最佳捷径。
: 作science的也有发财的,但是干别的,发财的更多。
: 作science的目标也不是tenure,也不是faculty。大部分还是因为兴趣和enthusiasm.
: 特别是像俺老板这种研究rare disease的,其实对社会的贡献也是有限的,而且肯定是
: 赚不了大钱的。

avatar
j*i
40
难道不是张靓颖?她眼睛没问题吧
avatar
b*l
41
另外佛教认为佛有一切知智,如来十号就有正遍知,世间解。
这是不是神的image,就看每个人对佛教的image了。

【在 g*******r 的大作中提到】
: 无神论是拒绝接受神的存在和能力。不过好像这么说佛教应该是不可知论。但如果因为
: 这个就把佛教说成有神论宗教,或者演化出神的image可就要毁了佛教了
: 释迦牟尼的涅槃指的不是生前的,其实就是他的离世。
: 您说的释迦牟尼是谁的化身之一?

avatar
q*5
42
大家都有难处啊
avatar
p*s
43
有明的死鱼眼。
avatar
g*r
44
我觉得佛教不是用来“信”的
百姓的“信佛”应该是一种传统的叫法
但我觉得佛法是用来“悟”到的,用悟比较合适
两者的区别,一个是被动的喂食,一个是自己主动去捕食
如果以佛教普及智慧为本而非普及爱心为本
我依然觉得自己去捕食更符合佛教的初衷
基于此,“悟”可以保有人的主动性,可以表示不理解,也可以提问题
也可以在不理解和有问题的时候以“信不信由你”为答案会觉得太简单
经纶,是描述法的,同时经纶也是人写出来的。这就存在鸡和蛋的问题:是经纶在描述
“法”,还是“人”写的经纶在描述所谓的“法”?对于佛教,这个问题没有准确的答
案,甚至不同的经纶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有些会有遗漏有些会有偏颇。所以,说一部
经文是全佛说,或者是全伪经,都是不公平的。佛经很难不成为文化产物。
所以我喜欢研究宗教的时候有意的去看看它的宗教史,看看它发源之时和后来甚至到今
天的思维方式都有什么特点。作为描述“法”的宗教,前后不应该有太多矛盾,否则不
得不认为是在传播中的“人文”在起作用。这一点,什么宗教都一样,佛教也没幸免。
唯独佛教是提倡“悟”的,而不是“信”,不需要盲信,所以可以质疑,可以提问题
我之所以依然对佛法崇拜有加,是早期文献对释迦牟尼的描述中,他对“不确定性”的
尊重和包容。我曾经暗自责怪他不留下任何经纶而让后世产生如此之多的争论。后来一
点点渐渐领悟,这才是他的谦卑和智慧所在。谦卑在于与其它宇宙教主不同他或许不认
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他智慧在于他或许明白一旦他留下任何有形的经纶或者标准,则
佛法止于此,且人们会以此标准产生新的烦扰。
同样,当我看到很多经纶言之凿凿的借着佛口说着某些纷繁芜杂的“确定”概念,佛号
,我心中就燃起一个问题想去问那个已经离开了这个嚣杂的尘世的智者“你真的会这么
说吗”
没有答案,当然也不应该有答案,否则又成了信佛,而不是悟佛了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和无神论没有关系。
: 你这个逻辑的前提是世尊在世时没有讲过这些,所以不能再回来告诉我们。
: 问题是世尊在世时已经讲过这些了,前面也列出了很多经典。
: 其次,宿命通很多人都可以有,不需要是佛和佛教徒,、
: 信不信那就是完全不同的问题了。

avatar
g*0
45
任何行业都一样,只有少数精英才能踩着别人的尸体爬到最高点,大部分的人只有当尸
体的资格。
avatar
g*a
46
她那妆化的,大小眼很触目
avatar
g*t
47
释迦牟尼佛留下的经典很多的,不然你现在看到的是什么呢?佛经不是佛弟子/后人写
出来的,而是结集时期根据佛陀的传法记录下来的。
你愿意阅读佛经,并佩服其所说的道理,这个已经包含了“信”了。更进一步愿意按照
其道理修行,那么这个信就更进一步了。

【在 g*******r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佛教不是用来“信”的
: 百姓的“信佛”应该是一种传统的叫法
: 但我觉得佛法是用来“悟”到的,用悟比较合适
: 两者的区别,一个是被动的喂食,一个是自己主动去捕食
: 如果以佛教普及智慧为本而非普及爱心为本
: 我依然觉得自己去捕食更符合佛教的初衷
: 基于此,“悟”可以保有人的主动性,可以表示不理解,也可以提问题
: 也可以在不理解和有问题的时候以“信不信由你”为答案会觉得太简单
: 经纶,是描述法的,同时经纶也是人写出来的。这就存在鸡和蛋的问题:是经纶在描述
: “法”,还是“人”写的经纶在描述所谓的“法”?对于佛教,这个问题没有准确的答

avatar
b*n
48
生物圈的毅种循环。
记者来到某实验室,看到一个博士生正在忙碌,就问他:
“忙啥呢?”
“忙毕业。”
“毕业了想干啥?”
“做博后。”
“博后完了呢?”
“做AP。”
“然后呢?”
“拿tenure。”
“有tenure之后呢?”
“申更多的grant,招更多的学生和博后。”
avatar
h*w
49
小时候眼睛受过伤,本来就不一样

【在 g*****a 的大作中提到】
: 她那妆化的,大小眼很触目
avatar
b*l
50
“信”也不是非黑即白的,也是有程度区别的。
提问题和信不信是两回事。
对于佛教的慕道友,自然要有信心逐渐增强的过程,
直到信心强到愿意相信佛的教导,愿意皈依佛教。
不管那儿的佛教徒,都要受三皈依,这就是个信的问题。

【在 g*******r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佛教不是用来“信”的
: 百姓的“信佛”应该是一种传统的叫法
: 但我觉得佛法是用来“悟”到的,用悟比较合适
: 两者的区别,一个是被动的喂食,一个是自己主动去捕食
: 如果以佛教普及智慧为本而非普及爱心为本
: 我依然觉得自己去捕食更符合佛教的初衷
: 基于此,“悟”可以保有人的主动性,可以表示不理解,也可以提问题
: 也可以在不理解和有问题的时候以“信不信由你”为答案会觉得太简单
: 经纶,是描述法的,同时经纶也是人写出来的。这就存在鸡和蛋的问题:是经纶在描述
: “法”,还是“人”写的经纶在描述所谓的“法”?对于佛教,这个问题没有准确的答

avatar
g*0
51
靠谱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生物圈的毅种循环。
: 记者来到某实验室,看到一个博士生正在忙碌,就问他:
: “忙啥呢?”
: “忙毕业。”
: “毕业了想干啥?”
: “做博后。”
: “博后完了呢?”
: “做AP。”
: “然后呢?”
: “拿tenure。”

avatar
n*y
52
这个形容的好。这么多年也不知道在干嘛,连看镜头都不会看。就不是上台表演的料。

【在 p****s 的大作中提到】
: 有明的死鱼眼。
avatar
g*r
53
“你愿意阅读佛经,并佩服其所说的道理,这个已经包含了“信”了。更进一步愿意按
照其道理修行,那么这个信就更进一步了”
很好的话题。这样说信也是对的。我想表达的论点是,佛教是应该提倡不需理解的“盲
信”(信),还是要求必须经过理解的信服而“领悟”(悟)?两者很大的区别
今日国内外的佛教论坛,让我对任何概念定理产生问题,最终总有很大一部分声音告诉
我这个概念定理是有道理的,而理由却是“信不信由你”“高僧大德的经纶,传承了这
么多年肯定有他的道理”“不是你我这样的凡人能懂的”“不读上一万(十万,百万)
遍是不会懂的”,却并未对我产生的问题有什么实际的回答。
作为学习一个传承智慧的宗教,当我听到如上的回答,总是觉得有很大的讽刺性。而且
如果答案如此,那其放在在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一样全部适用。“那你去信别的教啊,
在这里干扰大家修佛的业力是...”这是我曾经得到的进一步答复。我总觉得佛教有它
与众不同的智慧,超越世俗的理解。只好自己寻找答案。
结果,说信也好,说悟也好,不管大乘还是南传,至今能让我对释迦牟尼最为佩服的经
纶,就是《卡拉玛经》(如果这个经文是他所言)。我真心的理解和感悟到他对于世间
矛盾的理解和智慧。而这部经,反而就是告诉大家如何不去“信”而用“智”的。任何
宗教的创始人,从没有如他这样,为了普及智慧,甚至鼓励教众去挑战自我。
至于“释迦牟尼佛留下的经典很多的,不然你现在看到的是什么呢?佛经不是佛弟子/
后人写出来的,而是结集时期根据佛陀的传法记录下来的。”
其实佛经就是佛弟子和后人通过口传笔录写出来的,而汉文的经文更加是翻译过来,外
加跟朝代纳入不同的修正而演变至今,如前面所言加入人文的概念是不可避免的。我不
是在说什么经纶都是伪经,而是在说,请不要拿经纶全部当真理。 --- 盲信和领悟的
区别。

【在 g***t 的大作中提到】
: 释迦牟尼佛留下的经典很多的,不然你现在看到的是什么呢?佛经不是佛弟子/后人写
: 出来的,而是结集时期根据佛陀的传法记录下来的。
: 你愿意阅读佛经,并佩服其所说的道理,这个已经包含了“信”了。更进一步愿意按照
: 其道理修行,那么这个信就更进一步了。

avatar
p*n
54
死相还是有区别的
搞生物容易七窍流血

【在 g********0 的大作中提到】
: 任何行业都一样,只有少数精英才能踩着别人的尸体爬到最高点,大部分的人只有当尸
: 体的资格。

avatar
y*8
55
近视而已。没什么奇怪吧
avatar
c*h
56

如果是至高无上,什么都要听他的,祂说了算,那种神(此处指一种高等灵),
的确是无神论。
但我认为佛教没有否认有一种较高等的灵,不管我们称祂为菩萨、神或什么。
(此处指修为比一般人好,贪嗔痴较少的那种灵)
因为阿罗汉已经跳脱轮回,所以我们能收到讯息的应该是这类的灵。
可能要”圣教量”+自证(比量或现量)了。
圣教量(佛陀或阿罗汉弟子说的),我认为,严格说,不足为凭,只能参考。
因为年代太久,根本不知是否是佛陀或阿罗汉弟子所说,或是后人自己说的。
科学预来愈发达,现代人愈来愈理智,有这样想法的人也愈来愈多。
也接近佛陀当初在葛拉玛经教导。
严格说,我个人不赞成把”圣教量”列为因明(指搞清楚”原因”)的一部份。
只有自证较准,也就是比量或现量。
但自依法依。 还有法依。(虽然佛法也年代太久,杂乱了。)
在初时,没有亲身体验时,没有任何依靠的时候,也只能依靠他们说的(法)。
这时,可能暂时可以依靠。用”信”,暂时依靠。
有一种”信”是属于较理智的,也是脆弱的,
要增强这个”信”,此时可以考证佛经真伪。较真的,较”信”。
还有一种”信”,属于宗教式的”信”,非理性的”信”。这种”信”较强烈。
如果”宗教感”较强,可以问神明,神明会解答。 这种人也不少。
只要不再疑惑,也行。
但也可能较盲目。可一但方向是对的,”信”却较强烈,一点也不脆弱。
同样,方向错了,十条牛也拉不回。
无论哪种”信”,初时是”信”大于”悟”(自身体验)
愈有亲身体验(可能是神通,可能是对缘起法的亲证),就愈来愈脱离原来的”信”。
在爱、取、有, 然后”生”。
这个”有”,就有很多种说法。
原本的欲有(对欲望占住不放) 色有(对色占住不放) 无色有(对精神占住不放)。
到后来很多种”有”。
这种”有”讨论很多,很重要。
如果观察到,我们这一生就是欲、色、无色的活动,
而自己不再对这三种活动有 爱、取、有。 那也许可以明白根本不会有来生。
(但我们还不是慧解脱阿罗汉,不知他们对缘起法明了什么,
阿罗汉断掉爱、取、有之后,又明了什么)
唯有对缘起法有正确且极细腻的观察,观察这种”有”,
然后神通自证或慧自证(慧解脱),否则我们很自然的一定有很大的疑问。

【在 g*******r 的大作中提到】
: 但并没有解答我的疑惑啊
: 基本大家可以知道的是:
: 1.佛教是无神论
: 2.师尊涅槃之后,应该没有再回人世间提供更多信息,因为已经离开轮回
: 所以人死了后去什么地方,怎么死的,谁能经历过后再回来告诉我们?如何确认这类信
: 息可信?

avatar
d*i
57
haha, 生物千老们是蚖病毒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生物圈的毅种循环。
: 记者来到某实验室,看到一个博士生正在忙碌,就问他:
: “忙啥呢?”
: “忙毕业。”
: “毕业了想干啥?”
: “做博后。”
: “博后完了呢?”
: “做AP。”
: “然后呢?”
: “拿tenure。”

avatar
n*y
58
近视戴了隐形不就好了。
演绎圈里近视的多了,都眼睛无神。她就是没气场,不会看镜头。

【在 y******8 的大作中提到】
: 近视而已。没什么奇怪吧
avatar
g*r
59
我总觉得信心这个东西是随着智慧的增长而被渐渐淡化
是应该被淡忘抛弃而不是被增强的东西。
信心本身就是个因周遭事物而对自我心理产生映射的一种机制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信”也不是非黑即白的,也是有程度区别的。
: 提问题和信不信是两回事。
: 对于佛教的慕道友,自然要有信心逐渐增强的过程,
: 直到信心强到愿意相信佛的教导,愿意皈依佛教。
: 不管那儿的佛教徒,都要受三皈依,这就是个信的问题。

avatar
g*a
60
这到是没听说过

【在 h******w 的大作中提到】
: 小时候眼睛受过伤,本来就不一样
avatar
c*h
61

我个人认为,佛陀教导我们的是较理性的”信”。
为了传教需要,我不反对以宗教式的”信”引导入门。
我观察,因为人都很脆弱,对于多数人,初步这是很有用的方式。
(但最后,仍是要引导到正确的修行,否则也只停在”初步”。)

【在 g*******r 的大作中提到】
: “你愿意阅读佛经,并佩服其所说的道理,这个已经包含了“信”了。更进一步愿意按
: 照其道理修行,那么这个信就更进一步了”
: 很好的话题。这样说信也是对的。我想表达的论点是,佛教是应该提倡不需理解的“盲
: 信”(信),还是要求必须经过理解的信服而“领悟”(悟)?两者很大的区别
: 今日国内外的佛教论坛,让我对任何概念定理产生问题,最终总有很大一部分声音告诉
: 我这个概念定理是有道理的,而理由却是“信不信由你”“高僧大德的经纶,传承了这
: 么多年肯定有他的道理”“不是你我这样的凡人能懂的”“不读上一万(十万,百万)
: 遍是不会懂的”,却并未对我产生的问题有什么实际的回答。
: 作为学习一个传承智慧的宗教,当我听到如上的回答,总是觉得有很大的讽刺性。而且
: 如果答案如此,那其放在在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一样全部适用。“那你去信别的教啊,

avatar
n*y
62
说你是中二病脑残粉吧,不会看镜头,没气场就是侮辱吗?

【在 h******w 的大作中提到】
: 小时候眼睛受过伤,本来就不一样
avatar
g*r
63
“因为阿罗汉已经跳脱轮回,所以我们能收到讯息的应该是这类的灵。”
可是阿罗汉也会死亡,而且可以跳脱轮回,那就是类似跟佛陀一样的状态了,如何向尘
世发送信息?而且这些也都来自于猜想,基于信,我不磨灭它的可能,但采取保留意见。
“无论哪种”信”,初时是”信”大于”悟”(自身体验)”
这个很同意,其实在“有我”的心境下理智很容易变成信,两者的状态会在很模糊中来
回对换。
不过确实,这个“有”是很矛盾的东西,想追求真理,恐怕也是一种欲望,也是“有”
的一种。所以很难说自己现在做的到底是不是又一种执着。很矛盾,哈哈。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个人认为,佛陀教导我们的是较理性的”信”。
: 为了传教需要,我不反对以宗教式的”信”引导入门。
: 我观察,因为人都很脆弱,对于多数人,初步这是很有用的方式。
: (但最后,仍是要引导到正确的修行,否则也只停在”初步”。)

avatar
z*n
64
张靓颖小时候跟男生打架,眼镜受伤。
造成大小眼的毛病。而且,在电视上看起来目光游离也跟这个有关
avatar
g*r
65
但,有可能这个宗教式的”信”引导入门可能毁掉佛教
就好像人和经纶的关系,为了引导而大众化经纶。于是真正的智慧被雪藏,剩下的成了
暂时抚平人们心灵中的恐惧的镇静剂
我觉得佛教没有传教的需要,应该是你有缘来我再跟你沟通,如夫妻。大众化的传教容
易把“教”本身都大众化了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个人认为,佛陀教导我们的是较理性的”信”。
: 为了传教需要,我不反对以宗教式的”信”引导入门。
: 我观察,因为人都很脆弱,对于多数人,初步这是很有用的方式。
: (但最后,仍是要引导到正确的修行,否则也只停在”初步”。)

avatar
b*7
66
详细说说,我也觉得有问题。

【在 h******w 的大作中提到】
: 小时候眼睛受过伤,本来就不一样
avatar
k*n
67
行人一般讲信,解,行,证。信是一切的根本。大德说:信是一切道源功德母。然而信
和解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步步加深。不少经典里提到:佛智难测,不仅对凡夫这样
说,即便是声闻弟子,登第的法身大士也是如此。所以只能先确信佛所说无疑,作为第
一步,这样才有后面的解行。

【在 g*******r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佛教不是用来“信”的
: 百姓的“信佛”应该是一种传统的叫法
: 但我觉得佛法是用来“悟”到的,用悟比较合适
: 两者的区别,一个是被动的喂食,一个是自己主动去捕食
: 如果以佛教普及智慧为本而非普及爱心为本
: 我依然觉得自己去捕食更符合佛教的初衷
: 基于此,“悟”可以保有人的主动性,可以表示不理解,也可以提问题
: 也可以在不理解和有问题的时候以“信不信由你”为答案会觉得太简单
: 经纶,是描述法的,同时经纶也是人写出来的。这就存在鸡和蛋的问题:是经纶在描述
: “法”,还是“人”写的经纶在描述所谓的“法”?对于佛教,这个问题没有准确的答

avatar
n*7
68
靠,跟男生打架眼睛受伤,很彪悍啊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张靓颖小时候跟男生打架,眼镜受伤。
: 造成大小眼的毛病。而且,在电视上看起来目光游离也跟这个有关

avatar
g*r
69
咱们先别劳烦大德,谈谈凡夫如我的简单逻辑。如下都是您所说的经纶所提出的:
--信是一切道源功德母
--佛智难测
--所以只能先确信佛所说无疑才有后面的解行
如下是我们在这个客观的世界所知道的事实
--释迦牟尼是来为众生传播智慧的
--释迦牟尼本人没有留下任何的经纶,全部是口说,现有经纶是后世汇总的释迦牟尼对
佛法的见解
--汉传佛教很多佛经由翻译而来
--佛教各个时代都有相应的伪经流入
--佛教在某些时代还有统治者干扰佛经的历史
请问您有没有觉得前后有些矛盾?我能看到的:
1. 佛来传播智慧 -》佛智难测 -》所以先信了才能解行 ====》 智慧何来?什么都不
理解就生硬相信谈何智慧?如此还不如说佛是来传教的更准确
2. 佛不留下任何经纶 + 佛经为后世编纂 + 佛经可能存在润色 + 佛经可能存在翻译错
误 -》 只能先确信佛所说无疑才有后面的解行 ====》如何确定我们现在印在纸面上的
就是佛所说? ===》 既然有可能不是确定的,还要“只能先确信佛所说无疑才有后面
的解行” ===》 这里的智慧何来?有没有一点点的可能是盲信?
对于这些矛盾,很多修行者拒绝面对,拒绝讨论,相互鼓励“不要被这些噪音所干扰”
,“坚持正见”。如此,如果盲信,则继续加剧,连自我纠正的可能都没有。更不要提
智慧了。
人为什么就不愿意多走几步回头去看看历史呢?

【在 k*******n 的大作中提到】
: 行人一般讲信,解,行,证。信是一切的根本。大德说:信是一切道源功德母。然而信
: 和解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步步加深。不少经典里提到:佛智难测,不仅对凡夫这样
: 说,即便是声闻弟子,登第的法身大士也是如此。所以只能先确信佛所说无疑,作为第
: 一步,这样才有后面的解行。

avatar
x*h
70

这你也信,有残疾的都说自己打架受伤反正死无对证,就是先天性斜视

【在 n*********7 的大作中提到】
: 靠,跟男生打架眼睛受伤,很彪悍啊
avatar
c*h
71
佛陀、阿罗汉 无法向尘世传讯息。我认为。
是的,目前,不是阿罗汉的人,是基于”信”。
阿罗汉,自知不受后有。 可能知道”有”以及”有”之后的事。
有天眼通的人(三明之一,生死智证明,可见到死者往生何处),应该也可以见到。
你我等一般人,是该采保留态度。
是,想追求真理,也是一种欲望, 佛陀称为”善欲”
这是在修行初期不可或缺的。
不是要断所有欲望,欲望是人类做任何事情天生具有的,不可能全断。
做任何动作都有欲望,然后才有意志推动,否则一定一定一定一定做不成任何事情。
我们可以试着举起手,没有欲望,就没有意志力支撑,举手举到一半,一定掉下来。
做任何事都一样。
此外,四正勤中,佛佗说,善(善欲)的要令其增长,恶(恶欲)的要令其消失。
这时,首先确定,有欲望。
然后要能明辨是非,何谓善欲,何谓恶欲。绝不含糊,绝不会不分辨善恶。
善欲,就要一直坚持,还要发扬光大。 恶欲,就立刻断掉。
但是欲贪,是要断掉。
就是执着于某一种欲望。
执着,不是指”一直”想做某件事。
执着是指,当一直想做某件事,但做成(能欲令如是),就很快乐。
做不成(无法欲令如是),就生气。
这种情况要断掉。
可以坚持要有这种欲望,也就是坚持想要这么做。
但不能,做不到就生气。
执着、执取, 就是爱、取、有的”取”
然后就几乎不可免的会有 ”有”(通往”存在”、通往”生”)
“有”,表示苦的因缘,在这一世产生,然后,例如下一秒就会产生,再下一秒就忧伤
烦恼,
再下一秒,就当世轮回,继续苦的因缘,继续忧伤烦恼。
若是前世今生的轮回,在”有”时(也许死后某种情况),苦的因缘准备好了,必通往”
生”。
何以说必通往”生”? 我也不知道。
但是我发现,只要确立 “苦”--人生是苦。
(或用另一个说法,可能比较容易理解 – 确立“只有苦在轮回,没有谁在轮回”)
似乎…….就较能了解,何以了解当世缘起,也能确立前世今生的轮回,死后会如何。
我说的不一定对,仅供参考而已。
avatar
i*t
72
听歌就听呗,说人家眼睛干啥啊?小黄旗还是盲人呢,唱歌也是杠杠的。
avatar
g*r
73
很同意,
不过“佛佗说,善(善欲)的要令其增长,恶(恶欲)的要令其消失。”
我不是在这里挑战佛陀的这句话,它表达的初衷很正确。只是感觉人生当中很多事情并
非善恶之间那么明晰,不仅仅是“分辨善恶”那么简单。很多太过执着的“善举”,本
身也造成不良的后果,加大因果。“分辨善恶”听来简单和坚决,执行上往往会人们却
会在这个对立面上增进执着。
所以人生体验中我还是觉得“无我”更令人信服,无论善恶,是“执着”就要尽量令其
消失。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佛陀、阿罗汉 无法向尘世传讯息。我认为。
: 是的,目前,不是阿罗汉的人,是基于”信”。
: 阿罗汉,自知不受后有。 可能知道”有”以及”有”之后的事。
: 有天眼通的人(三明之一,生死智证明,可见到死者往生何处),应该也可以见到。
: 你我等一般人,是该采保留态度。
: 是,想追求真理,也是一种欲望, 佛陀称为”善欲”
: 这是在修行初期不可或缺的。
: 不是要断所有欲望,欲望是人类做任何事情天生具有的,不可能全断。
: 做任何动作都有欲望,然后才有意志推动,否则一定一定一定一定做不成任何事情。
: 我们可以试着举起手,没有欲望,就没有意志力支撑,举手举到一半,一定掉下来。

avatar
c*h
74

这里”善欲”指 趋向于解脱、解开十结的想法、意愿
“恶欲”,相反
“四正勤”是 七觉支中的”精进觉支” 是八正道中的”正精进”
其实施,是有步骤的,有基础的。
可惜,在汉地已经失传。
传统上,直到现在,大家都喜欢说 : 善恶无分别,不执着。
也许在坐禅入定可以这么说,可以用来描述”想”的活动停止或减少的情况。
但不适用于日常修行,特别是佛陀当初教导的真正佛法的修行。
善恶
要有”正见”的基础,对四圣谛的了解无误。 这其实不简单,尤其现在佛法很杂乱。
比如”执取”
仔细思维缘起法,思惟杂阿含
”执取”,一般人可能当成 : 对某件事”一直”或”坚持“ 要这样想、这样做。
但是”执取”的本意是: 对某事”一直”或”坚持“ 要认为这是”我”或”我所”
(会导致贪嗔 忧悲恼苦)
天差地别,
仔细思维缘起法,思惟杂阿含
比如”欲望”,好像什么欲望都要断,变成植物人一样 …………
在错误观念下, 整个执行起来,人变得很奇怪。整想法怪,做法怪,修行更怪。
即使了解,但没有基本功力,还是无法做到,
七觉支中,要有念觉支、择法觉支 的功力基础,才有可能精进觉支。
佛陀的教法有次第。

【在 g*******r 的大作中提到】
: 很同意,
: 不过“佛佗说,善(善欲)的要令其增长,恶(恶欲)的要令其消失。”
: 我不是在这里挑战佛陀的这句话,它表达的初衷很正确。只是感觉人生当中很多事情并
: 非善恶之间那么明晰,不仅仅是“分辨善恶”那么简单。很多太过执着的“善举”,本
: 身也造成不良的后果,加大因果。“分辨善恶”听来简单和坚决,执行上往往会人们却
: 会在这个对立面上增进执着。
: 所以人生体验中我还是觉得“无我”更令人信服,无论善恶,是“执着”就要尽量令其
: 消失。

avatar
l*a
75
All these words are useless.
Words are the most useless things in xiu.
Xiu is very hard, all you have to do is go directly to your heart.
A small thing can cost you many many years.
Work on the heart is the only way.
The reason you can not do this is because of the small things.
All karma are related with your heart.
Some people never understand this even their teachers taught many times.
Some will understand it little by little.
You do not want to get infected by any ways. The world can be dangerous.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里”善欲”指 趋向于解脱、解开十结的想法、意愿
: “恶欲”,相反
: “四正勤”是 七觉支中的”精进觉支” 是八正道中的”正精进”
: 其实施,是有步骤的,有基础的。
: 可惜,在汉地已经失传。
: 传统上,直到现在,大家都喜欢说 : 善恶无分别,不执着。
: 也许在坐禅入定可以这么说,可以用来描述”想”的活动停止或减少的情况。
: 但不适用于日常修行,特别是佛陀当初教导的真正佛法的修行。
: 善恶

avatar
k*n
76
不错。如果盲信了伪经,邪法,没有智慧去辨别,这个是非常可怕的。因为邪法它里面
也有信,解,行,证。我想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一个法,每个人对正法的诠释
也截然不同。我想我们大概只能求同存异了,因为我认为我庆幸的获得了正法,而且坚
信它,不错,真的没有智慧去辨别,但是坚信这里面的道理,甚至谁写的都不重要了,
即便是路边的乞丐。谢谢你点出这样一层意思,这也是佛多次提到的一切法由心想生的
深意,每个人因为遇缘不同必然生活在自己感知的一套法则里,大概最终我们所有人的
“万法”都归于空寂,也许到那时候才真正的统一,觉悟。
愿正法长存。

【在 g*******r 的大作中提到】
: 咱们先别劳烦大德,谈谈凡夫如我的简单逻辑。如下都是您所说的经纶所提出的:
: --信是一切道源功德母
: --佛智难测
: --所以只能先确信佛所说无疑才有后面的解行
: 如下是我们在这个客观的世界所知道的事实
: --释迦牟尼是来为众生传播智慧的
: --释迦牟尼本人没有留下任何的经纶,全部是口说,现有经纶是后世汇总的释迦牟尼对
: 佛法的见解
: --汉传佛教很多佛经由翻译而来
: --佛教各个时代都有相应的伪经流入

avatar
n*n
77
人人皆在信中。信思辨,信事实,信真相。。。。。。
信了,还不知道的人不少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