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NN多个核的应用可能还不是那么多
avatar
NN多个核的应用可能还不是那么多# Hardware - 计算机硬件
w*4
1
这几天送去都是使劲搂着不松手,都要使劲才能把他手掰开,今天让他爸爸送去,也是
费很大劲才脱
身,咋越来越难了,还有盼头没有啊
avatar
a*y
2
小伙伴们?
avatar
j*i
3
先得找到应用才有价值,PHOTOSHOP是一个,以前做过图形render,把一个球切成八个,
不管RGB的内容是什么,一样算,并行才有点价值。如果出现时差,就用处不大了。
现在才搞懂什么是多核。这样算来intel还是强一些。AMD价格好一些。不过,都要感谢,
可以用钱赎回些生命。微软也还很有远见。到底数学家衬底。
avatar
s*e
4
送多长时间了?
1。平时淡化去daycare的概念
2。去那和小朋友大家一起玩吧

【在 w*****4 的大作中提到】
: 这几天送去都是使劲搂着不松手,都要使劲才能把他手掰开,今天让他爸爸送去,也是
: 费很大劲才脱
: 身,咋越来越难了,还有盼头没有啊

avatar
g*r
5
比较赞同以义报怨 --- 当然这是儒道的理念。
我也不是很认同以德报怨 -- 社会从此失去公正
从佛教“空性”来讲,应该是“只有无常,没有怨,自然没什么可报”的为正解吧

【在 a*****y 的大作中提到】
: 小伙伴们?
avatar
s*y
6
要是以前不这样突然变的不愿意去了 就要查查是为啥 在daycare发生什么事情了
avatar
n*n
7
以直报怨吧?

【在 g*******r 的大作中提到】
: 比较赞同以义报怨 --- 当然这是儒道的理念。
: 我也不是很认同以德报怨 -- 社会从此失去公正
: 从佛教“空性”来讲,应该是“只有无常,没有怨,自然没什么可报”的为正解吧

avatar
w*4
8
凭感觉,只是凭感觉,觉得老师还好吧,信里曾说 she encourages them use words
or
gesture to express themselves,我曾经隐晦地问 "was there anything happened
yesterday?" 老师都没反应过来,说他昨天在那挺好的,什么smile了,play cars了,
吃了什么
等等。昨天老师给他们照相,估计他照的时候没笑或表情不高兴啥的,没看到他的。另
外他中午睡觉还
不好,有可能早饭也没吃,午饭也没咋吃,太饿,醒了等snack呢?每天都四五十分钟
的样子,以前在
家都两到两个半小时。我也问过老师他睡觉,老师说有的孩子根本就不午睡,他是醒了
就很安静地坐
那。他也曾说怕老师。怎么问娃呢?好像他还没有喜欢的小朋友(倒是别的小朋友都知
道他的名字
了),每次问他跟谁玩了,就说老师的名字。别的还怎么问呢?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要是以前不这样突然变的不愿意去了 就要查查是为啥 在daycare发生什么事情了
avatar
g*r
9
没错,你看孔子跟我想的一样 :)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以直报怨吧?
avatar
R*i
10
听起来是刚开始上daycare啊。坚持吧。会好的。
avatar
f*8
11
现在我想明白一个道理,
人生就像种果园,最后要靠果子吃饭.
什么是怨?
怨就是有人毁了、破坏了你的果园,或者,给你出了个馊主意(甚至只是你认为的馊主
意)。
现在
1、你是要一辈子追着他打,去他家踩他的花果,然后回家生气呢?还是
2、赶快加固自己的围墙,制止他的后续行动,然后继续浇灌培育自己的园林?
1,叫做以怨报怨
2,叫做以直报怨,或者基督教的rightious.
hehe ,simple.

【在 a*****y 的大作中提到】
: 小伙伴们?
avatar
b*r
12
再坚持一下吧。我去接总看见有一个老师专门陪他玩呢,看来老师还是很负责的。
avatar
S*n
13
从空性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与从人世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是不同的。
人类讲求正义,也就是说,有个正,有个反。那样做,有个体系如何规范行为的需求,
所以也挺有道理的。管理的层面,是理和法。
正好刚讨论了矛盾是入世修的关键食粮了,从空性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更多的是指向自
身的。自身能否接纳和理解,对方的理由与根源在哪里,自己为什么不能象别人那样去
想问题。所以其实所有你不能接纳的人,都是你的场景提示“老师”。
从空性的角度去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自身已然是接纳和明了那个人的根源了,要帮他
了。那样的帮,具体要看对方哪里更需要什么,就用健康的,爱的方式去让他满足,给
他温暖,给他做榜样,让他明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实现自身的满足。从表面的作为现
象来说,时机正确的时候,可以劝,可以骂,可以打,怎么管用做什么。但是那个劝那
个骂与那个打是心里充满慈悲的,他能感觉到爱的。自身的施予,是不包含自己更正确
的光环的,仅仅是场景上正好的互补作为。是“互补”,所以没有“正确”。那样的作
为,遵循的法则,是道。
这也就是兔王兄那个佛陀是否不受后有的问题的答案。但是兔王兄,这不是一个game
of intellegence,不是停留在脑子这个层面的。光懂一个道理,往往被用来跟别人争
锋了。:)智慧,是用来理解整理自身的,是要加诸自身才有效果的。所有的道理,不
要去“吃”这个“饭”,而是要去学会背后“种饭”的道理。因为我们修道,不是越修
越“多”的,而是越修越“少”,所以不是模仿如何去“正确”,而是借那个“道理”
的“力”,清除障碍,让光明透出来。

【在 a*****y 的大作中提到】
: 小伙伴们?
avatar
a*l
14
Comfort
刚开始都这样。。。
avatar
g*r
15
我也觉得这是个从入世还是出世的角度分析的问题
按原始佛教的看法,世间无常,那么以什么报怨最终都难免因缘和合。何况如果人世间
也是苦,那么什么深明大义,公正之类的也都逃不出苦。所以从出世的角度,选择离开
这个无常是唯一的办法,那就求空性,求涅槃。
大乘,或者很多其它的宗教都比较在意入世,拯救世人和普度众生为己任,少不了救苦
就难这样入世的慈悲行为。那这里就有个问题:怨这个东西,如果只是情绪,那就容忍
化解好了。但如果怨这个东西,来自于不公。那最能慈悲拯救他人的就是义举。也就是
,有杀人狂杀人了,人们应该怎么做才是慈悲?1.不杀生,给死者家属捐款捐物,然后
大家坐在一起给死者念经超度 2.干掉那个杀人狂。No1完全符合戒律,No2不是。但能
真正能保护大家的反而是No2,是最公义的但是可能是要危害到“资粮”的. 我觉得现
在的佛教某种意义上总在宣扬 No1,以至于没人愿意去做No2,于是所谓的慈悲智慧就
成了私心的愚蠢了---与入世法相违背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从空性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与从人世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是不同的。
: 人类讲求正义,也就是说,有个正,有个反。那样做,有个体系如何规范行为的需求,
: 所以也挺有道理的。管理的层面,是理和法。
: 正好刚讨论了矛盾是入世修的关键食粮了,从空性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更多的是指向自
: 身的。自身能否接纳和理解,对方的理由与根源在哪里,自己为什么不能象别人那样去
: 想问题。所以其实所有你不能接纳的人,都是你的场景提示“老师”。
: 从空性的角度去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自身已然是接纳和明了那个人的根源了,要帮他
: 了。那样的帮,具体要看对方哪里更需要什么,就用健康的,爱的方式去让他满足,给
: 他温暖,给他做榜样,让他明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实现自身的满足。从表面的作为现
: 象来说,时机正确的时候,可以劝,可以骂,可以打,怎么管用做什么。但是那个劝那

avatar
z*c
16
觉得是没教好。
正确操作应该是这样的: 一捣蛋的时候就说:如果你不乖,以后不让你上幼儿园 / 学
校 / 医院 / 牙医 Blablabla。。。 小不点从小就会向往去那些地方了。
avatar
c*h
17

寂然
可我做不到

【在 a*****y 的大作中提到】
: 小伙伴们?
avatar
c*m
18
去多久了啊?
紧张啊,我娃月底就要去了。。。。。
avatar
S*n
19
你没有觉得,我说的道的作为之法,其实包容了人间的理和法了吗?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看着是随心的,本质是互补的,结果是合乎人间的理和法的。
我上面的那段描述,是希望能把这其中的道理解释清楚,让大家能有所理解。真正的高
人,不会有这个思路的,立体逻辑得出的结论,顺着去做就行了,哪里需要线性逻辑的
判断思考和讨论呀。
佛教的外围宣传,我们内部的把这叫做方便法门。你不需要把那当成佛教的本意呀。即
便是你说的戒律,开始的时候有强制的特性,那是为了减轻出世修的难度的。等有所领
悟了,那戒,其实需要发展成有智慧,不戒而戒才行的,不能再用克制的办法了。我说
的双脚走路,就是一路借力,一路放下,也就是后一个步骤,对前一个步骤采取否定的
方法来借力。

成了私心的愚蠢了---与入世法相违背

【在 g*******r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也觉得这是个从入世还是出世的角度分析的问题
: 按原始佛教的看法,世间无常,那么以什么报怨最终都难免因缘和合。何况如果人世间
: 也是苦,那么什么深明大义,公正之类的也都逃不出苦。所以从出世的角度,选择离开
: 这个无常是唯一的办法,那就求空性,求涅槃。
: 大乘,或者很多其它的宗教都比较在意入世,拯救世人和普度众生为己任,少不了救苦
: 就难这样入世的慈悲行为。那这里就有个问题:怨这个东西,如果只是情绪,那就容忍
: 化解好了。但如果怨这个东西,来自于不公。那最能慈悲拯救他人的就是义举。也就是
: ,有杀人狂杀人了,人们应该怎么做才是慈悲?1.不杀生,给死者家属捐款捐物,然后
: 大家坐在一起给死者念经超度 2.干掉那个杀人狂。No1完全符合戒律,No2不是。但能
: 真正能保护大家的反而是No2,是最公义的但是可能是要危害到“资粮”的. 我觉得现

avatar
s*m
20
我五岁的时候,看到楼上楼下的小朋友都准备小书包去上学了,在家哭得跟个泪人似的
,一定也要去上学。我爸抱着我去学校,打算找校长求情,没等到进办公室我就要求下
来,自己走进去。

【在 z**c 的大作中提到】
: 觉得是没教好。
: 正确操作应该是这样的: 一捣蛋的时候就说:如果你不乖,以后不让你上幼儿园 / 学
: 校 / 医院 / 牙医 Blablabla。。。 小不点从小就会向往去那些地方了。

avatar
P*S
21
高僧大德是这样讲的:
“愿我于诸以嫉妒,非理诽谤本人者,
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
愿我于昔曾利益,深切寄以厚望者,
彼纵非理而陷害,亦视其为善知识。”
-- 朗日塘巴尊者 《修心八颂》

【在 a*****y 的大作中提到】
: 小伙伴们?
avatar
L*s
22
act,not react。
你这个,一说"报",就。。。

【在 a*****y 的大作中提到】
: 小伙伴们?
avatar
W*N
23
第六章 忍恶无嗔
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汝自禁息。当无嗔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
第七章 恶还本身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
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
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第八章 尘唾自污
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
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
宣化上人讲《佛说四十二章经》http://www.utdallas.edu/~edsha/Buddhism/42-xuanhua.pdf
avatar
g*r
24
方便就是方便,方便就不能法门了。我是这样感觉的
如果入世的方便,跟出世的思维截然相反,那如何从入世过度到出世
要教育人们放下执着,甚至放下磕头的执着,是直接告诉人们“不要执着,磕头也可能
是执着”,还是说“继续磕吧,磕到一定地步你就悟道不用磕头了”
如果是后者,最终大家会一直磕下去的,除了磕傻了的。最终磕头成了教派,大家早把
放下执着给解释的七扭八歪了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你没有觉得,我说的道的作为之法,其实包容了人间的理和法了吗?
: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看着是随心的,本质是互补的,结果是合乎人间的理和法的。
: 我上面的那段描述,是希望能把这其中的道理解释清楚,让大家能有所理解。真正的高
: 人,不会有这个思路的,立体逻辑得出的结论,顺着去做就行了,哪里需要线性逻辑的
: 判断思考和讨论呀。
: 佛教的外围宣传,我们内部的把这叫做方便法门。你不需要把那当成佛教的本意呀。即
: 便是你说的戒律,开始的时候有强制的特性,那是为了减轻出世修的难度的。等有所领
: 悟了,那戒,其实需要发展成有智慧,不戒而戒才行的,不能再用克制的办法了。我说
: 的双脚走路,就是一路借力,一路放下,也就是后一个步骤,对前一个步骤采取否定的
: 方法来借力。

avatar
W*N
25
发信人: goldwater (金水),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再从以何报怨谈方法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9 14:11:34 2015, 美东)
方便就是方便,方便就不能法门了。我是这样感觉的
*从性空讲,法本空,名为法,说出来都是方便的法门吧。
如果入世的方便,跟出世的思维截然相反,那如何从入世过度到出世
*对发了大愿再来者说,出世为了入世;一般修行的入世是为了出世的。对于观自在菩
萨,要“度”一切苦厄!可是入世的人“渡过”一切苦厄方可出世。
要教育人们放下执着,甚至放下磕头的执着,是直接告诉人们“不要执着,磕头也可能
是执着”,还是说“继续磕吧,磕到一定地步你就悟道不用磕头了”
*虽然佛教,我理解,是佛陀教育。但是“放下执着”是不可教的!或者说不是教会的
。是需要渐悟顿悟的。对于放下执着来说,教育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但是
,“悟”是必要条件。悟不是充分条件!
如果是后者,最终大家会一直磕下去的,除了磕傻了的。最终磕头成了教派,大家早把
放下执着给解释的七扭八歪了
*那还是没有悟! :)
avatar
g*r
26
类似的问题我提过很多次
教育大家毒品有害,是不是方便法门,让大家先尝尝高级毒品?
教育大家不要嫖娼,是不是方便法门,让大家先找高层次的妇女淫乱?(好像双修就是
这么搞得)
反正
教育大家不要执着,方面法门就让大家坚持好的执着就可以了
有没有发现共性?
而且说到最后,回到老话题,用千百年来的经验验证--越讲执着的佛国,越腐败,越落
后。所以方便法门入世救人恐怕效果差点

【在 W**N 的大作中提到】
: 发信人: goldwater (金水), 信区: Wisdom
: 标 题: Re: 再从以何报怨谈方法论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9 14:11:34 2015, 美东)
: 方便就是方便,方便就不能法门了。我是这样感觉的
: *从性空讲,法本空,名为法,说出来都是方便的法门吧。
: 如果入世的方便,跟出世的思维截然相反,那如何从入世过度到出世
: *对发了大愿再来者说,出世为了入世;一般修行的入世是为了出世的。对于观自在菩
: 萨,要“度”一切苦厄!可是入世的人“渡过”一切苦厄方可出世。
: 要教育人们放下执着,甚至放下磕头的执着,是直接告诉人们“不要执着,磕头也可能
: 是执着”,还是说“继续磕吧,磕到一定地步你就悟道不用磕头了”

avatar
S*n
27
金水兄,纠正一个你可能有所误会的史实:佛教在印度基本消亡了。
如果你假设佛陀会用神力护教的话,那他显然这个上面很“差”呢,是不是?:)
那样,我们这样的人,也很苯呢,对不对?:)

【在 g*******r 的大作中提到】
: 类似的问题我提过很多次
: 教育大家毒品有害,是不是方便法门,让大家先尝尝高级毒品?
: 教育大家不要嫖娼,是不是方便法门,让大家先找高层次的妇女淫乱?(好像双修就是
: 这么搞得)
: 反正
: 教育大家不要执着,方面法门就让大家坚持好的执着就可以了
: 有没有发现共性?
: 而且说到最后,回到老话题,用千百年来的经验验证--越讲执着的佛国,越腐败,越落
: 后。所以方便法门入世救人恐怕效果差点

avatar
P*S
28
佛法里方便和智慧这两个词是一对。
与方便这个词同时出现时,智慧指的是出世间的无分别智。这对于凡夫来讲是不可及的
。因此诸佛菩萨传讲了凡夫可以见闻的各种法门,这些法门都是引导凡夫获得无分别的
智慧,从而获得解脱。凡夫可见可闻的各种引向解脱的法门都被称为方便。

【在 W**N 的大作中提到】
: 发信人: goldwater (金水), 信区: Wisdom
: 标 题: Re: 再从以何报怨谈方法论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9 14:11:34 2015, 美东)
: 方便就是方便,方便就不能法门了。我是这样感觉的
: *从性空讲,法本空,名为法,说出来都是方便的法门吧。
: 如果入世的方便,跟出世的思维截然相反,那如何从入世过度到出世
: *对发了大愿再来者说,出世为了入世;一般修行的入世是为了出世的。对于观自在菩
: 萨,要“度”一切苦厄!可是入世的人“渡过”一切苦厄方可出世。
: 要教育人们放下执着,甚至放下磕头的执着,是直接告诉人们“不要执着,磕头也可能
: 是执着”,还是说“继续磕吧,磕到一定地步你就悟道不用磕头了”

avatar
g*r
29
佛陀在传授佛法,佛法是不灭的,
我知道的释迦牟尼,根本就没有佛教这么一说
所以无教可护
甚至也无法需要去护
我们不是很笨,我们只是因为我见和执着背离了释迦牟尼而已
最可悲的,还是借他的口去把我们内心的执着一面合理化宗教化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太聪明了。We are too smart to be wise.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金水兄,纠正一个你可能有所误会的史实:佛教在印度基本消亡了。
: 如果你假设佛陀会用神力护教的话,那他显然这个上面很“差”呢,是不是?:)
: 那样,我们这样的人,也很苯呢,对不对?:)

avatar
g*r
30
“这对于凡夫来讲是不可及的”
这其实解释了佛教为什么在印度被终结。
这句话实在就是印度教的典型口气
婆罗门最终还是把众生平等引向了阶级论
最终印度人不再需要佛教了,因为它讲的东西,婆罗门全都在讲,没有区别
释迦牟尼是一个人,不是一个神,他跟你我一样都是凡夫,但他是证果涅槃离开苦境的
凡夫

【在 P****S 的大作中提到】
: 佛法里方便和智慧这两个词是一对。
: 与方便这个词同时出现时,智慧指的是出世间的无分别智。这对于凡夫来讲是不可及的
: 。因此诸佛菩萨传讲了凡夫可以见闻的各种法门,这些法门都是引导凡夫获得无分别的
: 智慧,从而获得解脱。凡夫可见可闻的各种引向解脱的法门都被称为方便。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