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2016年哈佛学术丑闻事件----糖丑闻
avatar
2016年哈佛学术丑闻事件----糖丑闻# Biology - 生物学
m*t
1
还是都是Urethane的了?
avatar
o*p
2
原文有图
http://www.zhihu.com/question/54073341/answer/138160369
今年我觉得最让人震惊的学术界丑闻是哈佛大学的糖丑闻事件。
起因来自于2016年9月12日在《美国医学会期刊:内科学》(JAMA Internal Medicine
)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揭露了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制糖业的巨头们,通过
收买哈佛大学三位食品健康权威和行业相关规定制定者,弱化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关联
,并将心血管疾病的成因抹黑到饱和脂肪酸头上的丑闻。[1]
这件起调查的起因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医学教授Stanton Glantz。
Stanton Glantz以前是一位牙医,在2007年参加的一次饮食健康产业界会议上,Glantz
听到了产业界“摄入过多的糖和引起身体的慢性疾病并没有相关性”的言论。产业界的
这一言论与他作为牙医的认知相悖,于是Glantz辞去了牙医的职位,加入UCSF成为了一
名医学教授。去研究糖和慢性疾病是否有相关性。
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主要有两派学说在争论冠心病的饮食诱因,分别是:
伊丽莎白女王学院生理及营养学教授John Yudkin的糖诱因观点,
和明尼苏达大学营养及病理学家Ancel Keys的饱和脂肪和膳食胆固醇的诱因观点。
Glantz在哈佛大学的地下室里发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糖业行业巨头和哈佛三名著名
教授头之间的往来信件。其中包括糖业研究基金会(The Sugar Research Foundation
,今天的美国糖业协会 The Sugar Association的前身)对教授们的往来邮件。信件内
容包括1964年,制糖业高管John Hickson提议“通过合法的研究项目”(“through
our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and legislative programs.”)来将公众的注意力从
糖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的论调中移开。
在信件里,制糖业高管John Hickson对三名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提出建议,要求他们撰写
批驳糖对心血管疾病有相关性,并将心血管疾病的诱因归因到饱和脂肪酸的综述性文章
。聘请对象是三名哈佛大学公关卫生学院的顶级营养系的教授,包括哈佛大学营养学院
院长Fredrick J. Stare、后来当上美国农业部营养部门负责人并于1977年帮助联邦政
府起草第一版膳食指南的D. Mark Hegsted。聘请金额为6500美金(相当于现在的49000
美金)。
文章特意挑选出有将糖引发心血管疾病的文章进行针对性批驳,并刻意剪裁资料,支持
饱和脂肪酸引发心血管疾病的观点。文章在撰写过程中甚至将未发表的稿件交给糖业集
团,反复修改,在糖业集团满意的情况下再拿去发表。文章发表在颇具声望的《新英格
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
Dr.Hegsted在信件往来中写道说:[2]
“We are well aware of your particular interest, and will cover this as well
as we can.”
我们非常看重你的意见,并且我们将尽我们所能满足这些意见。
制糖业高管John Hickson则在信件里写到
“Let me assure you this is quite what we had in mind, and we look forward
to its appearance in print,”
我非常确定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并且我们非常期待文章的交付刊印。
结果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饱和脂肪和膳食胆固醇成功成为众矢之的,而糖则全身而
退。美国政府推出的第一版“1980年美国膳食指南”中,减少全脂、饱和脂肪和膳食胆
固醇的摄入,以预防心血管类疾病,但并未提及糖添加是冠心病的诱因。
促成这件事情的发生不止有人性的弱点,还有制度的缺失。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学术
界还没有对各种研究的资金来源的审查制度,导致了这次学术不端事件。
现在的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Dr. Walter Willett则表示这份文件将会提醒人们为
什么科学研究资金应该来自公众支持而不是产业界。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在1984年要求文章文章在发表时声明利益相关方,并说清楚项
目资金资助来源。
然而现在从学术的角度来讨论,究竟糖和饱和脂肪酸是否会提高起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依旧还在争辩中。但这一操控研究结果的行为也导致了现在当我们谈及心血管疾病时,
往往归因于饱和脂肪和膳食胆固醇。
其实比起结果正确与否,更可怕的是这种因为利益相关,操纵研究结果的行为。而这种
行为在制度相对完善的今天还是时不时被曝出来。
在2015年就有可口可乐通过他们的Global Energy Balance Network网络平台筹款150万
美元,去证明美国人的肥胖原因来自于缺乏运动,与饮食无关,更与可口可乐的糖无关
这种荒谬的事情。
而百事可乐公司也与美国饮料协会(American Beverage Association)主导过一项研
究,证明饮用汽水和肥胖之间没有相关性(no correlation between drinking soda
and weight gain and obesity)[3]
比起一些前沿科学的学术造假,这种与人们健康相关而又有可能牵扯进利益集团的科研
领域,更应该慎重建立规则加以防范。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透明严谨的利益相关声明
和审查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不要考验人性,人性经不起考验。
参考文献:
[1] Cristin E. Kearns, DDS, MBA1,2; Laura A. Schmidt, PhD, MSW, MPH1,3,4;
Stanton A. Glantz, PhD, "Sugar Industry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search"
JAMA Internal Medicine, Nov,2016
[2]The New York Times."How the Sugar Industry Shifted Blame to Fat", SEPT.
12, 2016.[Online]. Available: http://www.nytimes.com/2016/09/13/well/eat/how-the-sugar-industry-shifted-blame-to-fat.html?rref=collection/sectioncollection/health
avatar
P*R
3

Medicine
Glantz

【在 o*****p 的大作中提到】
: 原文有图
: http://www.zhihu.com/question/54073341/answer/138160369
: 今年我觉得最让人震惊的学术界丑闻是哈佛大学的糖丑闻事件。
: 起因来自于2016年9月12日在《美国医学会期刊:内科学》(JAMA Internal Medicine
: )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揭露了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制糖业的巨头们,通过
: 收买哈佛大学三位食品健康权威和行业相关规定制定者,弱化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关联
: ,并将心血管疾病的成因抹黑到饱和脂肪酸头上的丑闻。[1]
: 这件起调查的起因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医学教授Stanton Glantz。
: Stanton Glantz以前是一位牙医,在2007年参加的一次饮食健康产业界会议上,Glantz
: 听到了产业界“摄入过多的糖和引起身体的慢性疾病并没有相关性”的言论。产业界的

avatar
z*h
4
这种丑事发生好多次。比如,抽烟不一定有害(烟草公司在1970年代的支持科研,是美
国科学院院长(物理学家)组织的“科学”项目),海洛因帮助戒除鸦片瘾,等等。转
基因的种子公司正在做同样的事,搅混水,反对正常的学术研究和争鸣。
avatar
t*z
5
还有铅的故事。
avatar
q*n
6
全球变暖,进化论,不都是这路子么。扯淡的东西被当成真理灌输。
avatar
z*h
7
全球变暖仅是假说,已有数据大量造假。
avatar
D*I
8
肥胖全都是糖的锅,
avatar
P*R
9
over-calories.

【在 D***I 的大作中提到】
: 肥胖全都是糖的锅,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