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这算是不端吗# Biology - 生物学
T*N
1
◇◇新语丝(www.xys.org)(xys8.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
举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千人计划”教授于晓方学术不端
新语丝,
本人向你们举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千人计划”教授于晓方将其在约翰霍普
金斯大学的研究发现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在NATURE上,于晓
方是在2010年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签订A类“千人计划”合同的,合同期为2010
年至2015年,但实际上他平均每年来吉林大学的工作时间不到一个月,这是他本
人自独立从事科研以来在NATURE上发表的唯一一篇论文,他2010年在吉林大学第
一医院筹建实验室,第二年就将该论文投稿发表了,该论文中没有任何一点内容
是在吉林大学做出来的。除此以外,他还把其它一些在国外的研究成果以吉林大
学名义发表。
王康
(XYS20150130)
◇◇新语丝(www.xys.org)(xys8.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
avatar
T*N
2
“千人计划”的专家该如何退出
李新玲(《中国青年报》记者)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8月19日 02 版)
已经实施6年为国家引进大批学者的“千人计划”将建立退出制度。按照中组部印
发的《关于建立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专家退出制度的意见》,明确了“千人计划”专
家的三种退出形式:一是主动退出,即专家本人提出放弃入选资格;二是劝退,对未按
期到岗工作或在岗时间未达到工作合同规定要求的,用人单位进行劝退;三是取消入选
资格,对弄虚作假骗取入选资格的,或违反职业道德、学术不端,造成恶劣影响的,或
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的,取消入选资格。
“千人计划”自实施以来,引进并重点支持了一批领军创新人才回国,推动了科技
的进步。但在计划的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
YOCSEF)曾专门举办过“高端人才引进计划的得失探讨”论坛,对此问题进行过探讨。
一位入选“千人计划”,并且担任“千人计划”专家,参与人才引进评审工作的学
者告诉笔者,社会各方对这一项目的评价不太相同:来自主管部门、大部分用人单位的
结论是,“形成回国热潮,作用明显”;也有个别用人单位认为,“千人计划”没有起
到预期的作用;一些“千人计划”获得者对国内科研环境表示不满意。
讨论会公布的一组调查显示:“千人计划”获得者中,49%的人认为国内“研究风
气不好,把很多时间花在学术之外的 公关活动上”;45.9%的人反映“科研项目审批不
透明,存在拉关系、走后门现象;40.1%的人坦言,国内搞科研“人际关系太复杂,需
要花大量时间处理”。
“千人计划”之所以遇到了一些麻烦,原因可以归为几点:
第一,“千人计划”获得者的学术位置难界定。在大部分学科,国内目前已形成了
相当规模的学术队伍和生态体系,“千人计划”的空降带来了“插队”的矛盾。
第二,“千人计划”打破了我国现行科技体系的工资待遇,几倍、几十倍于本土教
授的高薪和科研启动经费,使得“引进者”有时会被孤立。“千人计划”的教授们在申
请某些科技项目时,甚至出现全军覆没的现象。因为一些评审者认为,“千人计划”的
全职教授已经得到了巨额的启动经费,不再需要科研经费了。
此外,国内外科研申报体系以及研究角度的差异,也使得一些“千人计划”的学者
在课题申报方面,难与评审专家产生共鸣。
由此可见,除了一些“千人计划”的获得者缺乏实力之外,体制差异、研究视角差
异、社会交往差异等各个方面,也是造成一些人水土不服的重要原因。这些都需要及时
调整完善。一方面给引进的人才以主动退出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要在制度设计上加以完
善,比如可以实行“双轨制”,用人单位对“千人计划”获得者与本土科研人员实行不
同的评价考核标准,让他们按国际学术界的标准,潜心做原创性的工作,不和国内同行
争项目;同时,对于各种“虚假引进”,不仅引进者要退出,用人单位也是要付出相应
的代价。
值得提出的是,在“千人计划”的引领示范作用下,各个省区市、各家大学以及科
研院所,纷纷设立自己的各类“百人、千人、万人”引进计划,这些都是花了大价钱的
投入,相应的退出机制也应该尽快生效。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