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师夷长技以制夷”:希望我们一块了解自己,了解老印。
avatar
“师夷长技以制夷”:希望我们一块了解自己,了解老印。# JobHunting - 待字闺中
n*h
1
中国人与印度人:最不对脾气的两种人
同样来自古老的世界文明古国,当中国人遇到印度人,中国龙同印度象之间的碰撞,到
底会是怎样?
首先是饮食方面。一直以来,中国人以“美食之国”自居,毫无疑问地认为中国菜是世
上公认的,最美味的佳肴。殊不知,这世上还有一个国家,对于本国的饮食文化怀有无
比崇尚的敬意,那就是印度。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印度人总是力所能及,孜孜不倦
地寻找着印度菜,抓住一切机会向世界宣传他们国家的饭菜是多么美好。而在中国人的
眼中,那呛人的咖喱,颜色暗淡的米饭,一堆黏煳煳不知所云的东西,简直就是闻了就
让人难以下咽。可每到国外大学的各种食品节上,总能看到一群群的印度学生踊跃报名
,热情洋溢地端出一道道气味逼人的印度菜,先声夺人,抢去不少中国菜的风头。这就
引起了中国人的无比反感:印度人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
不仅如此,这个爱看电影的国度,似乎人人都能歌善舞,性格外向,从不把“求人”当
做特别不好意思的事情。面对中国人各自为政,埋头苦读的情景,印度人则善于沟通,
喜欢偷懒,到处寻求帮助,能不自己动手绝不动手。说起抄作业,和中国人同样聪明的
印度人,肯定没听说过”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也不了解”愚公移山“。
印度人不仅仅聪明,而且更加精明,似乎只有实在没法子偷懒时,才会动用自己的聪明
才智。于是,在中国人眼中,再没有比印度人更懒惰,更投机,更散漫的民族了。总之
,在中国龙的眼中,印度大象与”憨厚“这词压根就沾不上半点边。
此外,印度人还将谁也听不懂的英文说的滔滔不绝。肚子里有没有货不重要,重要的是
人家敢随随便便地站起来就扯,而这就大大地迎合了美国人的胃口。于是,当中国人的
面子遇到了印度人的能言善辩,往往会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从小受中国传统教育长
大的中国人,一直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人要靠实力说话。而印度人的侃侃而谈,给
人感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死人都能被他说活了。这要搁在中国老师的
眼中,肯定是”夸夸其谈“,”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反面典型。可惜,据说就
是由于印度人的三寸不烂之舌,使得印度学生毕业后出来的工资,平均要比中国学生的
高百分之十到二十。用中国学生的话说:被人家抄了无数次作业,自己得了无数次A,
结果工作找得还不如人家,你说郁闷不郁闷。
在国外,印度人对于中国人而言,就象成群地蝗虫,不论在哪里遇到都是乌泱乌泱一大
片。一个印度人升职,恨不的将手下全都换成印度人。一个印度人发表讲演,会有一大
群印度人在下面捧场鼓掌。相对于中国人“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理念,“各自为政”的
生活状态,印度人则抱团抱的无比厉害,似乎提前进入了共产主义,行为做事常常让人
感觉:你的就是我的,你我不分。而回想中国七八十年代的上海,几家人公用一个厨房
卫生间。于是,家家安电灯,每家一个电表,各自都划分得清清楚楚。相比较中国人的
谨慎,小心,提防,印度人犹如他们国家的歌舞电影那般”浪漫随性“与“不拘小节”
,据说,国外印度留学生的作业,常常都是互相参考,出来的都是统一答案。最重要的
是,还少有人抱怨,觉得自己的贡献过大而吃了多少亏。
在美国,总能听到中国人咬牙切齿地痛诉印度同事,痛数他们的狡猾,无耻。曾有人反
复思考:同样聪明,甚至更为勤奋努力的中国人,怎么到了国外总是干不过印度人?总
受他们的窝囊气?有人归结于是中国人的面子害了自己。而印度人则将中国的“厚黑学
”发挥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中国人眼里:他们爱打小报告,夸夸其谈,会拍马屁,特
别擅长将功劳据为己有-------总之听上去,印度人就是中国古语中“小人”的现实生
活版。海外的华人总是慨叹:中国那些会走上层路线的人才全都留在了国内发展,出国
的都是老实读书人,所以才会受“印度阿三”的百般欺负。也有人一语道破真谛:中国
人不是不想,主要是不会。同印度人相比,中西文化的差异,让中国人时时搞不懂洋人
的思维。就是想走上层路线也摸不清人家的套路。而曾经作为英属殖民地的印度,从小
接受英语教育,即便口音有问题,思维方式却更加西化,因此应对起美国上司来,往往
更加得心应手。
除此之外,相比较于中国人,印度人的“好脾气”让人也不得不服气。印度人骨碌着长
睫毛的大眼睛,可以契而不舍地不断试探你的底线,全然不知道中国有个词叫做:“识
趣”。若是遇到冷脸,印度人顶多走开,却不以为然,丝毫没有“丢脸"的概念。而能
得到的好处,则一个不落地据为己有。但在中国,从古至今,但凡有点脾气的人全都受
人敬仰。中国人讲究:大丈夫宁死不吃嗟来来之食。即便是请客送礼,也讲究个脸面,
迂回进行。但这种委婉费事耗时的方法,在美国却全然都行不通。
于是,以至于有中国人在受了印度经理的气,在看不惯印度同事的种种行径时,总是恨
恨地说:”活该他们国家一直这么穷!“然而,也许正是这种贫穷,让印度人没有了回
头路,更加坚定了自己在美国追求的梦想。对于中国人而言,却是大不了走人,重新回
到自己的故乡。
眼下,据报道:中印两国有望在贸易、投资、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签署近20项协议,
中国还将在未来5年内向印度投资200亿美元。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同样历史悠久的
文明古国,同样人口众多的两个亚洲大国,各自的人民却是最不对脾气的两种人。相信
,随着两国交流的逐步增多,当中国人遇到印度人,会有更多的故事在等着我们。
(转自: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4/09/20/3611348.html
avatar
c*o
2
知己知彼。。。
拿掉书呆子气。

【在 n***h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人与印度人:最不对脾气的两种人
: 同样来自古老的世界文明古国,当中国人遇到印度人,中国龙同印度象之间的碰撞,到
: 底会是怎样?
: 首先是饮食方面。一直以来,中国人以“美食之国”自居,毫无疑问地认为中国菜是世
: 上公认的,最美味的佳肴。殊不知,这世上还有一个国家,对于本国的饮食文化怀有无
: 比崇尚的敬意,那就是印度。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印度人总是力所能及,孜孜不倦
: 地寻找着印度菜,抓住一切机会向世界宣传他们国家的饭菜是多么美好。而在中国人的
: 眼中,那呛人的咖喱,颜色暗淡的米饭,一堆黏煳煳不知所云的东西,简直就是闻了就
: 让人难以下咽。可每到国外大学的各种食品节上,总能看到一群群的印度学生踊跃报名
: ,热情洋溢地端出一道道气味逼人的印度菜,先声夺人,抢去不少中国菜的风头。这就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