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痒咳嗽的六经辨证--转帖# ChineseMed - 中医
F*I
1 楼
鉴于近来米国好多感冒发烧都是从喉痒咽痛开始,今天在三七网偶尔看到大家的讨论,
特此转来,请大家品评一下。
喉痒咳嗽的六经辨证---如何自学中医
午休不慎受凉,喉痒(痒而非痛,痒极而咳)而致咳嗽,无痰。无表症。脉无明显浮象,
桂枝汤?:无汗!无明显表证
麻黄汤症?:无恶寒,身疼痛!
小青龙汤?:无痰饮!
麻杏石甘汤?无喘,无明显肺热
麻黄细辛附子汤症?:脉未见明显变沉细、无“但欲寐”等头昏乏力感觉。且喉为痒(
感觉偏于前部),而非咽痛(感觉应偏于后部)
总体感觉,舌红无苔,似乎接近麻杏甘石汤,但又感觉病明显在喉,咳为痒所致,似乎
与肺系无关。
这一症状,如何从六经辨证说明?
三七先生回到:
疼痛痒性质不同,疼为阴凝,痛为阳郁,痒则风寒各半。在皮则为风疹游走,在喉则为
痒咳缠绵,同属于肺,所谓“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发之。
呵呵,“身必痒”竟然包括喉咙在内,这点的确没想到。学伤寒,真得字字斟酌。 ...
如何自学中医 发表于 2013-1-6 20:26
辩证关键在一痒字。皮与喉同为肺所主,风寒所伤,不在皮表即在肺,发热在皮,咳则
入肺,喉则肺窍之中途也。消炎退热则转为咳,正是引皮表之邪入里的结果。
我也提供一个思考。是从升降枢机上着眼的。
伤寒论中关乎咽的一则在少阳,一则在少阴,少阴少阳皆属枢机。 ...
可遇 发表于 2013-1-7 09:01
咽喉虽然相邻,却属两条道。一连食管外通于口唇,一连气管上通于鼻窍。一阴一
阳,一升一降。坤载先生一句“清气不升则喉病,浊气不降则咽病”,确为知本之论。
另,病在手少阴有道理。但咽中痛而非喉中痒,痛痒虽相关而性则不同:喉通阳,
咽通阴;痒偏阴,痛偏阳。据理,阳中阴凝,可小汗以发之,亦有“火郁发之”之意。
特此转来,请大家品评一下。
喉痒咳嗽的六经辨证---如何自学中医
午休不慎受凉,喉痒(痒而非痛,痒极而咳)而致咳嗽,无痰。无表症。脉无明显浮象,
桂枝汤?:无汗!无明显表证
麻黄汤症?:无恶寒,身疼痛!
小青龙汤?:无痰饮!
麻杏石甘汤?无喘,无明显肺热
麻黄细辛附子汤症?:脉未见明显变沉细、无“但欲寐”等头昏乏力感觉。且喉为痒(
感觉偏于前部),而非咽痛(感觉应偏于后部)
总体感觉,舌红无苔,似乎接近麻杏甘石汤,但又感觉病明显在喉,咳为痒所致,似乎
与肺系无关。
这一症状,如何从六经辨证说明?
三七先生回到:
疼痛痒性质不同,疼为阴凝,痛为阳郁,痒则风寒各半。在皮则为风疹游走,在喉则为
痒咳缠绵,同属于肺,所谓“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发之。
呵呵,“身必痒”竟然包括喉咙在内,这点的确没想到。学伤寒,真得字字斟酌。 ...
如何自学中医 发表于 2013-1-6 20:26
辩证关键在一痒字。皮与喉同为肺所主,风寒所伤,不在皮表即在肺,发热在皮,咳则
入肺,喉则肺窍之中途也。消炎退热则转为咳,正是引皮表之邪入里的结果。
我也提供一个思考。是从升降枢机上着眼的。
伤寒论中关乎咽的一则在少阳,一则在少阴,少阴少阳皆属枢机。 ...
可遇 发表于 2013-1-7 09:01
咽喉虽然相邻,却属两条道。一连食管外通于口唇,一连气管上通于鼻窍。一阴一
阳,一升一降。坤载先生一句“清气不升则喉病,浊气不降则咽病”,确为知本之论。
另,病在手少阴有道理。但咽中痛而非喉中痒,痛痒虽相关而性则不同:喉通阳,
咽通阴;痒偏阴,痛偏阳。据理,阳中阴凝,可小汗以发之,亦有“火郁发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