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购PLI材料# Law - 律师事务所A*a2015-01-14 08:011 楼我是一点儿也不懂,大家别笑话我。打火机比国内那种1块钱一个的一次性的好在哪里?如果买来送人,除了打火机还要买别的吗?比如refill的燃料?大家都在哪里买?谢谢
C*g2015-01-14 08:012 楼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1239杜欣欣日内瓦的天气一日数变—晴转多云,转阴,小雨。清晨穿过勃朗峰大桥时,明亮的晨光恰好掩住女人脸上不深的皱纹。当我站在棱堡公园的宗教纪念墙前,加尔文雕像的顶上白云依然飘动。然而此刻行人却已裹紧外衣围巾,疾步冷风细雨中。前几天自伦敦飞来,我先看到了一片散发着钢铁般灰色的云。当机头拉起,我们似要飞入那片云中,云层却平滑地展开,随即倾斜,我这才意识到那不是一片云而是莱蒙湖。随即我又看到了山,云在半山疾走。时而一缕云絮飘落,犹如掉队的孤雁。数日之后,当我感叹瑞士美若仙境,生活却过于昂贵,友人答:“神仙住的地方,自然是天价了。”倾斜的坡道上,彩石勾勒出最初的日内瓦共和国。这个国家方圆不过一平方公里,却也是城堡钟楼俱全。1694年12月的一个寒夜,城堡内的妇人听到窗外的响动,探身即见攀墙而上的士兵。她机警地泼下滚汤,士兵被烫得大叫。叫声警醒了城中居民,众人奋起抗敌。这场伤亡不过百人的战役令法国人从此断绝了来犯的念头。其后数百年,每逢此时,当地人以浓汤(包括巧克力摹刻的浓汤)举国欢庆。对瑞士人而言,那场战役想必是意味深长,而我每每想来却总感到有几分滑稽。泼汤女人卢梭出生的房屋位于“大路”40号,从那里沿黑色的石巷北上,坡道旁皆为坚固却略嫌呆板的灰色楼房。这里是日内瓦老城的居民区,朴素简要,游客绝迹。一家小蔬果店透出些许活泼的暖色,小店的对面即是28号。那是一栋灰色的楼房,楼面挂着一帧灰色的牌子“豪. 路. 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 August 24 ,1899-June 14, 1986)。1986年,已经双目失明的博尔赫斯来到日内瓦,不久即搬至这里。他写道:“我感到神秘的幸福,并决心做一名隐士。” 数月之后,作家在这片毫无生命的灰色中辞世。1899年,博尔赫斯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15岁时,他随父亲来到日内瓦。虽然欧洲的革命家或阴谋家早已在此聚会,但当时的瑞士农牧业并不发达,有些讲究的南美富裕农场主旅行时还带上自己喜爱的奶牛。文化背景深厚的博氏家族并不富裕,也未打算长住,但一战却使他们滞留于此。在加尔文学院,12岁开始阅读莎士比亚的博尔赫斯,又阅读了叔本华,尼采,惠特曼…….。他不但掌握了法语拉丁语,还借助字典及海涅的诗歌自学德语。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他汲取着营养,并继续文学创作。两年之后,博尔赫斯回到故乡,不久即成为阿根廷“极端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在《自传随笔》中,博尔赫斯描述了那段困居日内瓦的岁月:“我们住在城南或叫老城的一套公寓里。我现在还是更熟悉日内瓦,而不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原因很简单:在日内瓦,你找不到两个相像的街角,并很快能记住它们的差别。”据说那套公寓至今还在,只是那条街的名字由马拉尼改为费迪南霍德拉(二十世纪的瑞士画家)。布宜诺斯艾利斯阳光充足,冷湿多雾的日内瓦曾令博尔赫斯伤感:“(那是)一段没有出路的时光,很不自由,总是下着细雨,记起它来我总感到一种愤恨”。虽然日内瓦因莱蒙湖,莱蒙湖又因雨雾而成为一座善于表达情绪的城市,但当时的博尔赫斯难免带有太年轻的伤感。也幸亏年轻,很多年之后,博尔赫斯笔下的雨“无疑是在过去发生的一件事”。那“蒙住窗玻璃的细雨,必将在被遗弃的郊外,在某个不复存在的庭院里洗亮架上的黑葡萄。我的父亲回来了,他没有死去。”(《雨》 陈东飙陈子弘译)。布德弗广场“我见过繁星般的群岛!在那里,狂乱的天门向航行者开启:“你是否就睡在这无底深夜里--啊,百万金鸟?啊,未来的活力?”——摘自《醉舟》(兰波 Arthur Rimbaud, 飞白译)当少年博尔赫斯读着兰波的诗,沿着冰封的罗讷(Rhone )散步时,这条河上已经有过七座风格迥异的桥。她的第一座桥曾界定过野蛮和文明,摧毁它的凯撒为日内瓦取名为“湖注入之城”。那与帝国丝缕相连的罗马人市场如今被称作布德弗广场(Place duBourg-de-Four )。在博尔赫斯的少年时代,市场里还有很多姑娘。在一个晚春的午后,父亲带着17岁的博尔赫斯来到市场的旧址。他们走进了一个房间,那里坐着一个姑娘。犹如古罗马的贵族少年,博尔赫斯在妓院里失去了童贞。很久以后,当被问及为何作品甚少涉及爱情时,博尔赫斯回答:“无法再创女性的神秘。”或许那第一次太过直白?或许“父亲可能是同一女孩的恩客”的担心挥之不去?很多年以后,当博尔赫斯重返日内瓦,他形容自己“如同游子回到了故里。因为我的青春期,所有那些,都发生在那里。”时间是真正的诗人,她诗性地放大了美丽。1975年,博尔赫斯虚构了自己与“另一个我”在一条灰色的河边不期而遇,河中漂着薄冰。这一个博尔赫斯说此地是波士顿的查尔斯河,另一个却坚信自己坐在莱蒙湖畔的长凳上。为了证明他们是不同时间的同一个人,1914年的博尔赫斯向1969年的博尔赫斯提到曾祖父传下的银质茶壶,挂在马鞍上的银脸盆,衣橱内的书籍。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始终未提阿根廷老家的那只石龟。据说早在博尔赫斯出生之前,那只用来净水的石龟就已经呆在天井里,博尔赫斯从小就对它感到好奇。那时的他有着一双湛蓝的眼睛。据说当他出生时,父亲曾欣喜地对母亲高喊:“他有一双酷似你的蓝眼睛!”父亲以为具有蓝眼睛的儿子可以避免家族六代人的眼疾,却不知道所有的婴儿都有那样的一双蓝眼睛。在《另一个我》中的博尔赫斯已担任阿根廷国家图书馆的馆长,但命运赐予他掌管八十万册图书不久也给了他黑暗。于是年老的博尔赫斯对年轻的那一个说:“等您到了我的年纪,您也会几乎失去您的视力…..别担心,逐渐变成瞎子并不是一个悲剧,就像夏天徐徐降临的暮色。”一个视图书馆为天堂的人难以分辨封面与目录,个中的“不方便”怎能如暮色降临般的平静?然而,博尔赫斯理智地接受了命运,继而以荷马或弥尔顿式的从容读写口授,他甚至自嘲道:“我的世界声誉犹如失明一样逐渐而至”。莱蒙湖上的寒风与焚风合为一股,将大喷泉吹成扇面。山林时隐时现。在雾的间歇中,莱蒙湖犹如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手中的地图被吹走了,一个姑娘俯身拾起,交还给我。我向她询问Plainpalais 公墓,她笑着摇头。又问了几个路人,无人知晓。这并不奇怪,瑞士居民中近四分之一的人是外国人,仅日内瓦,每天从法国过境来上班的就高达五万人。这五万人中包括了我的朋友斯蒂芬。因为斯蒂芬,我得以在CERN(欧洲核研究组织的法语简称)的宿舍下榻。这个机构位于日内瓦城西北,但有一扇大门开在法国境内。宿舍楼里有一间很大的共用厨房,里面一尘不染,连水池内的水迹都被擦得一干二净。看着贴在墙上的使用厨房须知,我不由地想瑞士人真是喜欢各类规定,那些规定包括不得在周末使用割草机,不得在夜里十点之后用抽水马桶冲水等等。CERN食堂的地面画了不同颜色的线,以方便走向机构内的不同区域。此地的一切好似日内瓦的缩影—-地方虽小,国际化程度却高;操多种语言,却依然不脱印欧语系;表面上不豪华却常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精英气;管理得太井井有条,太有效率以至于缺乏想象力。几年前,我曾到过阿根廷。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我看着人们聚舞欢歌,而瑞士的巴塞尔市禁止当众大笑的法律一直延续至17世纪。在布市,即便是最热闹的社区,游客最多的地方,依然可见晾晒的衣服和被单,人们就在那下面穿行,而在瑞士,任何一天,任何一处都不得当众晾晒衣物。在布市,游客迟早会在五月广场上遭遇抗议的人群,而瑞士的游客却极少看到示威游行。博尔赫斯为何要离开家乡,终老于此?我沿着石巷寻找,灰色的雾从巷口涌入,周边的色彩更快速地流失。据说在盲人的视界里,红色完全消失,白色或已消失或与灰色混淆。他们所见的多为黄蓝色的雾霭。那种雾色总给我粘粘的感觉,纯粹的黑暗也许还好些。失明后的博尔赫斯叹道:“我是朦胧的时间的囚徒,没有黎明和黄昏,只有夜晚。我只能用诗歌,塑造我荒凉的世界。”从《恶棍列传》至《虚构集》,这个博学的时间囚徒描绘过玫瑰街角的黑帮,遥远南方的高卓牧人…。在《小径交叉的花园》,他虚构的间谍为云南总督崔朋的后代,那个崔朋不仅撰写过比《红楼梦》人物更多的小说,还制作过一个时间的迷宫。在《杜撰集》中,博尔赫斯进一步以时间或空间作为小说的主角,构思着玄奥神秘。在文学创作中,从现实到虚幻犹如一道光谱,博氏因早年阅读哲学书籍,成年后长期生活在冷寂的图书馆内,直到晚年才结束独身的生活,其生存状态文学构思更偏于虚幻。他的小说曾引发过无数年轻的奇思异想,研究者甚至认为不断恶化的眼疾似乎有助于他的文学创作,可是我却觉得其后期小说的题材偏于哲思而疏于情感。走过钟表游丝般的街巷,阴郁的天色已将咖啡客驱入室内。黄叶飘落钟楼前,秋色已至。上次来时,这里坐着一个醉汉,短衣短裤,喊叫着讨钱。钟楼门洞前站着一位老者,着米色风衣,行人经过,他静静地伸出手,而街口即是日内瓦最昂贵的那条街,橱窗内的一块手表动辄上万瑞士法郎。绕过钟楼,我又看到了“日内瓦,避难之城”(GenevaCite de Refvge)的刻字。几百年来,这座城市收留过多少流亡者,他们中既有新教的教徒,也有俄国的革命者,既有逃亡的专制暴君也有反抗过他们的志士仁人。如今的瑞士是安乐死法律最宽松的国家之一,欲死之人从欧洲各地赶来赴死。然而我并不认为那是博尔赫斯终老于此的原因。阅读他的访谈和传记,我只能猜测:或许是为了避开因新婚而引发的争议,也或许是厌倦被当作阿根廷的文化象征?如是,避难之城名符其实。在避开有轨电车的街上,在几栋居民楼之间,我终于找到了Plainpalais墓地。博尔赫斯去世后,阿根廷当局认为他作为阿根廷文化旗帜应该归葬故里,甚至已经决定将他安葬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名人墓地(Recoleta Cemetery),这种情形令瑞士当局相当棘手,经过仔细审视才将他安葬于此,这里也安葬了加尔文。在我前面,几个半大的小子推开了公墓的铁门。进门之后,他们就在通道上追逐打闹。按照姓氏,博尔赫斯的墓地排名靠前,墓号为735。一眼望过去,这里几无欧洲知名墓地里常见的俗套或灵性的雕塑,绿地上星点着简单的墓碑,开阔得难以置信。循小路找寻墓号应该不难。然而当我找到734和736号之后,却依然看不到735号。墓号在逐渐增大,或在逐渐缩小,难道735只是一个虚构?难道这一目了然的地方也藏着几条“交叉小径”?我再次走回墓园门口查询墓地指南。此时守墓人已经离去,孩子们依然在草地上追逐。墓地旁的居民楼上一声呼唤,其中的一个孩子飞奔而去。原来那里还藏着另一扇门,门外依稀有人走动。终于在距离那扇门不远的地方,我找到了735号,它的邻里居然是800多号。博尔赫斯墓一方极为简单的墓碑,石迹斑斑,好像经过了一个世纪。死者大名之下是一幅浅浮雕,但那必须蹲下才能看清。浮雕上刻着一队人,侧身大头,额顶一只如鸟般的大眼睛。他们弯曲着双腿,似乎是站在甲板上,手中还握着类似中古世纪的兵器。墓碑下方的刻字被细叶灌木掩蔽,拨开枝叶看了看,上书“And Ne Fortedan Na(注1)”,完全不知所云。模糊的碑文证实了石头的劣质,也暗示着掩埋的仓促。我几乎可以断定,如不加以维护,大概过不了二十年,日内瓦的风雨会将碑文完全抹去。这或许正是博尔赫斯所要的结局—“眼望岁月与流水汇成的长河,回想时间是另一条河,要知道我们就像河流一去不复返,一张张脸孔水一样掠过。”(《诗艺》 陈众议译)我曾拜访过罗马城内埋葬雪莱,济慈的新教墓场,拉文那的但丁墓园。真正的诗人和作家是一群最具有自由意识的人们,眼疾日益恶化似乎出世的博尔赫斯也不例外。面对获得民心的庇隆军人独裁政权,他写道:“让我归纳一下:独裁导致压迫,独裁导致卑躬屈膝,独裁导致残酷;最可恶的是独裁导致愚蠢。刻着标语的徽章、领袖的头像、指定呼喊的“万岁”与“打倒”声、用人名装饰的墙壁、统一的仪式,只不过是纪律代替了清醒⋯⋯同这种可悲的千篇一律作斗争是作家的诸多职责之一。”因为不与独裁政权合作,他被迫离开图书馆的职位。我在墓前盘桓。此时仿佛是“黄昏的背面”,周围“鸟的啁啾,塔楼和慵懒的喷水池,都是过去的细节。”(《失去的公园》黄灿然译)。当“年轻的夜晚像你屋顶平台上的一片翅膀”,诗人安睡的日内瓦可是“被听成了一首诗的城市”?(《蒙得维的亚》陈东飙陈子弘译)……… 这些美丽的文字让我不断吟诵,墓前的紫色花瓣在诗歌中苏醒。我动身离去,走到墓园门口,才发现大门已经上锁。天逐渐黑了下来,空旷的墓园遗我一人。“日落总是令人不安,无论它浮华富丽还是一贫如洗,”(《余辉》陈众议译)墓园之外,不见来者,无奈之下,我决定自助。当我攀上墓园的铁栏门,一位女士自远处走来。匆忙中的她看到铁门上的我,停住了脚步。听了解释,她就开始拨打电话。她说的是法语,大概是寻求警察帮助,对方显然不解活人怎会被关闭在墓园内。正说着,一只德国牧羊犬跳了过来,后面跟着它的主人。那是一个高大的男人,看到铁栏门内外的我们,他突然明白了。他屈身蹲下,拔出门底的一根铁拴。大门随即打开,竟然毫无悬念!注1:经查证,墓碑上的四个字是 盎格鲁—撒克逊文:切勿恐惧。此文参考《作家中的作家》,《博尔赫斯七夕谈》,林一安译《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王央乐译《Jorge Luis Borges:A Literay Biography》,Emir Rodriguez Monegal著。记于2010年9月27日□ 读者投稿
h*22015-01-14 08:015 楼多谢分享,受益匪浅!!!。”【在 C********g 的大作中提到】: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1239: 杜欣欣: 日内瓦的天气一日数变—晴转多云,转阴: ,小雨。清晨穿过勃朗峰大桥时,明亮的晨光恰好掩住女人脸上不深的皱纹。当我站在: 棱堡公园的宗教纪念墙前,加尔文雕像的顶上白云依然飘动。然而此刻行人却已裹紧外: 衣围巾,疾步冷风细雨中。: 前几天自伦敦飞来,我先看到了一片散发着钢铁般灰色的云。当机头拉起,我们似要飞: 入那片云中,云层却平滑地展开,随即倾斜,我这才意识到那不是一片云而是莱蒙湖。: 随即我又看到了山,云在半山疾走。时而一缕云絮飘落,犹如掉队的孤雁。数日之后,: 当我感叹瑞士美若仙境,生活却过于昂贵,友人答:“神仙住的地方,自然是天价了。”
s*x2015-01-14 08:016 楼燃料无论托运还是随身都不可以上飞机见TRAVEL版FAQ【在 A*****a 的大作中提到】: 我是一点儿也不懂,大家别笑话我。: 打火机比国内那种1块钱一个的一次性的好在哪里?如果买来送人,除了打火机还要买别: 的吗?比如refill的燃料?: 大家都在哪里买?谢谢
J*s2015-01-14 08:017 楼日内瓦湖,哈。”【在 C********g 的大作中提到】: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1239: 杜欣欣: 日内瓦的天气一日数变—晴转多云,转阴: ,小雨。清晨穿过勃朗峰大桥时,明亮的晨光恰好掩住女人脸上不深的皱纹。当我站在: 棱堡公园的宗教纪念墙前,加尔文雕像的顶上白云依然飘动。然而此刻行人却已裹紧外: 衣围巾,疾步冷风细雨中。: 前几天自伦敦飞来,我先看到了一片散发着钢铁般灰色的云。当机头拉起,我们似要飞: 入那片云中,云层却平滑地展开,随即倾斜,我这才意识到那不是一片云而是莱蒙湖。: 随即我又看到了山,云在半山疾走。时而一缕云絮飘落,犹如掉队的孤雁。数日之后,: 当我感叹瑞士美若仙境,生活却过于昂贵,友人答:“神仙住的地方,自然是天价了。”
h*u2015-01-14 08:018 楼竟然拿山寨跟iphone比。。【在 U*X 的大作中提到】: 从实用性来讲没什么区别,一个牌子而已: 好比iphone,国内的山寨机性能强的多的是: 汽油没法买,买了就没法上飞机了吧
wh2015-01-14 08:019 楼去过这个广场,可惜不知道有卢梭和博尔赫斯的故居。她跟我一样喜欢考古找墓,哈哈。写得漂亮!。”【在 C********g 的大作中提到】: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1239: 杜欣欣: 日内瓦的天气一日数变—晴转多云,转阴: ,小雨。清晨穿过勃朗峰大桥时,明亮的晨光恰好掩住女人脸上不深的皱纹。当我站在: 棱堡公园的宗教纪念墙前,加尔文雕像的顶上白云依然飘动。然而此刻行人却已裹紧外: 衣围巾,疾步冷风细雨中。: 前几天自伦敦飞来,我先看到了一片散发着钢铁般灰色的云。当机头拉起,我们似要飞: 入那片云中,云层却平滑地展开,随即倾斜,我这才意识到那不是一片云而是莱蒙湖。: 随即我又看到了山,云在半山疾走。时而一缕云絮飘落,犹如掉队的孤雁。数日之后,: 当我感叹瑞士美若仙境,生活却过于昂贵,友人答:“神仙住的地方,自然是天价了。”