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五苓散 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转载)
avatar
五苓散 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转载)# ChineseMed - 中医
f*e
1
五苓散是临床应用频率较高的经方,冯世纶教授临证应用五苓散,常信手拈来,疗效卓
著。
五苓散中,茯苓、猪苓、泽泻、苍术重在逐内饮,猪苓、泽泻解其烦渴,桂枝解外
降气冲,使水不上犯而下行。
《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临床中医大家如胡希恕、恽铁樵、章太炎,必是精通
此书而后有所建树。《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共有260余方,其中约50 个方子临床应
用频率最高,其中就包括五苓散方,所以有必要熟悉和掌握其适应证,从而提高临床疗
效。笔者有幸侍诊当代经方名家、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半 年来亲历冯老临证应
用五苓散,信手拈来,疗效卓著。那么五苓散临床究竟对哪些疾病有效呢?冯老又是如
何应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冯世纶教授应用五苓散方 的经验。
冯世纶医案
夜里阳强易举
某男,65岁,2011年9月23日初诊。
刻证:夜里阳强易举10多年,每夜最多阳强13次,需要小便或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常
态,患者苦不堪言,夜尿3次,口偶干,偶腰酸,大便日1~2行,汗出不多,纳可,舌
暗,苔白略腻,脉弦细。
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为五苓散加知母汤方证。
处方:桂枝10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猪苓10克,苍术10克,知母15克,七剂,
水煎日二服。
2011年9月30日二诊,阳强从每夜13次减少到1~2次,夜里口干,大便日2~3行,
但成型,早晨腰酸,服药前阳强需要小便后方能缓解,现醒后即可缓解,无阳强时不起
夜,苔白略腻,脉弦细。处方:上方加生山药10克,七剂。
结果:显效。
解析:初诊时患者主诉夜里阳强,据口偶干,夜尿频,苔白腻,脉弦细,冯老辨为
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为五苓散加知母汤方证。冯老讲,阳强亦为阳性 证,属阳
明,是里饮化热而致。口偶干是由于里饮内停,新水不得吸收。机体欲排出内停水毒,
故小便数。苔白腻亦里饮之应,小便数伤津液,故脉弦而细。二诊阳 强次数明显减少
,可证一诊辨证选方准确无误,方证对应,效果显著。一诊加性味苦寒之知母,增强清
阳明之力,兼以补虚;二诊加生山药治疗大便次数多,兼补 虚。后世见阳强,伴口干
皆认为阴虚,谓阴虚生内热,虚热向上熏蒸而口干,热扰阴器而致阳强易举,常用大量
养阴清热的六味地黄丸、鳖甲、枸杞来治疗,疗效不 佳,反不如经方疗效迅捷。
阳痿、遗精
某男,29岁,2011年9月22日初诊。
刻证:阳痿,遗精,平均每三天遗精一次,偶尔腰痛,口略干,口渴、饮而不解,
憋尿时和大便后会阴处疼痛,尿略频,尿不尽,舌淡,苔白腻,脉弦细。
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为五苓散加生龙牡汤方证。
处方:桂枝10克,茯苓12克,猪苓10克,苍术10克,泽泻10克,生龙牡各15克(同
煎),七剂水煎,日二服。
2011年9月29日二诊,阳痿明显改善,遗精已,口微干,口渴减,喝水减少,略腰
痛,憋尿和大便后会阴疼痛亦减轻,舌淡苔薄白,脉弦细。处方:上方合赤小豆当归散
,七剂水煎,日二服。
结果:显效。
解析:后世多以阳虚、阴虚,更加虫类药来治疗阳痿、早泄、遗精,效多不显。经
方则有是证用是方,据证用药而非据病选方。该患者口略干、口渴饮而不解, 尿略频
,尿不尽,乃外邪内饮所作,非阳虚、阴虚使然。中医中药秘方网介绍冯老不受病名所
囿,据证而用五苓散两解表里,表解饮去,诸证皆减,彰显经方用药精 简、疗效突出
之本色。一诊加生龙骨、生牡蛎涩精止遗,兼清阳明里热。二诊合赤小豆当归散增强去
湿之力,兼养正。
笔者医案
某女,美国人,35岁 ,2011年9月8日。此为在美国行医师弟之患者,请余电话会
诊。
刻证:3年来尿频急,小腹胀闷痛,小便后小腹仍疼,大便干,3日一行 ,西医检查
正常,口略干、不欲饮,夜尿二次,易怒,胸闷,眠纳如常,月经调,舌淡苔薄白,脉
弦。
师弟自己考虑肝郁气滞,经气不畅,处方:柴胡10克,香附10克,台乌10克,茯苓
15 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桂枝5克,苍术10克,炙甘草5克,三剂。
疗效不显,仍尿频、大便干,师弟欲用大黄通便。
笔者认为,该患者为外邪里饮,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为五苓散合赤
小豆当归散加血余炭方证。
处方:桂枝10克,茯苓12克,猪苓10克,泽泻18克,生白术30克,赤小豆15克,当
归10克,血余炭10克,三剂,水煎日二服。
结果:一剂明显改善。
解析:此案确为五苓散方证,然经方用药,须方与证相对应,量与证相对应。胸闷
,易怒不一定都见于柴胡证,五苓散方证阳明热扰、水饮内停也可见上症,故加柴胡、
香附、台乌为画蛇添足。大便干须用生白术生津通便,且需大量,泽泻清阳明里热亦有
通便之功,用量宜大。
甘草不利于利小便,有小便不利和水肿的表现尽量不用。
此便秘是虚寒性便秘而非实热性便秘,不宜用大黄,应用生白术健胃生津而便自通
,这三点是其治疗无效的原因,方与证恰好相应,才能效彰。
《伤寒论》对五苓散的记载
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
,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
,五苓散主之。
141条: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噀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
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与五苓散。
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
,五苓散主之。
244条: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
,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患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
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31条: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儿而癫眩
,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历代医家对五苓散的解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治伤寒、温热病,表里未解,头痛发热,口燥咽干,烦
渴饮水,或水入即吐”。“烦渴不止者,宜服之”。“又治霍乱吐利,躁渴引饮”。“
又治瘀热在里,身发黄疸,浓煎茵陈蒿汤调下,食前服之;疸病发渴,及中暑引饮,亦
可用水调服之”。
《景岳全书》 “凡发黄黄疸等证,多由湿热。如小便不利,或黄或赤,或小腹胀
满不痛,或大便实而渴甚,脉来沉实有力,皆湿热之证。轻则茵陈五苓散, 重则茵陈
汤”,“乃利水导湿之剂也”。“若外伤暑热,霍乱泄泻,小水不利,内阴外阳者,宜
五苓散”。“酒质伤脏,致生泄泻不已,若气强力壮者,惟五苓散, 胃苓汤之类,皆
可除湿止泻”。
《备急千金要方》 “主时行热病但狂言烦躁,不安,精彩言语不与人相当者方”
。“治黄胆利小便方”。
《脾胃论》 “治渴而小便不利,无恶寒者,不得用桂”。“治烦渴饮水过多,或
水入即吐,心中淡淡,停湿在内,小便不利”。
胡希恕和冯世纶对五苓散方的解读
胡希恕先生和冯世纶教授曾把五苓散方详尽解析,以便于理解和掌握。五苓散中,
茯苓、猪苓、泽泻、苍术四药为利尿药,重在逐内饮,猪苓、泽泻解其烦渴。桂枝不但
解外,亦降气冲,使水不上犯而下行。五药配伍,解外利水,治疗脉浮有热,气冲水逆
,渴而小便不利者。
五苓散证为外邪里饮,两解表里,本方证属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辨证要点为:太阳
表虚证兼见心下停饮、小便不利者。
1.小便数而致大便硬,何以还用五苓散以利小便?历来注家以为条文有误,此皆
只知利尿药能治小便不利,而不知其并治小便数也。胡希恕和冯世纶基于多年 的经验
和研究,认为小便频数大多由于有水毒的存在,机体欲自小便加速排出的反应,但以自
然机能有限,虽使小便数,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此时与以利尿的适 方,使水毒得以
排出,则小便数亦自止,并由于小便数所致的大便硬和渴,亦不治而自愈。
2.渴的原因:小便不利,废水不得排出,新水不能吸收,但机体缺乏水液的滋润
,故渴欲饮水,虽饮也只留于胃肠,因致随饮随渴的消渴证,与五苓散利其小便,使水
代谢恢复正常,消渴自已,则表亦自解。
3.水逆:小便不利,饮停不消,故再饮则吐。
4.心下痞为胃中虚,水乘之逆迫于心下所致。
临床中应用五苓散治疗的疾病有:前列腺炎,尿路感染,头晕,心下痞,失眠,腰
痛,风湿,阳强等,临证时需据证用方。
小 结
发热汗出、口渴、小便不利是五苓散的主证,或然证有:头痛、头晕、心烦、心下
痞、水肿、心悸、失眠等。可见五苓散为外邪里饮,太阳阳明太阴合病。临证 中有上
三个主证即可应用,无论是急性病或慢性病,不必顾及西医病名,有是证用是方,就可
有良效。五苓散方如此,《伤寒论》诸方亦如此。仲景之书乃示人理 法,而非全貌。
临证或加味或减味,或加量或减量,或改变剂型,或变化煎服方法,或合方,即可变化
出千方万方,执简驭繁,以应无穷之变。
胡希恕先生慧眼识真经,仲景之方法得以继承发扬,冯世纶教授不余遗力,通过网
络教学、临床带教、学术会议全方位传承经方,让中医瑰宝大放异彩。
avatar
Q*g
2
好,多看看方证对应的治疗,少些五脏辨病。而且医案不止这些,很多,你应该再转点。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五苓散是临床应用频率较高的经方,冯世纶教授临证应用五苓散,常信手拈来,疗效卓
: 著。
: 五苓散中,茯苓、猪苓、泽泻、苍术重在逐内饮,猪苓、泽泻解其烦渴,桂枝解外
: 降气冲,使水不上犯而下行。
: 《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临床中医大家如胡希恕、恽铁樵、章太炎,必是精通
: 此书而后有所建树。《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共有260余方,其中约50 个方子临床应
: 用频率最高,其中就包括五苓散方,所以有必要熟悉和掌握其适应证,从而提高临床疗
: 效。笔者有幸侍诊当代经方名家、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半 年来亲历冯老临证应
: 用五苓散,信手拈来,疗效卓著。那么五苓散临床究竟对哪些疾病有效呢?冯老又是如
: 何应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冯世纶教授应用五苓散方 的经验。

avatar
f*e
3
灵活应用与推理严谨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不可偏置于一方。如果认为需要灵活就否
定严谨,或需要严谨就否定灵活,都是不对的。
灵活应用来自对条文的准确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对条文的本意都没有把握,只能是
空谈。
再看事实。从我列举的五苓散的三个典型医案中,没有一例是单纯的尿频。恰恰相反,
每一例当中,或有阳强夜尿、或有尿不尽、或有尿急大便干等其他症状,而这些症状正
是小便不利等的五苓散适应症。并不是适用范围的改变。
至于一些医生的能力,一些医案的价值,你可以有你个人的看法,就像别人也可以有别
人的看法一样。如果没有一个标准,讨论起来确实是没有意义的。

【在 Q****g 的大作中提到】
: 好,多看看方证对应的治疗,少些五脏辨病。而且医案不止这些,很多,你应该再转点。
avatar
Q*g
4
都说了你要多去看医案,你正是光看几个案,就加入个人理解。他学生跟诊的观察总结
说的很清楚,医案也有,反倒不是我的个人理解
,你去多看看吧,当然你可以保留你个人的理解。
至于灵活严谨的关系,我已经说过了,就是既要严格也不能死于字下,一个意思,没必
要重复说。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灵活应用与推理严谨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不可偏置于一方。如果认为需要灵活就否
: 定严谨,或需要严谨就否定灵活,都是不对的。
: 灵活应用来自对条文的准确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对条文的本意都没有把握,只能是
: 空谈。
: 再看事实。从我列举的五苓散的三个典型医案中,没有一例是单纯的尿频。恰恰相反,
: 每一例当中,或有阳强夜尿、或有尿不尽、或有尿急大便干等其他症状,而这些症状正
: 是小便不利等的五苓散适应症。并不是适用范围的改变。
: 至于一些医生的能力,一些医案的价值,你可以有你个人的看法,就像别人也可以有别
: 人的看法一样。如果没有一个标准,讨论起来确实是没有意义的。

avatar
f*e
5
我说的伤寒论的原义,不是我个人的理解问题。一个数,一个不利,就是不同的概念。
如果在文字概念上都可以指鹿为马的话,还有什么必要学习经典?
不能死于字下,也要先搞清楚是什么字。否则只是空谈。

【在 Q****g 的大作中提到】
: 都说了你要多去看医案,你正是光看几个案,就加入个人理解。他学生跟诊的观察总结
: 说的很清楚,医案也有,反倒不是我的个人理解
: ,你去多看看吧,当然你可以保留你个人的理解。
: 至于灵活严谨的关系,我已经说过了,就是既要严格也不能死于字下,一个意思,没必
: 要重复说。

avatar
Q*g
6
你这个理解,揪住文字挠破头,正是死于字下。
借用你的话说,那就各自保持“个人理解”吧。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说的伤寒论的原义,不是我个人的理解问题。一个数,一个不利,就是不同的概念。
: 如果在文字概念上都可以指鹿为马的话,还有什么必要学习经典?
: 不能死于字下,也要先搞清楚是什么字。否则只是空谈。

avatar
f*e
7
个人理解可以有不同,但正确与否并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这是有公认的标准的,而这个
标准就是伤寒论的条文,除非你把条文改了。

【在 Q****g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这个理解,揪住文字挠破头,正是死于字下。
: 借用你的话说,那就各自保持“个人理解”吧。

avatar
s*g
8
虽然标准就是伤寒论的条文,但是人的疾病千变万化,伤寒论只是说了一种或着几种情
况(象金匮肾气丸一样说了6种情况),因为影响人的疾病的因素太多,年龄,饮食,
男女,天气,地气,和气等等等,所以伤寒论并不能包罗万象。条文的理解各有不同也
对。我就是邪教和事老。正确与否是当事人病人的情况说了算。中药有双向调节作用,
太过不及都应该能够纠正,主要就看大夫辩证的水平,如果辩证准确,不用伤寒论的方
子,或者仅仅食疗外治法,比方说刮痧,也是很有效果的。可惜我不会刮痧。
一个数,一个不利,都是不正常,一个太过一个不及。关键是有没有水饮蓄积,有则可
以用,没有则是害人,至于外证表现只是外在的表象,不能太过当真。就一个水饮蓄积
还有好多的方子,到底用哪个?还有没有兼证,合方与否,不好玩的。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个人理解可以有不同,但正确与否并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这是有公认的标准的,而这个
: 标准就是伤寒论的条文,除非你把条文改了。

avatar
f*e
9
其实我并不是反对灵活变通,伤寒论里也有随证治之的说法;甚至我不反对对某些耳鸣
的情况,确实可以用五苓散。但是硬要说“尿频也属于小便不利”,那就不对了。仲景
在条文里,明明区分了小便数,与小便不利。如果混为一谈,那么大便硬,和下利也可
以混为一谈了,因为都是不正常啊?这点在伤寒论里是非常明确的,什么症状就是什么
症状,并不会用是否正常这样的模糊概念。
你说的不错,人的疾病是千变万化的,一个人疾病的进展不但与药物有关,还与其它的
诸多因素有关。所以,仅凭一时一地一人的个别医案,就想修改或否定伤寒的条文,是
不严谨的。这也是中医里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自说自话,我只根据我自己的医案,或
个别几个人的医案,就可以创立一套理论,甚至可以否定伤寒,否定黄帝内经,为我独
大。只要与我不符的,就是不正确的,就是无稽之谈。这恐怕不是一个实事就是的态度


【在 s**g 的大作中提到】
: 虽然标准就是伤寒论的条文,但是人的疾病千变万化,伤寒论只是说了一种或着几种情
: 况(象金匮肾气丸一样说了6种情况),因为影响人的疾病的因素太多,年龄,饮食,
: 男女,天气,地气,和气等等等,所以伤寒论并不能包罗万象。条文的理解各有不同也
: 对。我就是邪教和事老。正确与否是当事人病人的情况说了算。中药有双向调节作用,
: 太过不及都应该能够纠正,主要就看大夫辩证的水平,如果辩证准确,不用伤寒论的方
: 子,或者仅仅食疗外治法,比方说刮痧,也是很有效果的。可惜我不会刮痧。
: 一个数,一个不利,都是不正常,一个太过一个不及。关键是有没有水饮蓄积,有则可
: 以用,没有则是害人,至于外证表现只是外在的表象,不能太过当真。就一个水饮蓄积
: 还有好多的方子,到底用哪个?还有没有兼证,合方与否,不好玩的。

avatar
Q*g
10
事实就是事实,有病人治好的实例比像方舟子一样讨论公认有意义的多。
不过你还是保留你的个人理解吧,我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从你这样对于五行,伤寒条文
的理解转变的,所以讨论没用,随着时间看吧。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个人理解可以有不同,但正确与否并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这是有公认的标准的,而这个
: 标准就是伤寒论的条文,除非你把条文改了。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