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华人里面做AP的离婚率高么?(转载)
avatar
华人里面做AP的离婚率高么?(转载)# Biology - 生物学
p*l
1
提交I-140的时候,我的律师说要出生证,可是我的都不知道哪里去了,我估计很多人没有
吧. 大家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感谢赐教!
avatar
t*o
2
renren上看的一个文章
去一个风景名胜开了个会,开会后登山与旁边一位老爷爷聊天。回住处,老爷爷给我一
张名片——原来他就是传说中的巨牛XXX教授!与会的都是大中小牛,他们讨论起问题
来谈笑风生,才华横竖都溢,令我这种小小鸟自卑不已。
会后搭两个女老师的顺风车回家,听她们八卦起来,却又是另一番图景。与会的除了几
对couple之外,剩下的很多不是离了婚,就是在离婚。那个巨牛过去一年都在离婚的阴
影中,而他也根本不是什么老爷爷,虽两鬓斑白,却只有48岁!
在北美,academia对个人生活是个巨大的牺牲。有个老师说她在ubc的时候,如果是女
生,进来时结了婚的读着读着就离婚了,有男朋友的读着读着就分了,没有男朋友的读
完了还没男朋友。有些tough的学校会踢走40%的人,能存活下来是很难的事,有些名校
的学生读着读着就消失了。我知道一个30岁未嫁的女生,有一次发现坏的饭菜,原来她
做过饭之后竟然忘记吃了。了解了这些,也就不难知道为什么chicago出来的人都dead
serious, aggresive的不行。
与assistant professor(相当与国内的讲师)相比,phd的生活简直太幸福了。毕业的
压力和tenure的压力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很多人觉得professor就是在大学里教
书,其实teach是最不重要的事,我当年的美国小老板跟我说,在UNC,"teaching is
the last thing you do before you go to bed",要是你跟教授说你热爱teach,他们
会认为你不务正业。即使在以teaching excellence著称的William and Mary,"For me
research is definitely 99%",小老板如是说。给我们做教学培训的老师也强调,千
万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在teach上,"Research keeps your job, not teaching."
Research School通常发表的压力很大,6年时间发不出来就走人。其实除了纯文科,对
比学术水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tenure的标准,一般学校是6年3篇A(top 5 journal)
,更好的学校像(UW-seattle)是六年4-5篇A,顶级学校,发top journal很多还不行,
还必须发出经典论文来。所以这种学校往往10年都没有人拿到tenure,而生存下来的都
是学术明星。现在国内的商学院也招海龟博士给很高薪水搞tenure制。看看tenure的标
准就知道水平的差距,上财的标准最高,6年1A+2B,光华是10年1A+2B+中文,清华是6
年几篇B。有时候看国内顶着各种头衔的教授简历,真有“人傻,钱多,速来”之感。
怪不得像郎咸平这种在NYU拿tenure的人,常嘲笑他们是五流学者。这里说的是商学院
的情况,经济系回国的人多,水平要高一些。
北美的assistant prof可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一群人。我当年的小老板,老婆生孩子在
家呆了一个月,然后又每天在办公室呆到深夜,寒假就圣诞节休息了5天。也有更拼命
的,比如当年沃顿的夏一红就是活活累死。学术圈的junior就像是沙滩上刚孵出的小龟
,要拼命爬到终点不然就被吃掉。
这么辛苦的工作,自然配偶就要牺牲很多。很多AP都离过婚,然后tenure之后再婚。师
生恋虽说后果严重,但老师和学生的affair也时有耳闻,在国内就更普遍了。有个复旦
的老师打趣说:“不想当师母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想想看就知道这诱惑有多大:教授
早出晚归的研究,一回家厨房里出来一个抱怨的黄脸婆。而外面却是年轻时尚,能欣赏
他成果带有崇拜眼神的学生。
如果夫妻都是phd又都在高校,那异地的可能性就很大。因为国外不像国内资源都集中
在那几个城市,通常大学都散落在各个小镇。同一个学校招两口子的概率很小,而且即
使都进来,能不能一起拿到tenure也是个大问题。我一个师兄,老婆在同一学校做
sessional instructor,合同到期,满世界投简历,终于在荷兰找到了一份教学职位,
于是一家三口人老公在北美,老婆在欧洲,2岁的小孩回国给父母带。他发自肺腑的和
我说:“千万不要找一个女phd.” 即使在一起,两人都忙,你想度假的时候我要赶
deadline,我轻松了你又要改论文,谁都希望对方顾家庭一些。不过两人都忙也好过一
忙一闲,要是老婆主内,每日“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岂不怨妇。所以一个成功prof
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配偶。在学术圈,不结婚和不要孩子的多了去了。
所以没有一种生活是简简单单的,用嘉映的话说:“谁也别嫉妒谁。有人成功,有人得
到敬,得到爱,得到钱,得到赏识;这些都是牺牲了另一些得到的。”
写完了又觉得太negative,于是再加上两句。其实学术虽辛苦却并不凄惨,一群聪明
的工作狂,在一起想idea,争来争去,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而且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
就会很有成就感,那些大牛70岁仍不退休,就像一个孩子玩toy一样不知疲倦。当然体
制的束缚也会让人厌恶,所以学术适合那些厌倦工作,有点理想,但又不能太有理想的
人。
avatar
A*T
3
140不需要
485的时候要出生公证,早点去准备吧

【在 p******l 的大作中提到】
: 提交I-140的时候,我的律师说要出生证,可是我的都不知道哪里去了,我估计很多人没有
: 吧. 大家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感谢赐教!

avatar
s*g
4
临出国是,我母校专业老师曾对我说,千万不要两人都读博士,否则家无宁日,容易离婚...
很悲催的我家就是两个不同专业的博士...555...好在彼此有妥协有生活上的帮衬...目
前还过着所谓的幸福日子!
我同学里AP也多,人家也没有离婚啊!
事在人为.
智商高的人要情商高才行啊.而且道德底线每个人不同啊!高学历不等于道德底线高啊.
在人品!
avatar
m*b
5
很高
参看北京某著名中科院下属研究所
avatar
b*n
6
狗屁文章,建议转发笑版。

【在 t*********o 的大作中提到】
: renren上看的一个文章
: 去一个风景名胜开了个会,开会后登山与旁边一位老爷爷聊天。回住处,老爷爷给我一
: 张名片——原来他就是传说中的巨牛XXX教授!与会的都是大中小牛,他们讨论起问题
: 来谈笑风生,才华横竖都溢,令我这种小小鸟自卑不已。
: 会后搭两个女老师的顺风车回家,听她们八卦起来,却又是另一番图景。与会的除了几
: 对couple之外,剩下的很多不是离了婚,就是在离婚。那个巨牛过去一年都在离婚的阴
: 影中,而他也根本不是什么老爷爷,虽两鬓斑白,却只有48岁!
: 在北美,academia对个人生活是个巨大的牺牲。有个老师说她在ubc的时候,如果是女
: 生,进来时结了婚的读着读着就离婚了,有男朋友的读着读着就分了,没有男朋友的读
: 完了还没男朋友。有些tough的学校会踢走40%的人,能存活下来是很难的事,有些名校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